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 科学合理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确保已建工程安全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更应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问题研究
Abstract: for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 foundation, management is the key, is to us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benefi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play as well a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Therefor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nsure project safety and in the best working condition, more should be put on the work agenda.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和处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将水利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程管理上来,建立健全水利管理体制,确保水利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实现。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工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是在国家计划控制下进行的。各类工程项目,特别是大中型项目都要经过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的审批,并接受主管部门,计划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管理和监督。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在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的性质和具体作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引导和管理。对水利工程管理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的功能充分发挥。
2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2.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运行机制不灵活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意识不明确,建国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规范。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历时十余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这就对水利管理存在极大的误解。
2.2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明
由于水管单位分类指导政策正在试点中,目前纯公益性单位、经营性单位比较好区分,但是由于综合性水管单位的功能的双重性,很难严格区分其单位性质。许多水管单位定位不准,性质不明,没有享受应有的国家财政补贴,专款也不能专用。纯公益性单位如堤防管理
等本应为各级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大多被定为差额补助事业单位,有的甚至被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据统计,纯公益性单位中有拨款的单位仅占61.69%,38.31%的纯公益性单位没有拨款,这些无拨款的单位自身又不具备对外经营创收的条件和能力,连生存经费都存在较大缺口,更谈不上发展了。综合性单位占水管单位的大多数,因为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工程,公益性工程和经营性工程合在一起,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界定不清,公益性部分运行管理费并没有得到财政给予的合理补偿。综合性单位从事多种经营的部分,由于和本单位千丝万缕的关系,内部事、企难分,自身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实施经济核算、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实现预定的企业化运行管理目标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都不具备,运行机制无法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因此,存在“事”为管理,管而不专;企附事业,福利养企。造成专款难以专用,弱化维护管理的投入。部分水管单位责任主体不明晰。一些水利工程没有严格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该由上一级管理的水利工程由下级单位管理,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一些水行政主管部
门对水管单位只有业务管理权限,没有人事管理权,只管事不管人;对一些非水利部门管理的水利设施和水管单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2.3水利工程管理投入不足
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大多数是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成的,主要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加之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
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到“以粮为纲”,“无粮不稳”和“水是天上掉的,无价无偿的”观念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所以,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而国家对公益性支出不予补偿,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
3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
3.1要加强水利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首先,要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的责任。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依照相关规定聘任,其它职工由水管单位择优聘用,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这样才能增强水利管理人员各自的责任。
3.2加大投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第一、逐步理顺水价。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
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第二、强化计收管理。要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供水经营者与用水户要通过签订供水合同,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要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3.3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第一要加强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
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
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第二要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的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3.4认真学习水法规,进一步落实工程管理措施
水利工作应在水法规的正确指引下,广泛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投入政策和水利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等,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工程安全,实现良性循环。
3.5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水管单位都有宝贵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人力、设备、技术优势,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综合效益,发展壮大单位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农业供水、水利旅游、土地开发利用、养殖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经济效益。
4结语;
我国水利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水利工程管理就是在深入了解水利工程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尽可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引导和管理才能保证水利工程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