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发现几例一岁内不爱看人脸而愿意追物的宝宝让人很是担忧,而追溯孤独症儿童婴儿期发育规律也发现有类似情况,所以今天我们普及一下如何在婴幼儿期识别孤独症的危险信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孤独症,全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性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往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我国保守估计发病率约1%左右,且男孩发病率更高。
鉴于篇幅限制,今天先介绍宝宝正常的社会能力发展顺序:
第一:我们刚出生的宝宝会看东西吗?他爱看什么呢?
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证实,我们的新生儿宝宝是会看东西的,而且他更爱看:
2对比强烈的图形
2喜欢看人脸,尤其妈妈的脸
2先看轮廓再看细节
2最佳的视距离是20
2当满月左右我们的宝宝就可以发展出社会性微笑啦,表现为当你逗引他时他表现出微笑的模样,尽管这是无意识的。
第二、婴儿期即开始出现情绪的社会化,包括情感依恋、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的形成。
2情感依恋:指儿童和特定个体之间所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般形成于生后6~7个月,主要表现为婴儿企图努力寻求并保持与他人密切的身体联系,依恋对象主要是母亲或其它亲近的抚养者。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对于儿童童年期及成年期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是极为有利的。
2分离焦虑:伴随着情感依恋的建立而发生,表现为与依恋对象分离时痛苦、伤心,拒绝分离的现象。
2陌生人焦虑:随着情感依恋的建立,婴儿已能分清主要抚养者和陌生人,因而当陌生人出现时表现出恐惧、焦虑的情绪,一般于生后6~8个月发生。
22~3岁出现自我意识,把自己作为主体认识,从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称自己为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伴随自主性的增强,出现第一反抗期。
22岁以后社会性游戏已超过单独游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