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覆屈0一To Carry on and Develop the Cultural Tradition 国雹恭哟 撰文/王晓鹰 在当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 发展的“多样性”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在戏剧文 化方面,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自己的传统戏剧就是 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文化多样化的活体标志。 中国传统戏曲从元杂剧算起已经有了七百多年 的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戏曲实践着一种最具我们民族文化 特征的“情景合一”的演剧方式.她以“写意抒情” 为内在精神实质.其艺术魅力通常表现为一种辨 , ]形统一,以意为重的意、 证的统一:以神为重的神、 境统一。以情为重的情、理统一。 中国传统戏曲达到如此境界的艺术途径是高 度的“舞台假定性”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假定性的 主要特点之一是表演动作的“虚拟化”.它的舞台 因此而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时空自由的舞台 中国传统戏曲的虚 拟动作是经过高度凝练和严格规范的.它的舞台假定性因此而 的同时.还有更本质的更深层的艺术E 美感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内容提供最大 情感思想内涵提供一个承载物.提供一 形象的形式框架 以现代戏剧的观点看.中国传统元 具体体现为所有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 表演总是以载歌载舞的舞台形态最终完成.即所谓“以歌舞演 故事”。表演动作的虚拟化、程式化和歌舞化,构成了中国传统 戏曲舞台假定性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以上这些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常识性概念 而现代戏 剧的发展使我们不能不思考如下的提问:我们在戏曲演出追求 “虚拟化”、“程式化”、“歌舞化”的最终的艺术目的是什么? 发展历史所留下的局限:其表达的情瘪 人物在现实性戏剧情境中产生的日常 达虽然随着形式技巧的日臻完美纯熟 入微.但却很少见到对人物表浅意识之 更隐秘的生命动机的深刻挖掘 那寓 创作者的态度.通常也只是对人物具饲 理层面的价值评判.而难以做出现代 中国传统戏曲中高度假定性的、载歌载舞的程式化表演. 在向观众传递表面的观赏效果或者帮演员获取舞台时空自由 超越人物个性和现实情境的、具有理 目 的诗情哲理的概括表达 作者简介:王晓鹰。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导演。 论坛主页 FORUMH0MEPAGE 枉t艺术2D11.5 中国戏曲艺术面对当今时代的继承和 发展。应该在深人体认传统戏曲艺术特征 的基础上.在新剧目的创作实践中对一些 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一是避免简单 化地理解戏曲程式的价值意义并以此画地 为牢.要真正深刻领悟其演剧观念中蕴涵 着的美学原则:二是设法突破“表达类型化 人物在现实性戏剧情境中产生的日常的喜 怒哀乐”和“对人物具体行为做的囿于道德 伦理层面的价值评判”的局限.为传统戏曲 的美学原则适当注入现代理性精神 对这两个问题的实践性解决的根本目 的,是在更高层次上追求“神形兼备”、“意 境交融”、“情理统一”的诗化舞台意象 中 国戏曲艺术是一种诗意化的演剧艺术.其 写意性舞台所创造的是非生活常态的 “诗”。如果有形无神、有境无意,再加上有 理无情。自然不能成为“诗”.其演出一定是 既无诗意也缺少观赏性的 年的时光已经流逝.梅耶荷德所期望的“戏剧艺术的光荣”虽然 尚未真正出现.但的确已有无数的戏剧艺术家在为东西方戏剧 艺术的互相渗透和有机融合而探索创造 源起于西方的话剧和中国传统戏曲.这两种戏剧文化具有 各自独立而且大相径庭的人文背景、发展进程和审美心理积淀. 因而也就各自形成了完整稳定的体系结构。在话剧的舞台演出 创造中吸收中国传统戏曲的养料.绝不是简单地对戏曲表演的 我认为.中国戏曲新剧目的创作应该同时掌握两个努力方 向:一是保持原有美质,继承传统;二是大胆创新突破,发展传 统。 而在戏剧新创剧目中创新发展的方向.应该在更高层次上 追求坤 形兼备”、“意境交融”、“情理统一”的诗化舞台意象,以 期通达中国戏曲艺术更为内在也更为本质的文化精神 身段、念白、舞台调度图形等诸如此类的表面技巧的挪用。而是 在一个共同特性和相通机制之下对传统戏曲的内在艺术精神 的摄取。 话剧的舞台演出创造可以运用“假定性手法”.也可以运用 如要发展传统。塑造人物时常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 人物内心具体情感活动的表达:二是适当加强人物之间表演的 相互交流;三是尽量运用戏曲程式动作,发挥其“以歌舞演故 事”的艺术特长来强化表演的艺术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欲发展传统的戏曲新创剧目适当吸收 “逼真性手法”.而中国传统戏曲是使用最显而易见的“假定性 手法”袒露着自身的“假定性”.因此所谓东西方戏剧融合的首 要前提就是“假定性”.或者说我们之所要在话剧艺术中注入中 国戏曲的精髓.其动机就是要发掘戏剧艺术的“假定性”本质所 决定的戏剧演出潜在的魅力和美质 话剧艺术有用的经验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兼 收并蓄、博采众长、胸怀宽厚的,中国传统戏曲本身的发展历史 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无论是话剧还是戏曲.运用“假定性手法”灵活处理舞台时 空都不是真正的艺术目的,但因中国传统戏曲中充满想象力、 空灵感和高度智慧的环境时空处理的确太有诱人的魅力.所以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面向现代的发展历程的同 时.中国话剧艺术在其仅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一直吸收着 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精髓和艺术营养.以期在话剧这个引自西 方的演剧艺术中逐渐融人我们本民族的讲述语汇和审美情趣 半个多世纪以前.俄罗斯戏剧大师梅耶荷德在热情赞誉了 很容易被“借”来解决话剧演出中的环境难题.如果这样的“借 用”并不以表达情感、思想、意境为目的,它就不但有悖于话剧 艺术的初衷也有悖于中国戏曲的初衷 中国的话剧艺术对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中国民族艺术传 统的学习.不仅是在技术层面、实用层面的借鉴和汲取,更需要 得其建立在舞台假定性基础上的“抒情写意”的美学精髓.通过 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剧艺术以后.特别是强调了 中国传统戏曲以高度假定的方式对形式美感的刻意追求以后. 曾作了一个颇为大胆、颇具远见卓识的预言:“再过二十五年到 五十年之后.未来戏剧艺术的光荣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将会 出现西欧戏剧艺术和中国戏剧艺术的某种结合 ”如今.六十多 神形兼备、意境交融、情理统一的诗化舞台意象的创造,来表达 现代戏剧所要表达的现代思想情感、现代人生感悟,这是我们 研究、尝试中国式的舞台艺术语言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白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