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的施工原因分析及控制

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的施工原因分析及控制

来源:吉趣旅游网
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的施工原因分析及控制

摘要:针对住宅工程现浇楼板普遍出现裂缝的问题,从施工操作的角度分析现浇楼板裂缝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施工中控制裂缝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大面积使用,住宅工程现浇楼板普遍出现微裂缝。施工中发现的混凝土板面裂缝都是肉眼可见的,一般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虽然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本文主要从施工操作来剖析裂缝的成因,并对具体施工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混凝土裂缝分析 (一)、裂缝的种类 1、温差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主要集中于屋面板和建筑物上部楼层楼板表面。 2、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材料自身收缩形成裂缝。 3、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之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

部位和截面突变处,极易产生一些结构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45°斜裂缝,板端负弯矩较大处板面拉裂缝等[1]。 4、构造裂缝

现浇楼板厚度一般为80~100mm,住宅设计中将pvc电线管均敷设于楼板内部,致使有pvc电线管的部位混凝土保护层变薄,易出现构造裂缝。

(二)、裂缝的形式 1、斜裂缝

斜裂缝常出现于墙体的角落部位,尤其是建筑物端部最后一间,呈45°方向。 2、纵、横向裂缝

沿楼板纵、横向出现,常于跨中、支座、pvc电线管暗埋处等部位,呈直线或折线状。 3、不规则裂缝

裂缝出现部位、形状不规则,成散状或龟裂状。 4、贯穿或不贯穿裂缝

绝大多数裂缝出现在楼板表面,为不贯穿裂缝。极个别裂缝从板面裂到板底,成贯穿状。 (三)、裂缝出现时间

收缩裂缝属早期裂缝,混凝土浇筑后1个月以内出现;构造裂缝属中期裂缝,混凝土浇筑6个月之后出现;温差裂缝和结构裂缝属后期裂缝,混凝土浇筑1~2年后出现[2]。

二、施工原因分析 (一)、模板工程 1、模板刚度不够

模板支撑未经计算或水平、竖向连系杆设置不合理,造成支撑刚度不够,当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一定值时,由于楼面荷载的影响,模板变形加大,使混凝土楼板中间下沉,楼板产生超值挠曲,引起裂缝。

2、非预期的提前拆模

由于工期短,加之模板配备数量不足,出现非预期的提前拆模,拆模后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导致挠曲增大,引起裂缝。 3、模板支撑下沉

模板支撑支承在回填土上部,回填土既未夯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混凝土浇捣后回填土发生沉陷,模板支撑随之下沉,使混凝土楼板产生超值挠曲,引起裂缝。 (二)、钢筋工程

1、楼板底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变化

钢筋在混凝土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之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 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将无法得到保障。

2、楼板上层钢筋网变形

楼板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管理中的困难环节。其原因为:上层钢筋直径较小,受到人员踩踏后弯曲、变形、下坠;钢筋距离楼层模板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上层钢筋网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施工中发生钢筋移位,混凝土浇捣后保护层变大,板计算厚度变小,楼板受力后极易出现裂缝。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

过度抹平压光使混凝土细骨料过多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较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楼板表面龟裂。 2、后浇带施工不慎

为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部分施工后浇带未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未留企口缝,后浇带未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将引起板面裂缝。

3、混凝土浇捣后养护不当

混凝土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的概率。施工过程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楼面混凝土缺乏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受到风吹日晒以后,混凝土楼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用

水,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不能抵抗此应力导致开裂。尤其夏、冬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养护不当极易产生温差裂缝。 施工控制措施 (一)、模板工程 1、保证模板的刚度

模板支撑的选用须经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同时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杆(φ48mm的钢管)间距不大于900mm[3]。 2、加固模板支撑

座在回填土上的模板支撑,填土应夯实,支撑下加设垫板,并应有较好的排水措施。 3、按期拆模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的拆模时间拆模。

(二)、钢筋工程

1、双层双向钢筋设置钢筋小撑马

根据大量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 mm。对于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间距控制在600mm以内 [3]。 2、合理安排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

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3、搭设临时通道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4、加教育和管理强

加强对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弯矩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沿钢筋小撑马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的钢筋。 5、及时整修

安排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等裂缝多发部位,要重点整修。 6、铺设临时活动跳板

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在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三)、混凝土工程 1、规范表面刮抹操作

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2、制定后浇带施工方案

楼板后浇带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

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设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3、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楼板浇筑后,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质量通病,虽然大多数裂缝并不影响结构承载能力,但作为评价住宅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必须加以特别重视。只要加强混凝土楼板的施工工艺管理,严格遵守施工规程,必将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可能性,使裂缝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韩素芳.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3]冯乃谦.实用混凝土大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赵志缙.新型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徐荣年,徐欣磊.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王铁梦”应用实例集2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3.

[7]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吴小飞(1970-),女,汉族,河北卢龙人,工程师,学士学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