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dān ge yán jùn fěi tú pái huái sōu jí
qīng fù jiě shì xī shuài j iàn wēi zhī zhù
2.古人说得好:“ , 。”这句话告诫年轻人,父母健在的时候要陪伴照料,不要等到想要尽孝的时候,老人却已经离世了,空留人生遗憾。
3.中华自古多义士,“ ,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燮的坚韧;“ ,快走踏清秋”,这是李贺的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 ”,这是文天祥的骨气。 4.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 ?曰: 。 5.综合实践。 【材料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影响了全民就业。2020年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小地摊关系着大民生,蕴藏着大学问。城市管理者要将人民至上的情怀厚植于此,敢闯敢试。“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材料二】
“又可以摆地摊了,真好……”
最近,这快活的话语伴随两会的召开在市井间疯传。不知怎的,我听得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在疫情期间,这条亲民的政策,犹如一道人性的黎明,一下子将“人民至上”....
的箴言拉近泥土、贴近大地、揉进苍生。
ㅤㅤ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市井的繁荣让汴京城有了人间温情与底气。今天,久别的地摊景象再次与城市的高冷重逢,令寒冬有了庇护,令黑夜有了光亮,令蹒跚有了从容,令喘息有了方向。 【材料三】
伴随着这股地摊潮流,一则一年前的旧闻再次登上热搜:
寒假期间,读初二的德州男孩跟他妈妈要了800元,买了400多个玻璃杯和300
第1页(共17页)
多个乒乓球,往玻璃杯里塞了金额不等的钱,参与者只需要购买与投掷次数相等的乒乓球。如果乒乓球被成功扔进杯子里,那么杯子里的钱就是参与者的了。他在元宵节灯会上租了个场地,摆起了地摊。摆了8天地摊轻松就赚了1万7千元。
他会怎么花这笔钱呢?小男孩的回答也是超暖心了﹣﹣为了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要给她买一台手机。
(1)读【材料一】中画“——”的句子,我会想到《淮南子》中的这一句:
(2)读【材料二】的句子,加点的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也能仿写一句: (3)读【材料二】的句子,文章画“一一”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现在国家允许摆地摊了,即将升入初中的小明,想利用暑假期间摆地摊,体验生活。不过,妈妈并不认同这一想法,再三阻拦。请你分别站在妈妈和小明的角度上,展开辩论,联系三则材料以及生活实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全面地看待事情。
妈妈
三、快乐阅读。 6.阅读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现指贵州省。②憖(yìn)愁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大骇:非常害怕。④习:同“悉”,熟悉。⑤益:逐渐。⑥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⑦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⑧跳踉(liáng):跳跃。⑨阚(hǎn):同“吼”,怒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蔽林间窥之 .②以为且噬己也 .
第2页(共17页)
⑧
⑨
④
⑤
⑥
⑦
③
②
①
小明
(2)对照注释,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4)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阅读。
幸福的铃声
徐薇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上贴了一朵精致的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④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聪明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等候在那里。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⑤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上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⑥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有一个师兄一直和我每月去做义工,他说他也要给您“打电话”。
第3页(共17页)
我们寝室昨晚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⑦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拔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⑧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我第一次那么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拮据: 贪婪:
(2)文中两次出现“‘打’电话”。联系上下文想想,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突出强调。
(3)用简练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4)文中第③自然段中在心中罗列了很多生活琐事,这些内容是否可以删除?阐述你的理由。
(5)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读文中画“ ”的句子,想一想,听了商店老板的话,作者的心情怎样呢?联系上下文,请你把这种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中,写几句话。 四、习作乐园。
8.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第4页(共17页)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有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真实地址。 五、拓展空间。 9.连线。
《鲁滨逊漂流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 《骑鹅旅行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刘易斯•卡罗尔 丹尼尔•笛福 马克•吐温 塞尔玛•拉格洛芙
以上这四本书当中,我最欣赏 ,因为 。 10.心无私欲, ;心无邪曲, 。 11. 曾经说过:“ ,岂因祸福避趋之。” 12.请选择正确内容,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延安精神是以 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其灵魂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精髓是 、 的思想路线,其本质体现为 的根本宗旨。 ①实事求是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解放思想 ④毛泽东
第5页(共17页)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dān ge 耽搁 yán jùn 严峻 fěi tú 匪徒 pái huái 徘徊 s ōu jí 搜集 qīng fù 倾覆 jiě shì 解释 xī shuài 蟋蟀 jià n wēi zhī zhù
见微知著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耽搁 严峻 匪徒 徘徊 搜集 倾覆 解释 蟋蟀 见微知著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古人说得好:“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告诫年轻人,父母健在的时候要陪伴照料,不要等到想要尽孝的时候,老人却已经离世了,空留人生遗憾。 【分析】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完成。
【解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故答案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3.中华自古多义士,“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燮的坚韧;“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这是李贺的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的骨气。
【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名著,完成诗歌默写不难,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第6页(共17页)
【解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獬的《竹石》。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故答案为:
千磨万击还坚劲 何当金络脑 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4.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 弗若与 ?曰: 非然也 。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解答】选自《学弈》。 故答案为:
弗若之矣 弗若与 非然也
【点评】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语文的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5.综合实践。 【材料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影响了全民就业。2020年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小地摊关系着大民生,蕴藏着大学问。城市管理者要将人民至上的情怀厚植于此,敢闯敢试。“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材料二】
“又可以摆地摊了,真好……”
最近,这快活的话语伴随两会的召开在市井间疯传。不知怎的,我听得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在疫情期间,这条亲民的政策,犹如一道人性的黎明,一下子将“人民至上”....
的箴言拉近泥土、贴近大地、揉进苍生。
ㅤㅤ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市井的繁荣让汴京城有了人间温情与底气。今天,久别的地摊景象再次与城市的高冷重逢,令寒冬有了庇护,令黑夜有了光亮,令
第7页(共17页)
蹒跚有了从容,令喘息有了方向。 【材料三】
伴随着这股地摊潮流,一则一年前的旧闻再次登上热搜:
寒假期间,读初二的德州男孩跟他妈妈要了800元,买了400多个玻璃杯和300多个乒乓球,往玻璃杯里塞了金额不等的钱,参与者只需要购买与投掷次数相等的乒乓球。如果乒乓球被成功扔进杯子里,那么杯子里的钱就是参与者的了。他在元宵节灯会上租了个场地,摆起了地摊。摆了8天地摊轻松就赚了1万7千元。
他会怎么花这笔钱呢?小男孩的回答也是超暖心了﹣﹣为了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要给她买一台手机。
(1)读【材料一】中画“——”的句子,我会想到《淮南子》中的这一句: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2)读【材料二】的句子,加点的部分运用了 比喻和夸张 的修辞手法,我也能仿写一句: 巨浪好像一只巨大的手在撕扯着湖中的渔船,狂风在空中呼啸,好像是从地狱传来的哀嚎,令人毛骨悚然,那么尖利,那么恐怖,那么绝望。
(3)读【材料二】的句子,文章画“一一”的句子运用了 排比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节奏感强,能增强语言气势,能加强表达效果,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4)现在国家允许摆地摊了,即将升入初中的小明,想利用暑假期间摆地摊,体验生活。不过,妈妈并不认同这一想法,再三阻拦。请你分别站在妈妈和小明的角度上,展开辩论,联系三则材料以及生活实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全面地看待事情。
妈妈
小明
你是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把学业完 妈妈,这不正是暑假吗,总理都提倡我们成。摆地摊挣钱是大人做的事,你只管把学摆地摊了,我也体验一下生活,帮大人做一
习搞好就行了。
点事情,是应该的,我通过实践,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啊,妈妈就答应我吧。
【分析】本题包括三则材料,【材料一】讲述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搞活民生经济,同意人们摆地摊。【材料二】讲述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特别欣慰。【材料三】举例讲述了寒假期间,一个初二男孩摆地摊仅仅8天就为家庭赚了1万7千元。人们问这男孩怎么花,小男孩的回答是﹣﹣为了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要给她买一台手机。表现了一个知道感恩
第8页(共17页)
的孩子的肺腑之言。
【解答】(1)考查对【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子“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表现了李克强总理关注民生的心情,从这句话我想到《淮南子》中的这一句: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2)考查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材料一】中的加点句子“我听得泪水如雨,洒了一地”,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当时激动的心情具体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我也能写一个含有比喻句和夸张的句子,如:巨浪好像一只巨大的手在撕扯着湖中的渔船,狂风在空中呼啸,好像是从地狱传来的哀嚎,令人毛骨悚然,那么尖利,那么恐怖,那么绝望.。
(3)考查对【材料二】中画直线句子的理解。文中的“今天,久别的地摊景象再次与城市的高冷重逢,令寒冬有了庇护,令黑夜有了光亮,令蹒跚有了从容,令喘息有了方向”,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摆地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运用排比的好处是:节奏感强,能增强语言气势,能加强表达效果,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延伸。现在国家允许摆地摊了,即将升入初中的小明,想利用暑假期间摆地摊,体验生活。不过,妈妈并不认同这一想法,再三阻拦。于是,妈妈和小明展开了辩论,辩论如下:
妈妈:你是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把学业完成。摆地摊挣钱是大人做的事,你只管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小明:妈妈,这不正是暑假吗,总理都提倡我们摆地摊了,我也体验一下生活,帮大人做一点事情,是应该的。我通过实践,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啊,妈妈就答应我吧。 故答案为:
(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2)比喻和夸张;巨浪好像一只巨大的手在撕扯着湖中的渔船,狂风在空中呼啸,好像是从地狱传来的哀嚎,令人毛骨悚然,那么尖利,那么恐怖,那么绝望.;
(3)排比;节奏感强,能增强语言气势,能加强表达效果,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4)你是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把学业完成。摆地摊挣钱是大人做的事,你只管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妈妈,这不正是暑假吗,总理都提倡我们摆地摊了,我也体验一下生活,帮大人做一点事情,是应该的。我通过实践,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啊,妈妈就答应我
第9页(共17页)
吧。
【点评】学习理解这三则材料,了解每则材料的主旨,要抓住各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认真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三、快乐阅读。 6.阅读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现指贵州省。②憖(yìn)愁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大骇:非常害怕。④习:同“悉”,熟悉。⑤益:逐渐。⑥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⑦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⑧跳踉(liáng):跳跃。⑨阚(hǎn):同“吼”,怒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蔽林间窥之 暗中查看。 .②以为且噬己也 咬。 .
(2)对照注释,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4)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分析】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
第10页(共17页)
⑧
⑨
④
⑤
⑥
⑦
③
②
①
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哎呀!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词意思的理解。①窥:暗中查看。②噬:咬。
(2)考查了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3)考查了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黔驴技穷和黔驴之技,意思相同,指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比喻有的人虽好耍伎俩,但其本事、技能非常有限。 (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故答案为: (1)①暗中查看。 ②咬。
(2)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3)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4)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7.阅读。
幸福的铃声
徐薇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上贴了一朵精致的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
第11页(共17页)
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④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聪明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等候在那里。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⑤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上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⑥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有一个师兄一直和我每月去做义工,他说他也要给您“打电话”。我们寝室昨晚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⑦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拔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⑧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我第一次那么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拮据: 缺少钱,境况窘迫。 贪婪: 渴求而不知满足。
(2)文中两次出现“‘打’电话”。联系上下文想想,引号的作用是 C
第12页(共17页)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突出强调。
(3)用简练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4)文中第③自然段中在心中罗列了很多生活琐事,这些内容是否可以删除?阐述你的理由。
(5)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读文中画“ ”的句子,想一想,听了商店老板的话,作者的心情怎样呢?联系上下文,请你把这种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中,写几句话。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我”家境贫寒,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镇上的小商店听“我”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表现了父亲和“我”之间的深情。
【解答】(1)考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拮据”意思是缺少钱,境况窘迫。“贪婪”是指渴求而不知满足。
(2)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即: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D.突出强调。文中两次出现“‘打’电话”。联系上下文想想,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的含义,不是指真的打电话,而是听电话铃声。
(3)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仔细读文可知:本文通过记叙“我”家境贫寒,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镇上的小商店听“我”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表现了父亲和“我”之间的深情。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读文章,第③自然段“我”在信中罗列了很多生活琐事,这些内容不可以删掉,因为这些生活琐事具体阐述了“我”家境贫寒的情况,为下文“打电话”做铺垫。
(5)考查段落作用。首尾呼应是一种写作手法,即开头和结尾互相接应。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首尾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开头,写出了女大学生想和父亲通电话的心愿,突出主题。
(6)考查文章主旨及语言表达能力。从“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拔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可知,此时此刻“我”心情悲凉,据此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如:
第13页(共17页)
想着外面大雪纷飞,想到父亲的身影,我的心情一片悲凉,我多么希望父亲可以接通电话呀! 故答案为:
(1)缺少钱,境况窘迫。渴求而不知满足。 (2)C;
(3)本文通过记叙“我”家境贫寒,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镇上的小商店听“我”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表现了父亲和“我”之间的深情。
(4)不可以。这些生活琐事具体阐述了女大学生家境贫寒的情况,为下文“打电话”做铺垫。
(5)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写出了女大学生想和父亲通电话的心愿,突出主题。
(6)想着外面大雪纷飞,想到父亲的身影,我的心情一片悲凉,我多么希望父亲可以接通电话呀!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四、习作乐园。
8.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有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真实地址。 【分析】一、审题立意:
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在( )中长大”为题写一篇习作,可以填“挫折”“快乐”“梦想”“书海”等。 二、选材指导: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事情,那么主要伴随你长大的是什么,想一想,然后拟补充题目,如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经历去写。可以以“在逆境中长大”为题。
第14页(共17页)
三、构思指导:
开头:引用幼鹰离开母婴飞翔、生存,引出本文的中心。 中间:介绍一些名人成功的经历:都离不开逆境。
结尾:由名人谈及到自己,告诉我们要在逆境中成长,升华文章主题。 【解答】范文:
在逆境中长大
当幼鹰足够大时,母鹰便将幼鹰赶出洞外,使幼鹰懂得了飞翔。相反,若是继续将幼鹰留在洞中,那么将来幼鹰便会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生态法则中死亡。动物尚且如此,那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来说就更应该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虑怎样克服困难。强者乐观积极的去迎接它,而弱者只会在逆境中变得软弱能。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接受了一次次冷嘲热讽之后,她终于写出了《简。爱》,轰动了文学界;失聪的贝多芬,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重地扣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挥洒出一部音乐家顽强与厄运抗争的辉煌乐章。司马迁无辜入狱,在狱中忍受宫刑之痛,忍辱负重,硬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史学巨着﹣﹣《史记》。……我的生活,也不是处处都是顺境。当我取得好成绩时,得到的只有欣慰的微笑:“这成绩是应该的。”;当我因考过对手而得意时,迎接我的只会是一盆冷水:“人外有人,你的成功微不足道。” 虽然,我们不能和那些名人相比,但是,逆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逆境是走向成功的基石,人的生命因为挫折而精彩,让我们在逆境中成长吧!
【点评】论点展开论述。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据充分,如例举了贝多芬、司马迁等人的事例,具有说服力。 五、拓展空间。 9.连线。
《鲁滨逊漂流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 《骑鹅旅行记》
刘易斯•卡罗尔 丹尼尔•笛福 马克•吐温
第15页(共17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 塞尔玛•拉格洛芙
以上这四本书当中,我最欣赏 《鲁滨逊漂流记》 ,因为 书中的鲁滨逊身上体现出的乐观向上、顽强不屈、勇于和命运斗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
【分析】考查了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口语交际。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根据平时的积累连线即可。 故答案为: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爱丽丝漫游奇境》——刘易斯•卡罗尔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
书中的鲁滨逊身上体现出的乐观向上、顽强不屈、勇于和命运斗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0.心无私欲, 自然会刚 ;心无邪曲, 自然会正 。
【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意思是没有私欲,自然就会刚正不阿;不怀邪念,自然会正直坦率。 故答案为: 自然会刚 自然会正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11. 林则徐 曾经说过:“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第16页(共17页)
【解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名言,意思是为了国家利益,我们可以奉献生死,同时,我们不能有福就做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害的事情就不做。 故答案为: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12.请选择正确内容,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延安精神是以 ④ 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其灵魂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精髓是 ③ 、 ① 的思想路线,其本质体现为 ② 的根本宗旨。 ①实事求是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解放思想 ④毛泽东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短语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①实事求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等光辉著作中,鲜明提出并精辟阐述的观点,意思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解放思想: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观念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的改造客观世界。
④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结合语境依次选择“毛泽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故答案为: ④③①②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第17页(共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