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l卷第9期 2017年9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Vol-3 1NO.9 Sep.2017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问题与应对* 张典兵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18) 【摘要】调查发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存在教学理论支撑缺乏、教学制度设计缺失、教学培训流于形式、自主发展意识 薄弱等问题。应对策略:更新和转变教学理念,引领教师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发展的 保障体系;构建教学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遵循教师教学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实行差异化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教师教学发展的热情与自觉。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教学理念;制度设计;教学培训;专业自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17)09—0044—06 21世纪,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教育供给侧改 革”“高等教育强国”等教育的推进,质量提升 况,2017年2—3月,笔者对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 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4所高校进 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问卷352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从近十余年 来高校所开展的质量建设工作来看,更多解决的是 一份,问卷回收率为92.6%。经过对回收问卷的检 索和筛查,剔除无效问卷l7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 为88.1%。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我 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状况不尽人意,尚存在问 题。 些诸如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与特色、专业与 学科、实验与实训等“基础性”或“外围性”的问题, 对直接攸关教育质量的课堂教学等“关键性”和“核 心性”问题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基础性”和“外围 (一)教师教学发展理论支撑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 对教师教学活动所起的作用”时,认为“作用很大” 性”工作虽然重要,但它必须通过高素质、高水平教 师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其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真正 体现。因此,在“大众化、市场化、面向社会实践的 发展导向,成为众多大学的战略选择,教学受到学 和“比较大”的分别占20.1%和34.7%,认为“作用 一般”的占36.8%,认为“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 生群体的变化、科研与教学断裂及网络信息技术所 用”的占8.4%;在回答“你对发展性教学、交往教 学、理解教学、启发性教学等新教学理念的了解程 度”时,分别有18.5%和31.4%的教师回答“非常 了解”和“比较了解”,有39.4%的教师回答“一般 带来的冲击”-1 下,关注并切实促进高校教师的教 学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路 径。 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了解”,有10.7%的教师回答“不大了解”甚至“根 本不了解”。“教学理念渗透和融入于现代大学教 学过程中,不仅影响大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 为详细了解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际情 【收稿日期12017—03—2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制度设计与实践研究”(编号: Bn140103);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证研究”(编号: 16YB187);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2016年度课题“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调查与促进策略研究”(编 号:YGJI617)。 【作者简介】张典兵(1966_),男,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哲学与教师教育。 ・44・ 20 月 张典兵.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问题与应对 No.9 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教学进程的,也影 响大学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对教学的认知、情感及 行为的投入程度,因而是大学教师教学成功的深层 支撑。”-2 但是,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仍有部分教师 没有真正意识到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正确的教学理 念对教学实践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原因主要在于: 很多高校教师片面认为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根 本上依赖于学生的自觉和努力,教师仅仅是影响学 生学习的外部因素;教师只要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就能搞好教学,不需要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的支 撑。正是这种认知的偏差,使得高校教师忽视了教 学研究,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阻碍了自身 教学发展的顺利实现。 (二)教师教学发展制度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科 研和教学哪个更重要”时,回答“科研更重要”的高 达84.3%,而回答“教学更重要”的只占15.7%;在 回答“对学校奖励的了解程度”时,有87.2% 的教师回答“比较了解”,只有12.8%的教师选择 “有一定了解”;在回答“你是否清楚学校为促进教 师教学发展制定的制度”时,16.8%的教师回答“有 一定了解”,而有83.2%的教师回答“不清楚”;在 回答“学生评教和同行评价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所 起的作用”时,回答“作用很大”和“比较大”的分别 占13.5%和38.4%,回答“作用不大”的高达 40.8%,甚至还有6.3%的教师认为“根本没有任何 作用”。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针对教师教学发 展的制度设计和机制优化存在较大问题,影响和制 约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发展方面的积极性 和投入度。从评价及奖励制度来看,过于重视科 研、轻视教学,高校教学似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 为“科研意味着高职称、高薪金和高地位,科研带来 的满足感和成就远非教学能比拟”_3]。从教学管理 制度上来看,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明显 优于教师教学业务与教学质量的管理;过分重视诸 如教学规范与约束性制度方面的“刚性管理”,缺乏 对教师教学的服务、指导与培训等方面的“柔性管 理”,致使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Sep.2017 (三)教师教学发展培训流于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你是否了解高校设立 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职能”时,21.6%的教师表 示“比较了解”,45.1%的教师表示“一般了解”,而 表示“不太了解”和“根本不了解”的则分别占 28.7%和4.6%;在回答“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 相关活动有哪些形式”时,74.2%的教师认为是“本 校教师开展的公开课”,16.5%的教师认为是“教学 培训讲座”,14.2%的教师认为是“各种教学比赛和 教学评奖活动”,5.1%的教师认为是“其他活动”; 在回答“学校开展的教学培训活动能否满足自身教 学能力提升和教学发展需要”时,表示“满足”和“基 本满足”的分别占7.4%和43.1%,而有高达 37.4%和12.1%的教师表示“不太满足”和“根本不 能满足”;在回答“学校是否开展教研室集体备课和 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活动”时,22.4%的 教师回答“经常开展”,32.8%回答“一般”,而回答 “偶尔开展”和“根本不开展”的则分别占23.9%和 11.9%。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具备 良好专业素养的人才能胜任,专业人员必须经过专 业的培训。正如美国教育学者克拉克所说:“唯一 不需要对其从业者进行专f-J ̄Jll练的职业就算是大 学教师这个行业了,注意到这一点是具有讽刺意味 的。”_4H传统的集体备课和“师徒制”的优势正在丧 失,当前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的相关活动又容 易流于形式,当教师遇到急需解决的教学实践问题 时却缺乏良好的组织支持,势必会对教师的教学发 展产生制约甚至阻抑。 (四)教师教学发展自主意识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你是否能觉察自己在 教学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愿望”时, 回答“能够”和“基本能够”的分别占18.8%和 31.2%,回答“一般”的占34.5%,而有15.5%的教 师则选择“基本能够”或“根本不能”;在回答“你是 否对自己未来的教学发展进行认真设计”时,回答 “有过”认真设计的占28.4%,回答“一般”的占 35.1%,但回答“很少”或“根本没有”认真设计的却 分别占24.2%和12.3%;在回答“你是否具备自主 ・45・ 第9期 2017年9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9 教学、自主研究、自主反思等能力”时,有42.6%的 教师回答“具备”和“基本具备”,有30.3%的教师 回答“一般”,而有27.1%的教师回答“基本”或“根 本不具备”;在回答“你是否能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进 行自主更新”时,回答“能够”的教师占42.8%,但 有57.2%的教师回答“不能”。“教师自主专业发 展属于一种内源性的发展,它注重教师在专业发展 过程中的自主性,强调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自主 意识、自主规划、自主能力和自主更新。”【5 上述调 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自觉意 识淡薄、自主规划不足、自主能力欠缺、自我管理缺 乏。正是由于教学发展内生动力的缺失,致使高校 开展的教学培训活动虽然有着美好的期盼,却未能 从根本上实现教师教学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应对策略 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 约,因而其应对策略也必然是极为复杂的,需要从 多视角、度加以综合考量。 (一)更新和转变教学理念,引领教师教 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首先,要形成教师个体的教学哲学。有学者指 出:“教师的哲学,是指他在‘哲学地思考’,像哲学 家般地反思、抽象、批判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思 考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抑或自己和学生的 思维方式。” J也就是说,形成个体教学哲学并不是 要求教师成为教学哲学家,而是要运用哲学家的思 维方式思考教学的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等问题,诸 如“什么样的教学是好教学”“什么样的课程是好课 程”“什么样的方法是好方法”“什么样的教师是好 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等。只有对这些教 学的基本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引领教师 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 学发展。 其次,要树立教学学术的理念。20世纪8O年 代,美国当代教育学者博耶创造性提出“教学学术” 的理念,继而在西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学 术运动,对传统以科研作为教师唯一考核标准的价 ・46・ Sep.2017 值导向产生了强大冲击,为教学具有与科研同等重 要地位奠定了基础,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在教学学术的新 视角下,通过重塑教师角色、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加 强道德修养等策略,可以提升教学学术水平,促进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_7 我国高校要树立教学学术 理念,倡导像科学研究那样进行深入教学研究,并 且把教学研究融人于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后记、听 评课和读书等日常教学过程的始终,把教师的教学 发展真正置于教学研究的牢固根基之上。 最后,要坚持正确的教学发展理念。教学既是 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创 造性实践活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需 要向专家和同行学习,而且更需要与学生合作和交 流,这是丰富与改善自身教学的重要路径。高校教 师要意识到自身教学发展决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 一个动态、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过程,要积极主动 谋求自身教学发展,勇于面对教学过程中的挫折与 失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成长。高校管理部 门要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立为契机,设计和实 施常态化的、为教师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发展项目, 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教学发展的教学文化、教师文 化和学校文化的氛围,鼓励教师更多地投身于教学 活动和教学研究中,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 格。 (二)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教师 教学发展的保障体系 首先,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 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在事实基础上的一 种价值判断活动。”_8 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在教书 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热情与活力,推进教师考 核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教育部于2016年9月 出台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 导意见》,明确指出:“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度考 评教学规范、教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 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高校教师教学评 价不仅要注重教学工作量、教研课题与论文等定量 2o 月 张典兵: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问题与应对 No.9 评价,更要重视教学规范、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定 性评价;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科学合理,既要面 向广大教师,体现出统一性,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学 生群体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的特殊性;要通过教学 评价的制度导向,引领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 向教学。 其次,要加大教学业绩在教师职称评聘中的比 重。《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 意见》指出:“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 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 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以往高校教 师职称评聘过于倚重科研,致使一些默默耕耘于教 学一线并且有着优秀教学素养的教师难以实现职 称晋升。因此,要对职称评聘设定教学时数和教学 质量量化的最低标准以及教学学术水平的基线,在 科研成果基本达标的情况下,优先依照教学发展水 平评定职称。 再次,加强对优秀教学奖励的制度化设计。优 秀的教学成果同样代表了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因 而应像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奖励一样,加大对优秀 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设立 的“麦克奈特杰出教授计划”,就是专门奖励教学优 秀、新晋升为教授的终身制教师,奖金达到10万美 元。自2003我国开始实施“教学名师”计划,也是 对教学绩效优秀的教师所给予的一种荣誉奖励。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新教师助教制度。助教制 度是指刚分配到高校工作的年轻教师,前1—2年 并不具备任教的资质,而是要跟随教学效果 好、责任心强的老教师做助手,通过这种“传、帮、 带”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一方面能够使新教师了 解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和专业,熟悉自己今后的教学 活动场域;另一方面也能使新教师从老教师身上感 受到敬业精神、学识修养、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从 而更快地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 (三)构建教学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 1991年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发布的《大学教 师发展:国力的提升》在对教师发展进行界定时,曾 Sep.2017 经鲜明地提出了“组织发展”的概念,即以“共同体” 的形式塑造和谐有效的组织氛围,加强和增进教师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形成更优更佳的教学实 践。“教师共同体是一种专业性团体,是在学校推 动下或在教师自发的情况下,基于教师共同的目标 和兴趣自愿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 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学改革。”L9 教学发展 共同体实际上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能够与新的 教学思想理念、新的学习和研讨材料、共同体其他 成员展开情感交流和智慧碰撞的良好契机,通过共 同体情境中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与分享,从而实现 共同体所有教师的教学发展和教学成长。教学发 展共同体一般是在高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它 可以以学校为单位,也可以是校际或者区域间结成 的联合体。目前,我国高校着力建设的教学发展共 同体主要有“实体”和“虚拟”两个类别:所谓“实 体”,是指共同体成员之间可以面对面进行探讨和 交流。如很多高校建立的“新教师共同体”,新人职 教师为了更快地适应教学岗位,需要形成共同体以 便能够及时获取帮助;再如以教学基金项目为支撑 的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研究和 教学改革目标,通过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和集思广 益,展开深入的专题式教学研究活动,撰写出高水 平的教学研究论文,或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 式,或设计与开发出新的教学资源。所谓“虚拟”, 是指共同体成员在网络空间里展开的非面对面的 探讨与交流。虚拟网络共同体的召集人应当是对 高校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热情和责任心的教师。其 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是在促进教师个体教学专业 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使其顺利转化为一种组织行 为,把教师个体学习转变为团队化的协作学习。教 师的教学发展也因此被赋予更多的交互性、开放性 和实效性。如以麻省理工学院杰出的新管理大师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依托,在中学实 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Intel未来教育项目”。其成 功关键就在于通过“虚拟社区”引领教师参加教学 培训,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加以设计和开发,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对这些电子产品展开相互评价, ・47・ 第9期 2017年9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9 在此基础上观摩和研究应用该电子产品后的教学 实践,从而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 (四)遵循教师教学发展规律,针对不同 教师群体实行差异化培训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领域,教师教学发展 也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表现出自身 特有的本质与规律。有学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在教学头几年,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教 学效果呈上升趋势。教了五六年后,教师已经习惯 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进步的速度就不像以前那样 快,甚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此时教师如果不加强 自我发展和完善,最后就会出现衰退现象。”n叫这 也就是说,教师教学发展往往存在着“高原期”现 象,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加以归因分析, 忽视“高原问题”妥善有效的解决,那么其教学发展 就很有可能会丧失前进的信心与动力。由此可见,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高原期”其实也正是其教学 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而这一问题的有效解 决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高校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实 行的差异化培训。 首先,针对新人职教师,要重视不同任教学科 和不同教育背景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重点进行教育 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教学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其次,针对处于“高原期”的教师,培训内容要侧重 于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如何顺利渡过高原期的心 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培训方式要注意采用专家引领 与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反思相结合,培训时间上 要注意及时、随时随地。最后,针对教龄超过15年 和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培训内容应该侧重于学 科专业前沿、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技术方面的 学术性培训,培训要突出学术沙龙或学术研讨、头 脑风暴、批判性反思等价值作用,培训时间上则可 以适当延长一些。 (五)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教师教学发展 的热情与自觉 从具体实践来看,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一般表 现为两种基本路径:一种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 ・48・ Sep.2017 的“外驱式发展”,它源于高校教育变革和教学质量 提升的客观要求,由教学管理和人事部门主持开展 的教学培训;一种是“由内向外”“自下而上”的“内 源性发展”,它源于高校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和教学 能力提升的内在需要,是高校教师自觉自主的教学 发展。从根本上来说,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应当是 一种“内源性发展”,这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根本 动力。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 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热情与自觉。 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 习不像传统学习那样过于看重结果,而是重视学习 过程中的研究意识、创新思维、情感体验、人格塑造 和道德养成;它具有突出的问题解决导向,重视在 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实践困惑和疑难的有 效解决,因而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极具积极作用。 其次,高校教师要重视反思性实践。所谓反思性实 践,其实就是以批判性反思的方式审视自身的教学 行为和教学实践。日本当代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 主张把教师分为“作为公仆的教师”“作为劳动者的 教师”“作为技术熟练者的教师”和“作为反思性实 践家的教师”四种类型o[11] 其中,“作为反思性实 践家的教师”就是强调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反思 性,能够创造性地直面和妥善解决“唯技术化”弊端 下复杂的教学问题。我国教育学者叶澜和林崇德 在概括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 个公式:“优秀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正表明了 反思性实践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最 后,高校教师要加强教学行动研究。教学行动研究 秉持“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为了教学”的理念,其核 心价值在于追求教师教学实践的参与和教学行为 的改进,使高校教师把教室作为自然的“实验室”和 “研究场”,在清晰的自我效能感支配下实现对教学 的研究和改善,教师自身教学发展水平也因之得以 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华军,丁艳.当前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 境[J].比较教育研究,2o11(3):27—31. 第9期 2017年9月 张典兵: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问题与应对 No.9 Sep.2017 [2]张典兵.现代大学教学理念的本质特征及形成过程[J]. 石油教育,2015(4):104—107. [3]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 范大学,20l0.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1—2. [8]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发展研 究.2009(18):84~87. [9]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 育理论与实践,2014(8):25—27. [4]【美】唐纳德・吴尔夫,安・奥斯丁.教授是怎样炼成的 ——未来大学教师培养的改进策略[M].赵文,译.北 [10]沈贵鹏.高校教师自我发展刍议[J].上海高教研究, 1994(1):87—89.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张典兵.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容与策略[J].教育 探索,0122(10):96—97. [11]【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3. [6]戚万学.论教师的哲学[J].教育研究,2014(12):85~93. (责任编辑:刘晓琴) [7]陈明伟,刘小强.大学教师发展:教学学术的新视角[J].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Diaubing (Xuzhou Engineering 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018,China) Abstract:Theinvestigation showsthatthere ale someproblemsintheteaching development ofuniversityteachers,such aslackofteaching heory supportt,lack ofteaching system design,mere formaliy of tteaching trainig and weak conscinousness of self-development.Based O11 thi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he tcop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university teachers’teaching:update and change the teaching idea, eadilgthe con倒ndirection ofthe developmentoftheteacher’Steaching;strengthenthetop-level systemdesin,egstablishand perfectthegnat- ntee systemtaopromotethe developmentofteacher’Steaching;constructteachingdevelopment communitytopromote communication and coop— eration amongteachers;followthelaw ofteachers’teachingdevelopment,carry out diferentiatedtraiing naccordingtO different groups ofteach- em;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and an)l】se the enthusiasm and consciousness ofteacher’S teachig development.n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teaching development;teaching idea;system desin;tgeaching training;professional autonomy (上接第29页) Miscon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ifcally Setting the Obj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Affais rZHANG Jinghuai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fFoorein gI.angtlage and Arts,Guangzhou,Guangdog,51064n0,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affais aretrhe key supportoftalents cultivation;they are also an essential component and an extensionofcol— lege students’ideologiclaandpoliitcla education,which carristehe basictask ofmoral education as amainposition.The objectiveofmoral edu- cationisthecore,the startingpoint andthedestinationofcoHege students’affais.Irtis necessaryto graspthe value odentation,foundation,sub— jeet,dimensios nnd aso forth when etstig nthe objective fmoroal education in colege students’afiars to get ird ofthe misconception in it,SO as to establish a scientiifc and effectiv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nege students’affairs,to fulifll the functions of orienting, ̄tifying,cohering nd motaivating in the goal throoghout,and to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moral education in olcege students’afairs and the,r ̄ty oftalents cul— tiv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afairs;morla education;objective;Scientiifcally Setitg n・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