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里所说的活动环境不仅包括幼儿日常游戏活动的空间环境,也包括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幼儿园应当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与民间艺术有效衔接,使幼儿在艺术的熏陶下获得良好体验,从而实现健康成长。“泥泥狗”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且能够刺激幼儿的感官体验,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文章就以“泥泥狗”为例,分析如何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征、思想特点等提出一些具体的融入措施。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千年文明大国,在国家漫漫长河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这些艺术是国家的瑰宝,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丰富资源。近年来,在我国教育行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幼儿园传统的以教材为唯一依据的教育方式也不再适应,亟待有效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丰富,培养幼儿良好的感知能力,帮助幼儿健康、全面成长。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使美术教育的资源得到丰富,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还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文化根植于幼儿内心。通过观察和探索发现,“泥泥狗”民间元素与幼儿的认知特征相符合,能够帮助幼儿提升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美术学习效果的提升十分有利,因此文章就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将“泥泥狗”这一民间元素引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
(二)研究目的
文章主要围绕民间美术元素与幼儿园美术教育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如何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并以“泥泥狗”这一民间元素作为案例进行细化分析。通过研究旨在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第一,探索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意义,确立民间美术元素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融合的地位,使更多人员能够认识到其重要性;第二,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措施,为更多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本文在研究中选择以民间美术元素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融合为主要内容,分析其融合的方法与措施。当前学术界虽然也有很多学者围绕此内容展开了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都是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民间美术元素与幼儿园美术教学之间的契合性,并从整体视角上提出了融合措施。而本文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化研究,选择以“泥泥狗”这一传统民间元素为案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征、个性需求等对其融合方式以及具体融合措施等进行了设定,不仅研究过程更言之有物,而且形成了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案。
当然受到专业化技能、研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本文的研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在研究中没有到多个幼儿园开展实地调研,仅根据主观理解和大量资料分析构建了研究思路、提供了操作方案,未来还有待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四)研究方法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梳理法。首先,在研究之前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搜集,通过知网、万方以及学校图书馆等对大量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搜集,并对其进行查阅、观看;其次,对资料中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并对这些观点进行细化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展开本文的写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