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来源:吉趣旅游网


夜宿山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2. 读诗句,想画面,感受山寺之高,能用自己的话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

3.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书写生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画面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识字

1.古诗新唱,激发兴趣

我知道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也带来了一首和古诗有关的歌曲,你们可要认真听,一会儿有问题哟!

(放歌曲)歌中藏着几首古诗?(两首)第一首是什么?(《古朗月行》)我们一起背背。那第二首呢?(《静夜思》)学生齐诵。

这两首古诗都是谁写的呀?(出示李白词卡)。唐朝大诗人李白特别喜欢游历祖国的山川美景,还用一首首古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当李白来到安徽游历桃花潭时,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写下了这首赠别诗。(学生齐诵《赠汪伦》)

2.板书课题,读懂诗题

李白又来到了什么地方?(湖北)对,李白来到湖北黄梅县的一座大山上,山上有座寺庙,寺庙后面有一个高高的藏经楼(边说边画)。(出示图片)这就是那个——“藏经楼”。(学生齐说)他爬了一整天,天黑了,终于爬到了山顶。夜晚,李白写诗的灵感来了,就写下了这首千年流传的《夜宿山寺》(出示古诗)。

(1)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让我们齐读课题。(写完课题,出示“宿”的说文解字:房子里有一个人,旁边是一张床。)老师这儿有一个字,你们猜猜这是题目中的哪个字?谁跟他想的一样?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对了。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所以 “宿”就是“住”的意思。

(2)再读课题。谁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二)读准读通,识字生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是呀,孩子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让我们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看看诗中写的是什么,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快打开书P83,自己读读古诗,先要做到读准字音。开始吧!

2.检查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手可摘星辰 恐惊天上人)我要检查最难读的地方了。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3.认读生字,学习书写

(1)认读生字

(出示古诗,生字标红)古诗中还藏着几个生字呢,你们都能读正确吗?自己试试。

(出示生字卡片)——生字离开古诗了,谁会读?快用你的坐姿告诉我。真精神!我们开火车读,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大家一起跟读。(抽卡片认读)——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全班读。

(2)学写生字

(出示“危”)——还有几个生字需要我们做到正确书写呢?快看大屏幕,第一个字是——危。谁来组词?(危险、危害、危急……)谁有好方法记住它?看老师来写一写:上面的“撇、横撇”表示人,中间“厂”代表悬崖,人站在高高的山崖上就会害怕,就会蜷缩着身体,下面的“横折钩、竖弯钩”就像人蜷缩身体的样子。这个字就是——危。“危”

是个会意字。

(出示“惊”)——第二个字,谁来组词?(惊奇、惊讶,惊吓……)“惊”的左边是什么?竖心旁(表示跟心理活动有关。)竖心旁的笔顺是:点、点、竖。(再说一遍)

(出示“敢”)——“敢”也是我们今天要会写的生字。你们能写正确吗?在书写时,你们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呀?老师范写(横折加上耳的变形)哪一笔发生了变化?(最后一笔“横”变成了“提”)右边是——反文旁。(四笔反文别写错)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把这些生字放回到古诗中,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自己先练练。指名读。齐读。

(三)感悟诗境,品山寺高

1. “楼之高”

读诗之后,你们最大的感觉是什么?(高)还有谁也感觉到“高”了?你们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就让我们一句一句地读,看看诗人是怎么把“高”告诉我们的。

(1)“高百尺”

自己读第一句诗,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出示词卡“高百

尺”)你们想象一下,高到什么程度?

(补充:“一百尺”得有十几层楼那么高呢!这是诗人一尺一尺地量出来的吗?不是,不是真的“一百尺”,而是让我们知道这个楼是真高呀!)

(2)“摘星辰”

李白告诉我们——手可摘星辰。(贴星星)一伸手都能摘到星星了,你们想象一下,什么心情?(高兴、兴奋、激动……)这个楼真是太高了!就让我们想象着“摘星辰”的画面,来读读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有的同学都加上动作了。

一边想象一边读诗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这楼真高啊!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高楼的画面;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那高高的藏经楼;我还听出了一伸手就能摘到星星的兴奋心情呢!

(3)“危”

因为这楼太高太高了,所以诗句中用了两个表示“高”的字,你们找到了吗?

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你们这种严谨的态度值得表扬!那我们一起翻开新华字典看看吧。(出示字典中的意思)字典中的“危”有几个意思?第一个谁来读?第二个……(第五个意思中藏着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个生字“宿”,但是在这里它读作“xiu”第四声,星宿是个天文术语,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了解。)自己把这五个意思再读一遍,边读边想:“危楼”中的“危”是哪个意思呢?选好了吗?快把你的答案藏在小拳头中。我数一、二、三,咱们一起来打手势亮出自己的答案。绝大多数同学都选的是“第三个意思:高的”。你

们选得又快有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选的呀?刚才选错的同学,你们明白了吗?生活中,就像我们刚才组词一样,我们用“危”说的更多的是“危险、不安全”,但是危楼中的“危”却是高的意思。怎么样?我们的汉字非常有趣!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这句诗中表示高的两个字就是——高和危。快给自己鼓鼓掌吧,你们真会学习。

(4)说意思

你们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自由说,指名说,同桌说。

(4)朗读

这楼真高呀!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读读吧,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呢!

2.“心之恐”

(1)想象

站在高楼上能摘星星,心情特别激动。嘘,先别激动,想想这第二句诗应该怎么读呢?自由试试。

(2)朗读

谁来读?你为什么这样读呀?(自然地小声读第二句诗)

“高声语”就是大声说话。你们看,一个“高”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意思也不不相同。此时此刻,诗人李白是“不敢高声语”,生怕惊动了天上人,也再次告诉我们这个楼非常高!

四、朗读古诗,配乐背诵

现在我们要试着朗读整首古诗了。想象你就是李白,就站在这高楼上,应该怎样读?自由读。指名配乐读。

可以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也可以借助板书,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自由背,齐声背。

五、指导书写,填写古诗

(出示“危、敢、惊”三个生字)

1. 学生学写

学生在书上每个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2.展示评价

夸夸他哪儿写得好?(干净、正确;结构紧凑,书写漂亮;画星。)

给他提个小建议,让他写得更好。

3.修改完善

结合刚才的评价,修改自己的字,再各写一个,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得更好。

六、链接夸张,生活运用

同学们的字写得好,诗读得好,还要学会运用哟!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老师说)有一次,你和家人爬上泰山,夜幕降临站在山顶的高楼中,你会想到哪句诗?(学生回答,齐诵诗句)你们吟诵的每一句诗都在告诉我们这楼真高啊!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老师说)假期中,你来到黄果树瀑布游玩,看到瀑布从天而降,你会想到哪个诗句?(学生回答,齐读诗句)你们运用得真恰当,让我们感受到瀑布又高又大,真壮观!

七、拓展学习,欣赏诗词

(出示古诗)《夜宿山寺》中李白用数字、用想象、用“危”“高”,告诉我们楼真高。那宋代诗人寇准又是怎么告诉我们山真高的呢?

(出示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

华山高吗?你从哪儿知道的?指名读和说(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小结:这首诗也很妙,句句都在说华山高,却整首诗都没有一个“高”字。

让我们一齐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咏华山》。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 高百尺

不敢 高声语

教学反思:

我在教《夜宿山寺》这课时,让学生先初读,在读,三读课文后,再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但我很快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参加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发现其中一幅有问题的画,那是一张

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的画。看到这情况思考一下后就默许并支持了这一学习方式,并且请学生对那幅画作出评价,学生很快纠正了错误,从而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再死抱“预设”,而是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由此我深深感触教师的机智应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我相信学生对这个诗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课程标准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独特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探索这三大学习方式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不单来自于教师的实践和创造,更应该关注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和创造,他们自己创造的方法更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师者多么需要敏锐地捕捉和推广“画画”这类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的“生成”啊。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正真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导的就是自学,也是实践新课标最基础的阵地和途径。

从这节课教学可以得出,新课标下的预设首先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主题”,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相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持有的体验和情感。在预设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线型设计转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心里背着新课标,手中还是拿着那张旧船票。这是

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课堂上的生成教学,即真正意义上以学定教。新课标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