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 河北学刊 Ju1.,2006 第26卷第4期 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1.26 No.4 蘩漪性格的深度阐释 农迎春 (河池学院中文系,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蘩漪是曾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物质生活的富有、精神生活的贫困导致她成为肌理 病(忧郁)和心理痛(偏执)的共生体,其症状最终表现为疯狂的欲望和“雷雨”的性格,其复杂蕴涵则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 因素,以及个体生命力的创造性与破坏性力量相兼相制而显现的深刻人性深度。 [关键词】叛逆;欲望;病态;“雷雨”性格;人性深度 【作者简介】农迎春(1972一),女,广西隆安县人,河池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中圈分类号】I20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06)04-0131—03 [收稿日期】2006—06一l7 蘩漪是曹禺名剧《雷雨》中极具特色和最受争议的人物 的压抑之中,“情感压抑在心理得不到发泄……最容易酿成 形象,既是一个“留着眼泪哀悼”的“可怜的女人”,也是一个 性格的孤僻和精神的失常”[31(P128)。 犯下“所谓的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 剧本在蘩漪出场时对她作了这样一番外貌描述:她脸色 职”…的女人。事实上,蘩漪一跨进周家的大门,悲剧的命运 苍白,只有嘴唇微红;眼睛大,但灰暗,眉目间看出来是忧郁 就无法避免,这是一个向往自由和幸福的女人在封建专制的 的;雪白细长的手,时常轻轻咳嗽……剧本同时还反复提到 家庭环境中无法回避的悲剧:要么因顺从被吞噬,要么因反 “忧郁”、“郁积”、“痛苦”、“怨望”等词语。所以,蘩漪具有某 抗而被毁灭。在两难选择中,蘩漪选择了后者。因此,曹禺 种精神性疾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剧中唯一一次通过四凤 才以十分激赏的心情赞扬蘩漪的“雷雨”性格,“流着血,不 之口提到过蘩漪所患的疾病:肝郁症。肝郁症实际上是忧郁 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 症的一种,它以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者居多,原因是日常生 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这句话恰 活各种压力引起的情志变化,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抑郁、纳 好概括了蘩漪的性格,她因为畸形的爱情、“雷雨”的性格和 差、乏力,身体衰弱等。郭沫若在评价《雷雨》时认为:“作者 强悍的复仇行动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震撼人心的 精于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术等,似乎也有相当的造诣,以我 悲剧形象。剧作家认为,戏剧中的悲剧人物应该“不为那些 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使用心地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 孜孜为利的人生观所影响,遇事决不采取和平、中庸、妥协的 么破绽”[41(P113)。因此,蘩漪无论外貌还是心理,都表现出抑 办法,凡是有真知,全力以赴,信得准确,宁可以死赴之,决不 郁症的特征。蘩漪的病因和她所生活的那个“家”直接相关, 中途而废”[21(P115)。正是在这种悲剧观念的主导之下,曹禺 周朴园虽然早年留学德国,接触过西方“文明”,但人们几乎 笔下的蘩漪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和她所属的那个封建家 从他身上嗅不到多少资产阶级“文明”的气息,他的骨子里面 庭,和虚妄的爱情以及传统的男权主义文化同归于尽。蘩漪 保留着的却是正统的封建道德,是传统秩序的毒素。他两年 的悲剧,不仅是社会的悲剧、命运的悲剧,同时也是个人欲望 回一次家,也未使蘩漪从他身上得到一点丈夫的体贴,更多 和特定性格的悲剧。 的是体验他命令式的家长权威。她被当成物体,置于严格的 管束之下,不允许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个人理想。正是在周 朴园的这种家长权威下,蘩漪饱受精神摧残,并因此性情乖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女,十七岁时嫁给 戾,神情恍惚,在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中付出了沉重的精神代 了大她二十岁的周朴园。蘩漪娘家颇有地位,与周家可谓门 价。一方面,她对周朴园的家庭束缚和精神折磨逆来顺受、 当户对。但这无爱的婚姻使蘩漪成了物质生活的富有者和 苦熬挣扎,传统精神枷锁使得她委曲求全;另一方面,特有的 精神生活的贫困者的矛盾共生体,高贵的门第和优裕的生活 倔强个性和顽强生命力,使她始终不甘心被宰制而屈服于命 条件未能补偿情感的贫乏,也不能消除精神的空虚。在这 运。 “枯井”中过着平庸、沉闷、枯燥、孤寂的婚姻生活的她,“呼 蘩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生活在资本主义观念萌芽和 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婚后流年消磨了蘩漪生命中最美 生长的时代,因而力图“真正地活着”,“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好的时刻,她因此快要变成石头一样的死人了。正如曹禺所 这一思想成为她反抗的精神动力。但蘩漪和周朴园的矛盾 说的那样:“蘩漪是统治阶级营垒中的一员,但在周宅这座牢 绝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对立和冲突那么简单,随着周朴园年纪 狱里,又是个受囚禁者。”…蘩漪十多年来就一直生活在情感 的增长,两人在生理上的差异也日益加大。正如资本主义的 13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北学刊2006・4 解放历程一样,身体必将先成为思想解放的突破口。精神上 的困境使蘩漪身染疾病,而身体上的疾病又促使其在精神上 更加反常,其行为也才更有自发性质、更具破坏性、更不计后 果。因此,蘩漪的压抑既是心理的,又是生理的。她已成为 了肌理病(忧郁)和心理病(偏执)的共生体。 都看不见,她就看到了热情,热情到了无可寄托的时际,便做 成自己的顽石,一跤绊了过去” J(瞄 。蘩漪所渴望“真真活 着”的内容只是“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资格,去追求和享受一种 有爱情的生活 sJ‘ ’。她是在对爱情的热情追求过程中,陷 入了“乱伦”这样一种畸形的关系之中,尽管情欲之火烧噬着 她的心,但蘩漪自身极其热情的性格特征和心态,产生了敢 于对周朴园反抗的巨大力量。 周萍不过是蘩漪满足自身欲望的客体。蘩漪明知道这 正是基于蘩漪“有病”这样的情节,“药”才成了剧本展 现蘩漪与周朴园斗争的重要道具。评论家之所以多把“吃 是乱伦,但她却偏要冲决这道德的洪堤,抓到这根救命的稻 草。她的过分忧郁与孤注一掷渐渐地使周萍厌恶和害怕。 他觉得自己与后母蘩漪的关系如同老鼠在狮子睡着的时候 偷咬一口,是卑鄙的,并为此而悔恨。当他看到年轻的“活” 的四凤时,情感完全背离蘩漪而去。蘩漪为着自己的爱企图 隔断周萍和四凤的爱恋,一方面威胁周萍:“一个女子,你记 药”、“看病”等情节看成周朴园控制和摧残蘩漪的手段而忽 略她身体上的疾病,可能和塑造蘩漪的反抗形象有关,但却 不能很好地解释蘩漪这样一个外形沉静柔弱而且有些病态 的女人,为什么在此后同个人命运作斗争时显得那么强悍和 果敢,为什么蘩漪的反抗缺乏理智而抱着两败俱伤的病态心 理,正如前文所述,蘩漪的压抑既是心理的,又是生理的,所 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 紧,她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当雷雨夜跟踪周萍,窥视周 萍与四凤幽会,望着只顾拥抱的他们,此时此刻的蘩漪由爱 转化为恨。至此,她所显示的高涨而汹涌的“热情”让人充分 以,蘩漪和周萍的乱伦才显得更像是生理欲望的满足与宣 泄。虽然蘩漪一再宣称自己是受到了周萍的引诱,剧本却反 复强化她的阴鸷、果敢、强悍,使她在与周萍的偷情中居于主 导地位,同时通过周萍的软弱来强化这一印象。那么,蘩漪 感受到了她可怕的阴鸷和力量。为了赢得周萍的爱,她先是 低声下气地苦苦哀求周萍带她离开,甚至可以容忍周萍把四 维持这一不伦之恋的强大精神动力果真仅仅是来自“资产阶 级自由精神”吗? 蘩漪在周公馆这样压抑的环境中生活,人虽“死”了,但 心没有死。“人家说一句,我要听一句是违背我的本性的”, 充分表明了蘩漪的欲望之火始终没有被压灭,她能够被人 爱,需要被人爱,“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 一凤接来一起住,只要周萍不离开她。周萍明确答复:“如果你 以为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蘩 漪这才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她被周家两代人骗了,欺侮 了。“被欺骗的愤懑,被遗弃的痛苦,忌妒的怒火,报复的渴 望……使她成为一把报复的刀,她要向敌人刺去。” 周家父子两代人对蘩漪的无情无义,使得蘩漪被压抑的 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命运让她成了一个“站在常 当年龄比蘩漪小不了几岁的周萍出现在她面前时,无疑 欲望之火在彻底燃烧之前竟然是奇怪的平静。正如弗洛伊 德所审视的那样:“欲望的幻灭,似乎常常并不导致‘有目的 的行动’,而是导致防御性的行动,因此便导致了精神病的产 生”【6“ 。蘩漪既然得不到周萍的爱,也决不轻易让周萍带 着四凤出走。绝望中的她叫来了一家之主周朴园,让这个模 范家长看看他所统治下的周家的“良好秩序”。蘩漪之举没 能达到阻止周萍与四凤出走的目的,反而酿成了一场雷雨夜 规道德之外的反叛者” “ 。 给死气沉沉的周家带来了一点亮色,也给本来准备安安静静 等死的蘩漪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在遇到周萍之前,蘩漪虽然 过着平庸、沉闷、枯燥、孤寂的生活,但依然称得上是精神空 虚情感匮乏的贵妇人。显然,是周萍的年轻、冲动点燃了蘩 漪对生活的欲望之火,蘩漪郁结却旺盛的生命力终于找到了 突破口,而这堤岸一旦突破,必将是洪水泛滥,不可遏止。 周萍在和继母蘩漪私通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恨自己的 父亲,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使蘩漪和周萍走到 一的悲剧——四凤不幸触电,周冲也随即触电而亡;周萍因惧 怕双重乱伦而自杀。毁灭家庭、毁灭别人时也悲剧性地自我 毁灭了。正如剧作家所说:“她不悔过,她如一匹执拗的马, 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 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拉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了死亡。州¨所 以说,蘩漪和周萍的通奸与其说是以违反禁忌的方式来自 救,还不如说是情欲满足和宣泄所导致的自毁。在追求“爱 起的共同基础是对周朴园的仇恨及报复,这显然构不成爱 情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蘩漪和周萍没有正常恋爱的基础。 但周萍年轻的炽热的言语却一下子点燃了蘩漪要做一个被 人真爱的活着的女人的欲望之火,她“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 情”和“自我”的过程之中,蘩漪不是在追求自由幸福、自我 存在的价值,不是在追求个体生命意识的复苏,她明知不能 为而为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她抛弃了个人的独立人格和 尊严,甚至还因此走向毁灭。这和个性主义觉醒恰好又是背 道而驰的。因此,笔者认为,蘩漪的反抗动力源于身体的本 能,当她本能地觉得周萍越走越远时,其反抗就越来越强烈, 那被扭曲的欲望促使她酝酿出一个残酷的报复计划。 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似地爱恋上了周萍。为着自己能在半 夜里伏在周萍的肩上痛哭,为着满足自己的爱欲,她置名誉、 地位甚至性命于不顾,以一个后母的身份倒向继子周萍的怀 抱之中,不惜以“闹鬼”的方式委曲求全地与周萍幽会私通。 不顾天理人伦,用与生俱来的一切原始野性,大胆狂热地进 行这种卑微的情感追求。虽然陷入“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 像情妇”的尴尬境地而无所顾虑,只要与周萍相好相依,她很 情愿过着这种难堪的情感生活,她大声宣称:“我的心,我这 个人还是我的,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下去的女人。”“她什么 132 蘩漪的悲剧既在于她疯狂的爱欲,也在于她“雷雨”的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文学研究新视野◆ 格。曹禺在《雷雨》序言中说:“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忍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剧作对蘩漪 第一次出场的描写至关重要:“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 的‘蛮劲’,使她能够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一 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这就 明确揭示了蘩漪殊异的性格特质。蘩漪是一个要真正活下 去的女人。“郁积的火燃烧着她”,使她能够辗转于周朴园的 情感冷漠、精神摧残和情爱禁铟中保持觉醒与隐性抗争的精 神状态。她在与周萍形成的那种热恋与遗弃、逃避与阻拦的 因为她独特的“雷雨”性格所体现的人性深度。从人性建构 来看,一般人性建构中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双重因素。作为 理智、理性与非理性即情和欲的对立,感情和欲望就好像被 闸门阻截的洪水,一旦打开闸门,它就会咆哮而下,无所顾 忌;而理性则是阻截洪水的闸门,检查、防止感情和欲望的泛 滥。人如果不能驾驭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对之表示屈从,则 让人盲目偏执,恣意妄为,随时可能坠入深渊并造成毁灭性 的灾难 】(嘲)。蘩漪为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所驱使,为了达到 目的根本不考虑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个体生命力角 度来看,个体生命力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潜在的破坏性,这 关系中,其性格中那种不可压抑的“蛮劲”和“一团火”似的 激情以及自然人性中那种原始的生命力量,由潜在状态转向 显在状态。蘩漪执著地把情感的需求和生命的存活推向尖 锐的矛盾冲突中。坚定地选择情感之花的促发而不顾生命之 树的凋残。对于周萍的畸形之爱,蘩漪交织着极情之爱和绝 情之恨。这样,戏剧冲突使她在彻底绝望中走向变态,由系 列变态心理衍化为系列变态行为。周家父子两代人欺骗了 她,父亲周朴园骗取了蘩漪的婚姻,长子周萍骗取了蘩漪的 爱情,前者毁灭了蘩漪的人生希望,后者毁灭了蘩漪的情爱 梦想,“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人的欺辱,一个失望的女人是什 么事都做得出来的”。蘩漪深恶痛绝地揭露了周家父子虚伪 残忍的面目,周朴园遭到了精神打击而原形毕露,周萍畏惧 双重乱伦罪孽而终于自尽。她自己也在这复仇火焰中终至精 双重性力量也就是天使与魔鬼(人性与兽性)的功能性共存。 人既是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规范的永恒的精神矛盾体,同时 也是理性与非理性、创造性与破坏性永恒的精神矛盾体,并 且使人永远处于骚动不安的精神状态中。对于蘩漪而言,正 是人性建构和个体生命力的双重性特征与其“一团火”的特 殊性格相契合,使得其非理性因素和破坏性力量极度膨胀而 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她的人性建构和个体生命力的双重特性 导致精神分裂式的内心冲突,并在爆发状态中升腾出巨大的 破坏性。“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枯干地生长 在砂上,她的美丽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 悍的心,她满蓄着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 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 8 J( 。性格就是命运,蘩漪“一团 火”的性格使她放纵了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和破坏性力量。 神分裂。在一同毁灭的不归路中,蘩漪挣脱一切束缚,进发 出撕心裂肺的灵魂孤叫,以有限的个体感性力量疯狂地撞击 厚重的理性文化壁垒。 并由此超常地显现出人性的深度。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1936年序[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曹禺.悲剧的精神[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3]朱光潜.美学文集:第l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4]郭沫若.沫若文集:第ll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潘克明.曹禺研究五十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 [6]霍夫曼.弗洛依德主义与文学思想[M].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87. 蘩漪豁出一切,如雷鸣般怒吼,万般柔情顿时化为极度 憎恨,不可欺侮的个性和不甘罢休的心理使其选择了疯狂报 复方式,其撼动人心之处正是生命底层蕴藏的野性活力。 “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着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 痕”…。性格是人物一系列行为的内在根据。蘩漪性格的关 键之处犹如“一团火”暴烈狂热,敢做敢为,执著而偏执,倔强 而冲动,不惜一切代价,采取极端方式(甚至不惜采用自毁方 式)进行报复。为了在周萍那里获得女性和妻性,她不惜牺 牲自己身上的母性,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周冲。从性格误区 来看,偏执和狂热是蘩漪性格悲剧的内在原因。 蘩漪这一悲剧形象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心灵的震撼,是 [7]苑立强.理欲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8]曹禺.雷雨・导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The Deep Interpretation of Fan—-yis Character NONG Ying—chun (Department ofChinese Language and 1.2terature,Hechi College,Yizhou 546300,China) Abstract:FanYi,a female rebellious image,who was created by CaoYu in Thunder Storm,had special features and complex inside.Being rich in physical life nd poora in spiirtual life made her btb ̄?ome a symbiosis body of physical disease(meln-a choly)andmentaldisease(bigotry).The symptomfinally showed crazy desiearndthe charctaerofThunder storm.And her complexiside contnainedthereasonableand unreasonablefactorsofhuman nature aswell asthe crealiveand destructive pow- er of individual vitality,which could affect each other。and showed the depth ofhuman natureSo this work has strongly so- .cial criticism. Key Words:rebel;desie;morbidrity;the character f Tohunder Storm;tragedy [责任编辑、校对:王维国] 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