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探索

“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吉趣旅游网
“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 的实践探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七色花幼儿园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完美的教育应该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共同构建而成,尤其是学前教育,更应重视家长这一环节。原先,我们把家长看成是幼儿园服务、指导、培训的对象,在家长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第一是地位的不平等。往往是幼儿园占主体地位,家长更多的是充当幼儿园教育的配角,教师往往自以为是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把家长看承是单纯的受教育者,是幼儿园旨意的执行者,幼儿园对家长进行指导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工作,而不是为了家园共同发展。第二是关注的片面性。家园联系的话题更多地局限在孩子突出的行为或园方的教育教学要求上,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比较单一,缺乏多元性,经常是有问题了、有要求了才进行彼此间的沟通交流。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家长观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意识到:要有效地达到家园同步教育,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使家园建立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园宝贵的资源,为此,我们积极地引导家长介入幼儿园的教育,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使教育更加有价值,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一、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

在新《纲要》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要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环境,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孩子发展的意义,从而使家长成为环境创设的支持者、理解者、响应者、参与者。

我们引导家长介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孩子共同收集、制作图片、照片、物品等布置幼儿园的环境。如:元宵节,我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我和爸妈同做灯”的活动,活动前,我们向每一位家长发放了一张关于本活动的目的、制作的要求、评比方法的告知书,让家长明确地知晓活动情况,以便能激发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活动中,每位家长与孩子一起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一盏元宵灯,有的用蛋糕盒做、有的用塑料油桶做、有的用挂历纸和铁丝做、还有的用卷筒纸芯做,家长们剪剪、贴贴、粘粘、画画,动用了全部的才能,做出了一盏

盏美仑美幻的元宵灯,布置在幼儿园的走廊里,老师在每盏灯上都编上号码,组织家委会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比。接着在每盏灯上挂上灯谜,开展了一次全园性的亲子“猜灯谜”活动,一系列精彩的元宵亲子活动,不仅增长了孩子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又如:主题活动“京剧脸谱”中,为了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感性的认识,家长们主动了收集了有关京剧脸谱的图片、实物带到幼儿园,同时与孩子一起收集一次性盘子、纸盒、纸杯、卷筒纸芯、塑料小篮等材料制作各种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京剧脸谱布置在活动室里,家长们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也激发了孩子对环境的关注和兴趣。这样,不仅体现了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也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家园互动,而家长也在介入的过程中体验并更加重视了自身的作用。 二、家长介入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

首先,及时向家长讲明教育活动的设想。要让家长真正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介入到幼儿园的主题教育过程中来,我们必须使家长从活动一开始就能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活动中我能做的是什么?”只有向家长讲清了活动的设想,家长才能明确自己的作用,以更大的努力投入到活动中。例如在活动的前期准备中,我们一般都会要求家长协助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去进行一些材料、知识或经验的准备,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栏”、个别交流、家长会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在主题活动中家长需要配合支持的内容等。

其次,要经常向家长介绍活动进展的情况,展示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情况,保证家长能对活动有一个连贯的、清晰的认识,让家长清楚地看到自己参与活动的实效性,才能逐渐强化家长提供有效支持的意识和行为。如: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时,在主题确定下来后,利用家园互动栏向家长介绍活动的情况,同时,我们向每位幼儿发放一张主题活动中有关“爸爸、妈妈和我”的调查表,请家长协助进行记录,家长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的家长记录了小时侯的故事;有的家长提供了孩子外出活动时或小时候的照片;通过对调查表的统计、交流,老师再进行主题活动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为了能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与家人的亲密感情,感受家庭的温暖,享受家庭的生活乐趣。我们班特此举行了一次“说说我的家人”的教育活动。先让幼儿回家调查,如家人的生日,喜好(爱吃的食物、喜欢穿的衣服样式、颜色、业余爱好„„)、职业等,并请幼儿

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请一位家长来共同参与这次活动。为了能更好的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我们让每位家长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并请家长以文字、图画或录音、录象的形式给幼儿进行回信,在读家长的回信时,孩子们都特别安静,听的也特别认真。我们还根据需要,启发家长让孩子观看家里人做家务的过程,并为孩子作相应的解释,指导他们进行记录,并介绍给同伴等。这样,我们不定期地在家园互动过程中向家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利用孩子的记录符号、孩子的话语、孩子的绘画作品、家长参与的内容等等想家长介绍了活动的目的、过程、结果,请家长一起观看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时的录像和照片等,在平等愉快的气氛中,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看到了自己的介入、付出真正发挥了作用,也就更加乐于介入到主题活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再次,要不断了解家长的想法和及时调整做法。要实现家长介入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必须使家长变为老师的合作伙伴,这样,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家长也会给老师以启发,并可能发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弥补教师在某些领域的不足,从而使活动朝着更深入、更宽广的方向发展。为使家长的介入达到这样一个层次,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家长的想法和他们的做法,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对活动设计进行调整,使家长不再是简单的加入者,而成为活动设计的潜在力量,实现了对深层次上的参与。如:在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进行中,有的家长提出不仅要让孩子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用品、上课形式、小学环境等,最好能让孩子体验一下小学生的生活,让孩子有适应的过程, 同时也让家长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反馈,对老师是一种触动,于是,我们及时把家长的建议调整到活动中,组织了家长和幼儿一起参观小学、做一回小学生、请小学里的老师来上课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了主题活动。 三、家长介入对幼儿的评价

对孩子的评价,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双向性的沟通,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家长也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变化,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家长的优势和特点,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如:我园每位幼儿有一份档案袋,在“幼儿成长档案”中,我们为家长开辟了丰富栏目, 例如:“快乐家庭栏”中有“家庭趣事”、“童言趣语”、“我眼中的孩子”等,用于记载

幼儿在家中的情况;“真情沟通栏”中有“最高兴的事”、“最希望教师关注的事”、“主题成长录”等,在这里家长能直接与教师进行家园互动交流沟通;我们还结合“幼儿园情况”和“家庭情况”分别由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情况进行阶段评价,家长可透过“幼儿成长档案”中所包含的各项内容,清楚了解幼儿园、班级在各个阶段开展的各项活动,从而对自己孩子在参与各类活动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记录的方式有文字与照片,内容生动有趣而又详实,为教师更加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提供了依据,教师每隔一月就把档案袋发到家长手中,让家长参与评价,使家长看到孩子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如:根据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引导孩子做家务,我们设计了一份家长评价表: 孩子参与做家务的态度 喜欢做家务的程度 孩子的动手能力 做事的持久性 ……

在每个学期末,我们设计一份评价表,对孩子的自理能力、情感、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里面既有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又有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这样孩子不再只有教师单方面比较片面的评价,使得对孩子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也充分体现了评价多元性以及家园互动的优势。 四、家长介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家长为了让孩子身心和谐、健康成长,都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家庭氛围,并积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幼儿园要想方设法将这些个体资源转化为其他家长的共同资源,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我们引导家长介入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让家长来教育家长。由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家长沙龙”、“家长专题讲座”、“教子有方经验交流”、“育儿知识竞赛”等等,围绕主题,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如:“如何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任性怎么办?”、“入学前家长要准备什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认识和经验,变一人的经验为大家的经验,这样,比教师开设讲座进行指导更具说服力,也大大提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积极( ) 喜欢( ) 强( ) 能坚持(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不积极( ) 不喜欢( ) 不强( ) 一般( ) 不能坚持( ) 五、开展“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几点启示

(一)进一步提高家长文化素质是实现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的前提

在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介入的效果,有的家长文化层次低,他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往往带有功利性和短视性,而幼儿园反映出的文化观念往往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主流文化,这时家长的观念和做法会与幼儿园发生冲突,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与家长的沟通和组织参与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协调幼儿园与家长的文化冲突,为实现家园共育提供基本条件。

(二)建立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是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家长和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教师与家长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请家长介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并给予帮助。只要教师和家长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才能真正保证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家长资源是家长介入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家长教育资源的利用必须建立在对该资源优势的认识和把握上。首先要认识和把握家长的职业优势。家长的职业是幼儿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能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来配合幼儿园教育能产生倍增效应,使活动更加有趣。其次要认识和把握家长的个性优势。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不同的特长,要将家长的个性优势资源结合到幼儿园的各方面工作中,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