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从《金瓶梅》透视人性的弱点
目 录
摘 要 ................................................................................ 1 关键词 ................................................................................ 1 引 言 ................................................................................ 2 一、《金瓶梅》其书 ..................................................................... 2
(一)《金瓶梅》简介 ............................................................... 2
1、内容及相关介绍 ............................................................. 2 2、《金瓶梅》故事梗概 .......................................................... 2 (二)《金瓶梅》主题及其局限性 ..................................................... 3
1、《金瓶梅》主题思想研究 ...................................................... 3 2、《金瓶梅》的局限性 .......................................................... 4
二、《金瓶梅》中人性弱点的表现及思考 ................................................... 4
(一)人性的弱点 .................................................................. 4 (二)《金瓶梅》中人性弱点的表现 ................................................... 5
1、人性弱点之物欲——不可遏制地贪“财” ....................................... 5 2、人性弱点之权欲——权力获得的工具“酒” ..................................... 6 3、人性弱点之情欲——醉痴于“色” ............................................. 6 4、穿插于权欲与情欲之间的“气” ............................................... 7
三、《金瓶梅》中人性弱点在当今社会中的危害性及其克服途径 ............................... 7
(一)《金瓶梅》中人性弱点在当今社会的危害性 ....................................... 7 (二)《金瓶梅》中人性弱点的克服途径 ............................................... 8
1、完善法律制度,运用法律强制性约束 ........................................... 8 2、充分发挥道德的软约束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 8 3、合理引导宗教健康发展,培养人们正确的信仰 ................................... 9
结 语 ................................................................................ 9 注释 ................................................................................. 10 参考文献 ............................................................................. 10 致 谢 ............................................................................... 11
从《金瓶梅》透视人性的弱点
摘 要:《金瓶梅》是一部长篇世情小说,作者现在多认为是兰陵笑笑生,作品问世后,曾引起轩然大波。历来学者评价甚多,褒贬不一,有称之为“淫书诲书”的,也有称之为“第一奇书”的。本文主要尝试从《金瓶梅》积极的一面进行探讨,就其中所列“四贪”——“酒、色、财、气”在作品中的表现并结合人性的弱点加以分析,思考探究《金瓶梅》中所揭示的人性弱点对现世的警示性及其解决途径。
关键词:《金瓶梅》 “酒、色、财、气” 人性的弱点 解决途径
From the \" Jin Ping Mei \" perspective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LI Yan-long
Abstract:\" Jin Ping Mei \"is a long Social Novels,On the Lan Ling Xiao Xiao Sheng is now
considered to be more, it had caused a sensation when published. Evaluation has always been many scholars, mixed, someone called it \"YinShu salacious book\first writing\". This paper attempts from the \"Golden Lotus \" to explore the positive side, Which listed on the \"four greedy\"___\"Wine, Color, Financial, and Gas \" in the performance of work combined with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Thinking inquiry \"Jin Ping Mei \"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revealed by the alert and its secular solution.
Keywords: \"Jin Ping Mei \" \"Wine, Color, Financial, and Gas \"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solution
引 言
《金瓶梅》,秽书也。袁石公亟称之,亦自寄其牢骚耳,非有取于《金瓶梅》也。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梼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绘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①
一、《金瓶梅》其书
(一)《金瓶梅》简介
明末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其中《金瓶梅》被清人又特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这本书奇在一问世便给人留下了一大堆疑问,包括它的成书年代,如何成书,作者是谁,版本等。 1、内容及相关介绍
《金瓶梅》是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全书共100回,大约成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现存的版本较多,大致分为三个系统。一是东吴弄珠客作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为“词话本”或“万历本”;二是崇祯年间刻册《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称为“崇祯本”;三是清代康熙年间张竹坡所做的评点本《彭城张竹坡先生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人称“张评本”或“第一奇书本”。据现存最早的《金瓶梅》序言说,作者叫“兰陵笑笑生”。
与“四大奇书”中的其他三本或说佛论道、或讲述帝王将相丰功伟略、或讲英雄豪杰等涉及身边难觅的超人不同。《金瓶梅》中,作者把视点放的很低,用细致的笔触描绘现实生活,现实人生。开创了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先河,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左邻右舍的影子,却很难再见割据的雄主、超凡的英雄。这使得我国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位西方学者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不断淡化英雄的历史。”这与很多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里程碑”甚至是“真正的小说”不谋而合。 2、《金瓶梅》故事梗概
《金瓶梅》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政和至宣和年间。作者是明朝人,其借古讽今之意甚明,全书映射出出明代“嘉万时期”②的人物和时事。具体讲了山东清河县破落户财主西门庆,他原配夫人陈氏早亡,后又娶吴月娘为正室,整天过着闲游浪荡的生活。从开爿生药铺起,通过其自身在县前所管一些公事之便,与人揽事过钱,交接官吏,慢慢地称霸全县。一批帮闲、混混如花子虚、应伯爵等与他结为十兄弟,趋炎附势、推波助澜。
后来,西门庆偶遇潘金莲,受其颜色之诱惑,图谋奸占,通过收买王婆、毒死潘金莲之夫武大等各种卑鄙的手段最终据为己有。
西门庆接着又收用了潘金莲的婢女庞春梅,奸骗十兄弟之一花子虚的妻子李瓶儿,并据为己有。同时,由于西门庆的亲家被抄,女婿陈经济带来了许多箱笼。西门庆连得了横财数笔,就开店放债,巧取豪夺,迅速发迹。于是他通过贿赂蔡京,做干儿子等手段,被提拔为山东提刑所理刑正千户提刑官(正五品)。西门庆在外面无恶不作,而在家中,妻妾之间争宠倾轧,其中潘金莲和李瓶儿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潘金莲妒忌李瓶儿的财与貌,于是将仇恨转向李瓶儿所生子官哥,屡屡设计,惊吓官哥,终使夭折。李瓶儿痛失其子,抑郁病死。潘金莲则尽力献媚西门庆,致使西门庆饮服药物过量,一夕纵欲暴亡。之后,孙雪娥、孟玉楼等逃的逃、嫁的嫁。潘金莲和庞春梅因与陈经济通奸而被吴月娘斥卖。潘在王婆家待嫁时,被遇赦回来的武松杀死。春梅与陈经济淫乱而身亡。陈经济也被人杀死。后来,金兵南下,吴月娘带着遗腹子孝哥欲奔济南,路遇普净和尚,经其点破,知孝哥乃西门庆托生,便令其出家,法名明悟,以赎前愆而超生。
(二)《金瓶梅》主题及其局限性
《金瓶梅》主要写了西门庆一家的兴衰,涉及的人物形形色色,由大户人家到帮闲篾片、风尘女子、尼姑、道士、商贩、工匠,多方描绘,互相联系,由西门庆一家写及了全县。不仅如此,《金瓶梅》还通过“晋京祝寿”、“结交状元”、“引奏朝仪”等情节,涉及了以蔡京为代表的权奸、皇帝主宰着一切的朝廷和整个天下。
书中的中心人物西门庆在第七十九回丧命,但后二十一回还是时时能够看到他的影子。他是一个恶的代表,死后出现了三个继承人:一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女婿陈经济;二是清河县又一个西门庆式的人物张二官;三是承受西门庆家业的亲随西门安(玳安)。他们最终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1、《金瓶梅》主题思想研究
一部《金瓶梅》由小到大,千姿百态,其主旋律是暴露。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最大的特色,就是第一次将人间的丑恶相当集中、全面、深刻地暴露出来。在这里,能看到昏庸的皇帝、贪婪的权奸、堕落的儒林、无耻的帮闲、龌龊的僧尼、淫邪的妻妾、欺诈的奴仆,就是几个称得上“清廉的官”,也是看着“当道时臣”的眼色,偏于“人情”,执法不公。到处是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经济的混乱,人心的险恶,道德的沦丧。一部《金瓶梅》,除了如武松、曾孝序、王杏庵等不重要的配角身上闪烁着一星正义的火花之外,整个世界
似乎都是黑暗的。《金瓶梅》就是这样一面晚明社会的镜子,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对此,不能不令人惊,令人叹,令人哀,令人怒,令人迫切希望彻底改变这样的现实。
欣欣子序在开头指出:“寄意于时俗”,又有“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之语。这个寄意就是要暴露社会的黑暗,谴责人性的丑恶,特别是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集团,将诸种人性的丑恶都赤裸裸的暴露出来,最后没有好的结果,主题应是对人性的关注、探索及拯救,或者是知识分子一种无奈的救赎意识的觉醒与呐喊。
由于《金瓶梅》中暴露性的关于两性的描写,自清初顺治起,历朝都将其列入淫书加以严禁,然而其写实有“功”的一面,人们在否定其“罪”的同时,也往往肯定其功。曹雪芹一面骂“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一方面又说自己的创作“深得《金瓶》壶奥”。鲁迅一方面不满它“时涉隐曲,猥黩者多”,另一方面又指出它“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而是一本“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同时说部,无以上之”的世情小说。 2、《金瓶梅》的局限性
《金瓶梅》作为一部具有尝试精神的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度创性,但同时往往伴随着思想内容上的浅陋粗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精神下,大力崇奉“天理循环”、“因果报应”、“色空”观念等佛道消极思想;二是小说宣扬愚昧迷信也相当突出。卜占、星象、靥胜、招魂等写的非常细致;三是鼓吹“女人祸水论”也十分错误;四是具有顽固的封建等级观念与暴露的性描写。③这些我们要清醒看待,就像东吴弄珠客序言中所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二、《金瓶梅》中人性弱点的表现及思考
(一)人性的弱点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善与恶的结合体,人性的善与恶潜伏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中。而人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当具备一定社会环境与条件时,人的善与恶就会显露出来。人性的弱点指的就是人性中固有的相对弱势的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人性的主要弱点在于权欲、物欲与情欲中表现出来恶行。
《金瓶梅》以“酒、色、财、气”四贪词引出,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无论在我国思想发展史还是长篇小说发展史上都不失为一种新变,具有近代启蒙意义。人
要真正认识自己,其最根本的东西是要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关于人性的善恶,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争论不休,大致划分为性善论、性恶论、无所谓善于恶三类。
(二)《金瓶梅》中人性弱点的表现
《金品梅》正文之前有四首分咏“酒”、“色”、“财”、“气”的词,作者为之起了个总名“四贪词”,四首词前半篇极言贪恋“酒色财气”只之害,后半篇教人禁戒之法。“四戒”在《金瓶梅》产生的那个时代是相当普遍的观念。纵观《金瓶梅》,“酒色财气”构成了全书的主要情节,从作者对此所持的态度,是我们解读《金瓶梅》中所透露的人性弱点的关键所在。
20世纪美国戴尔·卡耐基的畅销书《人性的弱点》,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事例来解剖人性的弱点,很多学者认为其没有抓住要害。探究人性的弱点应该从人的权欲、物欲、情欲三者中表现出来的恶去说明。《金瓶梅》中的“四贪”说到底还穿梭在权欲、物欲、情欲之中。
1、人性弱点之物欲——不可遏制地贪“财”
追求越多越好的物质享受是人们不可遏制的欲望,这既是出于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事实上,物欲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内驱力,它有力的推动了人们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但是当物欲变成自己私利的追求,当物欲膨胀为自己生活唯一目标时,它又变成紧紧缠在人们身上的毒蛇。
《金瓶梅》中所表现人性弱点在物欲方面也主要指的是“贪财”。作者对钱财的描写很成功,也是全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但具体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商人由破落户到暴发户的资本积累过程,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一个封建社会发财致富的秘密。书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商人,作者在肯定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与崇拜的同时,又有所不同。他从现实出发,重视自己的体验超过重视一切陈腐的观念。西门庆从苏杭丝绵生产地廉价购入货物,归来后高价卖,获大利;开丝缎铺子,实行股份制,与他人分成,以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做官府的买卖,以纳粮购得三万盐引等。西门庆是位善于使钱财增值的商人,从客观讲这种做法是一种时代意识的觉醒,是商业运作的进步,但是这种没有正面思想引导的追求最后还是没走出金钱沦为一种有力武器的地步。他为了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不择手段攫取更多财富,甚至将财富追逐变成了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荒淫无度,最后导致自己纵欲身亡,最后还是过度的物欲害了他。
2、人性弱点之权欲——权力获得的工具“酒”
人类社会,似乎有了权力就有了名利、地位等一切。纵观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争夺权力斗争的历史,权力对于很多人都有着难以置信的吸引力。在权欲面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真情变得苍白无力。为了争权,演出了一幕幕的人间惨剧。
权欲在作品中是主要通过对“酒”的描写展示。首先是“酒”,可以说《金瓶梅》中无一日不饮酒,无一事不是酒,酒在作品中有着独特的写法。饮酒不仅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手段,更是与结交权势关系甚密。在想方设法经商成功的同时,西门庆深知,在传统社会里“士农工商”排行中,商的地位最低,官商结合,才能好办事。通过酒,西门庆这个精明的商人不惜重金,行贿大小官员,在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成了提刑正千户。西门庆最后攀附上重臣蔡京,涉足了盐业专卖这个政府把控的暴利领域。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打开了经商所必须的人际关系网,这其中便有官吏间的酒肉关系。
3、人性弱点之情欲——醉痴于“色”
“食色,性也。”④人与性、爱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性与爱成为人世间联系的“纽带”。爱色、情欲,人之常情,也是人的本能所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是人们经过自身反思总结得出的,那些在情色面前不为所动的人毕竟是少数或者是小说中理想化了的人物,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人性弱点中的“情欲”在《金瓶梅》中与四贪词所谴责的“色”紧密联系。书中的女性大多都有通奸行为,而男性人物中,以西门庆的十兄弟为代表,既是是他的帮闲,也是嫖友。
作者在“四贪词”中用意更侧重于戒色。第一回“入话”部分就借用项羽、刘邦两历史豪杰因贪恋女色而招致灾祸的故事,证实豪杰也难免脱“情色”。接下来作者在夫子自道中正面表明了自己对“情色”的态度:“说话的,如今只爱说这情色二字做甚?故士矜才则德薄,女衒色则情放。若乃持盈慎满,则为端士淑女,岂有杀身之祸?……惊动了东平府,大闹了清河县。”这段话中作者肯定了人正常的情欲生活,欣欣子在开头的序中写到:“譬如房中之事,人皆好之。人非尧舜圣贤,鲜不为所耽……是以摇动人心,荡其素志”。他也意识到情欲要有个度,这个适度便是“合天时”,“合天时者,远则子孙悠久,近则安享终身”。
《金瓶梅》情色论的核心即是:“喜爱情色乃人之天性,必须持淫慎满,调节到不害己不伤人的适度”。若一个人完全被情欲所俘虏,成为“色迷”那就危险了,就要受到惩罚。西门庆和“金、瓶、梅”皆因奸淫而死。这是作者重笔谴责的,似乎比四贪中的其他
三个力度更重。纵观历史及周围,多少人由于经不住“美色”的诱惑,搞得身败名裂,又有多少人“色胆包天”,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4、穿插于权欲与情欲之间的“气”
气即人的精神,由人的感情所支配。当气被积极运用时,便是造福的力量;而当气不受理性的约束时它就容易惹祸。西门庆之所以能在商道上取得很大的成功,一方面与他的经商才能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争强好胜,不甘居人下的气有关,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同样有着经商才能但没志向的应伯爵之辈是做不出来的。
作品中“四贪词”中的“气”指“逞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强梁呈技能”式的逞强好胜。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潘金莲,她体态娇好、貌压群芳,但在西门庆的妻妾中,财不及李瓶儿、孟玉楼,地位又不如吴月娘。但她不甘于此,凭着自己的才貌争宠,想尽各种办法将其他妻妾踩在脚下。二是“怒发无明火”致人于死地的不饶人。如潘金莲害死官哥,气死李瓶儿,假手害死宋惠莲,挑拨西门庆与吴月娘生隙等,都是其内心“怒发无明火”所致。当然还有武松为兄报仇,李衙内打玉簪儿,西门庆大闹丽春院等出于常理的气。
总之“四贪”中“气”的描写在《金瓶梅》中是复杂多样的,表现在人性的弱点当中既有权欲的成分,也有情欲的意味。作者对此的态度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对于出自人之常情者同情多于贬斥;而对于潘金莲式的使气害人,西门庆纵欲情场,作者斥责之情、劝诫之意甚明;而对在大事上争强好胜,利己不损人,不甘落人后,作者评判时褒多于贬。
三、《金瓶梅》中人性弱点在当今社会中的危害性及其克服途径
一部《金瓶梅》穿插了“酒、色、才、气”四大贪欲,他们集中构成了作品中人性的弱点。作者将这些直白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除了一种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愤憎,想通过这种暴露的手笔迂回曲折的对世人有所警示外,其对后世的影响及警示意义也是深远的。
(一)《金瓶梅》中人性弱点在当今社会的危害性
人性中本来就存在善与恶的因素,当一个人在现实中碰到涉及自身名利、地位和自尊等事情时,即使是小事,若不从意识加以控制,就可能使潜在人性中的恶暴露出来。做出蠢事,甚至常人无法理解的罪恶行为。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还有,我们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例有多少与此无关?官员的贪污、包养情妇、官二代的目中无人与横行霸道、官商勾结沆瀣一气……刘志军、许宗衡、黄光裕……试问有多少曾经的英雄栽倒在“酒色财气”当中?当年国民党败退,蒋介石在总结时提到很重
要的一点就是国民党自身的腐败,如今我们国家的腐败问题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党和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下大决心来反腐。这些危害的源头就在于人性的弱点
由“酒色财气”衬托的人性弱点在《金瓶梅》中的表现十分突出,虽然这是遥远的历史故事,但它的现实基础是很深厚的,即便是当前,包括个人及社会,它存在的土壤还很肥沃,它的危害依旧很大。好多事情的产生我们都感觉到很奇怪,单凭简单的常理去丈量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从源头上去解决。
(二)《金瓶梅》中人性弱点的克服途径
人性的主要弱点在于权欲、物欲与情欲中表现出来,《金瓶梅》基本涵盖了人性的主要弱点。而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结合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信任的群体,有序而正常运转,主要得益于人类自身所形成的一种惩恶扬善的“机制”,建立起一套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这就是法律、道德和宗教。人们通过法律、道德与宗教的形式抑恶扬善,这是克服人性弱点的主要途径。
1、完善法律制度,运用法律强制性约束
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的核心内容在于规定人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代表国家意志,在赋予人们某种利益或行为自由的同时,要求人们必须履行某种责任或行为界限,人的行为超出这个界限,就要遭到法律制裁。法律的这种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前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金瓶梅》中苗青一案,西门庆受财一千七百两,就“贪赃卖官”,私放了苗青⑤。此外如扬州盐商王四峰,被安抚使关进监狱中,也“许二千,央西门庆对蔡太师人情释放”⑥。还有西门庆的非法经商等等,这些都与晚明社会的法律出现问题有关,所以完善法律制度,并用法律去有效的惩治违法者是克服人性弱点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也正是从法律手段上解决人性弱点的有效方法。
2、充分发挥道德的软约束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道德是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它的主要职能是扬善。道德所涉及的“善恶正邪”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内在的良知、社会舆论起作用。它不同于法律直接、刚硬的硬性约束,是一种间接、温和、长久的软性约束,可以说道德的内容涉及范围比法律更为广泛。道德主要通过内心的良知发生作用,衡量人们行为的善恶,往往是以人的行为动机为准绳,道德中“善恶正邪”的标准主要是通过一种价值判断来决定。我们可以看出一部《金瓶梅》所涉及的人物几乎全是反面的,他们的追求及所做的选择或许让我们感觉没法理解,
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全是个人的悲剧,是整个社会价值偏离,道德沦落的结果。这样挽救最根本的还得从道德层面来解决,应该在社会上提倡良好的道德观念,树立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人们在这种好的道德规范下行事,会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动,若有偏离则会在良心的谴责下修正,而这点就克服人性弱点所起的作用是持久而温良的。 3、合理引导宗教健康发展,培养人们正确的信仰
宗教是惩恶扬善的结合体,是克服人性弱点的有效途径的最高形式 ,它比法律、道德的内容更为广泛。宗教的规范不仅像法律那样规范人的外部行为,更侧重于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即通过说教于内心感情来调整人的行为。宗教规范的实现,虽然也靠一定的教会强制,但主要考教徒自愿与自我控制。宗教与道德虽然都强调以内心良知来调整人的行为规范,但宗教有一个超越现实存在的上帝或真主,作为人们信仰的对象,以及包含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等。它不仅指向人的行为,也指向人的内心;不仅管现世,也管来世;不仅管地下,也管天上。这种超越的力量是法律和道德所不能及的。宗教对于“惩恶扬善”的作用,也是法律与道德所不能及的。
很多学者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这种言论是有些偏激,但与其他世界宗教想比较,我们中国人总体的宗教信仰没有欧美、阿拉伯及非洲人那样广泛和深刻。由于我们绵延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多元化结构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所以很多时候更倾向信仰的层面。在这方面我们理应建立一种博爱善良的信仰观念,这样会减少恶的发生。
前面所之处的法律、道德、宗教等克服人性弱点的途径主要是从外在的方面来强调,除了做好这些,我们还需从每个人自身去找原因。一个人的教育程度与此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人所受教育与其素质成正比,所以在加强外部约束条件的同时,应当通过教育手段提高提高人自身的素质,这是克服人性弱点的内部手段。
结 语
一部《金瓶梅》满身都是迷,由于其自身的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地位和学术发展态势极其重要,于是国内外的学者将研究《金瓶梅》的学问称为“金学”(与金庸及其小说研究的称谓相区别开)。我国在80年代中期成立了“中国《金瓶梅》研究学会”。金学的研究作为国内文化学术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迅速成为小说研究乃至文学研究界的一门显学。
《金瓶梅》的内容十分丰富,主题及其深刻,争论又颇为激烈。本篇论文通过在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专家评论的基础上,选取了《金瓶梅》中很小的一点,通过将贯穿其中的“酒、色、财、气”加以论述,并将人性的弱点结合起来,尝试去发掘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的弱点与解决途径。由于本人学识有限,相关论点很不成熟,若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则倍感欣慰。相信《金瓶梅》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被更多的人接受,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正确看待这部“奇书”。论文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与同学指正。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 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19) 黄霖《说金瓶梅》中华书局 2005年版275页 孟轲《孟子》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年1月版
《金瓶梅》第四十七回 “苗青贪财害主 西门枉法受赃” 《金瓶梅》二十五回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 (明)《金瓶梅》
[2] 黄霖.《说金瓶梅》 中华书局 2005年版 [3]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
[4] 周永祥.《从时代背景谈<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心态》 [5]杨寿堪 路淑英 《论人性的弱点》 湖南社会科学
[6]杨文军.《钱奴、官奴、性奴——论西门庆的“三奴”性格》
[7]李小兰 肖灿先 .《<金瓶梅>中的救赎意识与困顿灵魂》 古代文学研究 [8]刘旭峰.《欲望的放纵与惩戒——<金瓶梅>欲望问题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6 [9]黄毅.《 从<四贪词>与正文的矛盾看<金瓶梅>中的时代意识》河北师大学报 [10]李宝龙.《<金瓶梅>中的理欲观》 辽东学院学报 [11]姚莽.《<金瓶梅>价值新论》 学术交流
致 谢
本篇论文是在魏红梅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前后用4个月时间完成。一开始带着一种好奇与严肃的心态,到现在基本完成总算将自己大学四年的所学有个最后的交代。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要毕业了,很怀念在这里的学习,怀念那种不成熟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毕业论文从开始到完成,魏红梅老师及学院其他老师同学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看到这个很不成熟的论文写成不由然有种成就感。
在此向我的指导老师魏红梅及其他老师和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愿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给予指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