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预制T梁常见外观质量的通病通病及防治措施

预制T梁常见外观质量的通病通病及防治措施

来源:吉趣旅游网
预制T梁常见外观质量的通病通病及防治措施

1.冷缝;

2.砂线、砂斑、气孔、蜂窝麻面;

3.云斑、水波纹、鳞斑。

二、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克服混凝土外观缺陷,必须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和、浇筑、振捣工艺、模板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事先预防。

1.冷缝

产生原因

(1)梁浇筑时分层、分段时间间隔过长,浇筑上层时,下层已初凝,上层振动棒无法深入到下层混凝土中,在两层交界面出现的色差现象;

(2)浇筑时下层表层形成水泥稀浆,水泥含量大,上层浇筑时振动棒插入深度不够,使得两层交界面出现的色差现象;

(3)气温较高,上层没有来得及浇筑,下层已初凝,在两层交界面形成的色差现象。

预防措施

(1)控制拌和能力及浇筑时间,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翻运次数,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长度,在下层初凝前浇筑上层;

(2)浇筑时振动棒插入下层5~10cm;

(3)高温时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砂线、砂斑

产生原因

混凝土离析或泌水、过振。

预防措施

(1)准确测定砂石料含水率,调整好施工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

(2)专人负责振捣 ,不得过振。

3.气孔

产生原因

(1)水灰比较大、拌和用水计量不准、未调整施工配合比或调整不准,使坍落度过大,形成水珠,混凝土终凝后在表面形成气孔;

(2)模板表面脱模剂太多、太粘,将滞留混凝土中的水珠、气泡,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气孔;

(3)振动棒振捣间距过大、振捣时间短、上提过快,使混凝土中的水珠及气泡没能全部从上面逸出,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孔。

预防措施

(1)做好理论配合比设计,掺入减水剂,减小用水量。混凝土拌和前调整好施工配合比,拌和时控制好用水量,便于施工的情况下坍落度尽量小一些;

(2)对模板必须除锈打磨洁净,使用清洁、不会产生色差的脱模剂,不使用易粘附于混凝土表面或引起混凝土变色的脱模剂,使用同一种脱模剂;

(3)控制好振动棒振捣间距及振捣时间,不能大也不能小;

(4)振捣时轻敲模板,附着在侧模上的气泡逸出,达到消除气泡的效果。

4.蜂窝麻面

产生原因

(1)振动棒振捣间距过大、漏振或欠振时,砂浆没填满粗骨料间孔隙产生蜂窝;

(2)混凝土配合比选择不当、砂率不足、集料级配不良、坍落度偏小、钢筋密集、模板拼缝不好漏浆等,会造成水泥砂浆不足或缺失,难以填满集料间隙形成蜂窝麻面;

(3)拆模过早,混凝土终凝时间短没有一定强度,表面混凝土粘模形成麻面;

(4)脱模剂不足、不均匀,使混凝土的表面粘模,拆模时形成麻面。

预防措施

(1)模板安装前应打磨除锈,均匀涂刷性能良好的脱模剂,避免影响混凝土表面色泽。模板支撑应牢固,接缝严密,尺寸准确,不因漏浆产生蜂窝、麻面。立好的模板放置时间不宜太长避免污染。拆模时间不宜过早,以混凝土不粘模为准;

(2)专人负责振捣,振动棒振捣间距不宜过大,不得漏振、欠振;

(3)做好理论配合比设计。钢筋密集时,增大坍落度,加强振捣。

5、云斑、鳞斑、水波纹

产生原因

(1)水泥品质欠佳、砂子颗粒较粗、搅拌时间不够,坍落度较大,拌和物粘稠性差;

(2)混凝土离析后水泥稀浆浮到上面,终凝后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石颜色较深,状似水波纹。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振捣棒没有深入下层足够深度,出现水波纹现象;

(3)浇铺未到位、未摊平,就急早振捣,水泥浆不匀,形成色差。早振加过振,轻度产生云斑,重度产生鳞斑;

(4)T梁肋板断面小,底板混凝土从腹板混凝土流动到位,发生重复振捣、过振。钢筋或波纹管密集部位,混凝土中粗骨料难下去时造成混凝土不均匀。

预防措施

(1)做好理论配合比设计,适当增大砂率,掺入减水剂,减小用水量。混凝土拌和前调整好施工配合比,拌和时控制好用水量,便于施工的情况下坍落度尽量小一些,对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禁止入模;

(2)振捣时必须将振动棒透入到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棒振捣时间不能过长,过长会引起混凝土离析。钢筋或波纹管密集部位,仔细振捣;

(3)每层混凝土前沿须留约1m范围暂时不振,待下一段混凝土接茬后振捣,当混凝土布料厚度不一或未全断面铺满时,不要急于早振。防止过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