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中国电力教育CEPE 2009年10月上总第146期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李 华 马 颖 摘要: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大量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 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就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过程中的实际研究和具体分析,阐述了课程体系开发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平台;模块 作者简介:李华(1 979一),男,四川广元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讲师,电子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 用与开发;马颖(1980一),女,四川广元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讲师,电-Y-m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微电子技术研究。(四 川广元6280]7)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实现零距离 (2)就业面向定位:见表1。 上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通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 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研究,构建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以适应这 表1就业岗位(群)与主要工作职责 任务一览表 序号 岗位(群)名称 主要职责和任务 一要求。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打破 1 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 能胜任一般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等工作 。 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割。本文探讨的课程体系主要 2 电子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 能胜任电子产品的营销、技术支持 是针对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来选 等工作。 择和组织的,核心思想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岗位 3 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 能胜任电子企业生产现场、设备、 工艺管理,质量检验与管理等工作。 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构建。 4 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 能承担电子产品部件、简单整机产 品的设计、试制等工作。 一、基于市场需求,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定位 (3)人才培养规格。电子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如 问题。高职院校目前的办学定位是一个争议较大的热门问题, 下:掌握应用电子专业所必需的电子线路方面的基础知识;掌 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教高[2oo6]16号文 握应用电子专业应该具备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方面的基本知识; 指出:“人才培养定位要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 掌握电子测量、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电 业为导向。”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秉承这一 子产品工艺设让F,DA技术、传感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家 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用电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 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 掌握应用文和技术文献写作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 1.以地方、行业发展规划为背景,以电子信息产业行业为依 学和法律知识。 托设置专业 电子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结构如下:具有电气工程识 四川省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图、绘图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具备电工、电子基础方面的工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推进国民经济发展。 程实践能力,在校期间获得相关工种中级工职业技能证书;了 我国行业及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应用电子技 解电子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技术发展的前沿,具 术专业的设置、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专业人才需求市场。 有应用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具有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最大限 技术管理、产品辅助开发能力等。 度地满足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就业需求。 电子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结构如下:德智体全面发展, 2.按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定位专业培养人才目标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爱心、诚信、自信快乐、正确认识成功、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勇敢面对困难、恰当选择职业、积极主动办事、自我约束与控制、 热爱祖国,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现代化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 合理安排时间、宽容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等为人处世的素质; 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必备 具有终身自学意识与素质。 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有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 二、基于“一个平台+多个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的结构模 工作能力,能使用计算机、电子仪器仪表与工具,从事电子类 式设置 产品的装配、调试、质量检验、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 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模式是指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与开发 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的专科学历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 即指按照什么样的纵向关系及横向关系排列组合课程体系中的 专门人 各类课程,是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问题。 囤 CEPE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1oa上总第146期 应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 表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表 专 业 名 稍: 公共平台课 专业方向课 限选模块) 技术平台课 素质平台课 (基础能力模块课 职业综合 职业能力 职业基础 职业基础 程) 能力模块 专项训练 能力模块 能力训练 课程 模块课程 课程 模块课程 公共基础课: 彩色电视 思想道德与法律 电路分析, 机原理与 基础,毛、邓及 电路分析 维修,电 生产实习, 三个代表,大学 实验,C 机与电气控 收音机装 英语,高等数学, 程序设计, 钳工实训, 制,电子 配实训,电 计算机应用基础, 模拟电子 电子工艺, 企业质量 子测量与仪 体育与健康,形 技术,工 微机组装 管理,印制 器,彩色电 势与政策,大学 程制图, 实训,电 电路技术, 视机维修 生职业发展与就 数字电子 工技能实 电子产品质 实训,数字 业指导,军事理 技术,高 训,电子 量检验,传 电视维修 论,军事训练 频电子技 CAD 感器原理 实训,专业 素质选修课: 术,单片 与应用,市 综合设计, 共计6学分 机原理与 场营销学, 顶岗实习 素质拓展内容: 应用 电子技术专 共计12学分 业英语 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 质的模块化;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目前应用电子技 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原则,构建基于“一个平台+多 个专业方向(市场需要)”模式下的培养计划(见表2)。 表2专业结构模式设置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名称 电子制造与维修 培养目标 能胜任一般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 验与维修等工作 应 用 电 子 技 术 应用电子技术 电子产品技术支持 能胜任电子产品的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 电子企业质量管理 能胜任电子企业生产现场、设备、工艺 管理,质量检验与管理等工作 各专业方向技术平台相对稳定有利于专业建设,专业方向开 放灵活有利于适应市场需求;专业建设目标清晰、任务易明确; 优质资源高效共享投入产出好、教学管理规范方便易于提高效率。 三、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确保学生高质量地 顺利就业,就必须从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就业的需求出发, 广泛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各方的需要元素拟定课程与选择教学 内容。 计划,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设 计和顶岗实习等措施也是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 2.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全面提高应用 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 “在职业院校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要求, 实行“双证”制度。要求学生参加完成规定的学业,获取必需 通过毕业生就业单位一一以广州、深圳市为代表的珠江三 角洲地区,以上海、江苏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成都、 绵阳市为代表的成绵广地区和广元市本地区的几十家国营与民 营大、中、小型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企业岗位调研、毕业生 的学分后,参加“无线电调试工”或“家电维修工”的职业鉴定 考试,并以此作为毕业条件之一。 5.大力加强课程改革 一跟踪调研和调研分析报告,我们获得了毕业生上百个就业岗位, 主要分布在四个岗位群。通过对专业岗位(群)工作内容、操 作过程与岗位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分析,从中遴选出9个 主要工作岗位,通过分析获得了89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汇总、 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获得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 表(见表3)。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形成宽广的综合 知识面,学生适应性强,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落实产学结 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依据:(1)公共平台课程满足公 共基础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2)专业方向课程为选修模块,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进行灵活选择、调整,以满足各专业方向知 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课程的优化整合,保障 知识的系统性;二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课证”融合; 三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 性,探索“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开发。 4.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用电子技术学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得 以稳定发展,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重视综合素 质的培养。为此,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措施 包括:-一是开设任选课,如应用文写作、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 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二是学院开展“雄鹰”素 质拓展系列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社会能力。三是积极开展第二 课堂活动,定期举行各类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识、能力、素质的要求。(3)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加大实践课程比例。 四、基于“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1.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是与行业、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三位一体”模 式的教育,学校、企业、社会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因此应加强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外界的合作。邀请企 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设置论证、 [1】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6 [2]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 业,2006,(5). 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确定等工作,保证人才规格 充分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另外,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 【3】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o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 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麻剑飞) 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