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实效性探略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实效性探略

来源:吉趣旅游网
2015年第6期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No.6 2015 (总第111期) JOURNA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serial No.111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实效性探略 杨绪强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如何进一步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实效性,是一个在两岸文化交流互动中正在摸索和探求的一个动态的“解”的 实践问题,影响这个“解”的主要因素是有能否有效推动建立一个中国架构认同的价值观;能否有效助力建设两岸命运共同 体;能否不断增进理解、扩大团结面。当前,推动建立一个中国架构认同的价值观是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实效的根本要求;助 力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是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实效的核心任务;增进理解、扩大团结面是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实效的着力重点。 [关键词]中华文化;两岸交流;实效性;一个中国架构认同;两岸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15)06—0087—04 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依归,实 一、推动建立一个中国架构认同的价值观是增 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 强两岸文化交流实效的根本要求 的共同夙愿。近年来,随着两岸经济深入合作发 真正在统一问题上见到实效还是要解决价值 展,政治高层和两岸民众都认为促进两岸文化交 观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因此,推动建立一个中国架 流对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构建两岸同胞共同 构认同的价值观是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实效的根本 精神家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两岸文化深度交 要求。一个中国架构认同的价值观是实现祖国统一 流已经成为两岸社会的集体共识。因此,在当前两 的思想基础。当前,两岸虽然还没有统一,但是两岸 岸文化交流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和民间化发展 同属一个中国和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过翻。2015 的良好趋势下,如何更加务实地构建起以中华文 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 化为内核,体现两岸同胞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 朱立伦时就提出了文化交流的“心灵契合”论,着重 进理解的共同精神家园,就要进一步增强两岸文 强调指出“两岸同胞要加强文化交流,发挥各自优 化交流的实效。当前,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实效性问 势,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的精神 题,它不能定性为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在两岸 家园,实现心灵契合”【3l。这里所指的“心灵契合”就 文化交流互动中正在摸索和探求的一个动态的 是两岸同胞要在中华文化的孕育中共同建立一个 “解”的实践问题,影响这个“解”的主要因素是能 中国架构认同的价值观。一个中国架构认同,在文 否有效推动建立一个中国架构认同的价值观;能 化的层面,就体现为对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 否有效助力建设牢两岸命运共同体;能否不断增 种,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共同的文化传承深深根植 进理解、扩大团结面。 于两岸同胞的血液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实在的内心 收稿日期:2015—12—01 作者简介:杨绪强,男,四川沪州人,讲师,编辑。 确认状态。这种确认状态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要 随着时代发展和代际转换表现出耗散或者凝聚等 特点。要始终把这种确认状态传承下来,就需要两 岸民众对共同的历史记忆、现在的生活工作状态以 及对未来发展的畅想等方面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 和交流。价值观念从来都是指导行动的先导。增进 两岸文化交流是中国心联着中国心,血浓于水的亲 情的内在需要。所以,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实效的根 本要求就是要两岸同胞一起来建立一个中国架构 认同的价值观。 以中国梦为引领,推动建立一个中国架构认同 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 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提出升级了两岸文化交流追求 的境界,丰富了两岸文化交流的内涵,为进一步增 进一个中国架构认同的价值观注入了精神动力-。通 过两岸文化交流,让中国梦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构思 对未来生活和发展蓝图的标杆,在实现民族振兴和 人民幸福的政治善业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梦的意 蕴,是推动建立一个中国架构认同的价值观的一个 重要路径。 (一)围绕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精耕细作,搭 建平台,促进两岸政治主体互动交流。“一个中国” 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底线,畅通的两岸政治高层文化 互动交流,对推动建立一个中国架构认同价值观起 着决定性作用。两岸政党、社会组织之间以文化为 主题的进行长期的定期交流,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方 式。在大陆,民革、台盟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 的友党,台联是台湾同胞的爱国民间团体,就一直 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I:L ̄tH民进中央自2002年以 来,连续13年举办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 化研讨会,其在两岸文化交流的增量影响力也不断 扩大。 (二)要进一步发挥文化统战的力量,创造条 件,让两岸文化界人士走到一起来,共同来讲中国 故事,共同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共同做好中国梦。 文化统战中的文化,以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一统观念、群体至上意识、自强不息精神、人伦 和谐理念为基本内核,体现为一种理念、一个资源、一 个平台、一项活动,最终实现以文化人的功效罔。台湾文 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的特殊一“元”『5],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河洛文化、客家文 化、原住民文化等是中国故事中的璀璨篇章。文化 88 统战是大文化、大统战,不仅要着力于两岸文化交 流,还要在交流中发挥中华文化的力量,面向世界 传播中华文化。2014年5月,海协会书画交流分会 理事长陈云林率海协会书画艺术交流团抵达台北, 在会见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时就曾表示,两岸文化 界人士应携手提升文化软实力,共创让全世界艳羡 的中华文化【6J。总之,两岸一个中国架构的价值观建 设需要两岸同胞一起努力,但是,当前还是要基于 政治高层的互动以及文化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助力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是增强两岸文化 交流实效的核心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 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5月,* 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再次强调“在经济 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 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 ,且双方在推动建设两 岸命运共同体问题上是一致的。共同体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空中根据某种共 同的条件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集体。大陆与台湾不 管从地理上、历史上还是文化上来看,从来就是天 然的相依的命运共同体阎。这里的两岸命运共同体 的概念既要看到它强烈的政治意蕴,也要认识到它 体现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程度的功效,更重要它在尊 重照顾两岸同胞发展利益、社会情感以及制度文化 基础上,寻求到两岸紧密交流沟通的各种范式的集 合,其中包括了共同情感表达体系、社会交流系统 和经济发展利益等的相同或相近的方面。两岸命运 共同体是两岸同胞安居乐业的家园和场所,是孕育 彼此高度信任和依赖的两岸关系、增进两岸同胞福 祉的文化系统。 中华文化乃是支撑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灵魂” 所在,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助力两岸命运共同体建 设,当前应该思考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两岸文化交流如何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大 陆的存在和对他们生活的作用。首先,应该承认由 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对于台湾同 胞的影响作用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比如台湾地区 目前使用的繁体字、图书出版、日常用语、影视传 播、文化创意产业等与大陆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两岸之间贴近民众生活的影响力较大的交流大多 为宗教性质的仪式活动等。所以,如何突破诸如此 类的局限,还需要在两岸文化交流要充分发挥中华 文化的情感纽带作用,以台湾同胞认可和能接受的 形式,通过积极创新交流渠道和运作方式去解决。 (二)思考如何将台湾的“主体意识”与中华文 性,要通过积极促成出台两岸文化交流相关协议, 拓展两岸文化交流渠道,多策划符合和贴近两岸民 众文化需求的文化交流活动,使文化交流更具效 果。比如可以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策划一系列的 文化交流活动,让台湾同胞参与到文化“一带一路” 上来。 三、增进理解、扩大团结面是增强两岸文化交 化有机地联系起来。台湾主体意识是当前台湾经济 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具有强烈的“台湾文化主体 性”。它在文化层面上是侧重于强调台湾文化的主 体性、独特性、多元性、融合性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差 异性,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主动地从历史、文化、教 流实效的着力点 育、语言等方面弱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f91。对此,两 中华文化形塑了两岸民众交流沟通的思维模 岸文化交流一方面要正确面对台湾的“主体意识” 的复杂性特点,要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台湾同胞的 情感。正如2014年2月*会见连战时指出,两 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将心比 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另一 方面要整合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制度和资源,主 动去破由于台湾的“主体意识”带来的社会戒备心 理的冰,让台湾同胞感受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脉 搏,筑牢共同的历史文化情感和认知基础。 (三)如何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两岸经济合作, 将发展成果惠及台湾更多的民众。文化也能创造生 产力。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交 流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两岸和平发展要传承,两岸 交流要深化,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各个行业和社会 局面要能深化、普遍地交流,让两岸民众感受到两 岸合作、两岸和平的积极成果㈣。以中华文化为纽 带,推动两岸利益融合共赢,符合两岸民众共同福 祉,是两岸民心所系。为此,首先要在文化产业合作 上下功夫,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两岸 可以在文化产业合作的观念、主题、内容和形式以 及运作模式上深入借鉴,相互对接,推动形成一批 品质较高的规模化的文化产业。比如台湾地区的文 创产业观念先进,大陆方面具有各类文化资源丰 富、文化产业市场广阔,两岸可以优势互补,充分优 化两岸文创产业在资金、市场、技术和品牌等方面 配置,共同培育和开发市场,在让两岸民众获得看 得见的利益的同时,促进两岸同胞的情感更加亲 密。其次要在文化交流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增强两 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实力。两岸文化交流是一种广泛 常态化的交流。广泛指交流主体范围广,包括了政 党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社会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文博会、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论坛等为两岸 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常态化强调文化交流的稳定 式,是两岸民众增进理解的基石。人心是最大的政 治,两岸文化交流中客观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 认同“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的向心力,另一种则是 对大陆心存戒备的离心力。当前,两岸文化交流一 定要看到台湾爱国统一势力还处于弱势,不仅要扩 大数量,也要提升质量,要争取更多愿意与大陆交 往的人士能从物质利益要求上升到缘自内心的对 中华民族的认同,对大陆的尊重,增进两岸互信【l】1。 所以,两岸文化交流着力推动增进理解,最大限度 的团结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爱国者,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更好地处理两岸文化 交流当中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即处理好 两岸文化交流中凝聚共识与尊重差异的关系,进而 不断增强“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的向心力。 (一)要着力在两岸基层民众文化交流中增进 “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的共识。目前,两岸民间文 化交流的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图书出版、书画、戏 曲、音乐、舞蹈、宗教、博物馆、新闻传播、地方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影视等各个领域,相关合 作平台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海峡两岸 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但是,这些交流平台影响的范 围大多为两岸中高层的人群。应该充分引导已经成 熟的文化交流领域向两岸基层民众纵深,搭建各类 平台,让两岸基层民众自由交流往来,在往来中切 身体会“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的内涵和魅力。2015 年7月1日起实施的简化台湾同胞赴大陆手续、台 湾同胞可免签证来往大陆的办法,台湾同胞就是特 别欢迎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桥梁,推动两岸基层 民众交往是符合两岸民众民心所向的,只要长期坚 持推动两岸基层民众文化交流,就一定能不断增进 “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的共识。 (二)着力在尊重差异基础上以文化增进两岸 民众的理解,争取以文化人。中华文化滋养了大陆 89 与台湾地区,台湾地区与大陆各个地方一样,都有 着各自的地域性文化,应该充分尊重这种文化差 异,并且还可以通过文化的方式缩小一些差异,比 如2012年两岸合编完成了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 词典》,两岸共同建设的“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正 式向全球免费开通等就是很好的举措。两岸文化交 流可以在文化演出、文物交流、文化旅游、美食文化 等领域开展更加充分的合作。可以通过开展以学术 交流为目的调研或者研讨会,针对两岸关心的文化 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增进理解提供理论支持。比 如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学院的资源整合效应,搭建 文化合作、文化培训和相关课题研究的平台,通过 海外文化教育工作来化解两岸民众交往中的隔阂。 可以根据地域文化特色来开展文化交流。台湾有台 湾的地域文化,大陆各个地方也有各自独特的地域 文化,应有针对性的设置文化交流主题进行专门交 流,在交流中增进理解。比如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 居的自治区,台湾少数民族和相关机构就对广西民 族团结的经验做法非常感兴趣,他们都表示有强烈 的交流的愿望。所以,广西和台湾在少数民族文化 领域就可以探索开展深度交流,如少数民族服饰, 节庆,少数民族特色传统小商品,少数民族文化遗 产遗存的保护与展示,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保护与 传承,少数民族民歌、民谣和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等 方面都可以深入交流。 综上所述,海峡两岸本是一家人,就应该一家 亲。应坚持在两岸文化交流实践中找到更多的共同 点,进一步增强文化交流实效,着力增进理解、扩大 团结面,促进两岸统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2015:167. [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2015:166. 【3】*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fEB/OL]. (2015-05-05)【2015-09-09].http://cpC.people.eom.cn/n/2015/0505/e 64094—26948042.htm1. 【4】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文化统战【M J.华文出版社,2009:3. [5]朱双一.“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申论[J].台湾研究, 201l(5). [6]陈云林率书画交流团访问台湾FEWOE].(2014—05—27) 【2015—09-09]http://news.Xinhuanet.corn/culture/2014-05/27/e一1265511 65.htm. [7]*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EB/OL]. (2015—05—05)[2015-09-09].http://cpc.people.tom.erdn/2015/0505/c 64094—26948042.htm1. 【8】李道湘.论海峡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形成fJ】.现代台湾研究, 2012. [9]参考王建民.试论“台湾主体意识”的形成、特性及与“台 湾意识”之异同[J】.台湾研究,2013(3). [10]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论坛开 幕式上的致辞[EB/OL].(2015—05—03)【2015—09—10].http://www. 360doc.corn/content/15/0503/16/9851038_467673275.shtm1. [1 l】黄易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 的公约数[EB/OL].(2015—06—17)[2015—09—101.http://theory.gnaw. cn/2015-06/17/eontent_16004577.htm. 【责任编辑:邓达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