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3篇
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赏析冯至的诗歌《蛇》 赏析冯至《蛇》 诗歌1
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蛇'与\"花朵'分别象征着男女的生殖器官,从而将这首诗歌解读成一个处于性苦闷期的青年的性幻想。事实上,毕亚兹莱的那幅画确实含蓄地包含着某种性的意味,据此而将此首诗歌解读成性的苦闷,应当说还是有肯定道理的,但是假如将这首诗视作一次性行为的曲折达成,好像不免煮鹤焚琴之讥。应当说,\"蛇'的意象不仅包含着西方文化背景中那种淫亵意味,同时也蕴藏着东方的审美心情,痴情、温顺、忠贞的白娘子同样是一条蛇,\"蛇'的意象中不仅包含着淫欲,同时也表达着一种对于理想爱情的热望。而另一个意象\"花朵'将之视为女性生殖器也未尝不行,毕竟每个人都有对诗歌进行解读的权利,但是也不必因此而遗忘了\"花朵'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经常与青春、生命、热情、美妙等联系在一起。在本诗中,\"绯红的花朵'云云,也可以是指诗人在想象中的爱情的滋润下,重新寻回了自己的青春的热情,重新发觉了生命的美妙。或许,这两个意象的妙处就在于可正可邪,可文可野,正所谓的\"经学家观察《易》,道学家观察淫,才子观察缠绵,革命家观察排满,流言家观察宫闱秘事'(鲁迅评《红楼梦》语),诗歌或者其他文学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无限的解读的可能性,才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回到这首诗歌,更妙处在虚与实、静与动、散与韵之间的互相结合,思念、孤独本是虚物,化成蛇、化成花朵,虚的情思化成虚的乡思,实的乌发成了实的草原,虚实之间没有了界限,好像万事万物在情爱的世界里,浑然成为了一体。同时,第一、二节描述了一种静态的思念,第三节中,化身为蛇的孤独竟然侵入了梦境,衔来了花朵,也便犹如画龙点睛一般飞跃起来,
第 1 页 共 4 页
也使这首小诗犹如被点了眼睛一般,登时灵动了起来。再有,这首小诗是自由体,具有\"散'的特点,同时冯至又在每节内部用ABAB韵,同时每节换韵,既使诗歌显得灵动活泼,也使诗歌假如穿着一袭华丽整齐的衣裙,在爱情的草原上跳舞。
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赏析冯至的诗歌《蛇》 赏析冯至《蛇》 诗歌2
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好像都不是什么美妙的形象。它身上总是覆盖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忠诚'。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悲伤,至情至性。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孤独'而纯真的憧憬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强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密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只这一层比方已经使诗歌奇崛非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怯与强烈。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缺乏,那么这首构思精致,结构完善而意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有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而冯至自己对早期诗作的评价是:\"形式比较多样,语调比较自然,写的还是真情实感'。总体看来,冯至的诗歌感情含蓄深沉,于平淡中见奇巧,这些特点在这首诗中也得到了完好的表现。另外,他的诗歌虽为自由体,但结构整齐,格律韵式井然有序。本诗而的用韵就很严谨,诗节内部ABAB押韵,每节换韵。从而使诗歌获得剧烈而又富有改变的整体感。
第 2 页 共 4 页
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赏析冯至的诗歌《蛇》 赏析冯至《蛇》 诗歌3
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有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首《蛇》是冯至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具有其早期诗歌中的那种愁闷、感伤、细腻、缠绵的牧歌情调,象一支箫管吹奏出的呜哽咽咽的曲子。
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有评论家认为\"蛇'与\"花朵'分别象征着男女的生殖器官,从而将这首诗歌解读成一个处于性苦闷期的青年的性幻想。事实上,毕亚兹莱的那幅画确实含蓄地包含着某种性的意味,据此而将此首诗歌解读成性的苦闷,应当说还是有肯定道理的,但是假如将这首诗视作一次性行为的曲折达成,好像不免煮鹤焚琴之讥。应当说,\"蛇'的意象不仅包含着西方文化背景中那种淫亵意味,同时也蕴藏着东方的审美心情,痴情、温顺、忠贞的白娘子同样是一条蛇,\"蛇'的意象中不仅包含着淫欲,同时也表达着一种对于理想爱情的热望。而另一个意象\"花朵'将之视为女性生殖器也未尝不行,毕竟每个人都有对诗歌进行解读的权利,但是也不必因此而遗忘了\"花朵'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经常与青春、生命、热情、美妙等联系在一起。在本诗中,\"绯红的花朵'云云,也可以是指诗人在想象中的爱情的滋润下,重新寻回了自己的青春的热情,重新发觉了生命的美妙。或许,这两个意象的妙处就在于可正可邪,可文可野,正所谓的\"经学家观察《易》,道学家观察淫,才子观察缠绵,革命家观察排满,流言家观察宫闱秘事'(鲁迅评《红楼梦》语),诗歌或者其他文学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无限的解读的可能性,才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回到这首诗歌,更妙处在虚与实、静与动、散与韵之间的互相结合,思念、孤独本是
第 3 页 共 4 页
虚物,化成蛇、化成花朵,虚的情思化成虚的乡思,实的乌发成了实的草原,虚实之间没有了界限,好像万事万物在情爱的世界里,浑然成为了一体。同时,第一、二节描述了一种静态的思念,第三节中,化身为蛇的孤独竟然侵入了梦境,衔来了花朵,也便犹如画龙点睛一般飞跃起来,也使这首小诗犹如被点了眼睛一般,登时灵动了起来。再有,这首小诗是自由体,具有\"散'的特点,同时冯至又在每节内部用ABAB韵,同时每节换韵,既使诗歌显得灵动活泼,也使诗歌假如穿着一袭华丽整齐的衣裙,在爱情的草原上跳舞。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