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县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取得了可喜成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了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国家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指导中小学校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意见。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是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学校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原则
1. 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出发。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方式。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开发课程,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3. 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
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独立或合作开发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4. 注重利用社会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重视实践基地建设。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
1.选用和改编。即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各学科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挖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新编和重组。即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团活动等方面体现创造性。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 需要评估
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要做的一系列基础研究。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各校要采取与专家、教师、学生和社区有关人士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整合校本课程设置的信息,
构建校本课程框架结构。要充分考虑学校和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2. 制定总体目标和框架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各校要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的集体讨论、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及总体框架。
3. 组织与实施
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1)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要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指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计划。它的内容包括:需要评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设想;保障措施。
(2)校本课程的申报与评审。校本课程方案确定后,鼓励教师自主申报校本课程。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评审书》(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设计、课程评价建议以及学校评审意见等),并提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进行审议。课程审议委员会依据申报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学校的教育资源等条件,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并作出评价意见。
(3)规范课程安排和评价机制。凡通过审议的校本课程,要明确具体课时、内容、任
课教师、上课地点,提供给学生。全县中小学3-12年级每周2-3节,不得随意删减,要有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设计人表及组织实施表,并将相关内容反映到总课程表之中。
(4)学校要检查教师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心筛选教案并进行整理,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每月择优上报3-5篇到县教研室。学期结束对课程学习结果要有相应评价,体现“初编教材-上课试用-查找问题-再次修改-再次上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五、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审定委员会。该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构成,也可聘请研究人员和课程专家参与。校本课程审定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审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学校教务、教科部门是校本课程管理的责能部门,主要职责是执行、督导、评估校本课程执行情况。
3.校长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教务、教科部门成员负责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4.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学生有权自主选修校本课程,有权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和建议;学生家长及有关社区人员有对校本课程的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
5.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等专用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设备;要设立课程管理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
对外交流。
六、发挥县基础教研室的指导作用
学校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必须根据本校的校情和基础,结合特色项目的打造,抓住重点,有所选择,而不能四处出击,面面俱到。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安排、重点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县教研室指导评估的作用,帮助学校集中力量,有效实施。
1.根据平舆县教体局每年制定《学校工作年度目标考核评估方案》,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研发校本课程是重要内容。基础教研室将加强检查调研,规范各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行为,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县教研室下发的课时安排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县基础教研室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小组,负责对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估与指导。校本教材必须经县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小组专家审定批准后方可使用。
3. 要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局部署,择优选拔校本课程研发教师,组成学术团队,合作编写有实用价值、有创新的校本教材,同时每年开展中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和教学成果的评选活动。
4.鼓励学校申报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促使学校以教育科研带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校特色的创建。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科研的方法和程序,成立课题组,提供支持与协助,规范管理,扎实开展工作。课题完成之时,也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之时。要争取形成几种有价值、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平舆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4年9月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