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教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依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第6条中的“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是前面两课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救自护的内容基础上的深化。旨在从人际安全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陌生人。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重在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不要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引发思考如何对待陌生人,从而提高学生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入学两年多,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随着他们社会的变化和儿童自主活动空间的扩大,由于对周遭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使儿童直接面对危险的概率增大。现实社会中,一些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如:拐骗、绑架、勒索、性侵等,一旦发生,对儿童和家庭会产生很大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有效识别人际交往中的骗术,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

1.在乐于助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意识。

1

2.通过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教育,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分辨能力,学会自护自救。

3、培养自信心,提高和坏人坏事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识别潜藏在人际交往中的危险,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

2.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自护自救。

3.培养自信心,具备一些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智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调查谈话,引入主题

1.调查:你是否有独自在家的经历,待过多长时间,什么感受?

2.小结谈话:我们都有独自在家的经历。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也有一些不同的感受。瞧,这个小朋友今天也是独自在家。

2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对搞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经历和经验,就能容易把学生注意力引到主题上来。】

二、活动引路,体验感悟

(一)我该怎么办

1.角色表演,情景演示。(播放门铃声,出示教材P62图)

(1)老师来扮演敲门的张叔叔。“咚咚咚”,有人在家吗?

(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他让我来的;他不在家,那你把爸爸电话告诉我吧。师:我是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你们家的花盆放阳台边上,不安全。需要搬下来。)

(2)老师扮演修煤气的。(师:你爸爸说你家煤气坏了,今天修;过了就不修了。)

(3)老师扮演邻居王奶奶。(师:你妈妈不能回来,让我来叫你去我家吃饭;下雨了,你妈妈让我来帮你收衣服。)

(4)老师扮演送快递的。(师:包裹很重,需要签收;)

……

2.角色互换表演

学生分别表演张叔叔、邻居王奶奶、送快递的。老师扮演在家的孩子。(有礼貌,智

3

慧地处理问题)

3.小结导入:遇到陌生人,我们既要保持警惕性,也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礼貌而又灵活的处理。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4.独自一个人在家,除了有陌生人来之外,有时还会有陌生电话,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1)不要告诉对方是一个人在家,也不要告诉家里地址或其它信息。

(2)如果是推销、或讲下流的事的、或者威胁电话的,马上挂断电话,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陌生人 要警惕

5.听故事《智捉小偷》。(P63)思考与交流:

(1)你最欣赏陈宇的什么表现?

(生答:冷静,有智慧,聪明等。)

(2)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呢?

(生答:拨打110或者打电话给爸爸妈妈等。)

6. 教师小结:因为生活中有些人不怀好意,所以当我们独自一个人在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

4

(1)陌生人来敲门,一定要问清,灵活应对。

(2)陌生来电,不随便接听,守住家庭秘密。

(3)判断出有危险时及时拨打110报警。

(4)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应对坏人。

板书:遇危险 打110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表演,初步体验怎样对待陌生人敲门,拓展陌生人来电话时如何应对,以及具体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着危险,心中应提高警惕性。】

(二)“假如我是她”

1.导入:同学们独自在家里都有警惕性,可我们也不可能一直呆在家里不出门,对吧,那么我们在外面又该怎么做呢?

2.听故事:《上学路上》(P64)

3.小组讨论: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的机会?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1)阿姨说的时候,如果先问清情况,就不会上车;

(2)上车了,不能打电话时,应该思考用什么办法下车;

5

4.再演故事《上学路上》老师扮演阿姨,学生扮演吴华。

(1)吴华坚持不上车。

预设:不上车,坚持要给爸爸打电话;多问问妈妈的一些具体情况;给班主任老师说了再走……

(2)吴华上车了,在车上才感觉到受骗了。

预设:可以假装想上厕所,实在坚持不住了,这样可以跑下车去求救等。还可以假装肚子疼要吐,在人多的地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3)吴华被骗到荒郊野外。

如果最终被绑架了,就要保持冷静,记住坏人面貌特征,找机会与外面联系……

5.小结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够识破骗局,知道脱险的策略,如果我们能保持警惕性,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机智应对,也就不会像吴华一样被骗了!

板书:遇事情 多动脑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再现,不同的故事结局,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心中的110”,学会识别骗局,机智应对,学会自我保护。】

(三)我有主意

6

导语:无论是上学路上、还是放学路上,或者在乘车、等车、去超市等等,我们都要面对陌生人。那么应该怎样与他们交往呢?

1.出示P65页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辨一辨,说一说他们做得

对不,并说出理由。

2、分组交流

(1)喝陌生人饮料。(不要,或者不理人)

(2)问路。(可以指引,但不能带去)

(3)玩平板电脑。(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4)亲密接触。(不能随便让陌生人亲密接触)

3.师生小结,梳理防侵害的原则:面对陌生人,我们既不能把他们都当成坏人,也一定要有警惕性,有自我保护意识。警察叔叔提醒我们:

(1)面对陌生人送吃的喝的,坚决不要;

(2)大人需要帮忙时应该找大人,而不是找小孩子帮忙;

(3)对于陌生人给的有诱惑力的玩具要坚定信念不动摇;

7

(4)自己的身体不能随意被人触摸。

板书:不轻信 防受骗

4.互动交流:我们平常出去最多的地方是哪些?要注意些什么呢?

5.(1)如果去上学、去公园等,遇到跟踪,要尽量去一个安全的地方;遇到意外还可以大声喊叫寻求帮助;

(2)去超市、餐厅等,如果与家人走散,不乱跑,请求相关工作人员帮助;

5.讨论:出门在外,难免遇到陌生人,刚才我们交流的情况都有可能遇上不怀好意的人。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不能让人相信

呢?我们又该相信哪些陌生人呢?

(在街上:交警或协警;在超市、餐厅里:收银或保安等工作人员;)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有关情境,引导学生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面对,对一些潜在的威胁有所认识和防范,不断丰富安全知识,选择正确的行为,进行自我保护。】

三、歌谣总结,升华主题

师:希望同学们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心中要有110,安全防范记心间!一起读歌谣:

8

心中要有110

心中要有110,遇事提高警惕性。

若遇坏人速报警,赶快拨打110。

心中有了110,用心防骗防陷阱。

【设计意图:把学习成果巧妙地编成儿歌以及平安寄语,让学生心中常记110,学会安全自护自救,有助于落实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四、拓展运用

1.制作“温馨提示”卡

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设计天才,制作自己的安全卡。然后把它随身携带或贴在醒目的位置,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让家人放心!

(安全卡上:“不要到偏僻的地方玩”、“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随便和陌生人交谈”、“出门要告诉家长”、“记住爸爸妈妈的联系电话”等。)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温馨提示卡,让学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将安全牢记心中,增强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9

心中的“110”

陌生人 要警惕

遇危险 打110

遇事情 多动脑

不轻信 防受骗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