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铁 道 建筑 】03 2008年第1期 Railway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003—1995(2008)O1—0103-03 客运专线铁路桥梁耐久性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张 勇 ,杨富民 ,王保江 ,石新桥 (1.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2.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公司,西安710068) 摘要:结合郑州一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工程,采用现场原材料对预制箱梁用C50高性能混凝土,尤其是混 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因素之一矿物掺和料的数量和 种类研究表明,当粉煤灰掺量大于15%或掺入矿粉大于30%时混凝土电通量能满足小于1 000 C的要 求。含气量达到2.5%~3.5%时,混凝土经过2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高于85%,抗冻性良 好。最后,介绍了郑西铁路混凝土箱梁的工艺要求。 关键词:客运专线 混凝土 耐久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U214.1 8 文献标识码:B 0 引言 郑,k u-I一西安铁路客运专线东起郑州枢纽,西止西 安枢纽,基本与陇海铁路郑州一西安段平行,是规划的 徐州一兰州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长484.52 km共有桥梁215座230.4 km。沿线共设有18个预制 梁场,预制梁多采用强度等级为C50的32 m和24 m 预应力箱梁,共7 000件左右。可以说,预制梁质量的 优劣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十分重大。自2005年,铁 秦岭P.042.5水泥;}胃河电厂I级粉煤灰;西安德 龙新型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矿渣;灞河河砂,细度模 数为2.9;华县莲花寺二级配碎石;聚羧酸系减水剂。 上述材料各项指标均符合《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 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 1.3配合比设计原则 1)混凝土坍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 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2)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500 kg/m 。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设计 以及规范要求。 3)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优质的粉煤灰、矿渣粉等 掺和料,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 4)为了降低碱一骨料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混凝土 单方总碱含量应满足相关要求。 5)预应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 料总量的0.06%。 1.4混凝土技术参数 路客运专线建设采用以耐久性为基本要素的高性能混 凝土的技术要求,规定结构物按耐久性设计,确保混凝 土结构物达到正常的使用寿命 。高性能混凝土是 基于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 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重点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工 作性、适用性、强度、经济性 。本文结合郑西客专梁 场施工情况,对高性能(以耐久性为主)混凝土在郑西 铁路客运专线箱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1环境条件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相 关规范、设计要求、环境条件以及施工工艺,初步确定 预制箱梁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参数(因各梁场情况不 郑西客运专线气候环境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 候,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沿线年平均温度 为13.0℃~14.4℃,1月份最低平均温度为一0.9℃ ~同,本研究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见表1。 1.5混凝土耐久性 预制梁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指标主要有电通量、 抗冻性、抗渗性、碱一骨料反应和抗裂性。因力学性能 研究资料较多,本文不再进行讨论,仅对主要混凝土耐 久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电通量 氯离子是引起钢筋锈蚀,造成混凝土 0.2 oC。极端最低气温为一20.6 oC,个别地区存在 中度以下化学腐蚀。 1.2原材料 收稿日期:2007.08.20;修回日期:2007.10.15 作者简介:张勇(1974一),男,山东聊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结构耐久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氯离子的渗透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4 铁道建筑 January.2OO8 是评价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一个重要参数,长期 以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多种试验方法,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快速氯离子渗透测试方法,即电 通量法(AASHTO I"227和ASTM C1202)。其主要原理 是利用外电场来加快离子的运动速度,然后按扩散性 与电迁移参数间的理论关系来计算氯离子的扩散性, 从而判断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考虑到目前的生产技术 条件,铁路各相关规范暂时将氯离子电通量作为混凝 土的重要耐久性检验指标之一。试验表明,影响电通 0\嘲嘲诤 量的因素有水胶比、掺和料掺量和种类、混凝土含气 量、混凝土龄期、混凝土中cl一含量等。一般认为随着 姗 咖 枷 瑚 咖 矿物掺和料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电通量呈现下降的趋 势;一般掺和料效果:硅灰效果>粉煤灰效果>矿粉效 果;随着水胶比的降低,混凝土电通量亦呈现轻微下降 的趋势。 相同条件下,掺加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和矿粉对混 凝土电通量的影响见图1和图2。通过图1、图2可以 看出,相同掺量条件下粉煤灰降低?昆凝土电通量的效 果优于矿粉。矿粉掺量在0%~20%之间时对电通量 影响程度较小,当矿粉掺量达N2o%以后混凝土电通 量开始明显降低,也就是矿粉需达到一定掺量后方对 混凝土电通量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于本次C50梁 体混凝土试验研究,单掺粉煤灰掺量>15%或单掺矿 粉掺量>30%,能够满足混凝土电通量<1 000 C的要 求。此外,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同时掺入的“双掺”方法 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电通量,见图2。因此,施工 过程中一般可通过控制矿物掺和料掺量和种类来降低 混凝土电通量,但由于工地大量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也就是水泥中已掺加了l5%左右的混合材料,在进行 配合比设计时要注意其掺量和种类。 2)抗冻性能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因冻融循环产 生的破坏作用称为冻融破坏。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 凝土抵抗冻融循环作用的性能。混凝土冻融循环产生 的破坏作用主要有冻胀开裂和表面剥蚀两个方面。影 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含气量和气孔结 构、水胶比、矿物掺和料数量和种类、水泥品种、骨料品 质等,其中混凝土含气量与抗冻性的关系最为紧密。 混凝土含气量与抗冻性的关系 验结果见表2。 0\嘲嘲诤 ㈣ 枷 瑚 0 姗 枷 枷 瑚 咖 姗 咖 枷 瑚 0 o 20 30 40 50 6O 矿物掺和辩掺量 图1 粉煤灰和矿粉掺量对混凝土电通量影响曲线 lo 20 30 40 矿物掺和料掺量 图2不同粉煤灰和矿粉掺量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 3O%粉煤灰+l5%矿粉对混凝土电通量叠加效果 结果表明,对于C50混凝土而言,不对混凝土引气其抗 冻效果不理想,仅经过125次冻融循环就破坏。当混 凝土含气量达到2.5%~3.5%时,混凝土经过200次 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高于85%,抗冻性良好。 因此,施工中要求控制混凝土入模含气量为2%~ 4%,对保证混凝土抗冻性十分重要。 3)抗渗性通过试验混凝土抗渗性均容易满足设 计要求 对于C50混凝土而言,抗渗指标意义不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1期 客运专线铁路桥梁耐久性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105 表2混凝土含气量与抗冻性关系试验结果 价,此试验为对比试验,无明确技术指标。试验表明当 掺入一定量的掺和料后裂缝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 1.6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经对比试验,预制箱梁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见表 3,试验结果见表4。 表3混凝土配合比 4)抗碱一骨料反应性能 试验采用非碱活性骨 料,低碱水泥,混凝土单方总碱含量小于3 kg/m’。 5)抗裂性 采用抗裂环对混凝土抗裂性进行评 表4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 2施工工艺 混凝土按照腹板一底板一面板的顺序对称浇筑, 采用纵向分段、斜向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分层厚度 ≤300 mm。浇筑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并不 3结语 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抗氯离子渗透、 抗渗、抗裂以及抗碱一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且具有良 好的拌和物性能,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混凝土不泌水, 施工性能良好。 2)相同掺量条件下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电通量的效 果优于矿粉。对C50混凝土,当粉煤灰掺量大于15% 或掺入矿粉大于3O%时,混凝土电通量能满足小于 得超过6 h。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大于3O℃,夏季采用 冷却水及骨料遮阳等降温处理,气温较高时泵管采用 麻布覆盖洒水的方式,并防止输送过程中混凝土坍落 度损失过大。箱梁配筋密集,结构相对复杂,在浇筑过 程中适当增加振捣人员及设备的数量,尤其加强层与 层间的振捣,振捣标准以混凝土表面的水平不再显著 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不再泛浆为准。在浇筑腹扳 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避免从底板泛浆。拆模后, 1 000 C的要求。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同时掺入的“双 掺”方法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电通量。 3)对混凝土含气量与抗冻性能的研究表明,非引 气C50混凝土仅经过125次冻融循环就破坏,含气量 达到2.5% 3.5%时,混凝土经过200次冻融循环后 相对动弹性模量仍高于85%,抗冻性良好。控制混凝 土入模含气量2%一4%是保证混凝土抗冻性达到要 求的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及时喷涂混凝土养护剂或覆盖洒水,养护时间≥14 d。 养护用水与梁体表面温差≤15℃。 现场各梁场需要根据不同原材料进行混凝土配合 比的优选。搅拌前根据骨料含水率检测结果确定施工 配合比,对出机混凝土按规定频率进行坍落度、含气 量、泌水率、出机温度等指标检测。一般情况下,混凝 土泵送距离100—200 m,混凝土坍落度在1 h内基本 没有损失,混凝土和易性好,易泵送,易振捣,混凝土初 凝时间为8—12 h,满足浇筑工艺的要求。混凝土强度 和弹模随龄期发展规律良好,能够满足10 d终张拉的 要求。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基本能够控制在65℃,但 [1]科技基[2005]lOl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s]. [2]铁建设[2005]157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s]. [3]铁科技函[2004]12o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 技术条件[s]. [4]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在夏期施工时要加强管理,控制好混凝土最高温度和 温差。梁体拆模后,表面光洁,可见裂缝很少,外观 良好。 [5]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责任审编 孟庆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