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反转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胡小芬 王亿本
(南昌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许多备受关注的新闻事件均出现了反转,最终导致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这不仅对当事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舆论环境。本文以“王凤雅事件”为例,从网民、自媒体、权威媒体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舆论反转;反转成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7-0046-02“王凤雅事件”与大多数反转事件类似,微博、微
信等自媒体捕风捉影,未对事件进行核对,就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发布报道,引发大众的讨论。随后,“王凤雅事件”影响逐渐扩大,传统权威媒体做出真实且全面的报道,澄清谣言,推动舆论反转。在这起事件中,网民仅起到了提供线索及形成舆论的作用。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是“王凤雅事件”中推波助澜的元凶,其中“有槽”微信公众号是向公众散播这一虚假事件的源头。
舆论(网民对话题探讨的结果)大多是出于维护公平正义的目的或对真相的渴求,只有当传播的事件存在虚假情节时舆论才会发生反转。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布者有网民、新媒体和传统权威媒体三大源头,舆论之所以发生反转,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网民、新媒体没有做好对事件真实性的把关,传统权威媒体被动澄清回应不够及时。
一、网民发声渠道多元,发布虚假信息,造成舆论反转现象
首先,网民发声渠道多元,虚假信息被证伪,推动了舆论反转。学者陈伟球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等即时平民化消息传播平台大大拓展了受众的新
[1]
受众无须通过新闻媒体就可直接面向闻传播渠道。
所有其他的用户传播信息,话语权直接掌握在网民的手中,长期被控制话语权的公众找到了发泄情绪的出口。与受过专业训练的媒体工作者不同,网民披露事实时,倾向于站在利己的角度来讲述不实事件,增加受众不理智的概率,这是舆论反转的成因之一。
其次,网友倾向于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事件当事人做到完美的程度,否则便发动语言攻击,推动了舆论反转。如在现实中的家庭遭遇王凤雅这种情况时,并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网友所说的倾家荡产只为治病,这也就是所谓的“网络喷子”“键盘侠”。在这种表达机制的作用下,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的,在集体中,个人的才智和个性被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据了上
[2]
风,人们自觉的个性就消失了,可推测缺乏理性思考的网民群体极易被不正确的事实误导失去判断力,而且被虚假信息误导的公众更容易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虚假信息,从而发表不当观点,形成不实的舆论,间接地增加了发生舆论反转的概率。
二、新媒体自律性不强,推动舆论反转
除了网民虚假爆料以外,2018年十大舆论反转新
闻中,有三起是新媒体虚假报道事实导致的,因此新媒体自律性不强是舆论反转的成因之一。
首先,新媒体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新媒体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其新闻制作机制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也有所不同,因此以往的报道规则不能有效地约束新媒体的工作者,而政府又未针对新媒体制定一套成熟的管理规则。与具有一套严格事实把关机制的专业媒体相比,许多自媒体存在弱把关、弱审查、情绪化、浅层化和任意性等乱象,所以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取代专业媒体也就是用主观情绪和个人偏见取代专业媒体报
[3]
道的过程。
其次,报道煽情化,甚至虚构。长久以来,自媒体工作者惯用的手段是取震撼人心的标题,或放大事件中某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细节(如富二代),甚至编造事件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可以说新媒体的报道宗旨是“事实让位于吸引力”,不惜一切手段达到“10万+”的阅读量,忽略了引导受众了解事件真相的职责。没有其他事实来源的受众极易被自媒体铺天盖地的虚假报道误导而陷入“信息茧房”,从而产生错误舆论。就如“咪蒙”团队发布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一文,突出“寒门”“状元”等字眼,当天发出便迅速成为爆款,随即被发现文中许多内容都是虚构的,网民的评论急剧反转。
最后,煽情易盈利,引起效仿。为了提高阅读量达到盈利的目的,许多自媒体惯用煽情手段描述事件,甚至达到了无所不言的地步。微信公众号“明白漫画”在“有槽”发布报道之后,便将王凤雅事件改编成漫画,其中图画、言语极具倾向性,进一步误导了受众。这一类只顾盈利的自媒体作为意见领袖,完全没有考虑自己是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媒体,以及只为吸引力的写作会给当事人、社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三、权威媒体首发弱势,推动舆论反转权威媒体首发弱势,澄清不及时,推动舆论反转。权威媒体报道内容主要为国家政策以及报道自媒体很难挖掘的深度内容,而舆论反转事件则多是社会消息类新闻,因此权威媒体面对此类新闻比较被动,待传统权威媒体回应之时,事件的影响范围已经很广,虚假事件前期的传播已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权威媒体虽以一己之力起到了辟谣的作用,推动了舆论的反转,尽到了媒体的职责,但在事件发生之际,传统权威媒体被动性回应延长了虚假消息的传播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7年)规划项目“乡村健康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
成果,项目编号:17XW02
46
第10卷第17期 2019年09月
Vol.10 No.17September 2019
时间,没有在舆论形成之前就做出详尽的报道,而后续的报道更是直接推动了舆论的反转。
后续的澄清作用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辟谣后也仍有不少的网民被“首因效应”误导,这一效应表现为当对同一人或事物出现不同评价、各种信息杂糅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易于接受前面的
[4]
信息,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虽短暂,但影响不可小觑。传统权威媒体的被动回应虽及时阻止了虚假事件的传播,但阻止不了事件激烈反转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四、思考与应对首先,应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一系列舆论反转事件的发生,网民的舆论均给当事人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网民应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做到不发布不实信息、不滥用话语权并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网民每天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沉浸在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洪流中,思考能力逐步降低,如不加以改正,在事件发生之际,人人极易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发生集体性的语言攻击行为,所以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迫在眉睫。
其次,新媒体应提升专业能力,权威媒体应完善澄清机制。自媒体应恪守新闻指责,把住事实关口,承担起“意见领袖”的职责,并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依靠口碑和优质的内容锁住忠实观众,从而提升自己的公信力。权威媒体应保持权威性,同时通过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在事件信息无可靠来源的传播初期,就应着手调查,严防虚假消息蔓延,及时理性回应网络上的负面情绪,在逐步了解事件真相之后,权威媒体要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的消息。
最后,法律制约必不可少。我国网民数量巨大,仅
仅靠网民、自媒体和权威媒体的自律,只能做到一时的
改善,因此法律的制约不可或缺。对此,政府应尽力完善管理网民、新媒体的相关法律,同时协助权威媒体的澄清工作,引导网络舆论。
五、结语近几年,新媒体环境下热点事件舆论反转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舆论环境。本文分析“王凤雅事件”这一典型舆论反转案例,发现出现舆论反转的主要原因为:新媒体时代的网民与自媒体对事实的把关不严,以及权威媒体相对被动的回应。本文针对三方,分别给出了以下建议:网民提高媒介素养,不滥用话语权;新媒体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公信力;权威媒体尽力提升话语权,保持权威性。此外,仅仅靠网民、自媒体和权威媒体的自律还不够,政府强制性的法律制约必不可少。参考文献:
[1] 陈伟球.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社会分配的调整[J].国际
新闻界,2014,36(05):79-91.[2]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5.[3] 孙祥飞.媒介热点透析与前瞻·2019[M].北京:人民日
报出版社,2018:104-105.[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71.作者简介:胡小芬(1997—),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王亿本,男,安徽霍邱人,博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传播符号学,健康传播。
(上接第45页)最后增加了学校对于网络监管难度。
(三)加强高校线上线下的网络监管,掌握网络教
四、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途径育的主动权(一)把握时代主流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互联网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观教育利,但同时各种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导致学生在这样的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所以高校更环境下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所以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应该注重意识形态方面的管理,把握时代的主流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从线上线下同时入手,做到双管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开展思想政齐下,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严格把控学生获取治教育活动,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利用新型的思的信息。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斗想武器,运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争的主要战场,高校在这种环境下增强自身实力,从容同时,学校要根据本校的特色理念和教学风格,构建属应对各种不健康的思想,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是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体系,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常紧迫的一项任务。当然,进行网络监管并不代表要对学生起到影响和教育的作用。限制学生接收信息的自由,相反,网络监管正是为了给(二)建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学校及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和健康的环境。学生的思想防御能力
学校要从课程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是学生参考文献:
张晶.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学习的地方,学校通过设置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1]
策[J].传媒论坛,2019,2(16):95-96.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进步和思想提升有直接作用。
朱庭伟.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与应而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直接面对的人,所以教[2]
对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9):师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精神上和行动上的引导者。
223-225.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学
刘毓.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路径探析生,也会在无形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除此之外,[3]
[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04):1-4.教师还要多与学生互动,走进学生,这样增进与学生之
间的沟通,从而解答学生的疑惑和思想上的问题。只
赵丽君(1982—),女,山西阳泉人,硕士,讲师,研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对歪作者简介:
[3]
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风邪气的防御能力。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