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提升练(三)含答案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提升练(三)含答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课时提升练(三)

一、选择题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据此回答1~3题。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A.太阳不可能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是地球唯一的能量来源

C.太阳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具有能量集中、容易收集的优点 2.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 A.天然气 B.煤炭 C.石油

D.核能

【解析】 第1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能属于新能源,但收集难度大。第2题,“磁暴”由太阳活动产生,太阳核聚变反应来自于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是形成太阳辐射的基础。第3题,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答案】 1.C 2.D 3.D

(2014·河北衡水调研)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5.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层厚度

B.地势高低 D.植被状况

C.正午太阳高度

6.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层增加 C.环境污染

B.气候变暖 D.人口增加

【解析】 第4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①②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第6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

量减少。

【答案】 4.D 5.C 6.B

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随坡度的变化统计。据此完成7~8题。

北 坡 坡度 5° 25° 45°

南 坡 坡度 3° 12° 23° 1月 7.9 8.0 8.5 4月 19.7 19.9 21.0 7月 26.5 26.6 26.6 10月 18.9 19.0 19.2 1月 9.5 9.3 5.8 4月 20.7 19.3 17.0 7月 27.4 27.4 27.1 10月 19.8 20.4 18.0 7.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 ) A.冬春季的南坡 C.冬春季的北坡

B.夏秋季的南坡 D.夏秋季的北坡

8.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B.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覆盖率

【解析】 第7题,1月和7月代表的是冬季和夏季,4月和10月代表的是春季和秋季;北坡坡度增加40度,1月和4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3.7℃,比7月和10月降低幅度大。而南坡随着坡度的增加,日平均气温升高。第8题,不同坡度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变化主要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相差越大,平均日最高气温变化越大。

【答案】 7.C 8.B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据此回答9~11题。

9.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C.日冕层

B.色球层 D.中心区域

10.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11.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短波通讯中断 C.指南针失灵

B.信鸽迷失方向 D.太阳东升西落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大痣”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第10题,黑子活动的高峰年份,地球上出现反常气候的概率明显增大;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极光现象出现在地球上的两极地区,而不是出现在赤道附近;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第11题,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

【答案】 9.A 10.C 11.D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下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千米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 ) A.银川 C.成都

B.拉萨 D.呼和浩特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二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确定四地的大致位置,直接比较四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小即可。第(2)题,根据材料二,认真读图抓住主要特征即可。第(3)题,该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 (1)C

(2)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特别丰富。(或者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

材料二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太阳活动峰年及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

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等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答案】 (1)光球 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

(2)2022 (3)耀斑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磁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