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J 理 新及其对策…高强 摘要:本文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 不能很好的理解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生活的道理。在企业稍微有一点不 顺心就会选择跳槽,既为自己也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也有相当一部分高 职学生由于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差而被企业解聘。 二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矗产生的原因分析 、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_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一、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曩 1.不萤视大学生就业指导 虽然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多数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业指导课成了思想政治人员晋升职称的学时补救 高职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群 体,其特殊性在就业心理上,常常表现为认知心理的错位、情绪心理的多 元和核心能力的缺失。 1.认知心理的错位 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高职学生就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 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及择业、就业 课。教师不能认真系统地为大学生讲解分析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就业观、择业观指导不力;不能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 划。久而久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也失去了信心,使一门为他们指明赣 业方向的重要课程变成了学分累加课。 2.“两课”内容单一,没有实效性 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部分高职学生对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存在着不 正确认知,把社会环境看得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或者高估自己、低估环 境,或者低估自己、高估环境,造成认知心理的错位。 …1自卑与自负心理并存 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有些人认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与 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自卑心理,可能对未来失去信心。但是,与 那些落榜生相比他们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毕竟是大学生了。在学校环境 优美的课堂里读书时,同学们体会着大学生的优越和自负,憧憬着天之娇 子的美好未来。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工厂中实习时,他们又面 对着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面对着生存压力所带来的不适应,又会对将来 个人发展产生自卑。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下高职大学生自卑与 自负的心理非常复杂的并存着,使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身,不能及时调 整自己,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2)从众与坐等心理共存 由于对外围环境认知不确切,对环境估计不足而出现随大流和坐等 “两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的就业起着关 键性作用。然而我们的“两课”往往是照搬书本,教条式的教学,不能很好 的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实现完美的结合,也不能在思想上对高职大 学生就业认知、就业观念进行正确指引。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致使 “两课”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出 现大面积的逃课现象。 3.单纯注重技能提升『Iii忽略企业文化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技能应用性 人才的基本特征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高技能,这可以理解为高超的聊 业技能;第二方面是应用性,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的缩短人才的就业适应 期,融人企业发挥人才的实用性。但是,一些学校和教师产生误解,认为只 要培养和教育出具有高超职业技能的毕业生,就是培养了真正的人才。 三、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就业指导课要从低年级便开始相关能力的培养,灌输正确的就业意识; 心理。这种情况常出现于一些紧俏和优秀专业,如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 类专业及金融、财经、政法等具有职业前景类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常 常思想不切实际,只要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一、环境条件第 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就业。从众的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坐等的结果是 一对高年级学生则注意提高其职业成熟度。就业指导课要为大学生讲解分析 就业形势,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卜 人职业生涯规划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将个人发 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旋 方案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高职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他ff 不断地完善自己。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 ,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2.情绪心理多元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心的心理活动,而对高职学生就业 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种情绪。 (1)焦虑情绪 社会比较、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 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高职大学生重 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职业和心理定位。 当今高职学生面对纷繁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势激 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这 些缺乏社会经验的高职学生们深感困惑,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和情绪。表现 为易激动,易产生过激行为;择业目标缺乏理性思考,行动上漫无目的,或从 众、或攀比、或坐等;不能冷静地自我审视,每日坐立不安、心神不宁。 2.改革“两课”教育,提高高职大学牛就业心理素质 要使“两课”摆脱单纯的道德教育理论及政治理论的教育,压缩那些 超越高职院校大学生接受能力的抽象理论内容,切实从他们日常所出 的问题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出发,如行为规范、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理蔻 价值、职业道德、实践发展、人际关系的处理、责任心的教育、服从意识、釜 (2)不满情绪 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人群或事物。如对所在学校、县、市、 省不满(包括就业管理政策、户籍限制等)、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包括对家庭 全意识的教育等等。要推进两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职学生对国情利 情和民情的了解。高职学生与社会的脱节会造成他们不清楚自身和社会 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要结合工学结合企业支 经济现状,对其就业指导等)xq周围同学不满(如嫉妒等)、还有对择业企业, 择业地域f如城乡、大小企业)、择业方向产生的不满等等。 (3)就业能力缺失 能力是人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 6,N条件,它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 化特色,可以带学生深入到合作企业中去,现场实地讲解企业文化内涵 讲解企业5s文化、讲解工人的团队意识等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jl 效果的个性特征的总和。就业能力一般涵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 面,包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聘能力等。由 于在校得过且过、能力缺失,也造成其就业稳定性差。目前,高职大学生就业 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就业后跳槽非常频繁。特别是在就业后一年的时间 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新民,郭洪波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N].光明日报 2008-06-17. [3]刘善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机制创新[I].教育探索,2008(12). 里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这也是学校和用人单位最头痛的事情。高职大学生就 业后总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工作,总感觉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