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经治疗后,网织红细胞不升高的贫血是 C
A.蚕豆黄 B.营养不良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铁粒幼贫血 2、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5×109/L,但分类100个白细胞中遇到有核红细胞为20个,校正后白细胞应报告 C
A. 1.4×109/L B.1.35×109/L C.1.25×109/L D.1.20×109/L 3、粪便中找到何种细胞,有助于诊断细菌性痢疾 D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肠上皮细胞 D.巨噬细胞 4、下列疾病CSF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的是 B
A.病毒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隐球菌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5、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分成五条带,由正极数它们的顺序是 D A.A、α1 、β、γ、 α2 B.A、β、α1 、 α2、γ C. A、α1 、 α2、γ、β D.A、α1 、 α2、β、γ
6、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场所是 D A.肝 B.脾 C.淋巴结 D.骨髓 7、血清铁减低见于下列何种贫血 B
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8、急性肝炎时,人体内转氨酶变化为 B
A.ALT升高,AST升高,且ALT A.CO2CP↓,pH↑ B.CO2CP↓,pH不变 C. CO2CP↑,pH↑ D.CO2CP↓,pH↓ 10、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是 B A.CM B.VLDL C.LDL D.HDL 11、细胞免疫应答由哪种细胞介导 D A.巨噬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多形核中性白细胞 D.T细胞 12、人的IgM分子主要特征是 C A.个体发育中最晚合成的免疫球蛋白 B.能通过胎盘 C.成人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的抗体 D、比IgG移向阳极快 13、Ⅲ型超敏反应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D A.红细胞浸润 B.巨噬细胞浸润 C.淋巴细胞浸润 D.中性粒细胞浸润 1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15、能利用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的细菌是 B A.大肠埃希菌 B.奇异变形杆菌 C.产气肠杆菌 D.肺炎克雷伯菌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ABCE A.特异性强 B.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C.具有单一的生物学功能 D.对pH,温度及盐类浓度耐受性强 E.灵敏度高 2、RDW增大可见于 AE A.缺铁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3、本周蛋白尿见于 BC A.膀胱炎 B.多发性骨髓瘤 C.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D.肾小球肾炎 E.肾盂肾炎 4、形成管型的主要基质成分是AB A.T-H蛋白 B.血浆蛋白 C.纤维蛋白 D.细胞碎片 E.肾小管上皮细胞 5、在进行OGTT时,下列结果哪些有助糖尿病的诊断 CE A.餐后3小时等于7mmol/L B.餐后1小时大于8mmol/L C.餐后2小时大于11.1mmol/L D.餐后30分钟大于8mmol/L E.空腹血糖大于7mmol/L 三、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本-周氏蛋白:是某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出现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有一种特殊的物理性质,即患者尿液加热至 56 ℃左右时,蛋白沉淀,继续加热至 100 ℃ 时沉淀消失,冷却至 56 ℃左右时,絮状沉淀又出现,因此又称为凝-溶蛋白。 2、杜勒氏体:中性粒细胞严重毒性变时,胞浆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直径 1 - 2 微米。染天蓝色或灰蓝色。是胞浆局部不成熟,即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3、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4、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血片瑞氏染色加缓冲液的主要目的是 _保证细胞受色时有恒定的最佳 PH 条件 。 2、沉淀反应的试验方法有环状沉淀、絮状沉淀、琼脂扩散、免疫电泳。 3、肝细胞性黄疸时,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粪便颜色 变浅。 4、甲胎蛋白是 _原发性肝癌__ 标志物之一。 5、调节钙,磷代谢的物质有 _维生素D _ 、 _甲状旁腺素_ 和 __降钙素_ 三种。 6、人体正常菌群是指定居在人体表面及 与外界相通 腔道中的各类非致病微生物。 7、医院感染是指在 住院 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8、用于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葡萄球菌的主要试验是 血浆凝固酶试验 ;区分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常用试验是 新生霉素敏感试验 。 9、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常用标准差 和 变异系数 表示。 五、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 2、本周氏蛋白尿属于肾前性蛋白尿√ 3、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选择头体交界处的区域。 × 4、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 5、血液长时间放置会使AST、LDH、血钾测定结果偏高√ 六、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有哪些技术因素可影响血沉速率? 1) .血沉管内径增加,导致血沉加快。2) .血沉管倾斜导致血沉加快。3) .血沉管内壁不清洁导致血沉减慢。4) .室温上升导致血沉加快。5) .抗凝剂浓度增加导致血沉减慢。 2、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 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造血恢复期可见网织红细胞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指标 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典型再障网织红细胞技术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为其判断标准之一。 (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网织红细胞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3)骨髓移植后检测骨髓造血恢复。 一.A1型选择题 (共 25分) 各题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蛋白质在等电点条件下,其中的氨基与羧基: A.全部不解离 B.全部解离 C.解离数相等 D.氨基解离>羧基解离数 E.氨基解离<羧基解离数 C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清学诊断是根据病人血清含有一种抗体能与以下物质发 生凝集: A.ⅪⅤ型肺炎球菌 B.人\"O\" 型红细胞 C.绵羊红细胞 D.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EB病毒) E.MG株链珠球菌 C 3.用于分离肠杆菌细菌的选择培养基,都含有一种共同的成分,它是: A.胆盐 B.中性红 C.乳糖 D.蛋白胨 E.氯化钠 C 4.血钾、钠、氯、钙测定时,标本应置于 A.石蜡油试管 B.普通抗凝管 C.胆汁培养基 D.肝素抗凝管 E.干燥清洁试管 E 5.含LDH丰富的组织是 A.肝组织 B.心脏 C.红细胞 D.肾组织 E.脑组织 A 6.精子能活动,但方向不定,常有回旋,应判为 A.活动力良好 B.活动力较好 C.活动力不良 D.无活力 E.以上都不是 B 7.混浊酸性尿加热后变清可能是 A.草酸盐 B.硫酸盐 C.胱氨酸盐 D.尿酸盐 E.以上都不是 D 8.间日疟原虫成熟裂殖体的裂殖子数目是 A.6~12个 B.12~24个 C.24~36个 D.36~48个 E.>48个 B 9.微生物学检查中常要求采集双份血清行血清学检查是因为 A.早期血清分离病原体阳性率较高,可用以证实恢复期血清中抗体的特异性 B.假如一份血清因污染等意外原因无法检查,还有另一份备用以保证得出结果 C.相互验证,作为对照,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D.观察抗体水平的消长,以排除非特异回忆反应 E.只有采集双份血清才可能既检查抗原又检查抗体 D 10.下列离子既能水解又能电离的是: A.NO3- B.NH4+ C.HCO3- D.HCOO- E.SO42- C 11.下列关于酸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盐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和的水溶液显中性 B.某弱酸的水溶液浓度越小,该酸的电离度越大 C.磷酸比盐酸的酸性强 D.因为氨分子不含氢氧根,所以不是碱 B 12.寄生虫学免疫诊断皮内试验,24小时后局部出现阳性反应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D 13.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最可靠的依据是 A.疫水接触史 B.粪便孵化毛蚴阳性 C.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肝大左叶超过脐剑线中点 E.脾大 B 14.同离子效应使弱电解质电离度: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在酸性溶液中增大 C 15.100毫升0.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等体积的0.4mol/L的盐酸溶液,所得到的溶液的pH值为: A.11.0 B.12.0 C.13.0 D.12.7 C 16.下列各盐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是: A.硫化钠 B.磷酸氢二钠 C.硫酸亚铁 D.醋酸钠 C 17.关于抗凝概念,下列哪项最确切 A.除掉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 B.结合钙离子 C.减少纤维蛋白原 D.加入抗凝血活酶 E.加入抗凝血酶 A 18.将0.23克金属钠溶于水配成100毫升溶液,其溶液pH值为: A.1 B.2 C.7 D.13 D 19.血清学诊断最基本的原理是根据抗原抗体结合的 A.可逆性 B.表面性 C.阶段性 D.特异性 E.比例性 D 20.在正常凝血过程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凝血酶原由凝血活酶水解激活 B.凝血酶激活因子Ⅰ和因子Ⅻ C.凝血酶激活因子Ⅶ和因子Ⅴ D.凝血酶激活血小板 E.以上都是 E 21.对流电泳条件,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电压以琼脂板宽度计算 B.电流以琼脂板宽度计算 C.电压每厘米8伏(V) D.电流每厘米3毫安(MA) E.电泳时间80分钟 D 22.下列属于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是 A.CRT B.PAdt C.PAgt D.pF3at E.以上都是 E 23.与蛋白载体结合后才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 A.佐剂 B.补体 C.完全抗原 D.类毒素 E.半抗原 E 24.粪便中同时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最可能是 A.急性菌痢 B.溃疡性结肠炎 C.十二指肠炎 D.阿米巴痢疾 E.消化不良 A 25.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是 A.磷中毒 B.慢性溶血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出血 E.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 E 二. 填空题 (共 25分) 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文字、得数、编号或图形 26.随终宿主新鲜粪便排出的虫卵中含有幼虫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蛲虫、肝吸虫、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包生绦虫 27.调节钙,磷代谢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维生素D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 28.常见的深部真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 申克氏孢子丝菌 曲菌 29.免疫酶法标记抗原或抗体的酶常用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为底物,降解时呈__________色。 辣根过氧化物酶 邻苯二胺 黄棕 30.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成为__________胶体,溶液中电解质电离生成的离子 可__________促使它们相互吸引而发生凝集或沉淀。 憎水 中和其电荷 31.产生同离子效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同离子效应的结果是__________。 有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电离度减小。 32.酮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物质。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丙酮 33.为了求得最适当的比例关系,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时,应稀释__________,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时,应稀释__________。 抗体 抗原 34.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为60%,按SI制报告应是__________。 0.60 35.0.025mol/L硫酸10毫升与0.01mol/L氢氧化钠20毫升混和,混和后溶液pH是__________。 2 36.配制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500毫升,需用氢氧化钠__________克。 0.2 37.个体发育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目变化曲线出现两次交叉,分别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___时。 初生后6~9日,4~5岁。 38.肝细胞性黄疸时,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升高尿胆红素__________粪便颜色__________。 结合(直接)胆红素,未结合(间接)胆红素,阳性,变浅 39.缓冲作用是指__________。 能对抗外来少量酸,碱而保持溶液pH值几乎不变作用。 40.沉淀反应的试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状沉淀、 絮状沉淀、 琼脂扩散、 免疫电泳 41.区分IgM与IgG的简单方法是用__________mol/L的__________选择性使IgM解离成单体而失去活性。 0.12-硫基乙醇(2-ME) 42.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__________与抗原结合后,__________直接杀伤靶细胞或释放出__________所致。 T细胞 Tc 淋巴因子 43.血片瑞氏染色加缓冲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保证细胞受色时有恒定的,最佳PH条件。 44.渗透压的单位是__________,在医学上渗透压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帕斯卡,kPa 45.有甲烷、乙烷、乙炔各1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 甲烷 46.沉淀性抗原的性质是__________溶的。 可 47.尿中尿胆原排出峰是__________。 中午到下午4时 48.甲胎蛋白是__________标志物之一。 原发性肝癌 三. 名词解释题 (共 20分) 解释下列名词,缩写应先写(译)出全文再解释 49.本-周氏蛋白 是某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出现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有一种特殊的物理性质,即患者尿液加热至56℃左右时,蛋白沉淀,继续加热至 100℃时沉淀消失,冷却至56℃左右时,絮状沉淀又出现,因此又称为凝-溶蛋白。 50.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小的现象。 51.噬菌体 ①.是病毒 ②.侵袭细菌、螺旋体、卡介苗、支原体、放线菌 52.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Ag吸附于载体颗粒上再与相应Ab结合而出现的凝集现象 53.杜勒氏体 中性粒细胞严重毒性变时,胞浆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直径1-2微米。染天蓝色或灰蓝色。是胞浆局部不成熟,即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四. 问答题 (共 30分) 回答下列问题,有计算时应列出公式(算式)及计算步骤 54.双糖铁、三糖铁培养基按其作用都属于什么培养基?试述它们的原理。 ①.鉴别培养基 ②.培养基中葡萄糖与乳糖的含量为1∶10,指示剂为酚红 ③.细菌若只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在斜面部分易挥发、氧化或因细菌分解含氮物质产碱而呈红色,直立段黄色 ④.细菌分解乳糖时产酸量大,斜面也变黄 ⑤.细菌若产生硫化氢可与培养基中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⑥.分解糖产气时可出现气泡、裂缝 55.有哪些技术因素可影响血沉速率? 1).血沉管内径增加,导致血沉加快。 2).血沉管倾斜导致血沉加快。 3).血沉管内壁不清洁导致血沉减慢。 4).室温上升导致血沉加快。 5).抗凝剂浓度增加导致血沉减慢。 56.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选择优质薄膜,无空泡、皱折、厚薄不匀或霉点变质等现象 2).样本点在薄膜毛面,点样量适宜。电泳时光面朝上,电泳槽密闭 3).缓冲液量不宜太少,两槽缓冲液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4).调节好电流、电压,一般电压为90~150v,电流0.4~0.6 mA/cm,通电时间夏季约为40分钟,冬季约为45分钟 5).溶血可使β球蛋白增高,白蛋白降低,样品应防止溶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