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税法总论
NO.1 考情分析 NO.2 内容介绍 NO.3 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本章地位:基础知识,但非重点章节; 题型:均为选择题; 历年分值:2分左右。
内容介绍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第二节 税法原则 第三节 税法要素
第四节 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第五节 税收执法
第六节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节 国际税收关系 2017年教材的主要变化
随着营改增的进行,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影响到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税收收入划分等。 本章思维导图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知识点:税法的概念*
税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从三个方面理解税收的内涵
1.分配关系本质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税权 3.税收目的 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 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法的概念: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1.义务性法规——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
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税法属于义务性规范是由税收务为主 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 2.综合性法规 税法的核心要义 兼顾和平衡纳税人权利,在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也保证对纳税人权利的有效保护
知识点: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
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必须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税收法律事实 类别 含义 举例 自然灾害 纳税人开业经营、转业或停业 税收法律事不以税收法律关系权力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件 观事件 税收法律行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在正常意志支配下做出的活为 动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例题·单选题】(2010年)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税法是引起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税法可以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B.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并不平等,双方的权利义务也不对等 C.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各级国家税务机关是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之一 D.税收法律关系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两方面构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税法是引起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 系;选项B,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选项D,
税收法律关系是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
知识点: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间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2.性质上属于公法。不过与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典型公法相比,税法仍具有一些私法的属性——如课税依据私法化、税收法律关系私法化等。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4.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立法的基础。税法应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
《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税法与民法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内在联系: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
税法调整方法主要采用命令和服从的方法; 当税法的某些规范同民法的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当涉及税收征纳关系时,一般应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两者调整的范围不同。
两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税法和《刑法》对于违反税法都规定了处罚条款,两者之间的区
别就在于情节是否严重,轻者给予行政处罚,重者要承担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
修订后的《刑法》用“逃避缴纳税款”取代了“偷税”。但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还没有作出相应修改。
4.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税法与行政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 税法与行政法也有一定区别:
(1)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面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
(2)税法在广度和深度上是一般行政法所不能比的。另外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而税法则是一种义务性法规。
【例题·单选题】(2009年)下列法律中,明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宪法》第 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第二节 税法原则
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知识点: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知识点:税法的其他基本原则** 知识点:税法的适用原则**
知识点: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都必须遵守税法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主义)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知识点:税法的其他基本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2.税收效率原则:经济效率;行政效率。 3.实质课税原则——例如:融资性售后回租。
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知识点:税法的适用原则 1.法律优位原则 效力: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行政规章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后法优于先法原则) 普遍适用,但是当新税法与旧税法处理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时,以及某些程序性税法引用“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时,可以例外。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含义:(1)实体税法不具备溯及力;(2)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这是关于税收争讼法的原则。其基本含义为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适用这一原则,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总结:税法原则(相对重要)*** 税法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主义)(核心)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 实质课税原则
税法适用原则 法律优位原则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例题1·单选题】(2014年)下列各项税法原则中,属于税法基本原则核心的是( )。 A.税收公平原则 B.税收效率原则 C.实质课税原则 D.税收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例题2·多选题】(2010年)下列关于税法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
B.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这体现了税收法定原则
C.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D.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优位原则明确了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上述四个选项均正确。
【例题3·多选题】下列属于税法基本原则的有( )。 A.税收法定原则 B.税法公平原则 C.实质课税原则 D.法律优位原则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税法基本原则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主义)、税法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 则、实质课税原则;税法适用原则包括: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
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例题4·单选题】(2014年)下列各项税法原则中,属于税法适用原则的是( )。 A.税收公平原则 B.税收法定原则 C.实质课税原则 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 ABC,属于税法的其他基本原则;选项D,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
【例题5·单选题】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这一做法适用的原则是( )。 A.程序优于实体
B.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D.法律不溯及既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是关于税收争讼法的原则,其基本含义为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 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适用这一原则,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
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第三节 税法要素
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
知识点:总则
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
知识点:纳税义务人(相对重要)
1.含义:又称为纳税主体,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的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 3.与纳税人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
代扣代缴义务人 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代扣代缴税款。如个人所得税 代收代缴义务人 在向纳税人收取款项时,代收代缴税款。如消费税的委托加工
知识点:征(课)税对象(纳税客体)(相对重要)
1.含义: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征税对象按其性质的不同,通常可划分为流转额、所得额、财产、资源、特定行为五大类,通常也因此将税收分为相应的五大类:流转税(商品和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特定行为税。
2.与课税对象相关的两个概念 概念 含义 与课税对象作用或形式 关系 1.明确具体的征税对课税对象范围 质的界定 2.贯彻国家税收调节政策的需要 1.价值形态(从价对课税对象计征) 的量的规定 2.物理形态(从量计征) 税目 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税基(计税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依据) 据,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
知识点:税目
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知识点:税率(相对重要)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税率形含义 式 形式及应用举例 1.定额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率 额 税、耕地占用税等 (1)单一比例税率 2.比例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2)差别比例税率 税率 例 (3)幅度比例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3.累进征税对象按数额(或相对率)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2)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 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 (3)超率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的全部金额按照与之相应的税率征税 级数 1 2 3 4 5 6 7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1500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5
应纳税所得额1499元
应纳税额=1499×3%=44.97(元) 应纳税所得额1501元
应纳税额=1501×10%=150.1(元)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但存在不合理现象——在级距临界点附近,容易出现税额增加超过课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2)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象的超过部分金额按照高一级的税率征税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1 2 3 4 5 6 7
不超过1500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5 速算扣除数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应纳税所得额1499元
应纳税额=1499×3%=44.97(元) 应纳税所得额1501元
应纳税额=1500×3%+1×10%=45.1(元)
超额累进税率:避免税额增加超过课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但计算复杂。 速算扣除数的引入
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 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1501元
应纳税额=1501×10%-105=45.1(元)
知识点: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知识点:纳税期限——税法规定的关于税款缴纳时间方面的限定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 (2)纳税期限 (3)缴库期限 每隔固定时间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的时间 税法规定的纳税期满后,纳税人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
知识点: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
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附则一般都规定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该法的解释权、生效时间等。 最基本的三项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税收实体法构成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
B.税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 C.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D.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选项B,税基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
的计算问题;选项D,纳税人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例题2·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下列税法要素中,能够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是( )。 A.纳税地点 B.纳税环节 C.纳税义务人 D.征税对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征税对象是区分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例题3·多选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没有采用的税率形式有( )。 A.超率累进税率 B.定额税率 C.负税率
D.超倍累进税率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采用的税率形式包括比例税率、定额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
超率累进税率。
【例题4·单选题】采用超率累进税率征收的税种是( )。 A.资源税 B.土地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我国只有土地增值税采用超率累进税率。
第四节 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知识点: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知识点:税收立法原则
知识点:税收立法权及其划分* 知识点:税收立法机关** 知识点:税收立法程序 知识点: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知识点: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或制度体系。
税收管理权限按大类可划分为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执法权。
知识点:税收立法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公平原则——合理负担原则 3.民主决策的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点:税收立法权及其划分*
(一)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种类(了解) 第一,可以按照税种类型的不同来划分。 第二,可以根据任何税种的基本要素来划分。
第三,可以根据税收执法的级次来划分——我国的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就是属于此种类型。 (二)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1.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及全国统一实行的地方税的立法权集中在中央。 2.依法赋予地方适当的地方税收立法权。
注意:地区性地方税收的立法权应只限于省级立法机关或经省级立法机关授权同级政府,不能层层下放。所立税法可在全省范围内执行,也可只在部分地区执行。
知识点:税收立法机关***(重要)—(1) 分立法机关 类 形式 举例 效力 《企业所得税法》、《个人除《宪法》外,在税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正式立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收法律体系中,税收5部法律 税法 理法》、《车船税法》、《环法律具有最高的法收境保护税法》 律效力 法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4个暂行授权立法的法律效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国务院立法 条例 力高于行政法规 消、资、土增)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税收行政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行政法规的效力低条例、暂则》 于宪法、法律,高于地方法规、部门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条例、章、地方规章 的税收地方性法规(目前实施细则 只有海南省、民族自治区按全国人大授权立法)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税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则》、《税收代理试行办法》收总署——税收部门规章 办法、规不得与税收法律、行等 规则、规定 政法规相抵触 省级地方政府——税收地《房产税暂行条例实施细章 方规章 则》等
【例题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法律级次属于( )。 A.财政部制定的部门规章 B.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立法 C.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D.全国人大制定的税收法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制定的5个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 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例题2·单选题】(2011年)下列各项税收法律法规中,属于部门规章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选项B属于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
会授权立法;选项C属于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知识点:税收立法程序
税收法规
类型 提议阶段 审议阶段 通过和公布阶段 以国家主席名义发布实施 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 由全国人民代表税收大会或其常务委法律 一般由国务院授权其税务主管部门(财政部或国家税员会审议通过 务总局)负责立法的调查研究等准备工作,并提出立税收法方案或税法草案,上报国务院 由国务院负责审法规 议
【例题1·多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税收立法程序是税收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程序经过的主要阶段有( )。 A.提议阶段 B.通过阶段 C.审议阶段 D.公布阶段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提议阶段;(2)审议阶段;
(3)通过和公布阶段。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税收立法规定的有( )。 A.税收法律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
B.国务院及所属税务主管部门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和规章
C.税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通过后以提案形式提交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D.我国现行税收实体法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有《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和《车船税法》等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选项A,应该是税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选
项C,税收法律由国务院负责审议通过后以提案形式提交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知识点: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税法体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制度(简称税制)。 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
(1)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 (2)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
(3)规范税款征收程序的法律法规,如税收征管法。 税法的分类
分类标准 1.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 2.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 3.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 分类结果 具体情况 税收基本法 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税收基本法 税收普通法 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税收实体法 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 税收程序法 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 商品和劳务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税税法 所得税税法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财产、行为房产税、印花税等 税税法 资源税税法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特定目的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等 税法 国内税法 规定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 4.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 国际税法 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一般而言,其效力高于国内税法 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如所得税 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如流转税 外国税法 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 直接税 5.按税负转嫁情况
间接税 我国目前税制是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税收实体法体系 2.税收程序法体系 1.税收实体法体系 商品和劳务税类(间接税) 增值税、消费税、关税 所得税类(直接税) 财产和行为税类 资源税类 特定目的税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 2.税收程序法体系
(1)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管理按《税收征收管理法》执行;
(2)由海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管理按《海关法》及《进出口关税条例》等规定执行。 从我们学习的角度进行分类 交易过程中缴纳的税收 资产持有过程中缴所得形成过程中缴纳的税收 纳的税收 房产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房屋 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契税 土地 增值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土地使用税 有形动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资源税、车船税 产 关税、烟叶税等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税的是(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关税 D.个人所得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BC属于流转税,流转税是典型的间接税。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征收管理适用的法律制度有( )。 A.税收征收管理法
B.企业所得税法
C.进出口关税条例 D.海关法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选项 B,属于实体法的范畴。
【例题3·多选题】由海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管理按( )规定执行。 A.税收征收管理法 B.企业所得税法 C.进出口关税条例 D.海关法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由海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管理按《海关法》及《进出口关税条例》等规定执行。
第五节 税收执法
税收执法中适用的原则
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2.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3.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知识点:税务机构设置
国家税务局垂直管理 系统 省以下地税局实行上级税务机关和同级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税务机关垂直地方税务局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系统 省级地税局实行地方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海关系统 海关总署及下属机构负责关税征管和受托征收进出口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收
知识点:税款征收管理权限划分*(相对重要)
1.除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外,各地均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2.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批准,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可以拥有某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但必须以不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中央财政收入为前提;
3.涉外税收必须执行国家统一的税法,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各地一律不得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
4.在税法规定之外,一律不得减税免税,也不得采取先征后返的形式变相减免税。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我国税收执法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有权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
B.除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外,各地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C.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原则上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D.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税收主管部门可自行调整当地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但应报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备案 『正确答案』B
『 答案解析』涉外税收必须执行国家统一的税法,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各地一律不得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主要由国家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知识点:税收征管范围划分(重要)** 征收征收税种 机关 海关关税、船舶吨税、代征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系统 国税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所得税、城建税,局系海洋石油企业所得税、资源税,部分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税(目前为对证券交易统 征收的印花税) 地税受托代征的部分增值税、城建税(国税局征收的除外)、部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局系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 统
【例题1·多选题】以下税种属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范围的有( )。 A.消费税 B.增值税 C.土地增值税
D.中央企业缴纳的房产税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选项 CD,是由地税局征收管理。
【例题2·多选题】(2014年)某汽车制造企业缴纳的下列税种中,应向国家税务局系统申报缴纳的有( )。 A.消费税 B.车辆购置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是由地税系统负责征管的。
知识点:税收收入划分**(非常重要)
中央政府固定收入 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建税;印花税 共享收入 地方政府固定收入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增值税 中央50%、地方50% 企业所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银行总行、海洋石油企业:中央;
税 其他:中央60%、地方40% 个人所得储蓄存款利息个税归中央; 税 其他:中央60%、地方40% 资源税 城建税 印花税 海洋石油企业缴纳部分归中央,其他归地方 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部分归中央,其他归地方 2016.1.1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全部归中央,其他印花税归地方
2015年11月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 注意: 1.国税、地税部门可互相委托代征有关税收;
2.将依法保留、适宜由税务部门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项目,改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
【例题·多选题】(2014年,修改)根据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下列被列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收入的税种有( )。 A.消费税 B.增值税 C.资源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选项 A,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
知识点:税务检查权
知识点:税务稽查权
知识点: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
知识点:其他税收执法权
主要是税务行政处罚权,包括: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罚款、停止出口退税权、没收违法所得、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提请吊销营业执照、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等。
第六节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知识点:税务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一)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①夫妻关系;②直系血亲关系;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④近姻亲关系;⑤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益关系。
(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节 国际税收关系
知识点:国际重复课税与国际税收协定
(一)国际重复课税
国际税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地区,各自基于其课税主权,在对跨国纳税人进行分别课税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税收管辖权
属地原以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地或经济活动所在地为标准,确定国家行使税收管地域管辖则 辖权范围的原则 权 居民管辖属人原权 以纳税人的国籍和住所为标准,确定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范围的原则 则 公民管辖权
国际重复征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进行分别课税所形成的交叉重叠征税,又称为国际双重征税。
法律性国际重复征不同的征税主体(不同国家)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税源进行的重复征税 税 经济性国际重复征不同的征税主体(不同国家)对不同纳税人的同一税源进行的重复征税 税 税制性国际重复征由于各国在税收制度上普遍存在复合税制度所导致的 税
(二)国际税收协定(条约)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互相间在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税事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税收关系,本着对等原则,经由政府谈判所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或条约。
主要内容:协定适用范围、基本用语的定义、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避免双重征税的方法、税收无差别待遇、防止国际偷漏税和国际避税。
知识点:国际避税反避税与国际税收协作 (一)国际避税——不违法行为
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法和国家间的税收协定的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全球总纳税义务的行为。
(二)国际反避税与国际税收协作
2012年6月,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启动
2013年8月,中国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
本章小结
第一节 税法的了解税收和税法的概念,了解税收的内涵、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税法的概念 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 税法原分清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的适用原则,了解每个原则的含义;了解税收则 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节 税法要税法基本构成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素 第四节 税收立了解我国税收立法权的现状;税收法律级次: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法与我国现行税收规章;了解税法分类(按征收对象的不同所进行的分类);我国税收法体系 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的范围 第五节 税收执税款征收权限的划分、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法
第六节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权 利与义务 第七节 国际税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 收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