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真实”心理状况浅析
作者:李发学 苗青青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6期
中秋放假,班上有一名学生和同学外出聚会,喝醉了。回来遇见我,说要和我谈心,处于了解学生实际心理状况的目的,接受了他的要求。不料,他的一席话,让我震惊不已,大致意思有如下几点:1、老师带班有得过且过的思想;2、老师有些看不起班上的男生,3、老师不关心同学。而且从他口中,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作为班主任,我已经做到从教室到宿舍甚至到网吧、酒吧,从家庭到学校、从班上到个人,大到社会、学校、班级管理,小到生活细节,时刻操心,处处留意,作为我的学生,何出此言?
结合湖北电大吕三桥老师对本校1940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可知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极为突出,心理疾病比率较大,仅患神经症比率就有10%,且一年比一年比率高。其中以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为主。据此可知,我们的学生向我说出这样的话,可说是情理之中,也是学生的“真实”想法。
一、症结所在
1、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社会方面,当今的普遍现实,从研究生到中职生,未上岗先下岗新现象逐渐增多,对于中职生,就业压力更为明显,学生情绪波动大、压力大,感觉前途渺茫,出现消沉、失落;家庭方面,许多父母期望值过高,给子女造成压力很大,加上许多中职学生来这里读书并非是自愿,而是按父母的愿望被迫无奈来到这儿,理想的天空并不在中职,所以,心不甘,情不愿;学校方面,来到中职学校,多数同学第一次远离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有别于中学的保姆式的教学,学生很易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情感方面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心事、家事、校事等搅得他们心神不安,苦恼不堪,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2、主观因素:包括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心理方面,中职阶段是人生中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要经受许多心理震荡,出现许多适应性障碍,内心缠绕着羞愧、紧张、社交恐怖、伦理焦虑、负罪感,以及攻击倾向。过渡期的孩子有这些特点:敢反抗权威,对父母不尊、不敬、不服,却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极端敏感。行为方面,中职阶段也是学生从孩子心态慢慢转变为成人心态的时段,在行为上常常同时存在两个极端:自尊与自卑、盲目崇拜与藐视权威、过分道德感、独立上进号懒惰依赖,他们统统夹杂在一起,形似“癫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应对策略
由上可知,处于人生过渡阶段的中职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一些波动、变化、反常。作为学校,作为家长,不能听之任之,相反,却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合理引导,促使学生顺利、圆满度过这个过渡阶段。 1、重视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并真正落实到实处。尽可能配置心理实验仪器,提供各种机会使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使其他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提高,让他们正确、科学的掌握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方案,其中以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专门渠道,以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各科教学为非专门渠道,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效的进行团体与个体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2、专业教师争取参加各类学习,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基本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更好胜任本职工作。首先,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心理发展状况和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精选精讲,确定教育的主题方向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课程的组织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尊重性、启发自觉性、积极适应性、艺术性为原则。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研活动和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设立咨询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并积极与兄弟院校进行教学科研、I临床工作经验交流,彼此受益,互相提高。
3、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首先,能得到大人的尊重,孩子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可使他们形成自尊心。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应在别人面前议论或羞辱自己的孩子,伤害孩子。同时,尊重又是双向的,大人一方面尊重孩子,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和培养孩子尊重家长、老师和同学。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学就成,它应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花费百倍心思,万般功夫,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实在是特别有效的教子良方。
三、问题回答
针对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学生最后的言语其中所蕴含的真实意图和问题所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所谓老师得过且过的言论,中学阶段,老师们时时刻刻跟在班上,劝学、教学、辅学,养成了习惯。但是在中职学校,迫于知识传授的专业性,老师并不能做到中小学老师一样对学生的管理,这样的的心理落差,产生以上言论无可厚非。
2、所谓看不起男生的言论,中学阶段,男生心理不稳定,容易冲动,吵架、打架现象频出,老是重点关注的对象。但是在中职学校,年龄的上涨,老师的劝导,这样的事件得到一定的控制。相反,中职阶段的女生却正处于心理、生理的高危阶段,因此给予女生的关注相对多了一些。在家没人争,无人抢的优厚条件在学校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产生一些想法,在所难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