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文化 建设最美校园
——中心小学“乡村最美校园”申报材料
中心小学创立于2017年8月,是一所高品质、高起点、小班化为特点的现代化民办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350名学生,教职工102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6人。
五年耕耘,励精图治。我们学校尽管起步晚,但要办学就办高品质学校,创优质教育,办特色学校。自办学以来,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教育孩子六年,精彩孩子一生”办学理念,确立了“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对孩子生命质量负责”的办学目标。以传统文化育人,课堂改革塑人的教育理念,以国学经典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课堂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全员全程全人教育的显著成效,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学校先后荣获“县十佳民办小学”、县级“督导评估先进学校”、县级“校园安全先进单位”、县级“教学改革先进学校”、“省一级食堂”、省级“优秀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突出办学特色,贯彻教育方针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的建设者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校工作的一大特点。
学校安全制度健全,应急机制完善,经常通过专题讲座、观看专题影视材料、召开学生大会和主题中队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教导处的工作部
署,积极开展安全工作自查并对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学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把学校办成管理科学、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校风严谨、师资优秀、质量一流、家长满意的学校。
二、创建管理特色,提升管理水平
我校之所以能赢得社会的肯定和家长的好评,其原因除了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群体外,更重要的是拥有思想境界高、管理作风硬、工作务实的领导班子。我校近几年在全市范围高新聘请一名外教和两名校副校长,使干部体制科学化、制度化。
我校不仅有一支作风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而且有一套措施得当的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签到几年来从未间断,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细则健全,执行制度认真,落实责任到位,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全体教师行动有准则,做事有标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和谐奋进的集体,使学校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因此,我校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升了管理水平。
三、注重课程特色,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良性发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校长期成立了“文学社团”、“书画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武术社团”、“美术社团”、“金话筒”等。定期举办书画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周末电影院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2014年成功牵手”河南善成国学教育集团”,把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引入到学校,
让国学走进了课堂。2016年又与“北京华夏汉塾教育集团”强强联合,把中华经典文化、孝道文化、礼仪教育、经典诵读、引入到学校。
学校开设国学课程有:
一年级:《三字经》
二年级:《弟子规》
三年级:《笠翁对韵》
四年级:《古诗词诵读》
五年级:《经典诵读》
六年级:《古文诵读》
通过学生背诵国学经典,让孩子从小养成“明事理、知孝道、懂感恩、立大志、行大愿”的高尚品德。
四、推进高效课堂,凸显教学特色
由于机制灵活,看到一些新的课堂模式都会尽快运用到教学工作中,2018年9月我们学校探索出符合实际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了学生自主高效自学,唤醒了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 的意识,解放了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真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能有机地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渐养成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紧张、快节奏的习惯。形成耐心做事等品德,培养了自信心、责任感、独立自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严守纪律、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2、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熏陶,品质、意志、行为习惯等都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因为能够当堂完成作业,就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就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培养特长,达到全面发展。
通过学校着力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听课评课并取得成效,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课程课程,成为了学校特色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强有力的教学模式,使我校高效课堂能落到实处,在本县范围独具特色,极大推动了办学水平的提高。
五、国学滋润心灵,彰显德育特色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是我校的校训,也是引领我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确定以“国学课程”教育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中庸》和饭前背诵感恩词,行感恩礼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1、晨诵午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我校把《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中庸》作为德育课本,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学生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开展多种德育践行活动,促进学生践行《弟子规》。
我校一直以来把培养学生的孝心、感恩心和良好的礼仪习惯作为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先后开展了评选“孝顺的好孩子”、“感恩孝亲敬老”、“文明学生”、“践行《弟子规》标兵”“文明礼仪示范班”等活动,在全校形成践行《弟子规》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3、背诵感恩词,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另一个重点,我们的老师经常利用国学教育课为孩子们讲德育故事,把诵读经典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每天的餐前学生都背诵《感恩词》,通过这样反复地提醒、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我们学校读国学经典,进行创新德育教育,这些活动久而久之,人的气质就会提升,吴总常常说“一个孩子从入学到毕业坚持下来,那么到中学后,他的品德、人文素养、学业成绩,一定会出类拔萃”。
所以我校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德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
六、校园环境优美,让孩子快乐生活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的一草一木、校园的一字一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化育人环境,美化净化校园,就能给学生奠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如诗如歌如画的校园里,学生就能情趣高雅、激情满怀、心灵高尚。为
了让校园美化净化,我们不惜倾尽财力:
教学楼前原来是比较低洼,经过填土、硬化、绿化成了300米环形跑道和足球场。
校园的东围墙,我们改空白墙壁为校园文化墙:办学理念、古语箴言、行为规范等吸引学生留连驻足。
教室里、走廊边让墙壁说话;有国学大师肖像和经典美文;宣传栏里有图片出彩;让每一处都是眼中的风景。
学校建有高标准足球场,宽敞整洁餐厅,多媒体远程教室,全覆盖校园网系统,所有教室均配置电子白板,巍然耸立的孔子塑像,新颖别致的文化长廊,向师生昭示着腾飞的美丽。
教学区书声琅琅,绿化区花草飘香,运动区欢歌笑语,使学校成为优美舒适、有文化品位的育人场所。中心小学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现代化学校”迈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