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导学案
教师寄语:不动笔墨不读书,请看清提示,按要求读书。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侧面描写在文中所起的烘托作用。
2、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初步了解“通感”,体会作者对声音的描写 。 二、资料链接
刘鹗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他涉猎众多领域,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其描写技术受到胡适盛赞。 三、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要求: ①边读边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利用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注音。
遽 花坞 千仞 周匝 抑扬顿挫 铮铮 鸦雀无声 屏气凝神 千回百折 偌 羯鼓 解词: 高谈阔论: 抑扬顿挫: 鸦雀无声: 百变不穷: 轰然雷动: 千回百折:
2、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绝唱”原指诗词创作达到最高造诣,后引申为各种创作体裁(如歌曲等)达到最高水平。文章中谁的演唱堪称一绝?绝在哪里?
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段落,感受其中精彩的语句。 出场的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分析整个演唱过程,根据演唱时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演唱的起始—— 演唱的发展—— 演唱的起伏—— 演唱的高潮—— 演唱的结来——
从这五个阶段的完整表现去体会说书的全局。 找出文中描写演唱时的比喻,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如: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用飞蛇盘旋山峰之间的幻想景象比喻声音的转折回环,写出白妞声音的婉转柔美,曲尽其致。
把这些比喻归类:
(1)把本应由耳朵听到的声音(听觉)用眼睛所见之景(视觉)来设喻表现,
(2)把本应由耳朵听到的声音用人的感受去表现,如:
文章中的这种方法,即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相通的感受、互相映照,引起渎者的联想。这就是修辞方法中的“通感”,也叫“移觉”。
②文章除了主要描写的对象,还写了哪些内容,具体怎样写的?细致分析一下,说说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3、记录下现存疑惑
读了这篇课文,心中的疑惑,请记录在下面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后作业:描绘一种声音或一首乐曲、歌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