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1.27 2OO9 No.22 从学生的实习表现分析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江 燕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012) 摘要:通过总结中职学生的实习表现,从五方面提出提高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的对策——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从各环节确保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实现;制订系统、连贯的职业意识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注 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学生;实习表现;教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22—0028-03 随着“普高热”的兴起,中职学校生源数量逐渐缩减,中职 易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单 教育也走向市场化,学校的教育产品——毕业生如果找不到就 位为了更好地发展应该怎样做”等,而这些曾经都是班主任天 业岗位,学校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招生难状况。人才市场的竞争 天对他们进行教导的话。在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中,有很多学生 归根结底是毕业生素质的竞争,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着学校的 都透露了他们在实习中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发展方向。 持续发展m。中职学生的实习表现是中职教育管理效果的体现。 以前班里最淘气、厌学的学生也表现出了积极求学的状态。这 笔者通过近一年的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对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 些表现说明实习经历使学生更快地意识到了学习方向,有助于 进行了总结,并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反思,以期 其确立人生目标。 为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效果探寻一些对策。 1.2专业实践能力越强,能越快胜任工作 1中职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 即使是实习的学生,企业也要求其一到相应岗位就能胜任 1.1人生目标更明确 该工作。据笔者了解,平时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学生, 很多学生通过参加实习,体会到了学校与现实的不同,感 在岗位上的学习能力也很强,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岗位 受到了工作的压力,这使他们思想快速成熟,比在学校时更容 工作。同时,因为这样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爱动脑、动手,也得 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到2007年,让农村困难 师、教坛新秀必须每几年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半年或一年。四是 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书费, 教师流动实行类似球员的“转会费”制度,对流向城镇、民办学 补助寄宿生活费)。对欠发达地区,省、市财政部门要给予相应 校的教师,流入学校应向流出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以保障 的支持。在范围上,一是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将整个代管 农村中、小学的利益。五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教师脱产 费、住宿费、住校伙食费,甚至校服费用等考虑在内;二是降低 进修,实行农村教师终身教育制度。六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式” 贫困的标准,扩大贫困学生的比例,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 教师队伍,使他们熟练掌握“复式”教学的技巧与方法,给他们 况,逐步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贫困学生全部免费。 高于当地城市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他们扎根山区从教,这样既 (5)建立高素质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百年大计,教 可以提高这些地区的师生比,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教育 (6) ̄Jn快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 发展的根本所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学质量。按照“因地制宜,分期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工 而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素质 作思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 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尤为薄弱。为 化建设进程。认真实施“中西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 此建议:一是要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 程”和“未来教育工程”等,不断提高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手段 特点,合理核定这些地区教职员工的编制,并加强对这些地区 的现代化水平。 教职员工生活条件的改善。二是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 制度。对于新聘的小学教师,原则上其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对 中之重,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少年儿童能受到义 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要坚决淘汰。三是要坚持实行一 务教育,希望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 定行政区域内的教师交流制度,规定城市(镇)学校每年必须接 对其能够高度重视,大家共同来推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 受~定数量农村教师的进修培训,城市(镇)高级教师、骨干教 、l 的发展。A 一28一 到了带教教师的喜爱。 1.3自卑,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有些学生找工作一两次不成功就灰心失望,进而感觉自己 学历低、水平低,认为自己缺乏竞争力,没有好前途,从而丧失 自信,不敢面对现实。这些学生要么等家长托关系找工作,要么 索性不找工作,当“啃老族”。这样的学生长期在家呆着的后果 就是越舒服越不想出去工作,离现实社会越远,社会适应能力 越差,他们只能看着有工作的同学忙忙碌碌,自己却越发自卑。 1.4怕吃苦,却追求高收入 有些学生到了企业后,不是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 而是打听他们的收入高低,盘算自己毕业后是否继续在这家企 业工作。比如有的学生了解到所在企业很多年龄比较大、资历 深但学历不高的老师傅每月能挣四五千元,而自己干得比他们 多,每月却只有几百块钱,心里不平衡,于是只想通过跳槽找到 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有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心态,换了一家又一 家,却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这样的学生在实习期间 没学到多少实际经验却积累了一堆“跳槽经验”。 1.5认识世界不全面,处世偏激 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接触现实社会的机会 少,在学校里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单纯而简单,在他们的脑 海中,世界上任何事都是“非黑即白”。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 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上腐败、奢靡或不公平的现象,眼中只看到 社会的阴暗面,这使他们对现实产生不满。正值血气方刚时期 的他们在处理这些矛盾时过于偏激,要么与同事、领导起冲突 以维护所谓的“正义”,要么忍气吞声,赌气离职。 2提高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的对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样,学生的实习正是检验 教育管理效果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笔者也对几 年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反思,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 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 2.1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德才兼备是极品”、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些都说明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对于要培养与企业用人要求相对接人才的中职学校,学生的品 德教育仍然相当重要。学生从小所接受的品德教育只是一种泛 品德教育,并没有将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容具体到行业。中职学 校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一个桥梁,因此其除了要注重行业技能 培训外,更应该将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从学生入学时就进行宣 传,即进行职业道德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出校时成为“极 品”。比如,我校前身属于医药类中职学校,有药剂专业、中药专 业、电子商务专业、医疗器械专业、生物制药专业等,通过调研, 每个专业都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制订了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因 此,我校的毕业生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欢迎,2008年在我校举 办的就业双选会上,学生的签约率接近100%。 2.2从各挥节确保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理念曲实现 职业中专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培养的是专业 技术人才,后者培养的是学科型的升学人才;前者是技能培训 模式,后者是理论型模式;前者以直接就业为目的,后者以升学 为目的pl。职业中专强调的是理论为实践服务,教学以就业为目 标。因此,中职学校应当从各环节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比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其次是以技能培养 为中心的专业课程的开发、开设;再次是对凸显这一教学理念 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同时还应尽可能完善实训条件,并多开展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竞赛等活动。从我校学生实习的情况来看, 学习了压片技术、中药调剂等实践课程的学生能较快胜任岗位 工作。这为学生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2.3羽订系统、连贯的职业意识培养方案 中职学校的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学生选择报考中职学 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的经济能力有限,大多数农村家 庭希望缩短子女的培养周期使其尽量提前就业131。而学生本人 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状况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 入校后,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对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 上,对行业信息关注不多。专业课教师对行业情况也只能依课 程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即使在学生毕业前开设就业教育课,也 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目标。而且笔者根据这几年的职 业教育经验以及这次指导实习工作的经历,更加深切地感受到 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要不断将行业的职 业意识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心里,这样才能满足学生需求,收到 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制订一套系统的、连贯的职业意识培养方 案可以采用以下思路(见图1)。 阶段 内容 目的 入学时 行业现状及发展 文化课学习卜-— 企业介绍或参观 专业课学 企业参观学习, 假期实践 毕业前 半年至一年的 l熟练所学技能,掌握实际操 —— 企业实习 I作中所遇问题的解决办法, I为实际就业打基础 图1职业意识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中职教育阶段都在接受职业 意识的培养,而且内容逐渐具体,这样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 规律,又有助于学生择业及企业留住人才。 2.4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近几年在高校发生的几起自杀、杀人或伤人事件引起了社 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生源素质不高的中职学校更应 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这样一方 面可以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只有拥有健全人格 的学生才能在未来发展得更好。实习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对学 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比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 2.5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学会做人是 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俗话也说“先做人,再做事”。中职教育 要在教会学生做人上下工夫。学生走上岗位就要与同事、领导 共处,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是一门学问。作为中职学校,除了要 教给学生其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外,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 际交往能力[41。不是教育学生趋炎附势、阳奉阴违,而是使学生 一29— Vo1.27 2Oo9 No.22 试析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改革 魏炳杰 (兰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针对技校学生在高等数学考试中表现差的现象,提出要改革传统高等数学考试方法,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 式为过程式的考核方式,把考核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上,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使平时成绩真正起到督促学 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22-0030—02 1转变职业教育思想,树立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育观 的热情。 技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差,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 差。许多简单的高等数学题目他们都不会做,考试成绩往往偏 低,常出现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现象,达不到教学要求。以笔 者带教的机电班来说,学习高等数学一个学期后,有的学生还 连极限符号都不认识。这表明这些学生不仅仅是基础差,甚至 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不好。所以生源质量下降和生源差异带 来的提高教学质量难的问题亟需解决。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职业岗位的职业性教育,是一种就业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既然是为了培养高技 能人才,技工教育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抱有人人皆可 以成才的信念,对学生因材施教。高等数学教学要以“必需、够 用”为原则,降低教学的理论难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 2改革考核方式,变终结考试为过程评价 无论是技校学生还是本科生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平时不 学习,考前搞突击。而靠几天突击学来的东西往往是肤浅的, “知其形而不知其理”,考试时不会综合应用,考完试也就忘了。 考前学生押题,搞突击,导致考试成绩偏低,出现大多数学生考 试不及格的情况,教师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学生急功近利,走捷 教育,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基本要义之一。《国务院关于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贯彻这一精 神。为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以加强学生 径,平时不能安心学习,这也和平时成绩没有发挥作用有关。因 此,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教 育目标.1-_,要以发掘学生潜能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 学观念上,要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 教学观;在教学方法上,要由“单向型”向“双向型”转变,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知 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要 倡导“只要努力,人人均可成才”的观念,尽可能让每~名学生 (1)增加阶段训练,采取阶段考试方法。这种办法的好处 是:好的学习评价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而坏的学习评价 会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赶上进度。但这种考试方法实 施起来存在一些障碍。笔者曾对所带教班级采取过阶段考试的 方法,结果在考试过程中,有些人无所事事,等着抄袭他人的试 卷,导致考试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考试纪律很难维持。但是可以 都能在鼓励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坚定成才的勇气,激发成才 -4>・{ -幸・牵・夺・÷・夺・夺・夺・争・寺・夺・—争・夺・夺-÷・÷ ÷・夺・专・夺・ -・辛・争・弓 ・幸・牵・夺・寺・夺・夺・夺・专・÷・夺・夺・夺・夺・夺・夺・{一{ ・÷・夺・ 更睿智地面对职场人生,在自己的工作中营造一个悦己、悦人 的环境。比如,与人交谈时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学会 通过讨论、协商的办法解决与别人观点不一致的问题,而不是 做不必要的争论。学会在交谈中倾听别人的讲话,这样会给对 参考文献: 【1】王振峰,屈焕能.职业中专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J.中国教育前沿,2006, 9(5):54~55. 【2】贺婷,刘琳.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中专教育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 2007,10:73-74. 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保证交谈愉快地进行。 近几年国家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笔者作为一名 职业教育工作者,信心倍增。职业教育有了国家的重视、政策的 支持,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有助于职业学校培养出更符合 【3】周琛如何做好中专卫校学生择业教育的初探m.中国医学研究与 临床,2008,6(2):83~84. 【41左力,韩蕴华.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叨.教育与职业,2009, 6:158~】59 A 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3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