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单元阅读

二单元阅读

来源:吉趣旅游网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参考答案:

1、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2、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之力。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4、外貌、语言。略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 1.这里指愚蠢,不懂事。

2.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 2.这里指说话得体。 3.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3.父亲送“我”上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2、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六、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答:

6、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因为读了父亲的信,知道老人在为自己担心,认识到自己对老人缺乏理解和关心,深深感到对不起老人。2.认真 ;主动 ;随意 ;马虎。3.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第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值那几角钱的邮资的。4.用“一条长长的线”比喻“一字排开”的信封。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封数量很多,对后文的抒情起到垫衬作用。5.要点:①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满含深情地描写了自己看了信封后,对朴实而真挚的父爱彻悟了。②抒发了对老人的感念之情。6.父亲的信 ;不理解 ;理解 ;自己决不辜负老人的亲情,也要多写平安家信。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饰反语。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6.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朱自清;现;散文;

3.文章2、3、4、5自然段是不是太罗嗦了?能不能把它们写简略些?为什么?

思路:这几个自然段好象和背影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体会一下这两段中暗淡的气氛、悲凉的

环境就不难明白,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为 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

情。做得那么认真、那么竭尽全力,什么灾祸、劳累,全都置之度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背影便

不同平时的背影,更能显示父爱的崇高。

4.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 仔细。”“说定”改为“说过”好不好?

“ 说定”不送,后来还是送了,很好地表现出父亲的矛盾心理。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

色多了。本文字眼虽然十分平常,用得都恰倒好处,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2.“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

不能。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突出了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

4.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告别于人世了。)

5.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较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这里也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6.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