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随文练笔,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随文练笔,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来源:吉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文练笔,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作者:张杰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11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小练笔,这就是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是学生对文本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是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是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质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因势利导,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随文练笔的指导,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动笔、勤于表达的热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随文练笔,我们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时机恰当,随文练笔从“需要”中来

随文练笔,须讲究时机,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例如,曾经观摩王崧舟老师执教《万里长城》一课的录像。王崧舟老师在课中安排了两次练笔。第一次安排在学生粗读时,王老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成千上万”一词,让学生放飞想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老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健康的、残疾的、普通百姓、国家元首……他们怎样登上长城?行为怎样?感想怎样?这一发散性的练笔,为后面的品读课文做了充分的铺垫。第二次练笔安排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为长城题词。由于有“外国元首为长城题词、成千上万参观者的感叹、猜想长城的年龄”等环节的教学,此前教师又一次让学生欣赏气势恢宏的长城录像,还用了十句富有气势的话做配音。至此,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对长城的情感被升华到了一定高度,表达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为长城题词便顺理成章。这样巧妙的练笔,含而不露地达到了语文教学与人文教学的最佳结合。 二、 教学新颖,随文练笔从“流动”中来

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它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融读、写、说、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和融洽的多向互动中,才能“教”出智慧,“习”得智慧。如在教学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我采用“写剧本——说剧本——演剧本”的形式使阅读、练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把彭德怀三次杀骡子的命令以剧本的形式呈现,表达了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学生们自编自演,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也提高了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上,学生人人动脑,动笔,动口,潜能得以释放,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 要求各异,随文练笔从“求异”中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文练笔切忌千篇一律,千题一面。因为题型熟悉、僵化,只会让学生照搬照抄,从而不思创新,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同时,会导致学生思路闭塞,操作机械,既缺乏创新意识,又激不起训练的激情。老师可针对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随着教学进程,进行多种多样的随文练笔。如《海底世界》一文,课文介绍了海底的植物、动物、矿产等。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介绍你所了解的一种海底生物(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课外了解的),可以从色彩、形状、活动等方面来描写,学习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语言写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根据自己的喜好写了各种海底动物,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在教学《游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针对文中进洞场景这一细节的描写,我让学生写一写“游客须知”,这就要求学生既介绍双龙洞的特点,又学习了应用文的格式,达到了“学文、练笔、安全教育”一箭三雕之效。 四、拓展空间,随文练笔从“思辨”中来

当前的课堂教学,过多地重视“求同”,而忽略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判断和辨析,不人云亦云。即使学生提出的想法和见解不成熟,不严谨,甚至荒唐离奇,教师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东方之珠》一文,请学生用“仿佛”练习写话。我提供前半句“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没想到学生续写的后半句大出我的意料:1.仿佛要把整个城市给淹没了。2.仿佛老天破了一个洞。3.仿佛蓝天妈妈碰到了非常伤心的事,泪水直流。4.仿佛雨姐姐在天上没事干,整天玩个不停。又如教学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写写《青蛙跳出了井口……》。多数同学写的是青蛙看到了无边的大海、广阔的草原、美丽的田野等,而有个同学却反其道而行之,写的是《还是井里好》,别出心裁,但看了他的练笔又让老师不禁叫好。

青蛙跳出了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但展现在它眼前的是一条乌黑发臭的小河,上面还漂浮着不少死鱼。它刚想转身离去,不想一柄钢叉直直向它刺来,还好它算机灵,“呱”一声迅速跳开了。青蛙吓得胆战心惊,心想:这世界太可怕了!它扭头离开,又跳进了井里。它自言自语道:还是井里好,井里多安全啊!

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多一点“出格”,多一份“意外”,岂不更好? 可见,紧扣文本,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随文练笔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爱写,乐写,会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让思考伴随着阅读,在思考中学会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刘俭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