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入门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姓名:黄威 年级:2012级 学号:2012011158
天文学入门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摘要:我国探月工程起步于21世纪初,2004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2005年12月探月工程组决定实行“绕”,“落”,“回”三步走战略。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嫦娥一号,11月成功传回第一幅月面图像。2010年国庆节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直至现在依然执行探月任务。
关键词:嫦娥工程;“三步走”战略 一、概述工程的产生与进展
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航天》政府白皮书,其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被列入了近期发展的目标。
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月球探测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背景型号预研项目。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11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工程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2005年12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绕月探测工程整体转入正样研制阶段的报告》,研究决定绕月探测工程总体由初样阶段正式转入正样阶段。 2007年8月,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产品研制,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10月,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11月,顺利完成轨道修正,并首次飞达近月点,顺利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8年2月,嫦娥一号卫星安全度过月食。8月,嫦娥一号卫星为奥运会送来真诚的祝福。 8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安全度过第二次月食。 10月,嫦娥一号已按计划圆满完成在轨运行和探测一年的各项任务,共获取了1.37TB科学探测数据。
2009年3月,嫦娥一号卫星“受控撞月”成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二,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1、任务:所谓“绕月”,就是实现月球卫星绕着月球飞行。要求成功发射嫦娥绕月卫星,使其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完成绕月飞行。同时,对月球的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等进行综合性探测。 2、主要配备: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嫦娥绕月卫星。
第 1 页 共 2 页
天文学入门
3、“嫦娥一号”绕月探测于2007年10月卫星发射成功,确进入预定环月工作轨道,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工作。 2008年11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式公布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地形地貌数据制作的我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完成探测任务后,“嫦娥一号”卫星状态良好。为充分利用“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资源,为后续工程积累数据和经验,国防科工局决定按照“轨道从高到低,风险从小到大”的原则,安排“嫦娥一号”卫星开展了卫星平台有关技术试验和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等10余项验证试验。验证试验从2008年11月8日开始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卫星轨道由200公里圆轨道降到100公里圆轨道,继而降到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再升回到100公里圆轨道,同时,开展卫星部分系统的技术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技术试验数据,为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积累了技术和宝贵的工程经验。
第二步为“落”,嫦娥工程的二期工程——落月探测。即发射
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它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工程概要 :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的软着陆,使我国掌握深空探测
和空间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获得月球及地月空间的科学数据,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科学成果,催生一批边缘和交叉学科的出现与发展;建立较为完备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提升我国深空探测的系统集成能力,实现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研制适应复杂月面环境的新型探测器,带动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2、工程目标 :突破月球软着陆、自动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包括地月飞行轨道设计技术、月球软着陆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着陆缓冲技术、自动巡视勘察技术、遥操作和遥分析技术、地面大口径深空测控天线技术、月面特殊环境下探测器的热控与电源技术等。 任务:在探月卫星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后,实现月球车和机器人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同时,完成在月球表面的巡查和探测,以及月基天文观测等科学研究活动。
3、难度:如何在无重力条件下自己着陆?月球上几乎是没有大气的,因此就无法通过大气摩擦和降落伞完成减速。着陆器必须依靠自身的制动装置的反推力来降低降落速度,同时,自己完成着陆动作。 4、主要配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月球软着陆探测器、月球车。
第 2 页 共 3 页
天文学入门
第三步为“回”,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采样返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是要完成月球表面采样返回。着陆器将携带探测仪器开展探测区月貌和物质调查,进行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获取探测区的背景资料,并选择合适地点进行钻孔采样和选择性机械臂采样。采样后返回舱在月面起飞,将月球样品运送回地球,供实验室作进一步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月球探测三期工程的实施将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认识,并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三期工程将是在二期工程基础上的一个腾飞,也是后续载人登月工程的一个起点。
1、目标任务:发射可以自动返回地球的探月机器人,完成对月表的巡查和探测,最后
采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2、难度:在月球上自动起飞与平时起飞有很大不同,没有标准发射台。因此,要求上升级要有轨道和姿态修正能力,还要求导航与控制系统、推进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等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最后,要保证目的地是地球。
3、主要配备:长征系列火箭、月球软着陆探测器、自动返回月球采样机器人。 攻关: 以月球探测器的着陆级当发射平台,具备轨道和姿态修正能力的月球探测器上升级将进行自我调整,以所需的姿态进入正确的月地转移轨道。上升级在返回地球途中不断修正轨道,最终安全到达地球。
三: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1、嫦娥二号顺利发射。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成功,传回大量深空探测科学数据和月面图片,填补了我国在一些科研领域的空白。
2、嫦娥工程二期已经启动。二期工程主要是研制并发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实现月球软着陆。嫦娥三号将实现月球
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并将选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在科学技术方面,二期工程将实现四个第一,要研制并发射我国第一个地外天体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第一次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地月转移轨道航天器,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第一次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结语:探月工程是我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工程,它关系着我国将来的资源保障和战略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这一宏伟的工程。
第 3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