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刚刚发表,其中一个段落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就是环境保护,可以我现在提到环境保护问题,就连三年级的儿童,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所以说,在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的这个阶段,尤其是在我国的现阶段,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地步。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对环境保护问题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角度加以阐述。
【关键词】“三废”;环境保护;监管
一、环境保护的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刚刚发表,其中一个段落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就是环境保护,可以我现在提到环境保护问题,就连三年级的儿童,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所以说,在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的这个阶段,尤其是在我国的现阶段,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地步。所以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迫在眉睫。从1972年开始,我国便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活动。我国立法部门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各级政府专门成立了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对环境保护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唯GDP论的影响下收效甚微,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对环境保护问题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角度加以阐述。
二、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有:(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三、国内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1972年提出环境保护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期间制定了很多相应的环境保护的法规,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在地方保护,唯GDP论的引导下收效甚微,下面就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
1.社会公众认知和参与程度不够
环境保护是关系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关系到我们每个国民的生存质量的大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保护的主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但是我们的民众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总是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是生产企业的事,这种思想,就助长了环境破坏的企业和个人的嚣张气焰,变相地方大了环境破坏的程度。比如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那么我们反思一下,在公共场合发现吸烟者,我们有谁主动去制止过,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干部在开会的时候海带头吸烟。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普遍高度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地产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2.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问题突出
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缺乏统一指导和管理,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化垃圾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的生产生化环境越来越恶化。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化肥的使用量1995年是1978年的4倍,2009年化肥使用全国5404.4万吨,是1978年884.0吨的近7倍。由于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地板结,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化肥农药的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污染了湖泊和河流海洋。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养殖业的排污量剧增,又由于我国畜禽粪便的利用率还不足30%,大量的粪便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直接成为环境破坏的源头。再加上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导致了我国农村1.5亿亩土地不同程度的污染。
3.环保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从我国30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来看,我国的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由于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更是由于我国的财税体制是分早吃饭,所以各地区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片面的最求GDP的增长速度,忽视了环境保护,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睁一眼闭一眼,所以造成了我国今天的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现状。
4.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保技术同样也是在环境保护中的第
一生产力,我国由于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对环保技术研究的经费和技术人力的投入不足,所以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
四、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促使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良好相互协调,早日实现中国梦。根据以上分析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推动者。所以说环境保护绝不是制定两政策、发两个文件、开两次会议就能解决问题的,人名群众才是环境保护中做的生力军,只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强化其环保责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机制才能把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政府一定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广大群众的环保宣传力度,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民心,环保知识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决心和环保信心。
2.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政府要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强化我国农村村民的环保意思,我们刚才在上文中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农村表现更为严重,他们的环保意思薄弱,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对环境破坏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所以国家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思。这样才能微环境保护工作奠定群众基础。其次是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3.强化各级环保组织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的及环保组织一定要各司其责,严格地执行国家出台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决不能徇私情,以权谋私,以权寻租,给国家和地方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和环境损失。要联动企业和广大群众,形成政府、企业和群众三位一体环保机制。更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4.促进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
任何一个企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注重对企业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的开发,从内而外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和引导,加大力度致力于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