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2,Vo1.33,No.13 ・高教研究・ 浅谈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孙 莉 【摘要】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专业不突出,已成 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地方医学院应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 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队伍。桂林医学院根据国家的战 略需求,及时研究和探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推进全科医学教育进程,创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快 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全科医学人才 全科医学教育 201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卫生部、教育部等六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服务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医 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0C121)”、新世纪广西 部委制定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 划》指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O万名全科医生,基 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才资源要求。2011年7月国务院 发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我国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医学人才 ‘订单式’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JGZ026)”和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资助项目“地方医 学院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 初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 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医学院校来说, 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地方医学院校应积极 嘲 啪 跚 嘲 Ⅲ 跚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这对坚 2011JGZD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 邮 编541004 收稿日期2012—05—14 响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功能和医学教育资源优势,全 力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低甚至消除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l_1 。通过政府建立的卫生 防护标准,明确在管理锐器伤害上各个部门的责任和权利,使 锐器的管理有章可循,完善其管理操作管理。同时,医护人员 在法律上也得到了健康和医疗保障,其相关权益也得到了维护。 3.2 医疗卫生机构 重点对容易发生锐器伤害的场所进行 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的卫生防护标准和避免受伤。对发生针 刺伤害、发生锐器伤害操作场所进行重点关注_1 。定期评估 郭远清.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对策[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369 刘永华,张立群,郭凯,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 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l(9):l 809—1 810 陈亮,张敏,缪剑影.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 [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166—170 陈海燕.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内蒙古中 医药,2009(17):85—86 容易发生伤害的针具,寻求更安全有效的针具。针对可能发 生针具伤害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操作规程。 3.3提高锐器伤害的防范意识 要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 识和对相关锐器伤害器具的认识,安全处理针头:处理针头时 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 免刺伤他人;在为不合作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将 李静.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害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 (学术版),2007(3):89 刘晨霞,陶玉霞,马海静,等.I临床工作锐器伤害及防范措施 [J].工企医刊,2009(3):85—86 戴华春.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害及防护[J].哈尔滨医药,2010 (4):8O 用过的针头单独丢入防漏的锐器盒内;不要将针头丢在一般 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他人_1 。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 陈海燕.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内蒙古中 医药,2009(17):85—86 胡斌莲,沈亚儿.护士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49 减割针器;不要将手指伸人容器内;使用玻璃注射器前和消毒 安瓿前应检查注射器及安瓿有无破损裂痕,防止使用时划破 双手;绝对不要处理破碎的玻璃。锐器伤害造成对医护人员 自身和国家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可能导致血源性病原体 感染医护人员,由于暴露感染的不确定性造成其心理负担,还 蒋玲.I临床护士锐器伤害的现状调查与防护措施[J].中国民康 医学,2011(19):2 475 沈彩红,张春花.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防护的研究进展[J].内 科,2007(5):834—835 可能对国家的卫生服务体系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经济和人 力资源的浪费l1 。因此,要积极地提高医护人员、医院防范 意识,引起社会对锐器伤害的关注。 参 考 文 献 [1]许长红,武翠萍,辛英伟.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的原因、预防及处 理[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6):99 林春姝,王丽娟,郑忠立.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锐器伤 害EJ].吉林医学,2009(2):166 胡斌莲,沈亚儿.护士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49 王曼娟,邓智勇.手术室护士意外医疗锐器伤害分析与防护 [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1):3 404—3 405 壹壹堕 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33卷第l3期 1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严重不足 ・1789・ 资源分配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建设滞后等问题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难以满足民众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造成了民众对基 层医疗卫生服务不信任、不放心,“出现了城市 三甲 医院人满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 报》可知,2010年全国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O.2万个,其 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万个、乡镇卫生院3.8万个、诊 所和医务室17.3万个、村卫生室64.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 为患,而基层社区诊所门前冷落的景象”。因此,顺应社会需 求,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水 平,造就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队伍,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 构的人员共328.2万人,其中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9.2万人。 长期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与分布 不合理,尤其是西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以广西为例,在卫生 人才数量上,2008年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数比全国平均数 低36 ,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比全国平均数低 服务质量得以提高、卫生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同时,也 给医学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 医学院校是培养全科人才的重要平台 2O%;在卫生人才整体素质上,2006年广西乡镇卫生院卫生 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者占1.6O ,专科学历者占17. 42 _1];2010年,具有本科学历者也仅占其总数的6.7 。 在上海,2010年“上海有经过岗位技能培训的全科医生 4229名,是全国拥有全科医生最多的地区之一,但按照每万 人拥有3名全科医生的比率计算,上海全科医生的‘缺口’仍 有近3千人。_3],’福建省的温州市,2010年拥有“社区卫生技 术人员5 905人,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人 员仅有1 413人,无职称人员达3 914人。2007年底,全市仅 296人取得在职全科医师规范培训合格证书。_4]’,我国基层医 疗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已成为 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和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加 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生的执业水平,成 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2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重要意义 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医务人员直接深入家庭向群 众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的全面的连续的指导与 服务的一门新兴医学科学_5]。2O世纪6O年代,全科医学首 先兴起于美国,并相继在发达国家中推行,8O年代末传人我 国。全科医学人才是为居民提供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学人 才,通称为全科医生(General Doctor);欧美等发达国家称作 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physician)或家庭医生 (family doctor)。美国的家庭医疗学会(AASP)对家庭医生 的定义是:“家庭医生是经过家庭医疗这种范围宽广的医学专 业教育训练的医生。家庭医生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 使其具有资格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 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在2011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 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给出全科医生的定义 是“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 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 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全科医学在我国2O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国家和各级 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全科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 级学科地位已确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制度开始建立,全 科医学人才队伍已初成雏形。但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政治 经济及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全科医学人才缺 口仍巨大。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学人才,其工作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为居民提供诊疗、保健、预防、康复 等服务。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采取 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城市社区和乡村卫生工作,着力缓解 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医疗卫生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在职专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生培 养。通过基层在职专科医生的转岗培训来培养全科医生,与 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相一致。在美国,要想成为全 科医生,除需要经过4年的医学院学习培训外,还需接受全科 医生的培训项目。英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是经医学院学习获 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在医院经过了1年的临床训练,然后再经 过皇家全科医学学院为期3年(前2年在医院后1年在社区) 的训练,通过考试后才能成为全科医生。 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较晚,全科医学教育提上日程也是 近年来的事,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全科医学提出了巨 大的需求,因此,政府采取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培养全科医 生。作为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医科院校,应面向未来,着 手建立高水平的全科医学系,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 才。尽管目前我国有1o多个省市的高等医科院校开展了医 学本科的全科医学教育,但相对于全国100多所高等医科院 校来说还是很少的一部分,还远不能满足民众的巨大需求以 及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指 出:高等医科院校以卫生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 才培养结构,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的培养,着力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地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 主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 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大量合格全科 医学人才离不开地方医学院校的全力参与。因此,地方医学 院校应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 势,研究和探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整合校内外医学教育资 源,加强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拥有自身特 色的学科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全科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地处后发展地区的桂林医学院,依托省级医学院校这一 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在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 医学人才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及时研究和探索全科 医学学科建设,推进全科医学教育进程,创新全科医学人才培 养模式,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4.1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2009年1月 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 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 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中心, 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 级诊疗服务。“新医改”方案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要建 ・ 179O・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 ! : 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 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全方位的基本医疗卫生制 度。这就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明确向医学院校提出需 要大批既懂得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公共卫生知识、法律和 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这些人才主 要面向基层、为大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学院校是培养医 学人才、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其培养的人才工作在 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战线上,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 门成立了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各相关二级学院 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秘书等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由教务处长任办公室主任。改革试点涉及到的基础医学 院和临床医学院也成立了二级学院一级的“卓越全科医师教 育培养计划”教学改革试点领导小组,以及整合课程教学研究 小组,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参与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师人选。2) 准确定位,完善“卓越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在充分 调研、并与农村订单定向免费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的学生进 行面对面交流和座谈的基础上,以2008年发布的《本科医学 力军和推动者、居民健康的保护人。为此,学校在遵循医学教 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医疗方针政策以及新时期社会 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岗位要 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模 式、引入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引进高层次人 才、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探索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充分发 挥自身科研平台优势,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为医 学及诊疗技术的进步提供动力,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知识 源泉;发挥自身临床实践基地优势,为基层培养和培训大批实 用临床医学人才。 4.2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研究,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培养 全科医学人才离不开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教育是一项集 临床、预防、康复和人文等一体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积极组织教师 学习国家医疗卫生政策,了解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进展情 况,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学人才的 培养。目前已有8项省厅级、校级研究课题获批准立项。在 师资队伍建设上,近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拔 尖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其团队建设,遴选 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学校 专门配备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及流行 病学等专业教师,并定期不定期地派教师参加省内外全科医 师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鼓励临床教师承担全科医 学教学任务,开展全科医学科学研究。学校从2010年开始增 设了五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 4.3加强临床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实践教学 实践 教学环节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学生不仅要具备 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 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建立了由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专题 讨论、见习教学、临床技能培训、毕业论文与设计、社会实践、 科技竞赛、创新科研等共同形成的实践体系;充分发挥校本部 和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基础和临床知识的融合。 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医学教育介绍, 了解医学誓言并进行宣誓。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安排学生每 年利用寒暑假到家乡所在地医院、预防疾控中心进行见习、宣 传公共卫生知识或进行社会调查;在大二时安排学生到学校 附近社区医院、教学医院进行见习,让学生早期进入临床一 线,接触实际病例并参与一定的社区保健宣传,了解医院的运 作,感受医生职业、体验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技术,接受医德医 风熏陶。每年以学校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省级医学生临床 技能大赛和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为载体,强化临床技能 训练和考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4.4 积极探索“卓越全科医师”的培养 1)加强组织领导,成 立相应机构。为更好的落实好卓越全科人才的培养工作,专 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了“卓越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明确提出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知识、能力以及各方面素质上都比较优异的,以‘病人为中 心’、服务基层,适应现代社会健康理念的全科医学骨干人 才。”在课程体系上,以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为基础,增加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人文社科等方面的课程和学时,将课程 设置为综合素质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 块、临床专业课程模块、预防保健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 块。理论课增加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健康教育、全科医学 概论等课程,适当压缩公共课、基础课相关课程的课时。在教 学内容上,改变传统以单门课程授课的知识传授方式,以“人 体器官系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的方式来组织基础和临床 方面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 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设计“3.5+1.5”的人才培养模式。 也就是,学生进校后经过三年半时间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 理论知识学习,然后安排一年半时间的临床实习。前面1年 在学校三甲教学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学习,以掌握各病种的 诊疗方法;后半年在社区医院、预防疾控中心学习,以掌握卫 生保健、预防等知识和技能。3)扎实推进、落实“卓越全科医 生”培养计划。第一,推进课程整合。首先,整合了部分基础 医学课程,形成以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 理学)、人体机能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能学实验》(生 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两大模块为主的基础医学课程平 台。其次对部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进行整合,形成了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模式,如心血管系统基础与疾 病、消化与营养和呼吸体统基础与疾病等基础医学课程与I临 床医学课程的整合。第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减少课堂讲 授时数,采取直观教学、视听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 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 果。部分基础课程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使学 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临床 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自信心。在基础 医学和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中,选择若干器官系统、具有典型性 和实用性的教学病例,开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小 组讨论式教学。第三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结合器官系统疾病 的课堂教学,组织综合病案讨论,联系相关医学基础知识,注 重临床思维能力的训I练。 4.5培训基层在职医疗卫生人员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的医生整体学历层次不高、高职称人员较少,年龄结构老 化严重,专业不突出,这是制约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 关键,也是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不信任、不放心的缘故。 壹 医堂院学报2012年第33卷第13期 提高新毕业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方法的探讨 赖小惠 黎佩珊 刘关嫦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新毕业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100名新护士进 经过培训后,新护士的技术操 行临床基本技能方法体系的培训,分析护理培训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同时也加大了与病人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 论通过对新毕业护士的临床基本技能方法体系的建立与临床护理实践,能大部分护士能熟练掌握护 【关键词】护士规范化培训 临床基本技能方法体系 理技术操作,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Training methods of clinical competence for newly graduated nurses LAJ Xiao—hui, a1.na.) (Dongguan People's Hospital,Dongguan,Guangdong 523126,the P.R.Chi—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nephrology,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competence of newly graduated nurses.Methods One hundred new nurses training in basic clinical skills methodotogy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ar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train— ing the new nurses in the operating test,resul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also increased communica— tion with patients,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improved patients satisfac— tion.Conclusions Nursing is a technology highly operational proficiency of technical operation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thodology of basic clinical skills and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most of the nurses will master nursing techniques and improve patients"satisfaction. [Key words] Nurses Standardized training Basic clinical skills methodology 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医院的 生存与发展。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 安全的基本制度,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是规范护理工 作的指南。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护士对护理工作核心制 度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 意识、法律意识及执行力_】]。而护士的继续教育是护理人员 执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在护士技能培训方面各有 优势,如欧美国家均有护士晋级培训制度,以满足不同层级护 士的学习与提高的需要,让护士逐步成为一位专科护士和临 日新月异,需要护理技术的不断更新,训练护士结合临床的技 能,促进护士的专业成长和科学应用护理技术的灵活性,培训 方法和途径的选择,得到各国的重视l_3]。同时通过有计划、有 目标、有针对性的对新毕业护士进行培训,可以帮助她们尽快 地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 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提高新毕业护士 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方法与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调查培训对象为2011年5~11月参加培训 床护理专家,擅长于某些专科技术,从而满足病人的不同需 要,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_2]。此外,医疗技术与水平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邮 编523126 收稿日期2012—06一O1 的新护士1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人,女92人;年龄17~ 34岁,平均22.5岁;每天平均学习时间(2.2士1.3)小时。学 历为本科者12名,大专者55名,中专者33名。训前根据走 访调查掌握的基本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摸底考试,考试内容 因此,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医生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综 合素质和诊疗技术,就是十分迫切的问题。学校根据区卫生 厅、教育厅的部署,积极发挥学校医学教育资源的优势,建立 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43 E23韦波.为后发展地区培养全科医学人才EN].光明日报,2011年 1O月3日02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为学 校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镇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3刘轶琳.全科医生社区“挑大梁”供不应求上海仍有近3千缺口  ̄EB/OL].http://www.sznews.com/rollnews/2011—10/16/ content—.4165549863.htm 的执业医师,提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和乡 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以及资质认证等,从而加快推进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 E43俞林伟.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8)615—617 E53易鑫,曾文俊.论全科医学及其发展EJ].中国医院管理,1994 (6):55—57 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Eli杨燕初,覃汉宁.广西区域医学教育与农村卫生人力资源[J].中 [6] 肖纯凌.适应社会需求加快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I-j].中国高 等教育,2011(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