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历史悠久,古为云梦泽,属荆州之域,是大溪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属州国,后为楚所灭,属楚容城地。汉初置有华容、州陵二县,属南郡。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析华容置监利县,以\"地富鱼稻\",吴国派官\"监收鱼稻之利\"而得名,迄今为止已 1786 年了。南北朝时,监利改属巴陵郡(治岳阳),后周废华容县,并其地入监利县。隋时监利县曾改属沔阳郡(治沔城)。五代梁时又改属荆州。北宋时监利县属荆湖北路江陵府。元、明、清时,监利县隶属江陵府或荆州府。民国时监利县属湖北第七行政督察区,后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县境内几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设立革命政权。 1929 年至 1932 年间,设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驻周老嘴)、监利县苏维埃政府、沔监县苏维埃政府(何家湾)、江南县苏维埃政府(陶家市)。1943 年至 194 6 年间,设监利县抗日民主政府(周老嘴)、监沔县行政委员会。1947 年设监沔县民主政府(周老嘴)等。1949 年 5 月,成立监利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周老嘴,7 月迁容城,次年元月改为监利县人民政府,初属沔阳专区, 1951 年2月改属荆州专区,1994 年 10 月随荆沙合并属荆沙市,1996 年12月荆沙市改称荆州市后属荆州市。
人文地理篇
监利处长江中下游,在江汉平原南端,南接岳阳,东望武汉,西连江陵,北挽仙桃。监利雨量充沛,日照充分四季分明,是个宜居的地方。监利因水而具有灵气,她南临洞庭湖,北靠洪湖,长江如玉带环绕 158 公里。境内河道沟渠纵横交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一望无边的碧水蓝天映照着监利。
监利风景秀丽,长江在左,洪湖在右,岳阳楼在前,荆州城在后,如此超一流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物包装下的监利,岂有不美之理。监利之美美在一马平川,无遮无拦,让你的眼界和心界无限扩展、任意驰骋;监利之美美在四季田园,风景如画,春来菜花黄似锦,夏来秧苗绿似海,秋来稻田黄如金,冬来鱼塘白如银,如此美丽的风光,再添加水乡健黑如牛的汉子和嫩白似藕的姑娘,还有雄浑的号子和欢快的舞蹈,谁都会沉 醉而不能自已,流连而不想归去。监利之美美在水乡泽国,妩媚动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还只是表象,你肯深入领会么,里面的莲子正饱、蒿巴正粗,鳜鱼正鲜、青虾正亮、螃蟹正肥,人生无限口福和无限乐趣都在水里面。至于杨林山的秀奇、朱河巷的繁华、祖圣庙的热闹、华容道的亮丽、周老嘴的壮烈、东荆河的曲折,还有那白螺的蓑衣萝卜、朱河的烧糍巴、城关的米团子、新沟的顾雀子、汪桥的徐乌龟、程集的糯米酒等等,美不胜数、美不胜收。 监利文化灿烂,有文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500年前,史载“许灵公畏逼无郑,请迁于楚”,筑城建廊,为楚所容,谓之“容城”。而今监利县城所在地就叫容城。当年楚灵王在此建章华台,“天下宫室之美女无不出其右”,成为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灿烂的古建筑之一。楚王好细腰,章华台纳天下美女于其中,也让监利美女俊男云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行吟到监利,写下了中华民族的第一部史诗《离骚》,“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浊我足”,沧浪之水就是监利湖水。监利是三国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周瑜赤壁用火攻,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火烧赤壁最高潮写在监利,三国华容就是今天的监利,而今监利有一条主街还叫华容道。一部三国演义,留给监利的今天有三百多处遗迹,监利村村都有三国古迹,人人会说三国故事。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监利英才辈出,有千古名将伍子胥,爱国英雄申包胥,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汉代六朝宰相胡广,明代翰林院编修裴纶,功勋卓著的清代台湾知府朱材哲,学识渊博的皇帝老师王柏心。大革命时期,涌现过刘崇龙、陈步云、崔琪、姜炳炎等一批著名革命志士。新时期更是人才济济,有享誉海内外的兄弟书法家王遐举、王
轶猛,名震中华的首任驻港部队政委熊自仁将军,江泽民同志在 98 抗洪讲话中高度赞扬的革命烈士胡继成、杨书祥 ,全国最年轻的人大代表贺桂华,全国党代表、人大代表、全国十大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杨凤玲等。
风俗名胜篇
监利居民的方言土语较多,而且监南与监北的口音很不一样,这可能与清初大批移民来监利定居有关。在外地监南人很多会被人们误认为是湖南人,监北人则被认为是沔阳人。 监利县风俗习惯别具特色。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先拜祖神、后拜父母、出外叫出行。初二拜丈母,初三家家户户互相团拜,称为\"拜年\" 。正月初九为\"上九日\",正月十五晚上举行元霄灯会。清明前后,家家踏青扫墓,祭奠去世的亲人。五月初五,贺端阳,门前挂艾叶,吃粽子,划龙船。 六月六日 ,骄阳似火,家家晒衣物,称为\"晒龙袍\"。七月前半月,到处烧化纸线,告慰祖神。八月十五叫\"中秋\",晚上吃月饼茶点,叫\"中秋赏月\"。十二月初八叫做\"腊八日\";家家挑腊水泡糍耙;二十三日过小年敬灶神;三十晚上叫\"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置办丰盛的酒菜,开怀畅饮,称\"团年\",也叫\"吃年饭\";子弟向父兄拜揖喊\"辞年\",到了晚上,家家一团火,家人围火而坐,叙旧迎新,俗称\"三十夜里火,十五夜里灯\"。除夕夜,通宵不睡称为\"守岁\"。
荆州花鼓戏是江汉平原富有浓郁泥土气息的地方戏曲。因它生根于监利、沔阳一带,故曾经又名“监沔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一百九十七出。其中,有的是从民歌小调改写而来,如《抽门闩》、《掐菜苔》、《告老爷》等;移植或艺人创作的, 如《江汉图》、《贺端阳》、《打补钉》等;文人编写的,如《江汉图》, 就是出自清同治年间沔阳的一个落魄官吏郑东华笔下。本土最有代表意义的民间歌曲,如监利的《闹元宵》、《螃蟹歌》、《啰啰咚》、《送郎当红军》,天门的《打湖草》。2007年监利选送的荆州花鼓戏《渔妈莲妹红军哥》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创作奖。
荆州花鼓戏的唱腔曲牌约有 80 多种,多是当地的民歌小调,主腔有\"高腔\"、\"打锣\"、\"四平\"、\"圻水\",其他小调有\"思儿\"、\"绣荷包\"、\"双撇笋\"等。演唱时有帮腔。因受楚剧的影响,唱腔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主要乐器有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打击乐器的曲牌约有 20 多种,乐曲较豪放粗犷。
监利县古迹众多,引人入胜。著名的有杨林山、狮子山、三江口,程集老街、周老嘴 革命旧址。 杨林山、狮子山二山耸峙县境东南,给监利平原自然景观陡增姿色。杨林山,古名 \" 杨林矶 \" 、 \" 隐矶 \" 、 \" 杨岐山 \" 、 \" 杨林浦 \" ,在县东南 65 公里,滨临长江,海拔 76.5 米,由连绵三峰组成,与湖南临湘山隔江对峙。山不 算高,而怪石嶙峋,层峦叠起。其中一矶如猿臂探入江中,势若霓虹饮江。杨林山的主要景点有千年古刹 \" 天妃庙 \" 、三国遗迹 \" 子龙岗 \" ,抗战遗存日军机场等。此外,近年新建的自控水利工程杨林山电排站,如乌龙卧山腰,渠水环山绕。 杨林山西行5公里便是狮子山。狮子山海拔 59 米,山势西高东低,西侧主峰奇石突兀,悬崖陡壁,如雄狮引项长啸;东侧二峰蜿蜓迤逦,如狮身半蹲半卧;山上茅草丛生,如狮子鬃立毛竦,浑然天成。狮子山濒临长江,与湖南道仁矶相对峙,成为锁钥,历为兵家要地。山上有 \" 狮子山龙山文化遗址 \" 、 \" 轩辕井 \" 、 \" 石镜 \" 、 \" 屈原登大坟处 \" , \" 葫芦口 \" 、 \" 宗公庙 \" 等名胜古迹。历代游人至此凭吊,留下不少叹咏山水、寄寓情致的诗章。
三江口又名西江口,江口,位于县南白螺矶西约18公里处,是湘江、荆江、扬子江汇合处。这里南扼巴岳,北控荆襄,东镇吴越,为历代兵家必争要地。三国赤壁之战,周瑜曾在这里操练习水师;宋代岳飞曾在这里布阵进军洞庭,镇压杨么起义;太平天国军也曾在这时
屡败湘军水师,进而控制江湘水道,结船数千艘,直下武昌。三江口与江南古镇城陵矶隔江相望,南去7公里便是天下名楼岳阳楼,西行10公里则是洞庭湖天然 公园 君山。据说舜帝二幻娥皇、女英,闻舜帝死于苍梧的噩耗,泪洒斑竹,双双投入“江湘之间”,即殉节于此。三江口不但凭险据要,而且有奇特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洞庭湖与浑浊的长江在三江口汇合,两水长久不混,清浊分明,如二色彩练,相依相偎,悠然飘荡。 程集古镇始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据程氏家谱记载,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程姓富户在此地临水处辟建石级码头,开店设铺,形成集市,始称程家集,至今有800余年历史。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为程集鼎盛时期,形成了两街相交、呈三岔型的布局,沿街店铺竞列,异常繁荣。直至清初,仍是当时远近闻名的 商埠。2007年5月30日,程集镇正式入选由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保存完好的有 800 多米的青 石板街,楚王豪华的离宫遗址荆台,古魏桥。 周老嘴旧址群大都座落在延绵千余米的古镇小街两旁,古镇小街的房屋始建于明、清两代和民国初年, 1988 年元月 13 日,国务院公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周老嘴旧址群为全国 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老嘴曾是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是湘鄂西省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周老嘴现保存有湘鄂西省委、省政府和红二军团重要机关旧、遗址 48 处。 周老嘴革命纪念馆和县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着近千件革命文物资料。此外,县境还有花子桥烈士陵园、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地,柳直荀烈士纪念亭等一批革命建筑物和革命旧址,这些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丰功伟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改革成就篇
监利物产丰富,是全国有名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棉、商品猪生产基地,尤其是产粮著名,曾获工和国粮食单产第一、湖北省县级粮食总产九连冠之殊荣。粮食质量优良,过去皇帝爱吃监利米,清代慈喜太后曾赏赐监利进贡米为“福寿米”称号,现在国人爱吃监利米,监利生产的“福娃米”荣获中国名牌,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同名。监利县人口140万,国土面积3600平方公里,耕地185万亩。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89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亿元,外贸出口873万美元,财政收入2017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44.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利税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6.5亿元、2.07亿元和12.9亿元。粮棉油产量分别达到104.53万吨、2.78万吨、10.05万吨,水产品实现总产18.36万吨,生猪出栏80.65万头,家禽出笼1030万只,国标优质稻种植面积160万亩,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7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2.6亿元。
与此同时,监利县正在实现四个快速发展,一是交通快速发展,过去的监利,\"有机场无飞机、有长江无港口,有公路无高速\",今天,随岳高速公路贯穿监利全境,有五大立交连通监利,连接中国南北交通的白螺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监利的区位优势已经显示出来了,并且将发挥得\"中\"独厚的交通枢纽作用。二是工业快速发展。监利是农业大县,历来工业腿短,近几年,监利县委确定\"以工兴县\"的战略方针,城区工业园初具规模,海内外企业纷纷落户,工业产值利税成倍增长,监利多条产业链正在形成,特别难得的是监利今年一举争得三个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娃”牌大米、“福江”牌细木工板, “玛丽牌”印刷本),创造湖北奇迹。三是城镇快速发展。今天的监利县城比原来大了、亮了、美了,监利步行街、监利翔宇学校、监利迎宾大道,一大批城市标志性建筑领先湖北县市。城区的主干道纵有交通路、江城路、华容路、荆江路,横有容城大道、天府大道、常安大道、玉沙大道。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花枝摇曳。容城地区商业发达,市场繁荣,街上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新建成的
购物中心常安步行街气势恢宏,富丽堂皇,是城区市民休闲、购物的美好去处。一批文化、教育、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将容城装扮得格外美丽、时尚。四是农村快速发展。监利农村的发展变化就更大了。农民种田无负担,国家惠农政策多,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社会的生产力又如当年田产承包到户一样勃发出来了。监南沿江沿湖的农民靠养殖成为十万元户、几十万元户的比比皆是,监北农民外出做玻璃铝材生意而成为百万、千万富翁的也脱颖而出。监利农村改水、改路、改电、改厨、改厕正在快速推进中,村村通公路、通有线电视基本实现,农家子女人人享有免费义务教育,农民人人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实现。
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塞外风光在监利也随处可见
天上看监利,湖光水色,星罗棋布,宛如人间仙境
华容故道遥想当年三国风云,历史的天空重现
风光秀丽的杨林山水草丰美,意境深远
监利江城路城区建设日新月异
常安步行街平添了几份现代气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