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

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

来源:吉趣旅游网


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拟试卷3 (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希腊神话人物中,太阳神是()。 A.哈得斯 B.雅典娜 C.阿波罗 D.狄安娜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被称为“太阳神”。哈得斯是古希腊里的冥王。雅典娜是掌管智慧与正义战争的女神。狄安娜是奥林匹斯山上的月亮与狩猎女神。故选C。

2.以下中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序,完全正确的是()。 A.牧野之战——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B.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起义

C.诸葛亮七擒孟获——陈汤平定匈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 D.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

正确答案:A

解析:牧野之战发生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62年);赤壁之战发生于三国时期(公元208年);淝水之战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公元383年左右)。故选A。其他选项时间先后顺序有误。

3.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洋水师是19世纪末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B.日军在东北发动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正确答案:B 解析: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在北平(今北京)爆发,属于华北而非东北。故选B。

4.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①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③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正确答案:A

解析: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故选A。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B.春秋时代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代表作为《道德经》

C.西汉人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D.宋代的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

正确答案:C

解析:王充是东汉思想家、教育家,今存《论衡》一书。故选C。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分裂的三百年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B.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C.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

D.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联俄联共的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吴三桂“冲冠—怒为红颜”,引清兵人关,击溃李白成所领导的农民军,致使清军攻人北京。故选C。

7.下列列强中,发动并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是()。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正确答案:D

解析: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资产阶级第一次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

大,亦称英法联军之役。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可见发动并参加三次侵略战争的是英国。故选D。

8.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 C.七七事变、两安事变、皖南事变 D.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中,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选项B中,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发生于1924年。选项C中,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选项D中,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12日,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6日,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3月。通过以上时间可以看出,A、B、D三项中的事件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C项中七七事变和西安事变先后顺序排列错误。故选C。

9.以下属于同盟会创办的刊物是()。 A.《中外纪闻》 B.《新青年》 C.《民报》 D.《猛回头》

正确答案:C 解析:《猛回头》是陈天华的文章;《新青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之后不久,创办了《万国公报》。《万国公报》自1895年8月17日开始正式刊行,为双日刊,每册有编号,无出版年月。北京强学会成立以后,“先以报事为主”,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故选C。

10.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惊醒,一股新思潮萌发了。这一新思潮的核心是()。

A.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同西方展开“商战”,保护本国权益 C.引进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D.效法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

正确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粉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一

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摒弃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把眼光投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项是新思潮中采取的强国御侮之道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新思潮的核心。故选A。

11.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共同原因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争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C.中国严禁鸦片走私

D.与中国谈判“修约”失败

正确答案:B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需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其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A项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C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D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故选B。

12.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鸦片战争后一段时间内,英国工业品对中国的进口额总体上仍没有太大变化,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购买力有限

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C.鸦片走私严重

D.清政府仍实行闭关政策

正确答案:B 解析: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故选B。

13.魏源在《海国图志》、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都较详细地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并给予较高评价,新思潮倡导者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以求抗敌御侮 B.表现对清封建统治者的否定 C.为维新变法活动制造舆论 D.分析“夷情虚实”,探求”驭夷之方”

正确答案:D

解析:魏源、徐继畲著书介绍西方制度,目的在于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来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的封建统治,所以A、B、C都不对。故选D。

14.下列事件,只发生在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的是()。 A.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B.清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 C.俄国割占巴尔喀什湖一带 D.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辟租界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是同治帝时期;C项发生在咸丰、同治两朝;1845年英国最先在上海开辟租界,当时的皇帝是道光,所以D也不对。故选A。

15.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A.反抗封建意识形态

B.获取外国人的同情和支持 C.缓和阶级矛盾

D.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传统

正确答案:A

解析: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精神原动力。洪秀全怀着推翻清朝、开创新朝、救国救民的宏伟抱负,试图动员和组织群众起来战斗,于是就创立了拜上帝教。故选A。

1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军事轻经济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企图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地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富强的目的,这是它失败的根源。故选C。

17.1860年夏,英法侵略军一面在北方武装进攻清朝心脏地区,一面在江浙一带协助清朝地方政府镇压太平军。对于这种局面的出现,不正确的解释是()。

A.侵略者要保护在通商口岸已获得的权益 B.与侵略者发动此次战争的目的是一致的 C.清廷早已决定“借师助剿”

D.太平天国禁止外国干涉中国事务

正确答案:C

解析:清政府决定“借师助剿”的时间是1862年初。故选C。

18.19世纪60年代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新格局,最主要是因为()。 A.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需要外国支持

B.清朝廷中的投降派联合外国共同对付抵抗派

C.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深人使清朝呈现半殖民地化 D.清朝廷对外国侵略完全放弃了抵抗

正确答案:C

解析:A、B项的出现主要源于C,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

19.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同盟会

正确答案:D

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确立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成为公认的领导人,建立了国内支部和国外支部,具备了政党应具备的纲领、领袖、组织的条件。A项兴中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B、C项成立时间都晚于中国同盟会。故选D。

20.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决定因素是()。 A.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B.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生产中的不同地位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正确答案:D

解析:按一般规律,无产阶级产生于资本主义企业中。但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礼会,中国自身资本主义未产生前,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办企业,雇佣中国工人,故而中国的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故选D。

21.清廷“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 A.“皇族内阁”成立 B.“成都血案”发生

C.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正确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的打击下。清政府的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为了遏制革命发展的势头,加强专制集权,清政府搞起了“预备立宪”的把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11年,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不得不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在13个责任内阁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成立标志着清廷“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故选A。

22.下列文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大总统选举法》 D.《钦定宪法大纲》

正确答案:A

解析: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7章56条,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B、C项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否定共和制度、实行专制独裁的产物;D项是清政府为巩固封建君权而颁布的,显然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故选A。

23.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是()。

A.逼清帝退位,致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B.迫使“南北议和”

C.南京参议院选举他为大总统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正确答案:D

解析: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选D。

2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D.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他三项是重要原因。故选D。

25.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 B.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 D.它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一致,但也有原则区别,故A不对;B项“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不准确;D项“它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本身说法正确,但并不是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原因。故选C。

26.1926年,北伐战争胜利的最主要表现是()。 A.完成了全国政治统一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彻底铲除北洋军阀统治 D.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阀集团,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A不对。C项错在“彻底”二字。国民革命运动后,工农运动转入低潮,故D也不对。故选B。

27.许多成语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下列成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卧薪尝胆 B.退避三舍 C.秦晋之好 D.负荆请罪

正确答案:D 解析:“卧薪尝胆”典故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退避三舍”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发生的故事。“秦晋之好”是说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并且相互扶持,相继出现了秦穆公和晋文公两代霸主。“负荆请罪”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的一段故事。故选D。

28.1928年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为此,毛泽东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次战斗发生的地方是()。

A.茨坪 B.黄洋界 C.笔架山 D.桐木岭

正确答案:B

解析:1928年,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卫战大捷后,诗兴骤起,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故选B。

29.“中国”作为我国国名的简称,开始于()。 A.夏朝 B.秦朝 C.清朝

D.辛亥革命后

正确答案:D

解析:在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一词,但真正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的简称,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开始。故选D。

30.下列文物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是()。

A.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B.甲骨文

C.秦陵兵马俑 D.莲鹤方壶

正确答案:A

解析: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于1965年在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即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秦陵兵马俑于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被发现:春秋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故选A。

31.2009年12月28日是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纪念日。下列表述与古田会议无关的是()。

A.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

B.明确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C.规定了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 D.纠正了“左倾”的军事路线

正确答案:D

解析: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主要解决了人民军队建设的相关问题,没有纠正“左倾”军事路线。直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才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的错误。故选D。

32.关于我国现代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建成是在“一五”计划时期

B.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C.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 D.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

正确答案:C 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一次是在中共三大时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故选C。

33.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埃及

正确答案:C 解析:古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种植者,古印度也成了棉花纺织的发源地。故选C。

34.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是()。

A.丘吉尔和斯大林 B.罗斯福和列宁 C.罗斯福和邓小平

D.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

正确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故选C。

35.成语“四面楚歌”出自()。 A.楚汉战争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正确答案:A

解析:四面楚歌出自楚汉战争时期。刘邦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自刎身亡。故选A。

36.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A.大楚 B.张楚 C.大顺 D.大汉

正确答案:B

解析: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了张楚政权,意思是“张大楚国”。故选B。

3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在什么时期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

A.公元105年 B.东汉前期 C.东汉后期 D.西汉前期

正确答案:D

解析:西汉时,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明了造纸的方法,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故选D。

38.著有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正确答案:B 解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故选B。

39.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①老子②屈原③华佗④孔子⑤李斯⑥孙武⑦张衡⑧董仲舒

A.①⑤⑦ B.②⑥⑧ C.③⑦⑧ D.③④⑤

正确答案:C

解析: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伟大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董仲舒是西汉学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故选C。

40.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正确答案:C

解析:汉代丝绸之路的兴盛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地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题目中所列的四个选项可以说都是其兴盛的原因,A项是一种促进作用,B项是一种外在的客观保障,D项是一个重要的条件,C项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因素。故选C。

41.文人司马相如要给汉武帝写份奏折,他最有可能采用哪种书写材料?() A.纸张 B.砖瓦 C.帛 D.简牍

正确答案:D

解析:作为奏折的材料,A、C、D三项都可以,但西汉时,纸张和帛都因成本太贵而没有得到推广普及,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仍是竹、木简,即简牍。故选D。

42.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A.公元220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222年 D.公元223年

正确答案:C

解析: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公元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选C。

4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正确答案:D 解析: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三国鼎立形成了局部统一的局面,这为后世的大一统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故选D。

4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⑦以少胜多的战役③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而在赤壁之战中败北。故选C。

4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正确答案:D 解析:封建统治者的改革都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也不例外。故选D。

46.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 A.《水经注》 B.《脉经》 C.《齐民要术》

D.《肘后备急方》

正确答案:C

解析:贾思勰北魏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故选C。

47.下列著作中,曾被古代日本、朝鲜采用作为学校教材的是()。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缀术》 D.《齐民要术》

正确答案:C 解析:《缀术》是祖冲之所著的数学著作,在唐朝时被定为学校的课本,在中世纪时,日本、朝鲜的学校也采用该书作为教材。故选C。

48.秦、隋虽然是两个短命王朝,但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只符合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史实,但不符合秦朝。C、D两项只符合秦朝的史实,但不符合隋朝。故选A。

49.隋唐时期,封建王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体现在()。①实行分封制②设三省六部制③推行行省制度④创立科举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D 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行省制度则是元朝时才出现的一种制度,①③都不正确。故选D。

50.科举制具有的特点是()。①采用分科考试②由士族控制③不受门第限制④与九品中正制大同小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B

解析: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剥夺了士族地主垄断官职的政治特权,故②错误。科举制是在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实施起来的,故④错误。故选B。

51.下列对唐朝两税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均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实行 B.以征收土地税为主

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D.取消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

正确答案:D

解析: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实施的背景下,唐朝开始实施两税法,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分夏秋两季来收税,这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两税法实质上并没有取消人头税。人头税的正式取消是在雍正帝在位时,“摊丁入亩”的实行。故选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