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公司治理视角下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何存花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给经理人以充分的自由去管理好企业,股东不能对其做 过多的干预:--_是保证经理人从股东的利益出发,运用这些自由去管理企业,即经理人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前者 给经理人创造了盈余管理的条件;后者在压缩经理人盈余管理空间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激发了经理人盈余管理的 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内、外两部分治理结构来完成的。 【关■词】公司治理;管理问题;探讨 【中圈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oo6)O2—0238一O2 一、盈余管理的外在诱因——外部治理机制 数字而以非暴利的形象出现 外部治理机制是指股东通过竞争性市场手段对经理人实 综上所述.不健全的外部治理机制不能对管理当局形成有 施的间接约束。这其中最基本的三重约束是产品市场、资本市 效的约束,从而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而完善的外部 场(特别是权益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 治理机制可以有效监督经营者.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 I一)资本市场 趋于一致.减少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动机。 就财务管理目标而言.首选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 二、盈余管理的内在诱因——内部治理机制 大化.影响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基本因素是报酬和风险。 公司治理结构的另一方面是协调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 会计盈余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 相互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它是以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 响到企业市场价值的高低.决定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 控制,也称为内部治理结构或内部治理机制。现代公司在产权 一旦企业市场价值与经理人个人利益发生联系.精明的经理人 结构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内部治理结 就会产生强烈的通过操纵盈余信息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动机. 构.它是指股东通过事前监督而实施的对经理人员的直接约 而企业价值与经理人的联系则是毋庸置疑的 束,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这四方之间的 (二)经理市场 关系为:股东会作为所有者掌握着最终的控制权。董事会作为 会计盈余信息是经理人能力及其价值评估的一个重要因 公司的法人代表全权负责公司经营.经理层受聘于董事会作为 素.而这种评估的前提便是存在着一个完善、健全的经理人市 公司的代理人统管企业日常经营业务: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问为 场 在这一市场上.经理人人力资本的价值取决于他们所经营 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公司经理层之间为委托代理关系;最 企业的所有者获利水平.即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竞争机制,能 后。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行为都要受监事会监督。可见.内部治理 力强的经理人会得到大量的工作机会.而且往往是高薪聘用. 结构中对经理人产生主要影响的是董事会和监事会。 而那些能力不强的经理人则往往会被替换.从而面临失业的威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责任在于负责选聘 胁 这样.经理人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就和股东利益联系了起 经理人。授权其在许可的范围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并负责评 来。为了提高自身利益.经理人必须努力去提高股东收益。因 价经理人的受托管理责任。但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却使得这 此。他一方面会努力工作以增加企业实际蕴余;另一方面。在实 种评价很难精确。这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对监事会的需要.由其 际盈余既定的情况下.他又会采取恰当的手段来影响实际盈余 负责监督经理人行为并负责审计公司财务事项 但监事会和经 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情况和分布。以达到平稳股价、减少所 理人之间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同样也不可能做到对经理行 得税支出等目的 这最终都会给股东和经理人自己带来有利的 为的完全监督。于是.评价经理人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标准最 影响。 终落在了双方均可直接观察到的企业盈余数字上.虽然这其中 (三)产品市场 的道德风险行为难以避免。考虑到经理人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 在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中.对盈余管理产生直接影响的要数 中的自然控制权。为美化自已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他必然有 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即便如此。经理人在对外披露财务报 动力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使盈余数字变得对自己有利。这 告时。往往也会考虑产品市场因素。例如。过高的盈利水平可能 时.盈余管理完全是作为经理人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而出现 引起潜在竟争者的介入从而增加本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如果 的,这就是前文述及的“契约摩擦”与“沟通摩擦”理论。 是垄断性、战略性行业.那么它还会引起政府的注意从而对其 以上分析表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对经理形成有效 进行管制.这将使得经理人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设法降低盈余 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构成了盈余管理存在的内在诱因。盈余管理 【收稿日期】2005-07-20 【作者筒介】何存花(1969一),女,山西大同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与实务。 裆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 无法透过法律、规则和人力去完全消除盈余管理。因此.一方 面,要对盈余管理的客观存在有一个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认 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 外部治理机制,从根源人手治理盈余管理 有;而经理不努力工作,风险则由自己承担.这种权责不对等的 局面,使得经理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具体操作中可将经理的薪 酬与经营业绩挂钩。这样,经理努力T作.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报 酬。(1)实行经理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是指赋予经理在将来某一 时间以提前约定的价格(低于预期股票市价)购买该公司一定 数量的股票。这种做法会使经理成为未来的股东从而可以享受 三、完善公司治理的思考 (一)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剩余收益,经理为了行权会努力工作而不再是通过盈余管理来 获取短期利益。(2)允许经理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这种方法不 仅将经理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相联.而且规定经理持股在 一外部治理机制由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组成.其 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因此完善外部治理机 制应主要从这两方面来探讨: 1.健全资本市场。完善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经营 状况不满意。可以通过“用脚投票”或“用手投票”强迫公司董事 定的期限内不能上市流通.这同样避免了经理为获取短期利 益来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做大短期盈余 (3)管理层收购 (Management Buying—Out)。管理层收购又称为“经理层融资收 会与经营者改善公司经营。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仍得不到改善. 或者是更换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或者就有可能发生局外人通 过收购该公司的股票继而达到兼并公司的目的.这样公司的董 事长和总经理就会失去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这就意昧着将丧失 利用控制权获取自身利益的权利。英美国家公司控制权市场十 分活跃,对公司董事和总经理的控制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是 一种十分有效的约束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市场机制 从我国 股票市场的发展来看,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仍严重滞后.究 其原因,就在于第一大股东超强控制且不能流通.从而妨碍了 上市公司的故意兼并和收购.管理当局没有被收购接管的压 力,使其盈余管理行为更加肆无忌惮。所以要规范盈余管理必 须从健全资本市场着手 2.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经理人市场同样是一种约束经理 人行为的一种有效机制。在这一市场上.经理人人力资本的价 值与其代理经营企业业绩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如果经理不努力 工作,所有者会委托其代表在经理市场上聘用更合适的经营 者。为提升自己在经理人市场上的价值.经理人一般会用心经 营企业,此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企业整体 我国由于经理人 市场的缺乏。企业经理的任命和考核由政府负责.这样职业经 理人市场对公司在职经理来说没有构成任何威胁 经理人利益 与企业利益脱钩。导致其盈余管理行为往往会以企业利益为代 价来谋求个人利益。危害极大。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应建立健 全经理市场并建立经理人声誉机制且全国联网.把公司职业经 理人交由市场选拔和淘汰.这样可给经理人形成足够的就业压 力,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盈余管理的发生 (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形成的委托代理理论构 成了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共同的理论基础.由于信息的不 对称性,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经营者拥有较多的私人信息.他 深深地知道哪些信息对自己有利.哪些信息对自己不利.作为 理性的经济人,他可能做出对自己有利或有损于所有者的决 策.委托代理理论称之为代理问题.具体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 德风险。作为真正的所有者却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财务报告 来了解自己财产的经营状况。与经营者相比.其所获得的信息 是极其有限的甚至可能是粉饰过的 如果信息是对称的.那将 意味着所有者与经营者拥有一样多的私人信息.经营者就不可 能通过盈余管理的行为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但事实是信息 确实是不对称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投资者要使资产真正 得以有效利用,并得以保值、增值,只能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 构,解决代理问题,协调与经营者的关系来达到这一目的。具体 表现为对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 1.将经理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 我国企业经理的报酬较 低,且较固定.这就意味着经理努力工作.其成果是由所有者享 购”或“管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以该企业为 抵押.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该公司较大比例的国有股份.从而 获得经营和财务控制权。国外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是解决委 托代理关系中监督激励问题的一种方式.在激励内部人积极 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较高的代理成本.MBO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这种代理成本 它通过管理层收购自己服务公司的全 部或部分股权。使管理者能够以所有者、经营者合一的身份管 理公司.形成了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经营者的报酬和经营业 绩紧密地联系起来.消除了个人理性和个人利益动机的影响. 也就解决了根植于委托代理双方内部的搭便车和道德风险问 题。MBO所产生的低代理成本、高效率激励机制,是其他方式 所不具备的。 2.对经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压缩其盈余管理空间 我国上 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严重.其根本的内在的原因在于内部人控 制较为普遍.而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股 “一股独大”所造成的所有者主体缺位.导致董事会和监事会对 管理层监督乏力.给管理层预留了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因此, 对经理层实施有效监督.首先应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和所有者 缺位问题。(1)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畸形股权结构。这里应 澄清一个问题.我们所否定的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而不是笼 统地反对其他股“一股独大”。不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看, “一股独大”并非都是坏事。从理论上讲.只要大股东产权清晰. 承担风险,直接拥有公司剩余价值的请求权.自然有着强烈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愿望和发展壮大企业的动力.大股东的行为 一般自然就会正常化 我们之所以否定国有股“一股独大”。关 键是国有股股东行为非理性化并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使得国家 所有权的代表是“形至而实不达”.“缺位”现象较为普遍,缺乏 能真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人格化代表 这种“缺位现 象”导致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基本上都由原企业的 管理人员组成,导致“内部人控制”的局面。(2)完善独立董事机 制.加强对经营者监督。独立董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 经理的监督.但目前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仍然太低.使 得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属于弱式群体.在没有特别的赋权机制 和行权机制的保障下.不能在董事中起主导作用.是否尊重独 立董事的意见.很大程度上还得靠大股东的自觉。这说明如果 没有制度保障.再多的独立董事也未必能发挥预期作用:而且 独立董事的知识背景与精力有限.国内有些公司的独立董事仅 为行业里的技术权威.但是要做出有价值的商业判断.则往往 要求独立董事具有相当的商业阅历.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教 育背景 所以.选择合适的独立董事对改善内部人控制现象是 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在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利 益保护机制,比如成立独立董事事务所、允许(下转第245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年2O个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以及时间序列数据. 即所谓的面板数据。共3 526个样本.并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行业 分类标准测算了每个产业的竟争强度。他们在研究中利用资产 负债率作为因变量,以企业销售收入的自然对数、每股收益率、 赫芬因德指数、产业内企业数目以及企业对竞争对手行为的敏 感程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从回归结果的F值可以 看出,回归模型均高度显著,因此都可以用来进行结构分析。规 模变量(销售收入的自然对数)的系数在两模型中均为正。且在 统计上是显著的。说明上市公司的公司规模对资本结构有显著 behavior of markup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 390—396. 【5】Chevalier,J.and Seharfstein,D.,1996,Capitl-maarket impefrections and countercyclical markups:Theory and evid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6,703—725. [61 Chevalier,J 1995 ̄Capital structure and product-market competi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supermarket indust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415—435. [7】Chevalier,J.,1995b,Do LBO supermarkets charge mor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LBOs on supermarket pricing,Journal of Finance 50.1095-ll13. 为正的影响。他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三个反映的产品市场竞 争强度的指标越高.企业的负债水平越高。即企业的负债水平与 企业在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了理论假 设。 【8】Harris。M.and Raviv,A.,1990,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onal role of debt。Journal of Finance 45。321—349. 【9】Kovenock,D.and Phillips,G.M.,1995。Capital structure and product— market rivalry:How do we reconcile theory and evid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403—408. 郑长德与刘小军对我国2001年l2月31日前上市的1 038 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所选的15个行 【10】Kovenock,D.and Phillips,G.M.,1997。Capital structure and product market behavior:An examination of PIant exit and Investment 业中。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差别很大。平均资本结构在31.51% 52.69%间波动。最高与最低资本结构相差21个百分点 其中能 源电力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最低.地产平均负债率最高。酿酒食 品、交通运输、服装纺织、农林牧渔、医药等行业的平均负债率 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在研究资本结构的决 定因京时候必须考虑行业的影响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企业资本结构、融资决策与产品市 场战略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且有待于不断深 入探讨的领域。由于发达国家在统计数据方面的完整性.其理 论与实证研究都已经走到我们的前面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刚 刚起步。希望更多的学者结合中国资本市场与产品生产市场的 特殊性。在企业资本结构、融资决策与产品市场战略之间相互 关系的研究中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参考文献】 [1]Borenstein,S.and Rose。N.L.,1995,Bankruptcy and pricing behavior in U.S.airline marke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397-402. decisions,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3,767—803. f111 Maksimovic,V.,1990.Product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loan commitments.Journal of Finance 45.I64l—l653. [12】Menrndez,E.J.and Grmez,S。,2000,Product and labour markets as determinants ofcapital stucturre in a medium—sized economy,IV Foro de Finanzas de Segovia.Segovia.4—6 July. 【13】Phillips,G.M.,1995,Increased debt and industry product markets: 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Financila Economics 37,189—238. 【14】Safig,O.H.,1998,The efect of leverage on bargaining with corporation.Financial Review 33.1一l6. [15】Showalter,D M.,1999,Strategic debt:Evidence in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irla Organization 17.319—333. fl61 Titman,S.,1984,The effect of capital structure on a firm s liquidation decision.Journal of Financila Economics 13。137—151. 【17】Zingales,L.,1998,Survival of the fittest or the fattest?Exit and ifnancing in the trucking industy,rJournal of Finance 53,905—938. 【18】刘志彪,姜付秀,卢二坡.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J】.经济研 究,2003,(7). [2】Brander,J.A.and Lewis T.R.。1986,Oligopoly and financial 8tucr:ture: The limited liability effec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956-970. 【19】林钟高,章铁生.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J】.安徽 工业大学学报.2o02,(4). [3 Campel3]lo,M.,2003,Capital stucrture and product markets interactions: Evidence from business cycl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8, 353—378. f2O1郑长德,刘小军.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差异的实证分析 【J1.西南民嫉大学学报,2004,(9). 【4】Chevalier,J.and Scharfstein,D.,1995,The capital sturcture and product—market behavior: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the cyclical (责任编辑:X校对:Q) (上接第239页)独立董事辞职等。 3.债权人参与董事会.充分发挥债权人监督作用。企业资 金的来源从性质上可划分为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 其中债务资 金成本因其可在所得税前扣除,具有低成本优势,但如果过多 督.而债权人同样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却只能通过债务 契约中的限制性条款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这就会造成管理者 为避免违约而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达到债权人的要求。因 此.这种债务契约中的限制性条款其力度是显然不够的。兼于 持有债务资金.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还本付息的负担.易将企 业陷入财务困境:权益资金又可称为永续资金.不需要还本付 息,但权益资金成本在所得税后支付.成本较高。所以对企业来 讲,既不能过多持有债务资金.又不能过多持有权益资金,而是 要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 合理的资金结构下.权益资金与债务 资金对企业来讲同等重要 投资者与债权人是否愿意让渡资金 的使用权关键在于他们对经营者的才能、经营业绩是否满意。 或者说经营者是否站在他们的立场进行经营管理。在财务管理 实务中.投资者即股东可通过股东大会来对经理的行为进行监 以上原因.笔者建议。容许董事会中列席一定数量的债权人代 表参与决策.这样无疑会提高债权人监管管理者的力度,从一 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1魏明海,谭劲松,林舒.盈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o01. 【2】陈朝阳,林玉妹.中围现代企业制度【M】一E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校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