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1013732 A(43)申请公布日 2020.04.17
(21)申请号 201911255763.X(22)申请日 2019.12.10
(71)申请人 荆门市吉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
来龙村一组(72)发明人 姜相勇 袁素素 王明金 (74)专利代理机构 荆门市森皓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2253
代理人 王青松(51)Int.Cl.
B02C 4/28(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辊压机侧挡板
(57)摘要
一种辊压机侧挡板,涉及到辊压机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和设在主体中心并竖直延伸的耐磨体,所述耐磨体两边呈与磨辊适配圆弧形,所述耐磨体包括上磨部和下磨部,所述上磨部固定在所述主体上,所述下磨部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通过将最快且最容易磨损的下磨部设置成与主体可拆卸,在下磨部被磨损后,直接更换下磨部,无需再整体换掉整个侧挡板,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并且,相比于更换整个侧挡板,只更换下磨部更加有利于节省时间、更加方便。
CN 111013732 ACN 111013732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辊压机侧挡板,包括主体(10)和设在主体(10)中心并竖直延伸的耐磨体(20),所述耐磨体(20)两边呈与磨辊适配圆弧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体(20)包括上磨部(21)和下磨部(22),所述上磨部(21)固定在所述主体(10)上,所述下磨部(22)与所述主体(10)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侧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上位于上磨部(21)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一安装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侧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上设有用于安装下磨部(22)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下磨部(22)正对第二安装孔(12)的一面设有栓柱(22-1),所述栓柱(22-1)穿设第二安装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辊压机侧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磨部(21)和/或下磨部(22)的表面设有耐磨材料。
2
CN 111013732 A
说 明 书一种辊压机侧挡板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辊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辊压机侧挡板。
背景技术
[0002]辊压机侧挡板是保证物料全部通过辊面挤压的机构,参见专利号为:[0003]2014106088425的专利文件均公开了一种辊压机侧挡板,利用该侧挡板来对物料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
[0004]在实际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磨辊对物料的挤压,造成了对耐磨体高度磨损,尤其是低点处最为接近磨辊的部分,其磨损程度也就越厉害,一段时间后,耐磨体从最低点开始往上一段距离逐渐被磨平,从而无法起到阻挡作用。这时需要更换整个侧挡板,用一块新的侧挡板代替被磨损的旧侧挡板。[0005]但是因为侧挡板较重,更换侧挡板至少需要两人操作才能完成,并且,只是部分的磨损却需要更换整个侧挡板,不仅使更换频率增高,还增加的成本。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从而达到减少更换频率,降低工业成本的目的。
[0007]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0008]一种辊压机侧挡板,包括主体和设在主体中心并竖直延伸的耐磨体,所述耐磨体两边呈与磨辊适配圆弧形,所述耐磨体包括上磨部和下磨部,所述上磨部固定在所述主体上,所述下磨部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位于上磨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一安装孔。[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安装下磨部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下磨部正对第二安装孔的一面设有栓柱,所述栓柱穿设第二安装孔。[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磨部和/或下磨部的表面设有耐磨材料。[0012]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3]通过将最快且最容易磨损的下磨部设置成与主体可拆卸,在下磨部被磨损后,直接更换下磨部,无需再整体换掉整个侧挡板,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并且,相比于更换整个侧挡板,只更换下磨部更加有利于节省时间、更加方便。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侧挡板的正面视图。[0015]图2为侧挡板的背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
3
CN 111013732 A
说 明 书
2/3页
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0019]一种辊压机侧挡板,参见图1-图2,利用该侧挡板保证物料全部通过磨辊之间的辊压面,所述侧挡板包括主体10和设在主体10中心并竖直延伸的耐磨体20,所述耐磨体20两边呈与磨辊适配圆弧形,在实际的运用中,该圆弧形的大小应该与磨辊的大小相适应。[0020]需要说明的是,与磨辊相适应并不等同于和磨辊大小一样,磨辊与耐磨体20之间应该存在有一定的间隙,避免磨辊在转动的时候会和耐磨体20出现干涉的情况。[0021]在本方案中,将耐磨体20设计成V型结构,将耐磨体20从靠近中间位置处割开,分割后的耐磨体20分为上磨部21和下磨部22,所述上磨部21为上端部分且固定在所述主体10上,所述下磨部22位下端部分且与所述主体10可拆卸连接。[0022]因为整个耐磨体20的结构为V型且两端呈圆弧形,所述上磨部21的整体宽度大于下磨部22,设置上磨部21的目的在于阻挡部分的物料会在磨辊辊压的时候飞溅,较宽的上磨部21有利于阻挡物料飞溅。
[0023]而下磨部22最为靠近磨辊的磨面,其磨损频率最高,因此将其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当其磨损程度较大时,方便对其进行更换。.[0024]具体的,所述主体10上设有用于安装下磨部22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下磨部22正对第二安装孔的一面设有栓柱22-1,所述栓柱22-1穿设第二安装孔,利用栓柱22-1来将下磨部22锁紧固定在主体10上。
[0025]在将下磨部22与主体10锁紧后,再将下磨部22的四周与主体10焊接固定,以保证下磨部22的稳定性。
[0026]这么设计的目的在于:因为下磨部22是物料接触最多,且磨损最厉害的部分,因此将下磨部22与主体10焊接固定,有利于保证下磨部22的稳定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下磨部22的焊接部位就会被磨掉,并且下磨部也会逐渐被磨平,这时,再扭转栓柱22-1,将磨损的下磨部22替换,更换新的下磨部22,安装好后再将其与主体10焊接固定。[0027]优选的,所述主体10上位于上磨部21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其的第一安装孔11,这样实现上磨部21与主体10之间的固定安装。[0028]优选的,所述上磨部21和/或下磨部22的表面设有耐磨材料,通过设置耐磨材料的方式来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出现需要短时间更换。[0029]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
4
CN 111013732 A
说 明 书
3/3页
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
CN 111013732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