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来源:吉趣旅游网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7,35(12):3729,3749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李洪

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张德新

(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 建设现代农业物流系统,加快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介绍了现代农业物流的内涵构成,着重分析了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关键词 现代农业物流;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2-03729-0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及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技术导致的物流不畅、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低劣等落后现状,必将使农村经济处于极其不利的竞争地位。建设现代农业物流系统,加快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认真分析农业物流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现代农业物流解读

现代农业物流是在分析、研究现代农业的含义、特点、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供应源至需求源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现代农业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更能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同时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客户满意水平和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根据所处阶段不同,可将现代农业物流分为以下几方面:

1.1 农业供应物流 为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供给和补充农村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物流。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1.2 农业生产物流 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养、管理到收获整个过程所形成的物流,包括3个环节:种(植)养(殖)物流、管理物流、收获物流。

1.3 农业销售物流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包括收购、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

2 制约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成本过高 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很难达到经济规模。农业生产资料的分散采购和农产品的分散销售方式也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很容易导致利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物流成本过高。如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达到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2.2 技术装备水平低 交通动力不足,缺乏农业专用运输工具。存储、保鲜技术落后且条件差,加工处理水平低。我国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用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每年因技术装备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美国农产

作者简介 张德新(1966-),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从事农业经济与

物流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07-01-18

品加工前后增值比为1∶3.8,而我国仅为1∶1.8。

2.3 信息化滞后 农业信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农业物流资源信息不集中,发布与更新不及时,导致信息共享度低、流通不畅。从全国看,农业物流缺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物流中普遍应用,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信息化差距大,电子商务发展不足。

2.4 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 无论是农资生产还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仍热衷于自营物流,农民更是如此。虽然他们向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寻求服务,但都仅限于一次性和临时、分散的物流服务,本质上仍然追求自己内部生产与物流的结合,制约了第3方农业物流的发展。同时由于缺少足够的用户,数量有限的第3方农业物流的规模和实力都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和初加工服务。缺乏需求预测、精深加工、物流信息、成本控制和物流设施网络设计等增值服务,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尚未开展。

2.5 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仍未建立起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农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行为仍相当普遍,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及国际农业物流活动的通畅。3 构建现代农业物流的应对策略

3.1 改造和利用现有的农业物流资源 首先,要通过高品质的运输配送、信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努力实现客户的”零库存”,从而减少客户资金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等,优化客户的资金流配置和生产决策。其次,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施,根据产品和消费的多样化趋势和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按不同用途、要求改造现有储运设施,建设新的现代化储运设施。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立或自己独立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客户提供第3方物流服务。最后,要大力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3.2 合理规划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

现代农业物流基地要以苗、畜改良为依托,全面

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按照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采收。农业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根据农业物流基地的布局、交通运输、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农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农业物流园区的选址,应尽可能设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运便捷的地方。农业物流中心原则上应根据农业物流基地的布局情况,在交通便利、

(下转第3749页)

(上接第3729页)

有一定的农业物流基础的大中城市边缘地区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的新业态,它们统一组织货源,进行检验检疫、整理清洗、分捡包装,根据定单要求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完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服务,具有安全、高效、便利的特点。

3.3 强化规划与法规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国家应出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约束行业竞争行为,减少恶性竞争,杜绝非法竞争。

3.5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模式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产品购买者以签订的合同契约来安排生产或物流,可消除许多无效物流活动,同时为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提供一个好的开端。订单农业通过合同把购销双方连接起来,明确各自的台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物流业的发展,确立农业物流的合法地位,制造宽松适度的环境,保障市场运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一体化运行格局;严格规范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尽快研制构建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促进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3.4 现代农业物流管理的机制创新 就企业(包括农户)物流层面而言,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以土地产权改革为基础,进行不同形式的产权重组,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经营管理实力;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改变对物流成本的模糊认识;制订与企业营销战略、成本控制战略、品牌战略形成互补优势的企业物流战略;开展物流运作模式创新,综合利用与物流相伴的信息流、资金流;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开展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就产业层面而言,要积极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培养供应链核心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多元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

权力和义务,并按合同完成各自的生产和物流活动。

发展订单农业的几种形式:一是依据市场需求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二是和农业科研单位联合与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自己提供运输、储存配送农资等方面的物流服务;三是和专业批发市场联合与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市场发展订单农业。4 结语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经济发展和物流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密切,物流产业在我国就更加重要。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加快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因此,应该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大力拓展为农业服务的领域,让农产品在流动中最大限度保值增值,在传统的业务领域作出助农增收的全新贡献。参考文献

[1]张卫星.物流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侯立军.中国粮食物流科学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方昕.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状况[EB/OL].[2004-11-12].http//:www.bo-raid.com/article/18/18653-1.asp.

[4]赵勤,佟光霁.浅议中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J].商贸经济,2005(7):4

-5,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