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化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实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有依次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第1页 共78页 教学重难点: 1、相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依次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打算: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美丽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起先探讨,提出各种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奇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第2页 共78页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诞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沟通。 2、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相互读课文,探讨: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依次记叙的? (留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第3页 共78页 2、小组选代表沟通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沟通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沟通、探讨) 2、学生自画表演。 3、老师激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敏捷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第4页 共78页 教学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实力,借助基本字,相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重点: 1、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实力和评价实力。 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打算: 第5页 共78页 及手段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洁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日,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日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沟通。 3、师生扩绽开再说一说。 第6页 共78页 三、确定目标,打算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沟通,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沟通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四、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很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知大家的? 指名自由沟通。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解并描述。 3、把最想告知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准备按什么依次写,想清晰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第7页 共78页 5、在沟通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沟通,使学生在沟通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沟通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五、我的发觉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觉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六、作业设计 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21.大自然的声音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爱好;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仿照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第8页 共78页 受大自然声音的奇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欢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你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拂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咆哮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嘹亮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2.学生自由阅读,读后沟通自己的感受。 3.老师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经常忽视了它。片段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这些事物我们再熟识不过,但正是我们没专心去倾听,失去了听的爱好,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同学们,丰富奇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专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一般通的声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第9页 共78页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诞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老师巡察沟通状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奇妙 演奏 手风琴 感受 激烈 乐器 虫鸣 翻动 歌曲 拂过 温顺 狂风 合奏 宏伟 乐曲 威力 打击 喧闹 窗户 雨滴 汇聚 小溪 轻快 漫步 轻温柔柔 敲敲打打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汹涌澎湃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哗啦啦 唧哩哩 淙淙 潺潺 (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老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奏”读“zòu”,不要读成“zhòu”;“喳”读“zhā”,不要读成“zā”。 第10页 共78页 4.引导学生积累拟声词。 (1)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 (2)沟通体会: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 (3)在平常的阅读和沟通中你都积累了哪些拟声词?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评议。课件出示: 水声:叮咚 淙淙 滴沥 淅沥 哗啦 滴答 咕嘟 扑哧 扑通 鸟声:布谷 喳喳 啾啾 啁啾 叽叽 嘎嘎咕 刷啦 扑棱 动物:唧唧 喔喔 咕咕 嘎嘎 呱呱 喵喵 咩咩 哞哞 汪汪 吱吱 人物:扑哧 喃喃 哈哈 呵呵 嘿嘿 树声:喀嚓 嘎巴 簌簌 唰唰 (5)学生阅读积累。 5.指导写字。 (1)师强调并范写“滴、敲、演”等字。“滴”留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敲”的右半部分第11页 共78页 不要写成“支。” (2)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察,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三、读通课文,熟识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信任大家肯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指名读(随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老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4.自由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订正读得不精确的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奇妙的声音?(风、水、动物) 第12页 共78页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爱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探讨沟通读书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沟通。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沟通,老师相机指导。 (2)指导朗读: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温柔柔的,似乎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顺;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烈起来,合奏出一首宏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溢力气,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仿照一下?(指名学生仿照沙沙沙的声音。全班学生仿照沙沙沙的声音。) ②老师评议小结:你听,这声音轻温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挚友在小声说话一样,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③指名读,老师作适当评价和指导。 第13页 共78页 (3)谈话过渡:微风是温柔的,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 (4)指导朗读: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烈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溢力气,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你们都听过狂风吹起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生仿照狂风吹起的声音:“呜呜呜!”) ②你看,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兴奋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烈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气的乐曲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吗?(学生自愿举手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5)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温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溢力气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课文其次自然段。) (6)老师小结:这段文字写得真美,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微风的温顺,再写了狂风的雄壮,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写得如此生动细腻,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7)谈话过渡: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爱水的同学们,你们都勾画了哪些句子呢?把第14页 共78页 你的感受和我们说一说吧! 2.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喧闹的音乐会便起先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全部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全部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声音多好听,这声音多奇妙。像这样描写声音的词,我们叫作拟声词。谁能把小雨滴落在这些不同地方发出的奇妙声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自愿举手朗读) ②指导朗读:在同学们的阅读声中,我仿佛感觉到这些小雨滴落到树叶上了,声音那么嘹亮好听。这些小雨滴落到房子上了,多么深厚有力。这些小雨滴落到窗户上了,像风铃一样嘹亮悦耳。 ③自由朗读。 (2)课件出示句子: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汹涌澎湃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朗读。 ②老师评议并小结:是啊,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喧闹的音乐会就起先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谁来读一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第15页 共78页 ③个别读,齐读。 (3)老师小结过渡:从一首欢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汹涌澎湃的海洋大合唱,水真是大自然里的音乐家。快来看啊,大自然的动物歌手们也来了,生活在这充溢音乐的自然里,他们多么欢乐啊!谁想读读这一段? 3.生自主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句子分角色读。 ①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②走在公园里, ; ③坐在一棵树下, ; ④在水塘边漫步, 。 ⑤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似乎告知我们:“ , !” 第16页 共78页 四、诵读课文,背诵积累。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小组合作,相互检查。 3.小组代表,展示背诵。 五、拓展延长: 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春天,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走进公园里,去倾听一下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它的奇妙,或许你还会有新的发觉。 请把你的发觉和感受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风 呢喃细语 奇妙 水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动物 唧唧喳喳 唧哩哩 第17页 共78页 ……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激励的掌声。掌声从今变更了英子的生活看法,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起先“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改变表现了同学之间的激励和关爱。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足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简单与作品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改变,深刻领悟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改变为切入点,通过细致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长中升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改变,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须要关切、激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激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切与激励。 第18页 共78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9.《掌声》———齐读课题。 (二)、复习本节课词语(开火车领读) (三)、走近人物,感受“情感”改变 (1)感受英子的内心改变。 1、感受英子的愁闷、自卑。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吗?(细心的同学在课文中能找到这个词)(愁闷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得,特别会概括,特别会抓词。 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英子的愁闷。快打开书找找,看看是哪一个自然段?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哪些词语当中你们感受到英子内心的愁闷呢? (“静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第19页 共78页 师:那你能详细说说吗?“静默的”,什么意思?默读是怎么读? (不出声音地读。) 师:那静默的呢?是什么意思?(不动声色的) 师:一声也没有,小英子总是这样。还有哪些词让你们有感受? (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跟刘老师想象一下:当同学们出去欢乐活动的时候,英子却总是—— (静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英子已经早早地—— (来到了教室。) 师:下课铃响了,她却要—— (最终一个离开) 师:是啊,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 第20页 共78页 (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情愿让别人望见她走路的姿态。) 师:是啊,身体的残疾使小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生活的欢乐。她总是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的心里还特别的自——(卑。) 师:是的。(板书:自卑)这是我们刚才读书共同的体会,同学们还应当把它——登记来。快动动笔。然后自己试着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出英子的愁闷和自卑。(部分学生还在写,师又补充道)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谁情愿读给大家听一听,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自卑愁闷的小英子。轻轻地读,“她很文雅,总是静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读! 全班齐读。(师同读。) 2、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 师: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改变呢?快读书,看谁先找到? (是第四自然段。) 师:读读吧。 师:原来小英子静默地坐在教室里,现在——和大家一起嬉戏。 第21页 共78页 师:小英子还叫同学教她跳舞,能用什么词形容现在的英子? 师:好,让我们把体会登记来。 开朗 自信 师:看到这种改变,你兴奋不兴奋?端好书,我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师读第一句, 生读:“她和同学们一起嬉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抓英子的情感改变,通过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师:是啊,是什么让英子有这么大的改变呢? (同学们的掌声。) 师:现在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概括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试。 (以前英子特别愁闷和自卑,可是经过这次故事会后,变得开朗和自信了。)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孩子们,抓住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析段落,体会“情感”改变缘由 第22页 共78页 (一)理解英子为什么迟疑。 师: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二三自然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的句子。(划句子要划完整。)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先划到这儿,小挚友来读一下你画的句子。 (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马上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有谁划了这个句子?请你再读一遍。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上的时候,她却立即把头—— (低了下去) 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吗?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很愁闷,自卑) 师: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里再读一下。 第23页 共78页 师:那一刻,英子肯定特殊——(惊慌) 师:好,送到句子里 师:是啊,从低头的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英子的自卑和惊慌,“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 ( 生:(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迟疑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没有划的同学,也把这句话划下来。 齐读。 师:谁能告知老师,英子为什么迟疑呢? ( 生:因为她怕同学们望见她走路的姿态。因为英子不想让同学们望见他走路的姿态。 因为她的左脚留下残疾。) 师:所以英子站起来是迟疑的。要不要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用自己的朗读试一试。 第24页 共78页 生试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情愿来试试? 生读。 师:小英子那一刻该有多难过、多苦痛啊,谁情愿再来读? 生:“英子迟疑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 (二)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师: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我们才能很好地体会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假如这个小英子就在我们的旁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她是那样的惊慌胆怯,不敢走出自己的座位,你想对她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要胆怯,上去吧!英子不用怕,我支持你!英子你不要胆怯,我们都会激励你的。英子你不用胆怯,你上去吧。) 第25页 共78页 师:是啊,你们的激励,你们的话语,都化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哪!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老师里隧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情而长久。全部的激励都汇聚在这掌声中,所以这掌声—— (生:热情而长久。) 师: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热忱的—— ( 生:激励。) 师:好,一起写感受。(生抄老师板书的词语。) 激励 师:在同学们的激励下,英子胜利地讲讲解并描述了自己的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情的掌声。这次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生:英子,你真英勇啊!英子,以后就和我们一起玩吧!英子,你真棒! 联欢会上我会教你跳舞的。) 这一次,同学们还对小英子送去了自己的赞许。(师板书“赞许”,生抄在书上。)就像同学们说的,小英子只是身体上的残疾,其实她也有自己的优点。此时小英子的一摇一晃和上台时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 第26页 共78页 (生:之前小英子是愁闷而惊慌的,现在的小英子开朗和自信。英子先头是不自信,后来是她脸上带满了微笑。) 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 (生:是同学们对她的一片赞许,同学们对她的一片激励,对她的夸奖) 生:同学们对她的夸奖和激励,使她鼓起志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是啊,假如把这一切,化成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爱。) (三)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改变。 师: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使她(指板书)从愁闷变得开朗,从自卑走向了自信(生跟说)。 师:所以她才能够鼓起志气,微笑地面对生活。正如她在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指投影),读! ( 生:(齐)“我恒久不会……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总结掌声的内涵 第27页 共78页 我说掌声像一束阳光,暖和着我们的生活!你觉得掌声像——————(生补充完成这句小诗) 五.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六.小结最终送给大家一句话 师:生活中人人都须要爱,人人都须要掌声,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遗忘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设计理念 “披文入景,披文入情。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研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语句,培育语感,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缘由,体会北国风光的宏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等词语的意思。 3、知道按时间依次写的段落的特点。 第28页 共78页 4、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媒体打算 《雪景》——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支配 二课时 教案说明 加“()”为老师主要导语;加“[]”为拟定的学生回答。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是按时间依次写的。 3、初步感受北国雪景的壮丽。 4、引出研读专题。 第29页 共78页 教学过程 一、侃雪赏雪—— 导入新课 1、侃雪:板书“雪”(一起读“雪”)[“雪”](喜爱雪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描写过雪?请你背上一两句。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走进白雪世界,去赏雪好吗?) 2、赏雪:观赏课件——(告知大家你观赏到了怎样的雪。)在“雪”旁加括号,播放课件。 二、放声朗读—— 教学字词 (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雪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去细细品尝。读之前请同学听清朗读要求:将难读的词多读几遍,难写的词在课本上写几遍,并将你认为最难写的1个词语写在小纸片上。) 学生依据要求放声朗读课文。 依据学生小纸片上反映的状况,确定字词教学重点。初拟以“凛冽”、“巍巍”两词为重点。 “凛冽”教学步骤如下: 1、一起读“凛冽”。 第30页 共78页 2、范写。 3、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4、(“凛”和“冽”真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形影不离,常常手拉着手在一起。这回兄弟俩出现在哪个句子中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学生读: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了起来。 5、(明白凛冽是啥意思吗?) 6、从两个方面深切理解“凛冽”——特别寒冷:A、分组查“凛”和“冽”明白“凛”和“冽”都是“寒冷”的意思,两个寒冷加在一起是[特别寒冷、非常寒冷、特殊寒冷等]B、反复读句从句中的像声词“呼呼”中也可感受到“凛冽”表示非常寒冷。 “巍”的教学步骤如下: 1、正形:“巍”有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一座山,下面“委”和“鬼”,先写“委”再写“鬼”,合起来念“巍”,“巍巍群山”的“巍”。(老师边范写边提示) 2、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3、请一个同学择图写填写“巍巍群山”意会的含义。注:一副图中画着起伏高耸的群山;一副图中画着几个小土坡。 三、轻声诵读——初步感知 第31页 共78页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或雪花的词语。) 学生轻声读,边读边划。 沟通,在沟通的同时补充板书。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雪、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注:不苛求学生找出全部描写雪的词语,随着学习的深化渐渐去体会。 (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读了课文我们一下子找出这么多描写雪的词语。让我们再自由地选择自已最喜爱的句子或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选择读句子。 指名学生选择读,集体订正朗读中的错误。 五、默读探究——理清脉络 (课文是按同学们读的须序写的吗?)[不是](作者是按什么依次写的?请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默读、沟通得出结论:课文是按时间依次写的,文中表示时间改变的词有“昨天中午、傍晚、霎时间、夜里、今日清早”。 六、引读设疑——提出专题 (咱们就抓住这些表示时间改变的词,一起合作将课文有条理地读一读。我读表示时间改变第32页 共78页 的词,同学们接着读相关的内容。) 1、引读全文。 (哎呀!读了课文,我突然发觉今日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黑板上写的字,知道老师出了什么洋相吗?)[课题是“瑞雪”不是“雪”] 2、请同学帮老师把“瑞”字补上去,其余同学在课题旁写一写。 3、(“瑞”字啥意思?)[祥瑞](连起来说“瑞雪”就是)[祥瑞的雪]。 4、(谁能立刻从课本中找到“瑞雪”的词?)[好雪]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雪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探讨。)在课题上打1个红色的问号。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雪大、雪美、雪使人欢,知道课文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缘由。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时间依次背诵课文。 第33页 共78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专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瑞雪]。(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完成了一项工程,老师把这项工程叫做“四个一工程”,是哪四个一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一些新词,比如说)指名学生自由报,报一个立刻集体听写一个。;(我们还知道了《瑞雪》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场)指名学生说;(我们又发觉文章是按)学生集体回答(这一个依次写的);(最终我们还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来说说是啥问题?)指名学生引入研读专题:课文为什么称这是一场好雪?(这节课咱们就首先来解决这个疑问。) 二、默读全文研读深究 (请同学们细致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这是一场瑞雪,请你把它划出来,并且想一想理由是什么。) (一)学生按要求默读、思索,老师进行默读指导。 (二)默读好后同桌间沟通。 (三)全班沟通,沟通依次不固定,主要依据学生发言前后而定,老师适当调控,初拟沟通重点如下: 1、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覆盖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第34页 共78页 (1)指名学生沟通。老师指导学生能组织语言将理由说清。如:[我找的是“傍晚……大雪之中。”因为从“傍晚、大片大片、覆盖、白蒙蒙、这些词中我读懂了这场雪下得很大。]请学生将研读结论“大”写到黑板上。 (2)(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雪下得很大。)学生竞赛读,师生点评激励。 (3)(假如老师把“纷纷扬扬”这个词给去掉,我们再轻声地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好不好。) (4)学生读后沟通,得出结论:[不好,纷纷扬扬不仅写出了雪大,而且使人感受到雪花在飘舞,很美。]假如学生理解有困难,播放课件——雪花飘舞,帮助感悟。 (5)训练延长:(下面这个句中也有“纷纷扬扬”这个词,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 秋天( )纷纷扬扬地从( )飘落下来。 2、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格外刺眼。茫茫田野一片洁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1)学生沟通研读成果。 (2)读了句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雪吗?指名板书“美” (3)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雪美。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白雪世界吧。播放课件,观赏雪景。 第35页 共78页 (5)“茫茫田野一片洁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面对这么美的雪景,你会发出怎样的赞美? (6)学生赞美。 (7)(作者是这样赞美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一派壮美宏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来赞美雪。)好一场( ),好一派壮美宏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3、“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阅历的老农兴奋得眉飞色舞,连声说:“好雪!好雪!” (1)学生沟通。 (2)用反诘的方法点拔理解。(我可从没见过麦子盖了三层被,也没见到过有人枕着馒头睡。这句句子写错了。) (3)请学生来说明给老师听,老师装着由迷惑不解到弄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化理解句子。 (4)(原来,这场大雪还会给我们带来了丰收,人们该是多么兴奋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板书“带来丰收”。 3、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嘹亮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第36页 共78页 (1)学生沟通研读成果。 (2)指导点拔,这句中看出了“雪使人欢”。板书“雪使人欢”。 (3)有感情地读句子。 三、蓦然回着解答专题 (通过我们刚才的探讨,我想上节课留下的疑问我们应当能解决了。请你看着板书自己打算着说一说。) 1、学生打算说。 2、指名沟通。 四、熟读成诵自然结课 (是啊,这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雪。假如没有美丽的句子把它描写下来,我们又怎么能联想到壮美宏伟的北国风光,又怎么能感受到瑞雪丰年的喜悦呢?老师真想把这篇美丽的课文背下来,把它牵牵地记在心上。同学们想吗?我背这篇课文的时候可有窍门的,有同学知道我的窍门吗?)[借助时间依次背诵。](咱们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正确。) 1、学生自由打算。 2、指名背诵,刚好激励。 第37页 共78页 3、(来,让我们边观赏这迷人的雪景,边背诵这美丽的文章。全体起立。)(播放课件)集体背诵。下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新字、理解词语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教化、激励学生形成英勇和合作的品质。 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从详细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小河、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挚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的开心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欢乐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第38页 共78页 1、(出示小河的图片):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条小河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充溢远大志向的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志向是什么呀?他的志向就是有一天能投入大海的怀抱,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宽敞。听,哗哗流淌的小河已经起先了自己的征程,你们想不想和这愉快的小河一起去旅行呀?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4课《愉快的小河》。 板书课题齐读 3、你能说一个“愉快”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带着欢乐的心情,用你们甜蜜的声音,读出小河的愉快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过渡: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他都遇到了哪几个挚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了解和体会小河的故事吧。 1、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假如同桌读得好就请你激励一下他,假如他读错了请你帮他订正,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件出示字词,学生多种形式认读,(说出一个“英勇”的近义词,强调多音字“奔”,发觉“摔‘蹦、撞”都是动词)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索: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遇到了那几个好挚友? 第39页 共78页 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大山、泉水、瀑布 4、课文主要通过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这三个挚友的对话来向我们讲解并描述一个生动好玩的童话故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到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三次对话,并用括号做上标记,用以区分。(强调:默读要求——眼动、心动、口不动)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共同学习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1、在这三个挚友中小河最先遇到的是谁?指名读对话。思索小河与大山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汇报: 小河为什么埋怨? (1)理解“埋怨”指导朗读。师举例:妈妈不问缘由而冤枉你时,你会埋怨她对自己的不公允。还有什么状况下你会埋怨呢?当你心中不满而去指责别人这就是埋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小河的话。 (2)说明“呜”是拟声词在这里用来仿照的是小河的哭声,可以带着哭腔来读。 (3)愉快的小河刚遇到点困难就埋怨哭泣,你觉得此时他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第40页 共78页 (4)看到这条埋怨而哭泣的小河,大山又是怎么说的呢? 2、(课件出示大山的话)指名读大山说的话? (1)边听边数大山共说了几句话? (2)看看一、二句后各是什么标点?分别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导读疑问句结尾处是语调上扬,读感叹句结尾处是语调下降。指名练读、男女生读,齐读。 (3)师读第三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有相识了谁? (4)找出描写泉水动作的词(跳、摔),能看出什么? (5)泉水遇到的困难多吗?从哪个词中知道的?你认为“多少”原委是几个? (6)面对这多数的困难,泉水又是怎样对的呢?用文中的句话来说一说。 泉水面对困难,不叫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板书:坚毅 (7)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坚毅英勇的泉水? 看图加深理解:泉水从险峻的山峰上奔流而下一路上磕磕碰碰,一会遇到了山石,一会又撞到了树根,历经了磨难的泉水却不叫苦就这样日夜不停的向前流淌。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泉水说些什么呢? 第41页 共78页 (8)大山想借泉水告知小河什么呢? 大山想借对泉水的赞美来激励小河要向泉水那样坚毅、英勇。 板书:激励 指导朗读:读出大山对小河的激励和大山对泉水的赞美 3、分角色读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二)自主学习小河与泉水的对话 过渡:在大山的心中,一路奔流,历经磨难的泉水是英勇的,那么,在泉水的心中谁比自己更英勇呢? 1、请三名同学来读小河与泉水的对话,边听边思索。 2、学生汇报沟通 (1)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回答问题。指名读一读能体现瀑布优点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泉水的话) (2)哪些词语能看出瀑布更英勇,更坚毅?指导重读变色的字,突出瀑布的英勇。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英勇的瀑布呢?看图:这瀑布从高达百米的岩壁上飞流直下,第42页 共78页 发出响彻云霄的响声,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飘飞,这样的景观真是太壮丽了!难怪诗人李白也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赞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瀑布就这样忍受着撞击岩石的苦痛为我们呈现了这样壮丽的景象! (4)此时,你最想对瀑布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竖起大拇指大声的对瀑布说声:瀑布,你真英勇) (5)指导朗读:读出对瀑布的赞美。 小河也被瀑布这英勇的精神鼓舞,所感动,他还兴奋的叫起来了,他想和英勇的瀑布也成为挚友,一块儿向前流。 (6)那女生分角色读小河与瀑布的对话 (7)师生协作读对话(请同学们把我当成英勇的瀑布,把小河说的话兴奋的对我叫出来吧。) 小结:我真为小河能结识这么坚毅英勇的挚友而感到傲慢,更为小河的.渐渐成熟而感到欣喜! (三)体会合作的欢乐 1、(出示课文插图)瞧,他们最终成为了好挚友,手拉着手,多快乐那!我想此时你们的心情肯定和我一样激烈和兴奋,谁能带这兴奋的心情读最终一段那? 质疑:读到这我有些不表明了:课文开头部分说了小河是愉快的,结尾处也说了小河是愉快的。这两个时期的小河哪个才是真正的愉快呢,为什么? 第43页 共78页 师:有了挚友就可以相互激励,有了挚友就不会孤独,有了挚友就可以一起英勇的战胜困难,其实,这就是合作的欢乐!齐读最终一段感受合作的欢乐。板书:合作 四、拓展升华 1、此时三个好挚友已经拥有了同一个志向,那就是? 2、大家看文章的结尾处是什么标点符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3、通往大海的旅途是漫长而艰辛的,它们三个小伙伴在前进的旅途中有可能遇到更高的山峰、更浩大的岩石、更险峻的峭壁。他们又会如何的面对呢? 4、小结: 我们信任不管发生什么,小河都会用他学到的英勇和坚毅去面对一切,三个小伙伴肯定会团结合作,相互激励,共同流进大海,实现他们共同的志向的!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小,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今后在困难面前能像小河和他的挚友们那样,相互激励,团结合作,做英勇、乐观的好孩子。也真诚的祝福你们能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志向!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第44页 共78页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相关图片,展示南极风光。 2、简介背景,导入课文。 南极大陆是一个充溢神奇色调又使人憧憬的地方。1986年1月,北京高校附小的杨海蓝和上海市蓬莱路其次小学的吴弘,于北京时间13日21时,顺当到达南极乔治岛长城站。当天下午,考察队队长高伯伯带领他俩巡游了企鹅岛,还同小企鹅合了影。(板书课题:登上企鹅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课文里的生字、新词。 听老师范读课文,留意课文里生字的读音。 3、出示词卡:你能正确读出下面这些词语吗? 登上企鹅大陆尽管厘米鱼鳞状帽子捕食 4、小组合作,记忆字形。 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你对哪些字记忆最深刻?为什么? 三、学写生字 第45页 共78页 1、出示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的8个字。 2、提示学生留意: “陆”字中右边的一竖不能分开写。 “帽”字右上角不是“日”字。 “陆、帽、嘴”等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鹅、所”两个字要平均分在田字格的两边。 3、学生学写生字,每个字写两个。 4、互评,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四、巩固练习 1、辨字组词。 状()、境()、挠()、捕()、驴() 壮()、镜()、绕()、铺()、驱() 2、积累本课的词语。 第46页 共78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登上企鹅岛 鹅、所:左右相等 陆、帽、嘴:左窄右宽 帽:右上角不是“日”字 陆:右边的一竖不能分开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妙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敬重,善待他人。 2、默读课文,接着学习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妙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敬重,善待他人。 第47页 共78页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全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上节课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接着学习。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深化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汪霞为什么要戴着帽子去上学? (1)得了恶性肿瘤(说明什么是恶性肿瘤)——不得不接受化疗(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2)“不得不”换词理解——而必需接受化疗的结果就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 (3)曾经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现在却因为病痛的熬煎,几乎掉光了,小汪霞的内心怎样啊?(苦痛难过等) 第48页 共78页 那你应当怎么读啊? 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2、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汪霞,因为化疗,那一头曾经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了,你将要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去学校上课,这时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心情啊? (很担心、胆怯) 你们能体会到汪霞的心情,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汪霞这种担心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3、此时,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可怜,自尊心强,自卑) 过渡:这个可怜的孩子当她回到熟识的校内时,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她担忧的事情发生了吗?咱们应当读哪个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索:汪霞的心情发生着怎样的改变呢?(起先接着最终) 1)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句,简洁说一说 2)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3)“为什么汪霞一起先迟迟不敢进去,到最终她大步走进教室”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4)她为什么迟迟没敢进去?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 第49页 共78页 5)那么此时的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 (胆怯惊慌担忧等) 怕什么? 6)那你应当怎么读呢?自己试试读一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评读 7)同学们想象一下,迟迟没敢进去应当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吗? (生自由回答) 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 2、正在此时,她发觉了什? (当他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发觉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理解“意外” 1)意外什么意思?她为什么会感到意外?读这句体会她意外的心情 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自由发言:五彩缤纷、各色各样、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 (五花八门) 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 (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一般,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留意) 第50页 共78页 4、假如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忧胆怯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呢?(和大家一样,不再觉得自卑、担心。) 5、比较句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多“一下子”好吗?好在哪儿?(心情改变很大,立即变轻松)这句话应当怎么读?练习朗读最终一句。 6、师小节:抓住汪霞的心理改变,细腻的写出了汪霞由起先的担心,到现在能轻松地笑了这样的改变。板书:担心----轻松 7、自由读全段,再次体会汪霞的心情改变。 过渡:汪霞这么大的转变首先要归功于谁呢?我们来看看老师原委说了些什么? 其次自然段 1、默读画出老师的话,想想对老师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吗?(订正提问) 预设:为什么要从下星期一起先?为什么全部的同学都要戴帽子?为什么帽子越新颖越美丽越好?解决问题。 第51页 共78页 2、老师是怎样宣布这件事的?什么是亲善而慎重?试着用亲善而慎重的语气宣布一下这件事。(出示句子) 1)在什么状况会慎重的说?联系生活实际(升旗开幕式考试) 2)读到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老师为什么要肃穆仔细的说?(重视留意肯定做到) 3、探讨:老师为什么让全部的同学都戴着帽子?老师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打消汪霞胆怯被同学讪笑的顾虑,化解了她因为头发掉落后而产生的担心、自卑心理,让她能和大家融洽的相处) 师:从老师看似一般的两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是多么专心良苦啊!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吗?指导朗读两句话 4、老师为什么不干脆告知同学们汪霞的病情呢?(爱护她的自尊心) 师:正是因为老师奇妙、周到的支配,汪霞才能和大家轻松的相处,可见老师的爱心、善解人意啊!我们不仅要学会敬重,善待他人,而且还要讲究方法使被关切的人乐于接受,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板书:敬重,善待) 过渡:同学们明白老师的良苦专心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第52页 共78页 第四自然段 1、汪霞经常遗忘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什么是好像?同学们好像遗忘了什么?还好像遗忘了什么? 3、现在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师总结 汪霞是不幸的,因为病魔不仅让她身受苦痛,而且使她失去了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但是汪霞又是特别幸运的,因为她拥有充溢爱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不但爱护了汪霞幼小的心灵,同时教会了同学们如何敬重他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和汪霞一样等着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充溢爱的世界吧! 四、口语交际 现在,你想对谁说什么? 板书设计: 9 帽子 敬重 善待 第53页 共78页 担心—————轻松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一、谈话导入 你参与过绘画竞赛吗?今日我们以评委的身份去参与一场竞赛。 (学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1、小组内朗读,相互检查读音。 2、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绘画、金灿灿、宫殿、澄澈、强盗、金箍棒、打滚儿 3、把这些词语和句子带到课文中去读,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课文。 1、思索课文写了几个小挚友画画,他们分别画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画这些?并画出有关的第54页 共78页 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怎样与大家沟通。 3、读完后安排好角色后练习朗读。老师参加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让我们听听参赛的小选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作品的? (二)绽开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观。 1、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认为谁的画该得第一名呢? (学生独立思索后,在全班绽开探讨)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有些犯难,究竟采纳谁的看法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咱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吧! (或以不同标准评出单方面,或评出并列第一) 全班依据方案进行评比 为你最喜爱的一幅画起个名字吧!(板书作品名称,依评比结果对号入座) 四、拓展 第55页 共78页 你想画什么? 像参赛的选手一样讲一讲你这幅画的内容。 五、作业 画一幅画,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家长。听听他们的评价。 板书设计: 谁该得第一 (评价标准): (作品名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一、我的发觉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觉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第56页 共78页 4、再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视察,下面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觉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视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老师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挚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焦急,别焦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兴奋,说:“你真是我的好挚友,感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挚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第57页 共78页 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舍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遇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办法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颈项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始终爬上了牛颈项,让牛驮着它走,可舒适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用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兴奋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颈项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其次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第58页 共78页 4,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依次,制定了十二生肖的依次,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5、读一读,看谁能登记来。 三、读读认认 1、自己视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留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老师检查 其次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沟通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展示台) 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小组评一评,哪些小挚友完成得好。 二、口语沟通 1、各组小挚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各组沟通 第59页 共78页 3、小组商议,用什么方式集中展示小组成果。 4、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5、想一想,再把你最想告知大家的写下的来。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略)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一、注意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相识,老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运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惊奇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供应了李四光经过长期探讨,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视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供应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供应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支配。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长,让孩子感悟伟人的胜利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加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第60页 共78页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激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子 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索“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运用时方法应当敏捷多样,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华蜜体验孩子假如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好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爱好,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挚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爱好,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运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激励创新并留意爱护他们的主动性是特别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育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溢 培育学生运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肯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运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供应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更多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供应了空间。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供应资料袋,但是假如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老师的第61页 共78页 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绚丽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骄傲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假如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依据学生的意愿,激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老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学问本身,而是应更多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运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供应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老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忱,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实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敬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特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运用肯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老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假如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老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欢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心情,费劲低效。 《赐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肯定都特别感爱好,但这些资料比较少,很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更多”,这时老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更多资料,然后共同沟通。对于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知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激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特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特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第62页 共78页 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胜利。 拿到新教材,我们须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相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运用上敏捷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一、教学任务分析 《英雄查理》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文章。写的是一位名叫查理的孩子淘气、爱搞恶作剧、没有人喜爱,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杰西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敬重,在两人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查理也变更了自身弱点,立志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故事温馨,语言真实,很有感染力。 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查理淘气和善,喜爱帮助别人,言行举止很有“英雄”的做派。他特别珍视别人对他的理解、敬重和信任。杰西虽然是残疾人,但心态健康,对查理真诚热忱,对生活充溢希望。 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在对话、行为中感受查理和杰西的思想感情,探究查理改变的缘由。进而体会理解与信任也是一种爱,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气, 二、学情分析 略读课文,学生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加上本册教材前七个单元都曾学习过,估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肯定的积累,但确定不扎实。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老师要奇妙地第63页 共78页 发挥“导”的作用。另外,这是本册最终一篇课文,学生或许还没学习第八单元的其它课文,对单元主题“献出我们的爱”缺乏感性的积累和理性的思索,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依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抓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感悟查理与杰西之间的温馨与欢乐,进一步挖掘查理发生改变的缘由。 三、学习目标 1、自读自悟,培育独立阅读实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挚友之间的理解和敬重也是爱的表现,丰富“爱”的含义,受到“爱”的感染与熏陶。 四、设计理念 1、凸显略读课文特点。 (1)实现与精读课文的整合。发挥训练阅读、迁移实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 (2)在方法上,提倡自读自悟,提高阅读实力。导语提示语,抓住主要问题阅读课文,组织学生读书、感悟、沟通,明白查理前后行为的改变,探究改变的缘由,从中悟出友好、敬重、理解、激励等美妙的品质带给人的精神力气,充分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人文关怀。拓展相关阅读,加强积累,内化相识,强化情感提升。 第64页 共78页 (3)在要求上,不求字斟句酌,突出阅读重点。充分初读之后,学生最大 大范围参加沟通,相互补充,相互碰撞,提升主题。朗读的重点则放在几处人物的语言上。 2、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的对话。文本是师生活动的载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导语导读,插图协助理解,借助人物语言感悟,既快捷便利,又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对农村学校实际困难的考虑。 五、教学打算:相关 谚语、词卡、课文插图投影片等 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挚友间的理解和敬重也是爱的表现。 3.培育独立阅读实力. 重点:理解查理改变的缘由。 难点:从杰西的话中体会杰西对查理的敬重和信任。 课时:一课时 第65页 共78页 七、教学过程 (一 )揭题读题 明确学习目标 (1)请同学们做端正,睁大眼睛看老师写 师板(英雄)齐读一次,提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英雄?(行侠仗义 爱帮助的人) (2)从古自今,人们对英雄的理解各不相同。我们来读读吧,学生自由读,齐读(课件出示) 谚语: 不到长城非英雄。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英雄三个帮。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第66页 共78页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毅、英勇。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娴熟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打算 结合详细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打算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打算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打算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第67页 共78页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沟通。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留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第68页 共78页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爱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留意正确运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沟通,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爱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第69页 共78页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欢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毅与英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要求: 1.通过沟通平台,沟通读书和积累的方法。培育积累实力。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3.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4.驾驭书写提示中字形的特点,并书写美丽。 5.积累古诗,体会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2.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课前打算: 第70页 共78页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沟通平台。 1.全班沟通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 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 3.你准备今后怎么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发觉了什么? a.小组沟通。 b.全班汇报。 第71页 共78页 “得”字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用的是形容动作的程度。 c.仿照写一写。 2.(出示其次组句子) 读一读,说说你的发觉? a.小组沟通发觉。 b.全班汇报。 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接龙的形式写句子。 c.自己尝试说一说。 d.小组合作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汉字) 1.视察汉字,你发觉了什么特点? 都有撇捺。 第72页 共78页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 撇捺要写得伸展,字形就美丽。 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留意撇捺的特点。 4.学生字形书写,老师巡察指导。 5.展示、沟通、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观赏图片老师边诵读。 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a.小组沟通。 b.汇报 3.生诵读古诗。 4.尝试背诵。 五、总结。 第73页 共78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因为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这节课的教学进展比较依次。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沟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说得特别精彩,背诵古诗环节课堂气氛比较热情,学生主动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四、读懂课文内容 (一)提问:“群鸟”指的是哪些鸟?向谁学艺?学什么? 1.“群鸟”指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 2.群鸟向凤凰学艺。 3.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事。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很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照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哪些鸟照旧不会搭,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为什么?) 第74页 共78页 1.猫头鹰照旧不会搭窝,没有窝住。因为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凤凰讲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读有关课文。) 2.老鹰、乌鸦、麻雀搭的窝很粗糙,因为他们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 老鹰听刚说要在树上搭窝,就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就飞走了。所以老鹰的窝只是几根树枝搭成的。(读有关课文。) 乌鸦听说要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以为自己会搭窝了,就飞走了。所以乌鸦的窝是用很多树枝垒成的。 麻雀虽然把窝搭在房檐下,却不舒适,因麻雀只听凤凰说应当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样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应当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美丽,而且又牢固,又温煦。(小燕子搭的窝为什么这么好?) 小燕子仔细地听完凤凰讲怎样搭窝,学到了本事。 小燕子很虚心,从头至尾都仔细听凤凰讲怎样搭窝,听完还向凤凰表示感谢,他真学会了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四)谁能给这些鸟的学习看法,按从差到好排排队,并说出排队的理由。 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了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他没学到本事,不会搭窝。 第75页 共78页 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他们搭的窝都很粗糙。 小燕子学习看法仔细,搭的窝最美丽、牢固又温煦。 五、按课文内容填表 六、老师先指导填一行,再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七、小结·提问: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讲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事,结果有的照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唯独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同上表) 其次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提问:小燕子学习用泥垒窝一共有几道工序,按依次说说各是什么 先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并用带点的词说话。 第76页 共78页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1.叼、拌;2.垒;3.铺。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学习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虚心就学不到本事。 (二)不仔细学习,就学不好本事。 (三)要耐性地学完,才能学到本事。 (四)只有虚心、仔细、耐性地学习,才能把本事学到手。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要留意读出各种鸟的不同语气。 (一)凤凰:自始至终都在仔细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而耐性。 老师示范:“学本事要有耐性;没有耐性,什么也学不成。” 学生每人自己练习,只读凤凰说的话,然后指名朗读。 第77页 共78页 (二)提问:读猫头鹰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猫头鹰不虚心,认为凤凰“不见得有什么真本事”。应读出傲慢的语气。(读猫头鹰的话。) (三)提问:读老鹰、乌鸦、麻雀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1.老鹰、乌鸦、麻雀只听了一部分就以为学会了,也表现很不虚心,应读出洋洋得意的语气。 2.课文中三、四、五小段写凤凰的话时,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号? 这里表示凤凰的话还未说完,这些鸟就不耐性地打断凤凰的话,朗读时这些鸟的话,要和凤凰的话紧紧接上。 练习这三段朗读时,只读对话,不必读提示语。对话的连接要紧凑。 3.分角色朗读练习。 (1)一人读凤凰的话,三个小组分别读一种鸟的话,留意语气和对话的连接。 (2)指名4人练习朗读。 (四)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可排练成课本剧)。 板书设计 第78页 共7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