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母亲的歌谣

母亲的歌谣

来源:吉趣旅游网
忧怨怨的旋律,成为我的摇篮曲,浸透了我的童年。“云儿 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撒鱼网,迎面吹来了 海风……”母亲不是金嗓子,但她唱得那么投入,那么富有 情感。在寒;令的冬夜,刺骨的北风从小屋的板壁缝里一丝 一丝地沁了进来。母亲的歌谣便像海浪一样,一起,一伏, 《秋水伊人 是母亲常唱的另一首歌。这也是一首忧 将病中的我摇进梦乡。 伤而凄婉的歌。现在品味起来,它的歌词流淌着李后主或 者李清照的古典感伤,只不过少了那些凝眉愁雾,多了一 份人间的凄凉和沧桑。“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 漏尽,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留得眼前的凄清……” 童年的我听不懂歌词里说的是什么,但我听懂了母亲沉甸 甸的忧伤。 许多年后我才知道了一个属于母亲的故事。一个十 九岁的爱看电影爱唱歌的姑娘,与一个美专毕业的小伙子 相爱了。他们双双跑到了上海,用上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 方式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想那一定是母亲一生中 最自由最幸福的时光,她一辈子只出过一次远门。她一定 常常想起小时候生病。一生病就闹得全家不安宁。 与自己的心上人进电影院看过电影,也许电影的插曲恰恰 般地说来,我不生小病,要病就病得波澜壮阔。这时外 就是 秋水伊人 。母亲的幸福之花绽开得太灿烂但凋谢 祖母就跪在蒲团上,求观音菩萨保佑,然后按照一种古老 得太急促。当双方的父母终于妥协同意他们结合后,年轻 的风俗,乒擘乓Ⅱ郎地摔碗,为我祈祷平安。而我的母亲,在 的美术家却过早地离她而去。 我整个生病期间,便不吃不喝,整夜整夜地不睡,坐在床边 于是我理解了母亲的 秋水伊人 。于是每次到上海, 守护着我。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她也不肯上床,拿一本书, 我便想起母亲,想起她十九岁的辉煌与浪漫,以及离开上 披一件祆子,迷迷糊糊地边看书边打瞌睡。可只要我~翻 海后永恒的思念与忧伤。于是在萨克斯与电吉他的伴奏 身,她立刻就惊醒了,马上用唇n勿着我的额头。母亲的唇, 下,我常常爱唱《渔光曲 和 秋火伊人 。我的眼前便浮现 就是温度计啊。然后轻轻地唤着我“猷儿,猷儿,喝不喝 出汉口古老的长江堤岸,青石板铺就的幽深小巷,墙上长 水呀7” 满青苔的天井,老宅堂屋改建的小屋,寒冷的冬夜,以及母 和大海的海水一样。 水,我自然是要喝的。佃我更喜欢听母亲唱歌,或者 亲温热的唇,滚烫滚烫的泪。我知道,那泪水很苦,很成, 念童谣。 母亲的歌大多是电影插曲。母亲爱看电影。当她年 老以后,仍然独自一人步履蹒跚地去看电影,倘若是悲剧, 常常是一路流泪回来。母亲最爱唱的,是 渔光曲≯,那忧 有时我睡不着,母亲便不唱歌了。她会许多的童谣, 段一段地念给我听,逗着我笑。 乡里伢,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先 军队”,又称为“戚家军”,其主力不过是义乌的农民和矿 庭,要湘军士兵学家规、学营规,而且要求其他 工。其赖以成功的就是以营为家的治军理念和严明的 湘军统领做到“带兵之法,如父兄之带子弟”。 军纪。 治军如此,治国同样如此。作为领导干部,果真能够 “视民事如家事”“治民如治家”,将百姓忧乐视为自己的忧 晚清湘军统帅曾国藩就是将治家的理念拿过来治军, 他说,“治军如治家”,他不仅将整个湘军看作是一个大家 乐,以实心行实政,则功业自著。 每次回家,心里默念着:回家多好啊! 回家多好啊! 我做了老师后,惊讶地发现每个周末最重要的议题就 是回家。每周过半的时候,同事们就已经开始说起父母的 家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 事情了,这是回家的念想从心底泛出。可是,大家的家不 1907年,威廉辞别哈佛,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 是就在城里吗?说回家,是回哪个家啊?城里的家是一处 “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他感 房子,房子不一定是家,大家都在买东西,母亲喜欢吃什 到光荣极了。可是再大的光荣也替代不了家的召唤,他想 么,父亲喜欢穿什么,买了带回去的那个地方才是家。走 家了。三年后他乘上了回美国的轮船,此时的他已病入膏 哪条路?什么时候到家?同事们开始计算,开始悬想,也 肓。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座椅 在心里乐呵着。下班时间到了,人就蜂拥而出,到了校门 中,蜷缩在一个越来越近的梦想里,再也没有站起来,但他 口,又四散开去。每个人的家在每个人的家乡,每个人的 终于把自己领到了最接近家的地方了。 这样回家,凄厉入骨。 家乡都有一个自己的家。 我回家了,这个消息从父母的脸上就能看到,这是他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抢着回家?似乎说不清,道不明。 们最开心的时刻。母亲背着父亲轻轻告诉我,昨天起,你 我也一样。记得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每当周六,学校大 父亲就在叨咕,这个礼拜,儿子回家吗?父亲也十削肯告诉 门口常被挤得水泄不通。所有学生都站在 马路边上,背着包,手里大包小包,朝着一 个方向,探着脖子张望着,一辆又一辆公共 汽车开过,看见对得上自己回家路途的那 一53 辆,兴奋,激动,大喊:车来了。手开始抖 家了。大家都知道,车不是家,但车可以载 动,开始晃荡。是啊,可以上车了,可以回 你回家,见车就像见到父母一样亲切。脚 一踏上车子,有没有座位都不要紧,脸上堆 , 漫长的等待,漫长的路途,漫长的思 满胜利的微笑。 念,都在车里,都在心里。 这样的等待,我有过四年。四年里的 思念,是甜蜜,也有苦涩。 生莫打我,我回去吃口妈妈来。 芽,她有两个儿子于清贫中成为诗人、作家。即使在艰辛 最后一次听母亲的歌谣,是母亲病危之中。那时母亲 她的儿子也从未停止过歌唱。 家乡的方言中,“吃妈妈”是“吃奶”的意思。母亲鼓着 与逆境中,腮,噘着嘴,装着小伢吃奶的样子,我便咯咯地笑了起来。 然后母亲和我拍手做游戏:“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 因脑溢血已昏迷不醒了,但她在昏迷中喃喃呼唤得最多 子送姐姐。姐姐要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学打铁……”念 的,是我的名字。母亲是如此放心不下她的爱子。也许是 到最后,母亲突然搔我的痒痒,母子俩便抱着笑成一团。 我遭受的许多打击与磨难使得她挣扎着不愿离我而去。 如果说母亲的歌给了我最早的艺术熏陶,那么母亲的 那天深夜,轮到我值班守护,我突然听见母亲在喃喃地梦 童谣便给了我最早的韵律教育。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谣,有 呓,仔细一听,原来母亲是在念童谣:“先生先生莫打我,我 的有完整的叙事内容,如“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背笆 回去吃口妈妈来……”在月色与灯影中,我分明看见母亲 篓。”有的则无内在的联系,只是一种韵律,如“铜角铜角牵 的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梦见的, 索索,扁担划子接哥哥”“甩,甩,铁笼子拐;铁,铁,包老爷; 仍然是用母爱护卫着受伤的孩儿么? 包,包,红大椒。”母亲的歌谣滋润了她的孩子们的艺术萌 那夜月色很好。母亲睡得很香。国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