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要求
作者:张英华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2期
[摘 要]本论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
“情感”这两个字在音乐欣赏中是最重要的。音乐就是音乐家用声音创造出来的情感形象.我们不妨观察一下人们在音乐中的的情感表达:如喜悦时的欢快性、回忆叙述时的缓慢平稳性、忿恨时的强烈激动性、悲哀时的低沉断续性等等都是通过音乐的音响产生的联想和感情的共鸣。
一、音乐欣赏中溶入情感的重要性 (一)演唱和演奏者溶入情感的重要性
音乐的素材是声音每个瞬间,以声波线起伏进行的基点,形虽分散、长短不一,却在时间的运动中表现的连绵不断翻腾变化着的音响泉流,这种音响与节奏的种种规律及内在的情感特征,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变化差的音响而逐步展现出来的,因此音响和节奏是组成情感的基础。演唱和演奏者演唱或演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欣赏者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关系到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体验,更关系到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体验。所以说演唱和演奏者在歌唱和演奏溶入的情感显得很重要了。 (二)音乐中溶入情感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家来说,感情体验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情感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面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戒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二、音乐作品欣赏中的感情体验和基本要求 (一)感情体验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乐曲和歌词同时体现了黄河那奔腾咆哮的气势,由此我们联系到中华民族在苦难中站立起来,犹如睡狮昂首怒吼威震远方,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进而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感情世界。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了来自于由标题或文字说明,而是一种感情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地感情体验。当我们在听一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时,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的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们听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的第一部分然后我们可以理解为:节奏欢快热烈,情绪激昂,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之情。我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四人帮”被粉碎的喜讯传到祖国边陲山寨时人们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二)基本要求
欣赏者对音乐感性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但是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浓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进一步要求,是因为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的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演的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欣赏者的理解认识和感受性 (一)欣赏者的理解认识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找到根据;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元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
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元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音乐是一种表现的社会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的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它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种非音乐元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再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为了更深入对音乐感情内涵的体验,有些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元素,但是却不意味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为了更深入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观更准确,更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要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管弦乐曲《北京的喜讯到边寨》如果我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首管弦乐曲是作者在铲除“四人帮”时写的,作者通过这首作品畅快的倾诉了铲除“四人帮”之后各族人民欢庆的场面。那么我们在欣赏过中就会对这首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识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感情内涵有更深刻地体验,而这是单凭感性体验所不可能做到的。 (二)欣赏者的感受性
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做到的。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他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的感情表达出来,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感悟是欣赏音乐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问题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音乐欣赏的活动主体与客体(音乐欣赏者与被欣赏乐曲)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证统一关系。 参考文献
[1]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M],柏西,布尼人民音乐出版社,104-107页 [2],《选集》《实践论》[C],人民出版社,263页 [3]《乐记》中的《乐本篇》[M],人民音乐出版社
[4]张俊,郭受民,李岳康主编《音乐与音乐欣赏》中南大学出版社 [5]周世斌,《音乐欣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