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珂 20114514 管工学院 11信管1班
意识,是很难用言语解释的,它充满神秘色彩的,它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因为拥有了意识,人类才成为万物之灵,顺应着自然,也改变着自然。意识官能的高级之处就在于它对个体的身心系统结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意识不是某种确定的、真实能触摸的物质,可以说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不能简单地用意识存在不存在来判断它,但我们可以用心的去感受意识,它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吸引着每一个人去深入的探索。通过这个学期对《心理学与生活》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对意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意识具有言语觉知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制约性三大基本特征。言语觉知性也就是说,个体觉察或者觉知到了某种事物或现象。这种事物或现象可以是自身的,也可以是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当我们对于觉察到的、心里想的通过言语表达出来,也就成为了意识活动。这是我们意识最基本的表现特征。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很多次的意识活动,而且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上个学期在学习马基的时候,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便是“意识的能动性能创造客观世界”。主观能动性很好理解的,就是我们主观的感受选择。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与很多人擦肩而过,遇到很多事情,学习吸收知识。这些东西看似与意识没有很大的关系,那就错了,正是这些反映意识的能动。当我们对某些人或某些事加以关注时,当我们
通过那些知识进行分析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时,就是我们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作为大学生,最明显的一个意识表现就是,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并朝着梦想前进。在我的理解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所以我们才会拥有梦想,做出计划,到最后成功。
通过对过去人类意识的发生分析,意识必定是进化而来的,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建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开始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使得人的意识逐渐的发展完善。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它是社会的产物。通俗点说,就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环境中,每个人认知度、价值观、幸福观、道德观等都是不相同的。就像穿越小说里看到的一样,不同的时代考虑问题的方式、所了解的知识等是截然不同的。
意识水平是指在某一时刻一个人对自己的活动能够觉知的程度。人具有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半意识、非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等各种意识水平。主要的前意识是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层面。是指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前意识的水平。在认知心理学中,前意识是以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无意识又被称为潜意识,是指一种主动地心理活动但却在意识之外进行。其实在我们的心理,意识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潜意识,在潜意识中有一小部分是前意识。
意识除了具有多种特征、多种的意识水平之外,意识也有很多种的形态。比较让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催眠、幻觉、冥想等。先说催眠,
催眠是一种让人倍感神秘的意识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进入催眠状态后好像是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并不是睡眠,因为通过脑电图显示,催眠时的脑电波和被试的人清醒时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在催眠状态下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的暗示下进行的,而不像在清醒状态下的受自己的意识控制的。催眠的力量不在于催眠师的某种能力或技能,而是存在于相对可催眠的个体和被催眠的个体身上。要被催眠不需要放弃个人控制。现在催眠在心理治疗方面比较广泛,可用于治疗酗酒、梦游、自杀倾向、过量饮食等。而且催眠也可以减少疼痛。
我觉得催眠的时候改变了人的意识状态。在这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做出了最具影响力的解释。他认为,意识分离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接受按时之后的一切新经验,第二个层面是不为被试所意识到的经验。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催眠的过程中只有一部分的意识能够表现出来。催眠状态下,个体对有关运动能力和知觉经验的暗示做出反应。通过实验这个解释也得到验证,在我们被催眠的过程中,可能对疼痛表现出没有反应。也就是说,我们在催眠的时候意识一分为二。目前,催眠到底有没有改变人的意识状态,这个话题仍在争议之中。我个人认为催眠改变了人的意识状态,当我们在清醒状态时,回答问题可能并不是真实的,但催眠时,回答的是我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就好像没有经过最后一道加工程序就把意识输出一样。所以意识状态还是改变了。
还有一个个体意识发生改变的意识形态是幻觉。在一些不寻常的情况下,个体的意识会发生歪曲,也就是看到或听到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幻觉是在并没有物理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活灵活现的知觉,它们是个体改变现实的一种心理建构。是个体体验,并不与情境中的其他个体分享。幻觉的成因比较复杂,幻觉通常是由高度的唤醒、强烈需要的状态或无法抑制有威胁性的念头共同作用的产物。幻觉主要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是形象生动,感觉客观存在的。有一部经典电影名为《美丽心灵》,里面的男主人公约翰纳什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就幻想出来三个别人看不见,但自己却能真实看见的人物。幻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约翰纳什是因为孤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才会有那些幻觉,那些对他来说活生生的人。幻觉的出现主要是对某些东西的渴望,来自外界的压力等。
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一种宁静的机敏,一种较低的身体唤起但增强的觉知状态。冥想的目标不只是暂时缓解紧张。冥想会增强意识,有助于使个体获得启迪,并以新的方式看待那些熟悉的事情,把知觉和思维从自发的已学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有规律地进行冥想可导致可测量的智力和认知操作上的增进。
提到意识,不得不联想到梦。梦可以说是意识的一个折射。梦是睡眠中的一个奇异的现象,梦同意识一样也是人所共有的。动物睡觉的时候会不会做梦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据说现在的研究说明动物也会做梦。在人类文化中,无论是古今中外,梦始终是一个谜。在过去,
梦经常带有神秘色彩,总是或多或少迷信梦是有什么意义的。现在科技发达的文明时代,还是流行着对梦的诸多迷信。关于梦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什么庄周梦蝶、南柯一梦等等。现在心理学对梦的研究来看,古时的人们对梦的看法实在有很多的误解。梦是我们睡眠期间的心理经历,具有故事性,而且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同样是使用脑电图的方法发现,我们每天晚上都会作4-6个梦,但是醒来之后基本上都不记得了。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将梦中象征看作强烈的、无意识的、被压抑的愿望的符号表达。它们以伪装的形式出现。梦里有两股动力:愿望和抵抗愿望的审查。审查将隐藏的梦的内容,即潜在梦境转化成显性梦境,弗洛伊德称这一过程为梦称。显性梦境是可接受的版本;潜性梦境代表社会和个人不能接受的但是是真实的“未剪辑”的版本。
梦是很奇特的。梦的内容有可能是对过去事情的改变,有可能是你对未来事情的预测。最奇特的是有时候很奇怪的梦的场景有时候竟然会在现实的场景中发生。而且你会因为一个梦让你感到无助或失去控制吓着你。在我看来,梦其实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只是我们认为它是意味着什么,而去联想到现在和未来,其实它一开始便没有什么真正的含义。正如神经生理学家霍布斯和麦卡利提出的一种关于梦的新理论,认为梦不过是在REM睡眠过程中,人们试图对大脑自发产生的随机神经电冲动的解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梦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关于意识和梦的领域,也许现在的我们永远无法解释,但真的令人心神驰往。
现在的我对意识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初学的水平,但是我对意识却是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意识之于人之上,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意识是主观的,受自我控制的,是否可以由别人来主宰呢?意识的世界就好像宇宙一样,人类还没有发现它的边界。意识的世界由好像黑洞一样,吸引着我去探索。意识的世界,终会揭开神秘的面纱,露出真正的奥秘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