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浅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来源:吉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作者:张舒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2期

摘 要:音乐和文学看起来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二者有很大差异。但二者又具有一致性,都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展示作品主题,或抒情,或言志……文学为音乐的创作提供素材,音乐可以用比文学语言更具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说文学和音乐密不可分,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更能为人们提供更精更美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文学;音乐学;美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2--01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非语言的艺术形式,具有自由性、模糊性、空间性、想象性等特征。文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社会和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主动性、形象性、艺术性、历史性、文化性等特征。

从古到今,文学和艺术就以姊妹的形式出现和存在,二者互相体现。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见, 好一个体弱多病、聪明伶俐、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跃然纸上,展示在读者面前,多形象、多逼真。音乐更独具其魅力。如阿炳就用音乐语言勾画出了自己辛酸的人生历程。他童年时代就学习音乐技艺,由于聪明好学,13岁时琵琶、二胡、笛子的演技已相当娴熟,18岁时是出类拔萃的公认的演奏人才,21岁患眼病,35岁双目失明,以至沦落街头成为一名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他的一生饱经风霜,历尽艰辛……那些难言的苦处与伤感,阿炳用一首脍炙人口的《二泉映月》奏了出来。该曲的引子,仿佛将人们带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仿佛听到一个穷苦的盲艺人饱经风霜的叹息。听罢全曲,更尤如见其人:一位顽强刚直的盲艺人坎坷、悲愤的一生。因此说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述,音乐中含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同时,音乐又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内容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实际上《二泉映月》 就超越了文学语言的意会性和想象性,是用音乐语言来真切地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作品。

第一,分析音乐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音乐和文学的创作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具有客观性。而音乐作品的创作,反映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具有主观性,这是二者创作源泉之别。但二者又有一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性,因为音乐所要表现的主观性要依赖于对客观存在的模仿、想象和创造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产生出来。例如,文学作品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音乐作品中的《梁 山伯与祝英台》所表现的题材是一样的。小说中的《梁祝》是将民间传说的故事通过整理而成的一部艺术作品,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变化来叙述一个悲切的爱情故事。 音乐作品的《梁祝》展示的仅是文学作品中的部分事件。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选择\"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 \"坟前化蝶\"三个情节分别作为音乐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来表现男女主人公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礼教及宗法制度的抗争。可见文学是音乐的基础,音乐是文学的更好表现和升华,二者主题是一致的,但是人们通过欣赏音乐,来了解的故事情节并不全面,只有在了解文学之后再来欣赏音乐,才能使文学作品走入人的内心世界,此时体现了音乐与文学的同一性,达到了音乐美与文学美的和谐统一。

第二,比较二者的创作手段

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小说和戏剧,其故事情节的展开是靠不断解决事件的冲突来完成的。文学作品中的《梁祝》的第一个矛盾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与祝家小姐喜好读书相矛盾。在女扮男装矛盾解决后,又出现祝家小姐与朝夕相处、家境贫寒的梁山伯产生爱慕之情,自由恋爱的一对新矛盾。文学作品就创造了一场轰烈的爱情悲剧,从而使矛盾得到解决。最后双双化蝶,去实现那在人间无法实现的爱情。从文学作品的创作上来说,它是不断创造矛盾推动作品的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

音乐作品的创作同样需要制造矛盾,在艺术处理上它的主要手段是利用音响效果即音乐语言来实现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呈示部的引子是在轻柔的弦乐和颤音背景下,长笛奏出了秀丽的华彩乐段。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抒情旋律,描绘出了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接着双黄管和中提琴互相模仿着悠扬婉转的歌唱性曲调,引出了小提琴和木管乐器一唱一和,真挚纯朴的爱情主题。这一主题,描写出了梁祝二人草桥结拜、情投意合、同窗三载的纯洁、诚挚的爱情。呈示部的结尾转人慢板,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和竖琴的伴奏下,奏出了梁祝二人离别时有口难言的悲伤曲调,尤其大提琴的加入,描述了十里长亭依依惜别的情景。然而在展开部,音响效果发生了变化,音色采用大管、大提琴、定音鼓、锣、钱,造成一种沉重、阴险、恐怖的气氛,预示着一种不祥的兆头。尤其那不协和的和弦乐的颤 音,使人听后不寒而栗。在这个阴森的音乐语言环境下,铜管乐采用八度齐奏,奏出了威严凶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随后出现了小提琴独奏,奏出了祝英台的痛苦与不安。接着又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了祝英台抗婚的主题。这是展示部的第一高潮。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出现了激烈的抗争场面,随着大锣和定音鼓声音的渐强,全部乐器音型的变化和节奏的加快,意味着封建势力占据了优势,音乐作品中的矛盾达到了高潮。 这时的音乐给人们带来了文学作品达不到的想象空间和感情的激荡。尤其是那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独奏对答,那沉重哀伤的曲调,那如哭如诉的音色,以它巨大的魅力描绘了他们二人悲喜交加、难舍难分、互相倾诉的楼台相会的情景,这是全曲的第二个高潮。为了忠贞的爱情、为了向人们控诉封建宗法制度,音乐作品用音乐语言来表达祝英台的内心情感,当祝英台向苍天喊出她最后绝望的呼喊之后,突然鼓、板、锣、钱齐 鸣,预示着祝英台纵身投坟,殉情而亡。音乐的矛盾达到全曲的高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再现部在弦乐、坚琴、单簧管呼应下,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委婉的爱情主题,它把人们带到天堂的境地: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碟双双久徘徊,生前不能共罗帐,死后天上成对双,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因此说: 音乐使文学作品得到升华,文学又为音乐的想象提供了依据。 第三,浅析二者的表达方法

文学归根到底要用语言文字来具体表现作品,通过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等表达式进行表达,采用夸张、拟人、对比、托物言志等表达方法表达作品,达到创作意图。语言直观,具有清晰明了性和思维指向性。

音乐是靠音乐语言的有机结合来表现作品的,这些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速度、和声、调式、调性等能直接影响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如音乐作品中的《梁祝》表现爱情主题时,由弦乐器奏出热情洋溢的歌唱性旋律,音色优美、柔和、富于歌唱性。当表现封建家长势力时,采用自弱到强、有由慢到快的定音鼓音色,衬托封建势力。

综上所述可知:文学为音乐做最好的诠释,音乐使文学得到最好的补充和升华:文学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用音乐语言表达文学作品。所以说文学与音乐相互联系,互相制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