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时练习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时练习

来源:吉趣旅游网
2020—2021学年下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课时练习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月余日,鳌潜未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概天,或游而西,或游而东。

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注】①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②概:原指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义为平、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怒而飞( )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 ③此将鳌之作也( ) ④群蚁将反( )

(2)下列每组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 B.鹏之徙于南冥也/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真无马邪 D.或游而西/一食或尽粟一石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

试卷第1页,总14页

②①(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南冥者,天池也”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③其两膝相比者 ④盖大苏泛赤壁云

(5)两文除了写鲲鹏和大鳌外,【甲】文还写到野马、尘埃的运动,【乙】文还写到群蚁,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庄子,名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2)下列句中画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选文开篇以奇异的想象夸张地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翱翔,其中哪些地方可表现出鲲、鹏之大?

(4)选文的核心形象是“鹏”,但后来又提到了“野马”和“尘埃”。仔细阅读选文,说说“鹏”与“野马”“尘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选文中的“鹏”很大,且飞得很高,它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吗?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2页,总14页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①志怪者也 _________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 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 ④亦若是则已矣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周《北冥有鱼》)

【乙】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①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②蘧蘧然:惊惶的样子。③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

试卷第3页,总14页 ③②①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1)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①北冥有鱼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亦若是则已矣 ④则必有分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3)【甲】文中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

(5)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冥有鱼》节选)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

试卷第4页,总14页

④③①②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

⑤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ǔ):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志怪者也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怒而飞 ④夙兴夜寐 ⑤不然,则徒劳费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3)《庄子》之文善用比喻,如比喻前程远大,可以用出自【甲】文中的“ ”来表达。

(4)【乙】文父亲“然今遣汝”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体现了什么主旨?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试卷第5页,总14页

①⑥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①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②蘧蘧然:惊惶的样子。③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B.志怪者也 志:标记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3)【甲】文中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试卷第6页,总14页 ③②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战于长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中轩敞者为舱

D.《齐谐》者,志怪者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对下列句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志:做标记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亡:逃跑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表判断 D.则芥为之舟 为:动词,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以较多的文字从个人的角度论证“生于忧患”,以较少的文字从国家的角度证明“死于安乐”,从而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作者认为决定国家存亡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其实是相似的。

C.从“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可以看出,大鹏虽然自己伟岸强大,但要万里南征,仍要有所凭借。

D.庄子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如文中描写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干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4)翻译画线句子。

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试卷第7页,总14页

参考答案

1. 【答案】

(1)①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记载,③出现;兴起,④同“返”,返回 (2)D

(3)①大鹏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②它头顶着山,跟我们头顶着饭粒有什么区别吗? (4)④

(5)【甲】文写野马、尘埃的运动,是为了说明万物皆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

【乙】文写群蚁,是为了告诉人们,做人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要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 【解答】

(1)①句子译为:当它振动翅膀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句子译为:《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③句子译为:这表示鳌马上要出来了。作:出现;兴起。 ④句子译为:众蚂蚁准备返回。反:同“返”,返回。

(2)A项,于:介词,到、至/介词,在。

B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 C项,其:连词,表示选择/副词,加强诘问语气,难道。 D项,均为副词,“有时”的意思。 故选D。

(3)①击:拍打。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②彼:他。冠:戴着。何异:有什么区别。 (4)“南冥者,天池也”为判断句。

①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桃花源中的人”。 ②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渔人”。 ③定语后置句。 ④判断句。

据此可得出答案。

(5)【甲】文中提到“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这里和鹏相比,

试卷第8页,总14页

说明万物均“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乙】文中蚂蚁们把大鳌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它们微不足道的行为相提并论。故事讽刺了自欺欺人、自高自大、目空无人的人。告诉人们:做人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要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 【答案】 (1)周,战国 (2)A

(3)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相同:它们都需要凭借风才能够动起来。 不同:“鹏”很庞大,“野马”“尘埃”很渺小。

(5)它不是真正能随心所欲。它的高飞需要借助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所以它依然是要受到限制的。 【解答】

(1)庄子,原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A项,知:知道。无活用现象。 B项,水: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水面上。 C项,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D项,怒: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故选A。

(3)作答此题,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从文本内容来看,由“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以看出鲲、鹏的体形之大。

(4)语句中的“野马”是指山野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结合“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可知:“鹏”“野马”和“尘埃”都需要凭借风才能够飞扬起来。但从形体上看,“鹏”大,而“野马”和“尘埃”小。

(5)依据文章中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知,“鹏”虽然很大,但是要飞起来,还要凭依风,没有风,是飞不起来的。所以说,“鹏”是不能真正随心所欲的。据此理解作答。 3.

试卷第9页,总14页

【答案】

(1)①志:记载 ②以:凭借

③怒:振奋,奋起 ④是:这样

(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示例:①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解答】

(1)①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志:记载。 ②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以:凭借。

③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像陲在天际的云。怒:振奋,奋起。 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2)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吹:吹拂。译文为: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章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庄子最主要的是想象了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为了要描述这种想象的至境,让人们相信确有“逍遥”的境界,庄子展开具体的想象,先通过对许多具体形象、事例的想象和创造来说明天地万物皆“有所待”,然后步步深入到“无待”的境界。而这些具体的想象又具有独特的风格。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即可。 4. 【答案】

(1)①冥:同“溟”,海。 ②抟:盘旋飞翔。 ③是:这样。

④分:区分、区别。

(2)①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②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或: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

试卷第10页,总14页

(3)【甲】文中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甲】文主旨:世间的万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的。 【乙】文主旨:物我为一,万物齐等。

(5)示例:①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解答】

(1)①句意:北海里有一条鱼。冥:同“溟”,海。

②句意: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 ③句意: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④句意:那必定是有区别的。分:区分、区别。

(2)①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句意: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②昔:过去。栩栩然:很逼真的样子。句意: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或: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 (3)由“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总结概括出“鹏”的形象。

(4)由“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可知【甲】文的主旨为:世间的万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的;由“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可知【乙】文的主旨为:物我为一,万物齐等。

(5)《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章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庄子最主要的是想象了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为了要描述这种想象的至境,让人们相信确有“逍遥”的境界,庄子展开具体的想象,先通过对许多具体形象、事例的想象和创造来说明天地万物皆“有所待”,然后步步深入到“无待”的境界。而这些具体的想象又具有独特的风格。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都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同时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作者否定争名夺利的世俗之人,追求逍遥,但自己也

试卷第11页,总14页

摆脱不掉人生的羁绊,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之下,就借着这种大胆夸张的想象来寄寓自己的理想。 5. 【答案】

(1)①志:记载。

②抟:盘旋飞翔。

③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④夙:早。 ⑤然:这样。

(2)①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②能发奋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 (3)鹏程万里

(4)原因: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主旨:告诫他要勤学、 勤问、勤思、谨起居、谨言谈、谨交游,敦厚忠信,见善思齐。 【解答】

(1)①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志:记载。

②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

③用力鼓动翅膀奋起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④早起晚睡。夙:早。

⑤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然:这样。

(2)①海运:海水运动。此句为判断句,注意句式。 句意为: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②奋然:发奋图强;勤:勤勉;谨:谨慎。

句意为:能发奋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

(3)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以概括得出答案。

(4)【乙】文中“然今遣汝”后面一句的内容即是原因;通过阅读文段可以发现,这是朱熹写给其子的一封家信,意在督促他勤于学业,不要平白浪费时间。 6. 【答案】

试卷第12页,总14页

(1)B

(2)①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②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或: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 (3)【甲】文中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甲】文主旨:世间的万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的;【乙】文主旨:物我为一,万物齐等。 【解答】

(1)B项,句意: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2)①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句意: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②昔:过去;栩栩然:很逼真的样子。句意: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或: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 (3)由“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看出鹏的大,由“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概括出鹏力大、善借长风、志存高远。

(4)【甲】文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些都表明了事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是相互作用的;【乙】文中“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说明了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 7. 【答案】 (1)B (2)D (3)A

(4)①在水面上击打的水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离时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②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劳累。 【解答】

(1)A项,在;

B项,表顺承/表转折; C项,作为; D项,表判断。

试卷第13页,总14页

故选B。

(2)A项,志:志向。 B项,亡:灭亡。 C项,是:这。 故选D。

(3)A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先列举历史上明君贤臣的事例,论证了人才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入手,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

(4)①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上:向上。译为:在水面上击打的水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离时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②故:所以。大任:大使命。于:给。心志:内心。译为: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劳累。

试卷第14页,总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