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为传统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作者:黄旭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0期
摘要:企业信息化是以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企业各部门信息汇总至数据库,供企业领导决策业务流程改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技术。信息化管理有诸多的好处,诸如增加预测准确性、减少库存、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减少统计岗位人数、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率、杜绝不规范操作、数据永久保存方便对产品质量追溯等。但如果不按信息化管理模式走,而是人工更改做账日期和其它数据,那么不仅不能简化管理,反而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信息化管理系统流于形式。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现如今已是信息大爆炸、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信息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话和工作中。社会交往少不了信息传递,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企业管理少不了信息掌控,以增强企业的知名度,求得企业的发展。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用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生产、服务、管理等流程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现就传统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如下:
一、传统企业管理的现状
传统企业就是具有实体依托的企业,它是相对于网络经济下纯粹的网络公司而言的。传统企业主要指制造业,同时也不排除有着实体经济背景的服务业,诸如金融业、保险业、电信业、流通业等。那么,传统企业管理的现状怎样呢?
无需避讳,传统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秩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缺乏市场预测和市场调研,闭门造车,囿于计划经济的框框之中,墨守成规,停滞不前,致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低下,企业不景气。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手段过时,工作效率低下。营销、统计、财务、库管等管理业务占用了大量的人力,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工作人员忙了记账忙算账,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晕头转向,也忙不出经济效益来,因为忙的是琐碎的事务性的工作,而对于更为重要的生产经营分析却不予重视,得过且过,抓了芝麻漏了西瓜。还有就是,各信息数据统计传输缓慢,各计划、核算粗放延迟,因为缺少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因此成本控制较粗,成本核算不准;缺乏科学的计划编写方法,使得计划变动快而且变动部分较多,直接导致产不均衡,生产设备利用率低,产品交货期得不到保障;企业外购件库存积压较多之外又时常不配套衍生出短缺现象,而造成停工待料;采购费用普遍加大,采购时间普遍拖长;企业领导不能适时取得经营决策所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相关数据。这就是传统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致使企业不景气,甚至面临倒闭的危机。那么,如何才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呢?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好处
基于以上原因,信息化管理吸引了企业的眼球,企业开始动作起来,纷纷引进国外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企业信息化是以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企业各部门信息汇总至数据库,供企业领导决策业务流程改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在众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由美国 Gartner Group 公司提出(1990年)德国SAP公司开发的一款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系统“ERP”出现在国有企业领导视野中。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针对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其中包含了采购管理、生产控制、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不同模块。它通过前期对用户需求的咨询,针对不同企业生产流程及管理模式进行配套式的系统开发,保证了系统业务流程与实际生产过程一致。系统开发完成后,岗位操作人员对本岗位数据的录入,形成一个在系统中模拟的企业运行过程相关业务的信息链,此信息链由采购部门发起原料采购,物流部门根据采购订单验收入库,生产分厂凭出库单领取原料进行生产,物流部门对加工成品进行入库等待销售,当销售部门下达发货计划时,物流部门根据发货计划将库存成品发给指定客户,财务部门根据客户提供发票进行账务处理。这些过程都是系统开发时设计好的,操作人员只需在固定的系统命令下完成数据录入操作,系统便会读取信息,并形成信息流,提供各类表格、单据以及报表,企业决策者通过对需求信息的筛选,获取企业各部门运行的详细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决策者便能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发现某种原料库存量过大,而短期内没有此商品的销售计划,可停止或限制对此原料的采购计划等。这只是ERP系统提供有效信息的冰山一角。它还能为企业带来以下好处: 1.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2.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
3.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 4.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 5.减少统计岗位人数,控制人工成本,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率。 6.规范流程,杜绝不规范操作。 7.数据永久保存,方便对产品质量追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企业引进ERP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引进ERP系统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如果参杂人为的因素,更改做账日期和其它数据,弄虚作假,不仅体现不出此系统的好处,反倒会变良为莠,作贱了ERP系统,使ERP系统流于形式。比如说,国内某集团公司在各下属子公司内推行了ERP管理系统并制定了相应考核办法。此办法中规定了业务平稳率①、财务凭证传输及时性②等考核指标,以月为单位进行考核排名,目的在于要求下属子公司以ERP系统为抓手,有效提升企业管理。但各下属子公司为了获得考核高分,在实际生产不均衡的情况下,不惜调整数据,将某一高产量日期的部分数据延后录入,分给低产量的日期;由于企业资金流将财务凭证的产生日期修改为传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时的日期。所以,虽然同样获取了考核高分,但并非企业管理高效,而是编造数据,造成了ERP报表与企业实际生产信息不符,使ERP沦为一本看起来很完美的假账。结果是ERP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报表,工作人员在录入ERP系统信息的同时,还需填写手工票据,制作报表,形成了线上和线下两套账同时存在的情形,在没有为企业获得任何有效信息达到管理提升的目的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一情况造成了下属子公司中层干部与员工对信息化工作的不理解,甚至产生了抵制情绪,而集团公司却通过考核打分认为各下属子公司管理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样的互相欺骗,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信息化管理工作真正有效推进变得举步维艰。
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管理方法,是步向现代化一流企业的基石。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工作时,需注意方式方法,在制定考核制度的同时,应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让各下属企业明白为何要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明白信息化管理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只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跟着ERP信息化管理模式走,只有杜绝信息化管理的造假行为,才能真正高效地落实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结语:信息化管理为传统企业迎来了转机,企业只有快速加强产品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在管理方面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挣得一席之地,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作者单位: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石油专用管分公司) 注解
①业务平稳率是指企业每天生产、物流等工作流程中的操作在ERP系统里产生的凭证数量,每天数据越相近,说明企业生产、物流、销售越平稳,公司制定的生产计划越合理。 ②财务凭证传输及时性是指财务凭证从产生日期到传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日期,两日期越接近,说明企业的资金流越快,企业运营越高效。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百度学术.王玲《国有石油企业信息管理研究》. [2]百度学术.徐成 《浅谈传统企业信息化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