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性,即经济周期或经济循环。众所周知,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因而如何有效地建立宏观经济发展的监测预警系统,就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通过预先选定好的一些经济指标,运用统计数据或抽样资料,加以统计分析,计算出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出宏观调控的适度界限,并对经济景气情况进行预报等。因此,建立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系统,不仅可以使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超前判断,以便适时适度地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达到稳定、高效发展经济的目的。建立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可以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I. 正确评价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2、准确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发展的趋势;3、及时反映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等。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软件是为了把握宏观经济的发展态 势和波动规律,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未来走势,以及经济景气动向的观测分析资料等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景气循环测定和预测提供工具,为各级政府用户和社会用户提供经深加工的分析预测而开发的一个软件系统。笔者曾参与此项目的设计并开发两个模块,在此过程中,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掌握了解丰富的统计学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知识,本论文就是对学习和开发该系统过程中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开发经验的一个总结。总体来讲,本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GEOMI S )的来源与主要内容及开发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本章首先从经济增长 到经济波动,再到经济周期的描述,然后介绍了解释经济周期的各种理论,它主要包括消费不足理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理论、创新理论、货币因素论和投资周期理论等。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经济监测预警的基本理论。文章首先介绍了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基本含义,即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通过预先选定好的一些经济指标,运用统计数据或抽样资料,加以统计分析,计算出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出宏观调控的适度界限,’并对经济景气情况进行预报等。其目的不仅可以使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分做出超前判断,以便适时适度地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达到稳定、高效发展经济的目的。然后又介绍了建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意义,即正确评价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准确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发展的趋势并及时反映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等。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建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基本技术。宏观 经济动态监测预警分析主要采用的技术为:景气预测技术。景气预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景气指标选择、对景气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季节调整、计算扩散景气指数、计算合成景气指数以及景气信号灯等。在文章中,笔者依次介绍了一致扩散指数、一致合成指数和景气信号灯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指标的意义等。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模块的设计。在本章中,笔者依次介绍了总体框架设计、监测预普子模块设计、指标的选择和数据库设计几个方面的内容。’第六章则主要介绍了宏观监测预警系统模块的实现过程。因 为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宏观监测预警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一致扩散指数、一致合成指数和景气信号灯。因而笔者先后介绍了这三个指数的详细编制过程,即它们的指标选择问题、算法思路及详细计算过程、具体的编程代码(仅列出了重要的部分)和最后运行时的图形界面等。后记则主要分析了本系统的局限性和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系 统的适用范围问题,使用的一致性问题以及使用的准确性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本系统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许多,这一方面给了自己的压力,同时也给自己动力,它将不断地促使我应不断努力来完善本系统。关键字经济周期;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系统开发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relative to make abalance, but is absolute to be an unbalance. The uneven quality is shown asthe lfuctuation in the economic evolution, i.e. economic cycle or economiccirculation. As everyone knows, th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enormous in economic cycle, therefore how to set up a monitoring-warning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effectively becomes an important goalfor macro economic management. Through selecting some economic indicators in advance, analyzing thestatistical materials by statistics, calculating the states of economicaloperation, the macro economic monitoring-wanring system is puttingforward the appropriate demarcation line of macro adjustments andcontrols, and caryring on prediction the prosperous situation of economy,etc. So, seting up the monitoring-wanring system of macro economy canenable the economic administrative depatrments not only to be aware of thepulse of economical operation in time accurately, but also make judgmentson the developing trend in the future, which aims at taking measures tocaryr on macroeconomic controls appropriately, and developing economysteadily and high-efficiently.Se ting up monitoring-wanring system can play three following九nctions:1 . Appraising the present macro economical operation correctly;2. Predicting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macro economy in thef uture accurately;3.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macro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nt ime, etc. The software of macro economic monitoring-warning system is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knowing the macro economy developingstatus and rules of lfuctuating, obtaining the macro economical operatingstatus and tendency in the future fully, accurately and promptly; and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tendency on economic prosperity, caryringon macro economic situation analysis, in addition to provide available toolsfor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the macro economy and researchinstitutions on measuring prosperous circulation. I participated in the Government Economic Oper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 (GEOMIS) design and: developed two pieces ofmodules. During this course, I invested a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studied and grasped about abundant knowledge on statistics and macroeconomy. This thesis is the summayr of my studying gains and developingexperience in this systematic course. Generally,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Cha pter one introduc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meaning of Government Economical Operation Manage InformationSystem (GEOMIS).Chapter two expounds the theory ofeconomiclf uctuation andeconomic cycle. This chapter arises the economicfluctuation fromeconomy improvement at first, then the description in economic cycle, andthen recommends explaining various kinds of theories of economic cycle,including the theories of inadequate consumption, extenral factors, insidefactor,,and innovative theory, currency factors theory and investment cycletheory, etc.Cha pter three expounds the basic theory of economy monitoring andpre-warning. This chapter recommends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macroeconomy monitoring and pre-warning at first, namely the macro economymonitoring-wanring system. The system, through selecting some economicindicator in advance, analyzing the statistical materials勿statistics,calculating the states of economical operation, is putting forward theappropriate demarcation line of macro adjustments and controls, andcaryring on prediction the prosperous situation of economy, etc. So, setingup the monitoring-warning system of macro economy not only can makethe economic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hold the pulse of economicaloperation in time, accurately,can also be made and judges to the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 so that takes measures to carry on macroadjustments and controls appropriately, in order to develop economy steadyand high-efficient.Cha pter four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techniques of seting upmacro econom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The basic techniqueof the macro econom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nring system is Boom orProsperity Predict Technique. This one includes several following steps:selecting index, adjusting index serial, calculating the Diffusion boomindex, calculating the composite index and drawing the boom informationlamp, and so on.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recommends the meaning at ifrst,then their calculating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the difusion index, thecomposite index and the boom information lamps.Chapter five recommends the desing of theeconomymonitoring and early wanring module. Among this chapter, the authorrecommends overall rfame design,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nringmodule desing, the method to select the index and the data base design andso on.Chapter six introduc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earlywarningsystem monitor吨macro economy. According to analysis above, we knowthat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monitoring macro economic includes threecontents, i.e., the difusion index, the composite index and the boom orprosperous information lamp. Therefore the author recommends thedetailed process of working out these three indexes successively, namely,the selection of index, the algorithm of index and the detailedcomputational process, the programming code (only listed the importantpatr) and the screen pictures in running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economic conditions etc. At last, the writer assesses customer's appraisal ofthissystem, too.The authoranalyses some limitations and some untouched places ofthe software system in postscript, for instance, the scope of applyingquestion, question of consistency and question on accuracy of this software,etc.. Through analyzing of these questions corerctly, it entitles us to realizethe system needs much place to improve. On one hand, it gives me pressure.On the other hand, it gives me impulse, too, which will impel me to perfectthis system constantly.As for the place of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I want to embody infollowing several mainly:l . This system combines real economic conditions of SichuanProvince, has proposed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thataccords with it's own economy, and develops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2. This system has relatively strong expanded function. We can adjustmodels according to diferent economic areas and this can make the systemaccord with the demand morea ccurately. 3. Developing this system successfully, the clients would not quote theresults passively, but caryr on macro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issystem all right now.KEY. Economic cycle; Monitor and early warn; designed; Develop;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特此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谭德彬2004年4月22日第一章导论 前几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绝大多数成功的发展范例,不论是近期的还是历史上的,都是政府与市场形成合作关系来纠正市场失灵取得的。”在政府市场关系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技术上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已经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问题。”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也已证明,现代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需要完备的市场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而且需要一个功能强大、可靠、科学、高效的辅助决策工具。1.1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来源 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Govenrment Economy Operation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GEOMIS )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发展支柱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设立的,同时也是四川省二零零二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2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理论研究成果,参照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权威经济管理部门的建模思路、并听取了实际工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易操作性三大原则,建立一套综合性的,可对经济运行做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将此模型作计算机模拟,开发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决策分析软件系统,旨在使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经济运行即期态势和未来走势,分析重点地区,行业和生产要素的动态影响,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项目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科学、可靠的辅助决策工具。1.3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助于政府进行宏观 调控和经济预测两方面的需要。在宏观调控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 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从宏观调控角度看,首先是各种・所有制并存,经济主体呈多样化状态,大大增加了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调度的复杂程度,这种情况要求政府不仅要具备更加高超的管理水平,而且还须拥有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工具。其次是政企分开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有着较大的自主决策权利。政府不再对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而改为指导性计划或企业完全自主决策,即使对那些对地方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的生产物资的调度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也多以间接调控为主,而较少采用直接调控的手段。这种情况下要使政府的间接调控真实反映市场的需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也必须借重于一些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和辅助决策工具. 在经济预测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在其内在机制上和外在条件上都有其缺陷,其中包括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滞后性,运行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投机性,竞争的无序性和非理性等。市场经济活动的这些复杂特点要求政府的经济决策和调控管理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还必须具有前瞻性,也即不仅能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正确地事后分析,而且能对经济运行情况做出科学地事前预测和及时地动态跟踪,以及时调节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控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竟争,避免导致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浪费,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的运行。第二章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又称为经济循环或经济周期。众所周知,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因而如何有效地建立宏观经济发展的监测预警系统,就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手段。 本章将讨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并阐明经济周期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介绍解释经济周期发生原因的各种理论。2.1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持续上升,具体地讲,它是指已经形成一定结构和规模的国民经济,其各种经济变量,诸如生产、消费、储蓄、进出口等,在保持一定比例基础上的持续增加。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经济增长指的是长期的持久的增长,而不是经济波动中某一阶段的临时性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是指总体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所谓经济波动。,是各类经济活动的伸缩性变动。在这里我们主要 是指有规律的经济波动,即经济周期。这种周期性波动,是整个经济体系内在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收入、产量、就业、投资、价格、利率等各类经济总量的变动。经济系统的运动由各个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构成,而各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又大多在同一时期,按同一方向,以不同的速度变动;此起彼落,循环往复,形成经济系统内在的驱动力,反映了各部门劳动力、资本等资源要素的利用程度的变化。通过以上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论述,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 p项静情、林寅、王军著,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和顶钾,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们-2)..项静恬、林寅,王军著,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和预警。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c2?.经济波动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礼首先,经济增长是从较长时期来考察全体经济活动,是总体经济 活动的趋势分析。而经济波动是对一个时期内,总体经济和各个经济部门的周期性变动过程的研究。因此,经济增长着眼于长期,而经济波动却着眼于短的或比较短的一定时期;经济增长是在剔除了波动之后抽象地着眼于趋势,而经济波动则具体地着眼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如果说经济增长是经济运行的长期趋势,那么,这一长期的持续的经济增长,则是通过一定时期的具体的不断的经济波动实现的。 其次,经济增长反映了经济总量的长期变化过程。与此相对,经济波动既反映了经济总量水平的波动,又反映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的变动情况。因此,用于衡量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各种指标是有差别的。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主产总值(GDP )、国民收入及其人均数额等。这类经济总量指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变动方向一致,而且变动时间同步。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既有上述反映经济总量水平的指标,也有反映各个经济行业经济活动水平的指标,还有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单项指标。构成总体经济的各个经济部门的运行有其独自的特性,它们相对于总体经济活动的水平变动,反映经济波动各种指标的变动。既有变动方向的一致性,又有变动速度上的特殊性,甚至有些指标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变动方向相反,有其独立的变动趋向。 再次,制约经济增长的诸因素,如科学技术进步、资本的积聚、人口的增加等等同样对经济波动发生作用。但是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发生作用的内容有所不同。科学技术进步、人口的增加、资本规模的扩大,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又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结果。而经济波动反映的是在经济周期循环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对现有的科学技术、人口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利用程度的变化。同时,一定时期内的科学技术水平、人口和资本等资源要素的供给量又影响"g静恬、林寅、I军著,经济周期波动的监侧和预警、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3).和制约着这一时期的经济波动,使经济波动受到一定限制。综上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两者之间一方面密切相关、相互 影响,另一方面两者又存在明显的区别。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可以说经济增长是通过经济波动实现的,经济波动又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生的。2:2经济周期2.2.1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④( Business Cycle)又称为商业循环或经济波动。就内容而言,经济周期是指国家或地区及其经济管理部门,在组织或引导企业完成其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方面所呈现的在规模和数量上不断上升和下降的循环往复运动。这种循环不仅表现在反映微观企业行为的各种经济变量的运动过程中,而且更为主要地表现在国家或地区总体行为的各种经济变量的运行过程中。每一次典型的经济周期通常都由复苏、扩张、收缩、萧条四个不同阶段组成,有复苏转折点、扩张转折点、收缩转折点和萧条转折点这四个关键的时点等。从经济周期的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来看,也可以将它们划分为 传统周期和现代周期两大类。传统周期也称古典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在传统周期的经济扩张阶段,国民生产总值表现为正增长,在经济收缩阶段,国民生产总值表现为负增长。现代周期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呈现出某些新特征的经济周期,主要是“增长周期”。“增长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在现代经济的扩张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仍然表现为正增长,但在经济收缩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不再经常地表现为绝对量的下降,而是表现为增长速度的滞缓,或者说经济的增长速度小于充分就业的增长速度。由于这种类型的经济周期已经.项静恬、林寅、王军著,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和须警,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被不少经济学家运用统计资料加以验证,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倾向于用“增长周期”的概念取代传统周期的概念。2.2.2解释经济周期发生原因的各种理论⑤对经济危机和周期发生原因的探讨由来己久,不同的理论都试图 解释这一自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一直困扰着社会经济的问题。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周期原因的看法也在发展变化着,这里我们仅列举几种对现代经济理论影响比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周期理论,它一直被用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即衰退或萧条的重复发生,出现消费不足的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经济不能以工资的形式提供足够的收人以使人们购买生产出来的每一件商品。第二,消费不足可能是由于一时的货币积压(特别是以贵金属形式),或者是由于流通速度(周转率)的减慢而造成的。第三,消费不足可以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与用于消费品支付的那部分相对比,收人中用于储蓄的比例过大。这种理论认为,资本积累的增长往往快于消费水平的提高。结果在经济扩张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长得非常迅速,而与此同时工人工资的增长却明显地远远落在其它各种收入,特别是利润增长的后面。储蓄的增长造成了厂房和设备投资的增加,而这又会创造出更大的生产能力从而带来更大的产量。由于工资并没有跟上,过剩的库存开始积压,而这又使价格下降,从而利润下降并使投资支出减少,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也就随之而来了。而当工资与经济的增长相一致时,经济周期的衰退就将结束。也就是说,当收入向具有较大消费倾向的工资收入者转移时,这一过程带来了经济周期低谷的转折点,使经济开始复苏,并且由此开始了下一个周期进程。二、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理论西方经济学者认为,若把各种解释经济周期原因的理论加以分类R项静恬、林寅、工军著.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和预警,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6-10)可以首先把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别;外部因素理论和内部因素理论。外部因素理论把经济周期的原因归于经济制度以外的某些事物的 波动,如太阳黑子、战争与政治事件、人口移民的增长、金矿的发现、新疆域的发现等。 内部因素理论则在经济制度本身的内部寻找导致经济周期自我推动的机制,认为每一次扩张给衰退和收缩创造条件,而每一次收缩又为复苏和扩张创造条件,如心理上的自生周期、重置浪潮的“反响’,、政治因素周期等。三、创新理论 这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熊彼特认 为,创新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他以这种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认为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了大规模的投资,形成“创新浪潮”,引起经济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就会引起经济萎缩,形成萧条。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平稳的,而且时高时低,这就产生了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四、货币因素论 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瞿特里认为,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引发经济周期波动的唯一原因。经济周期是银行体系交替扩张或紧缩信用造成的。当银行体系采取降低利率、放宽信贷政策时,商人就会向银行增加借款以增加他们向生产者的订货,由此引起生产的扩张和人们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必然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的上涨,这又会引起信用和生产的进一步扩张,但是银行扩张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迟早被迫由于信用扩张而紧缩信用时,就会引起生产下降,危机爆发,并随之出现累积性衰退。持这种观点的著名经济学家还有美国的米・弗里德曼。他认为,造成周期不稳定性的大多数原因可归之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反复无常的变动。 五、投资周期理论投资周期理论认为,在一定的经济活动水平上,厂房和设备投资 支出是造成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投资支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熊彼特等都曾经作过开拓性的论述。它认为经济扩张和收缩的力量在本质上是自身积累的,是自我生成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经济的上升阶段是在衰退的基础上开始的。当一场衰退还处于深渊即在经济周期的谷底时,经济形势对投资活动是很有利的。那时的经济形势的特征是低物价、低利率,保守的信用业务和谨慎的消费支出,因此,下一个扩张期的种子已经埋植在前一场衰退之中。当收入增加时,扩张以积累的方式传播到整个经济。随着力量不 断增强的复苏的出现,价格开始上升。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利润就会增加,而这又会进一步刺激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支出。当复苏获得了力量时,企业开始增加订货以避免价格进一步提高。这样,扩张阶段加速向上升方向发展。然而加速进行扩张也同样会加速经济收缩力量的运动,这在本质 上同样也是自身积累造成的。随着经济的扩张,经济的效率开始下降,劳动力、原材料和利息的成本开始增加,借贷变得更为困难,花费的代价更高,结果是利润趋于下降并使投资支出减少.随着资本支出减少和库存的积压,工人将被解雇。这样,收入和消费支出将要减少,经济随之进入周期的衰退阶段。第三章经济监测预警基本理论3.1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含义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部门急需对其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建立与之相应的宏观监测预警系统,选出适当预警指标,制作出正确反映经济波动的景气指数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分析。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通过预先选定好的一些经济指标,运 用统计数据或抽样资料,加以统计分析,计算出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出宏观调控的适度界限,并对经济景气情况进行预报等。因此,建立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系统,不仅可以使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超前判断,以便适时适度地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达到稳定、高效发展经济的目的。 总之,要把握宏观经济的运行节奏,避免经济过度扩张和过度收缩,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建立宏观监测和预警系统,以此作为提高综合判断能力,实现决策科学化的手段。3:2建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必要性⑥3.2.1经济波动是其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展水平或增长速度上的波动起伏,这是在经济统计建立时人们就发现的现象,它不断地提醒人们关注经济波动问题的研究。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经济波动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导向经济中,稳定发展、抑制波kb项静恬、林寅、1.军著,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和预害。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48-150)动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主要目标。从发现经济周期现象开始,人们就在寻找波动原因的解释,就外部原因,分别提出了农业原因论、心理原因论、政治原因、工艺技术更新论和人口原因论;就内部原因,提出了货币原因论、消费不足论和投资论等。运用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波动的根源做了解释的同时,人们还试图避免周期的出现。然而,扩大再生产循环涉及全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一旦某一方面或环节出现非常规的变化,可能导致经济全面的波动。况且引起和诱发个别方面和环节变化的因素是千变万化的,各项经济波动与环节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经济景气预警方法的基本思想,不是从描绘经济机制内部应该怎样入手进行推理,而是从宏观经济外部显现出的现象入手,分析经济活动的内在机理,从而找出影响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进一步按这种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波动。3.2.2经济监测预瞥系统发展推动着它本身的发展 以景气指数为代表的经济监测预警系统从产生到发展成熟并非偶然,它是有其内部和外部原因的。历史的发展表明,西方国家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困扰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从生产力管理的角度看,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因素。一、商品经济中的生产高度社会化是一个基本原因 自上世纪初开始,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 的高度社会化产生了对宏观景气状态“指示器”的强烈需求,这是因为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要求全社会生产活动的各个部分的协调,从而宏观景气信息在这种市场体系高度发育的情况下具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在商品经济中根据市场信号进行的决策总是滞后的,因此要求有超前反映经济动向的指示器。此外,市场经济各部分的运动难以同步一致,从而使得能够对整个宏观经济状态做出综合评价的指示器的出现成为必要。 二、国家对经济干预的需要是一个重要动因尽管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条件下,景气指数直到上世纪30年代 后期才有重大进展,并逐渐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国家大规模千预经济的需要。当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时,相应早期的指数研究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但当凯恩斯主义兴起,西方国家政府由经济活动的“看门人”转为充当“管理者”时,景气指数的研究与应用才纳入政府机构的控制之下。正是由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介入,推动了景气指数方法在上世纪60年代的重大进展。60年代,景气指数的发展与政府经济发展计划的紧密配合正是这种作用的一个表现。 三、构造方法的重大进展和成熟是一个重要条件在景气指数方法得以发展的内部原因中,构造方法的进展是不可 忽视的。构造方法的不断开发,提高了景气指数的适用性与可靠性,推动 了景气指数的发展。如DI与CI指数的相继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多指标合成的问题,提高了景气指数的信息量与灵敏度。季节调整方法的成熟显著提高了景气指数信息的动态可比性。构造方法对景气指数发展的推动在于构造方法的系统性。尽管存 在开发时间上的差异,但构造方法的发展,最终逐步形成了从指标参照系的确定、构成指标的选择、构成指标的处理、构成指标的合成到景气指数输出、信息的识别等一整套方法。这就是说诸如循环确定法、指标选择的评分系统、季节调整方法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恰好形成了从处理原始经济信息输入到景气信号输出的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方法的系统性保证了能不断克服景气指数自身的不足,推动了景气糟数的发展。 四、景气指数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处目前世界各国的景气指数监测主要有两大类方法:景气指数法与 计量模型法。计量模型法在理论、技术方法都较为完善,尤其在政策模拟方面有独到之处,但是在用于景气监测方面却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不足导致模型设定的困难,在构造方面也因动态随机模型建立不易,难以有效反映周期波动.景气指数法侧重于经验统计方面,对经济理论要求相对较低,构 造方法相对较为简单易行;此外构成指标数目较少受限,信息综合程度较高,同时输出信息具有较强的动态可比性,易于为全社会不同层次的经济决策者所识别和应用,因此更适合于实际应用并为社会所接受。 因此,可以认为景气指数的出现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商品经济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3建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意义建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可以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正确评价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所谓评价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其重点不在于对宏观的历史成 就进行全面总结,而在于恰当地反映当前经济形势的冷热程度或正常与否。能够承担短期经济形势分析的指标,不仅要依据经济理论去设计,而且要从统计分析中去选择。这是建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任务。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评价当前的经济状态,那么对经济形势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或预警更是无从谈起。2、准确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发展的趋势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应该在经济发生重大转折之前,及时发现信息,起到预警作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常常在一些指标的变化中先行暴露或反映出来,这类变量构成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或指示器。解决预报问题,除了要解决指标的选择问题之外,还要解决预测的方法和手段问题,不然的话,往往事倍功半;此外,还需要预测人员具有敏锐的鉴别能力和洞察力。 3、及时反映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动态进行预警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的 终极目的是对经济运行中的不正常状态进行及时调控,使经济运行正常发展。反映调控效果的指标应该具备的特征是:这类指标的内容应能及时地反映出经济系统投入产出量的变化。宏观调控的常用手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财政手段,如改变财政对基本建设的支出、改变生产率、改变政府的公共支出等;另一类是货币手段,如变更贷款投向和贷款数量、改变利息率水平、变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的目的是改变系统的投入产出量,使经济系统的运行能保持常态。第四章经济监测预警基本技术 为了把握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波动规律,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未来走势,以及经济景气动向的观测分析资料等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景气循环测定和预测提供工具,为各级政府用户和社会用户提供经深加工的分析预测产品。宏观经济动态监测预警分析主要采用的技术为:景气预测技术。景气预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景气指标选择、对时间序 列进行季节调整、计算扩散景气指数、计算合成景气指数、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绘制指标图等。4.1景气预测技术⑦ 景气是对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性的描述,用以说明经济活跃程度的概念。所谓经济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上升发展趋势,呈现出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景气状态。经济不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下滑趋势,绝大部分经济活动呈收缩或半收缩状态,表现出市场疲软,经济效益下降,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增加等现象。景气状态的表示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来实现的。这套指标 是用来测定经济活跃程度的数量指标,是从众多的经济指标中挑选出来的。.为全面分析和预测经济的景气状态,又将这些指标分为先行、同步、滞后三种。所谓先行指标,是指它的明显变化,预示着总体经济将要出现变化:所谓同步指标,是指它的变化与总体经济的变化相一致或者同步。例如,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同经济的变化一致:所谓滞后指标,是指它的变化比同步指标的变化滞后一个时期,滞后指标的变化,意味着总体经济的变化己经发生,变化的事实可以通过滞后指标得到确认。因此,先行指标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同步指标将要发生冯文权著.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211-213).的变化,滞后指标的变化,可以用来检验同步指标发生的变化,使总体经济发生的变化得到确认。景气预测是通过景气指数进行的。景气指数是在景气指标的基础 上,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后用于预测经济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转折点的一种数量指标,也即是景气动向指数。4.1.1景气循环 景气循环又称为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活动高潮时期与低潮时期的相互交替。一般说来,景气上升阶段,生产、就业、投资、物价和利润都上升发展,市场上购销两旺。景气下降阶段则相反,或是增长率下降,失业和企业倒闭增加,在市场上出现销售疲软,经济效益下降。二一二 、弓景气循环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分述如下: 1、复苏期。在这一时期内经济呈低速增长运行,前次循环的谷底,构成了本次循环中经济复苏的转折点。2、扩张期。在这一时期内经济作加速高增长运行,经济呈现出繁 荣景象。 3、收缩期。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己逐步下降,经济水平的高峰点就是经济开始收缩的转折点。4、萧条期。在这段时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较快,有时甚至是负 增长,绝对量也下降。当经济增长水平跌到谷底时,本次循环周期即告结束,新的循环又开始了。4.1.2景气指标体系J 景气动向的预测是通过正确地选择景气指标体系勿见的。这些指标是由一系列灵敏度高,而且便于观测的指标构成。景气指标的选取,各国不一,即使同一个国家,各地区也可能不同。 例如,武汉市在1980-1991年11年内的月度数据,只筛选了15个指标,它们是⑧:(1)先行指标5个:全国银行各项存款总额,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 冯文权著,经济预侧与决策技术(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214}.额、国营商业国内纯销量、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钢材消费量。 (2)同步指标5个:工业总产值、人民工业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工资性支出、财政收入等。 (3)滞后指标5个:产品销售收入、商业库存、人均生活费支出、零售物价指数、煤炭消费量等。而美国NBER1 965年以后对扩散指数的计算就选取了21个指标,即: (1)先行指标8个: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工商业新建合同、销售物价指数、新建企业数、新接耐久消费品订单,工商业倒闭数、住宅建设合同、工人平均劳动时间。(2)同步指标8个:纽约市外通货存款、农业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非农户品价格、消费分期付款债务、铁路货运量、国民生产总值、生产指数。 C3)滞后指标5个:税后企业利润、银行存款利润、制造业存货、零售总额,个人所得。景气循环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变化来传递和扩散的,任何一个 经济变量本身都不足以代表总体经济的景气循环波动。要反映总体经济的景气循环变化过程,必须综合考察整个景气指标体系。一致扩散指数就提供了这种综合考察的方法。挑选景气指标,要按照一定的标准,不能仅靠主观判断。国际上通 行的标准是⑨:(1)所选的指标(序列)必须在经济上有重要意义。(2)所选的指标(序列)综合起来必须能代表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在这两条标准下选择了景气指标以后 ,再把它们分成先行、同步、滞后三种。幼冯文权著,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引994, (215).4,2一致扩散指数DI)4.2.1一致扩散指数含义 所谓扩散指数又称扩张率,它是在对各个经济循环波动测定的基础上,将所得到的扩张变量在一定的时点上加权的百分比,将每一个时点上的扩张百分比都计算出来,就得到一个扩散指数的动态序列.把它画在图上,则可以形象地表现出经济波动相继扩散的动态过程。4.2.2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DI=n fncreNum x 100%Sum 注:nI ncreNum:表示先行指标的次数。4.2.3作用(意义) 扩散指数在经济波动的分析中有重要作用。1、它由许多变化比较规则的重要经济变量综合而成,主要用于 反映宏观经济运动的方向,经济扩张或收缩的程度,以及经济波动扩散的过程。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它比任何单一指标都更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2、根据扩散指数的计算方法可知,当DI介于0和100之间时, 它循环波动的长度由相邻两次波动的谷底组成。和一般指标的波动类似,每一次波动可被分解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当。< D I <50时,上升的指标数小宇下降的指标数,但是扩张的因素在不断地生产,收缩的因素在遂渐地消失,经济形势在向扩张方向运动,这时经济运行时处于景气空间的后期。 第二阶段:当50<D工<100(或波动峰值)时,经济情况发生了重大转折,上升的指标数大于下降的指标数。经济处于景气空间前期,随着DI向100(或峰值)不断趋近,经济运行中的热度起来越高。.冯文权著,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215-218).第三阶段:当1 00(或波动峰值)>D I>50时,上升的指标数 仍大于下降的指标数,但是扩张率在不断下降,这时经济处于景气后期,由于在运行中有些变量已经达到了它们的极限,正在走下坡路,所以整个经济系统正处于降温阶段。第四阶段:当50> D I>0时,经济运行中的力量对比又一次发 生重大转折,上升的指标数小于下降的指标数,经济系统正面临全面收缩的阶段,经济形势又进入一个新的不景气前景(空间)。4.3一致合成指数CI4.3.1含义扩散指数虽能有效地预测经济波动的转折点,但不能明确表示经 济循环变化的强弱。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编制合成指数。因为合成指数不仅考虑各指标的波动状态,而且将它们的波动程度(各时点的波动值)综合考虑进来,也就是合成指数除了能预测经济波动的转折点外,还能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经济循环变动的强弱。合成指数可以作为观察宏观经济循环波动轨迹的数量标志参考 系。先行合成指数被用来预示未来经济运行轨迹的变动趋势;一致合成指数被用于显示当前经济运行方向和运行力度;滞后合成指数被用来最终确认经济循环的转折点和经济运行的某一状态是否开始或结束。因此景气合成指数为宏观经济的监测、预测提供了工具。4.3.2计算方法计算CI的基本思路是将先行、一致、滞后各指标组的指标转化为 无量纲的增长率型数值。具体步骤为:(假设初始序列为Y [i] ,i=1,2,.......36)1、X一11进行标准化数据,得到序列XI[i];2, X一2进行标准化数据,得到序列X2[i];3, X3[il=Y[JlX2[il4.4景气信号灯4.4.1景气信号灯的构成预警系统的信号,是由一套警戒性指标,由不同的颜色构成,通 常有以下五种颜色。红色一一表示经济发展过热。 红黄一一表示经济发展略有过热。 绿色一一表示经济发展很稳定。浅蓝一一表示经济在短期内有转向稳定或萎缩的可能。 蓝色一一表示经济处于萎缩或萧条状态. 上述五种颜色的“预警信号”是通过一系列能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敏感性指标,经过综合而得的。4.4.2预替界限的确定 预警线确定得是否合适,对于准确地监测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的影响极大,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预警界限,是国内外经济预警研究者关注的内容。我们主要采用如下方案:1、将每个预警指标序列值与上年相比,得到该指标的增长率序 列。2、 对增长率序列进行数学处理消除其含有的季节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得到调整后的序列。3、 把经济警情指标的界限划分为五种状态(过冷、偏冷、稳定、偏热和过热),并赋予警兆指标变量的报警区间五种信号(蓝灯、浅蓝、绿灯、黄灯和红灯),并确定各指标的预警检查值(即景气分界点)。计算综合预警指数,确定综合预警界限。实践检验并进一步修改。4.4.3预警指标的编制各指标序列景气阶段(警戒性信号)的计算方法如下: 1、将指标序列(设为:Yt)消除季节和随机影响后得到序列Ttcto2、计算序列Tt ct的各期增长率。3、确定预警界限。预警的界限的确定是否合适,至关重要,关系 到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能否正确判断。4、对各序列在各时期所处的景气状态标上各色信号。 5、对各指标的预警信号进行综合,归到综合指标的总信号。 6、求出综合预警界限。对于己选择的预警指标和相应的预警界限,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 化进行修正,通常是一个循环过后修正一次。4.4.4景气信号灯的作用 1、正确评价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恰当地反映经济形势的冷热程度,并能承担短期经济形势分析的任务。2、能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在重大经济形势变化或 发生转折前,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决策者要制定合适的调控政策,防止经济发生严重的衰退或发生经济过热。3、能及时地反映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因此要系统有较强的反馈 功能。如果调控政策不当,不能控制经济发展过热或经济下滑的发展趋势,就应及时改变调控政策,力求实现调控目标。第五章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中心,是根据前一阶段系统分析的结果, 在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总体结构的设计,其次是具体物理模型的设计。 系统的设计工作应该自顶向下地设计,首先设计总体结构,然后再逐层深入,直至进行每一模块的设计。5.1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要根据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 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总体设计。5.1.1子模块划分在系统划分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今后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子系 统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原则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原则2: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 原则3: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原则4: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 原则5: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原则6: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宏观经济监控预警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即 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监测、中长期预测、短期预测气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经济结构分析、资源合理配置分析、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分析和经济运行目标分析以及数据录入模块。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数宏观宏观宏观经济宏观宏观宏观,据经济经济经济资源经济经济经济录监测运行结构合理运行短期中长入预警Ag w分析配置目标预测期预模分析分析分析分析测块模块模块图5-1宏观经济监控预警系统模块图 上述几个模块主要实现了经济运行中长期预测、经济运行即时监测预警、经济运行目标分析、经济运行质量分析、经济运行结构分析和数据录入等功能。经济运行中长期预测模块: 该模块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 指标,如GDP,居民消费结构,物价变动指数,供求缺口,就业情况等进行动态分析,并拟合出其变化趋势,预测出其基本走向。为政府相关部门计划的制定,经济指标的下达,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等提供有力的依据。经济运行即时监测预警模块: 该模块是利用现代统计技术和现代财务分析理论对各地区或行业 经济目标做敏感性变化跟踪,配合重要资源配置分析模块可实现对地区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即时监测和监控。经济运行目标分析模块: 这是一个从全方位角度观察经济运行数量目标增长情况的模块。 它是在对全省各个不同地区、行业、项目以及主要企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观察各个类别对于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其敏感系数、目标位保本点。按一些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惯例作如下分类:从贡献率的角度, 可以做出不同企业的森利状况分析,计算企业增量、退出对某项指标的贡献率,从而帮助政府对一些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决策。从敏感系数的角度,不仅可以计算各地区( 行业或企业)指标变动对全省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政府宏观经济决策、下达合理任务计划,而且有利于政府从不同角度出发,统观全省经济运行状况,使政府调控机制达到最优化。从目标位保本点的角度,可以得知为满足全省经济发展需要,某 一地区(行业或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指标要求,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把握,也有利于保证了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分析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通过产销比、市场占有率、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 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新产品增加值比率、科技成果应用率以及利税水平等指标对经济运行质量进行衡量和分析,以求对全省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真实的观察和深入的认识夕今后配合企业数据库的使用,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三项资金(库存、在途和拖欠)等更为微观的经济指标进行观察,为政府实施科学有效的间接调控和监督管理提供帮助。 经济运行结构分析模块:该模块是运用现代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理论,对政府决策中的资源 配置合理性进行分析,包括:工业运行主体企业和条件保障企业(如电力、运输等)之间的关联分析:最优比例分析、最优生产批量分析、重要生产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均衡性分析。配合经济运行即时监测系统的使用,可以使政府在必要时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生产要素进行及时组织调度。5.1.2系统运行环境由于本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用户主要是政府的相关部门或 者是研究机构和学者,因而本系统主要在局域网内使用。正因为如此,本系统采用Client / server结构,用Windows 2000 Server作为网络操作系统,MS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操作系统,客户端采用Windows 98或Windows 2000,开发工具采用C++ Builder 6.0.5.1.3系统预计达到的性能要求要使系统开发和应用成功,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实现系 统建设的预期目标,必须努力达到下述性能特点: 1、具有完整的编码体系:采用的代码体系,能准确描述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等各方面属性。2、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保障由登录管理、权限管理共 同完成。它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使操作者无法越权操作系统.3、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操作性:采用丰富的、直接的联机帮 助功能、提示用户选择;用户界面简洁直观,易学、易用。5.2监测预警子模块设计 本模块是利用现代统计技术和现代财务分析理论对各地区或行业经济指标敏感性变化跟踪,配合重要资源配置分析模块可实现对地区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即时监测和监控。本模块的工作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中数据 图5-2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工作流程图本模块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即数据录入、数据提取、数据预 处理和数据分析计算过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当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后,首先将进行 数据预处理,这个过程将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但主要是X-11方法和X-2方法以消除其季节性影响和随机性影响等因素,然后就根据计算的需要分别进行计算一致扩散指数、一致合成指数和景气信号灯的计算工作。5.3指标选择景气评分信号灯指标体系(共7个):工业:现价工业增加值;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外贸:进出口总额:金融:银行存款余额,银行现金支出;物价: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一致扩散、合成指标:工业: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财政:财政支出(不百ud务);外贸:进出口总额;金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需求:社会需求指数。5.4数据库设计 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大多是以数据库为核心,利用数据库技术来帮助信息管理,实现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更新、加工、统计与传递等操作。数据库是整个信息管理系统大厦的基石,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成败。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性能优良的数据库便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实际选取的指标,本模块的表结构如下: 表: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模块的表结构字段名称Time字段类型datetimenUlllerlCnU】11erlCnU们nerlCnUrneylCn[]rner1CnU】11erlC字段长度14,414,4备注时间,主关键字,非空工业总产值IndusCrossInduSlllC比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总额CornsumerRetailGrossFIXASSetGf0SS14,414,414,4ImPExPMl14,414,4狭义货币(Ml)银行存款余额DePositBankPayoutLOanlUrnerlCnUfllerlCnUineFIC14,414,414,414,414,4J银行现金支出财政支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商品房销售额社会需求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FinancePayoutHousesalesConsumlndexComSU们。erRetaillndeXnUinerlCnUI】ler1CnUI】】erlCnUlllef1C14,4第六章监测预警系统实现6.1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环境 由于本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用户主要是政府的相关部门或者是研究机构和学者,因而本系统主要在局域网内使用。正因为如此,本系统采用Client 1 server结构,用Windows 2000 Server作为网络操作系统,MS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操作系统,客户端采用Windows 98或Windows 2000,开发I具采用C++ Builder 6.006.2监测预警功能的实现6.2.1反映景气动向领先的方法一一一致扩散指数法一、具体指标选择一致扩散、合成指标: 工业: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财政:财政支出(不含债务); 外贸:进出口总额; 金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 总需求:社会需求指数。 二、详细计算过程思路: 根据一致扩散指标的计算方法,我们将先统计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次数,设其分别为为nIncreNum(标识先行指标),nSmneNum(标识同步指标)。再根据公式计算扩散指标,其公式为: 红、黄、绿、浅蓝、蓝信号灯的涵义:“红灯”表示经济景气“过热”,此时财政金融机构应采取紧缩措 施,使经济恢复正常状况。“黄灯”表示经济景气尚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稍热”,在短 期内有转热和趋稳的可能,由“红灯”转为“黄灯”时,不宜继续紧缩;由“绿灯”转为“黄灯”时,在“绿灯”时期所采取的措施虽可继续维持,但不宜进一步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并且应关注今后景气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避免经济过热。“绿灯”表示当时的经济发展很稳定,政府可在稳定中采取促进 经济增长的调控措施。“浅蓝灯”表示经济短期内有转稳和萎缩的可能,由“浅蓝灯” 转为“绿灯”时,表示经济发展速度趋稳,可继续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由“绿灯”转为“浅蓝灯”时,表示经济增长率下降,此时应关注今后景气的动向,适当采取调控措施,以使经济趋稳。“蓝灯”表示经济景气衰退,若信号由“浅蓝灯”转为“蓝灯” 时,表示经济增长率开始跌入谷底,此时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从景气信号灯的图6-3中可以看出,众多指标的运行都处于稳定或较热的状态,只有部分指标在某几个月中处于较热的区域。如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指标在2003年的4,5,6,7月都处于偏热的区域;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则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偏冷的区域,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也是国家为什么一直强调扩大内需的原因所在;从银行存款和现金支出看,它们失部分月度都是红灯,一方面正说明银行存款越来越多是不理想的状态,也一方面也可能说明支出方面有些不合理的成分所在,即支出方面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从2004年1月以来的情况看,众多指标显示的都是红灯,说明经济处于偏热的区域,这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在快车道上继续奔驰,GDP在去年四季度增长9.9%的基础上平稳增长。一季度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也表现出色,如工业生产在投资、消费、出口、对外贸易、工业企业利润、工业经济效益等总体水平继续提高’2。但是,这种高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投资增长过快、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以及物价总水平上升等,这些都值得高度重视,这也是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所在吧。6.4用户对本系统的评价 本系统在今年1月已初步完成了设计和开发工作,现已经被多家单位试用,这些单位包括政府办公室、市长办公室、计委、统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从他们的反馈信息中我们了解到了以下一些情况:总的来说,本软件系统在各个试用单位都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以 前政府在进行经济统计时得到的数据虽多,但是他们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了数据冗余而信息不足的矛盾;钾使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也仅限于宏观的、长期的分析,对于微观的、短期的分析则较少,这可以说是本软件系统最令他们满意的地方之一;另外,以前对于这些方法的使用仅限于国家的部分统计网站或分析网站,并且只有其结果,而对于其来源及主要算法思想则不清楚,因而对于其影响因素也没有较为明确的了解,有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味道;而且四川省及成都市政府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分析系统,本软件系统使他们真正实现了部分分析与决策的自动化和科学化。但是,本软件系统在获得正面评价的同时,对于不同的用户,他 们有自己相应的要求。这主要是体现在本软件系统的适用性方面,也就是说模型的通用性方面。比如我们在开始设计开发时以四川省的经济数据来建模,这样这个模型可能拟合得很好,但是如果用在其它市,如绵阳市则可能要调整模型的参数或者是重新选择指标了,因为对于绵阳来说,其电子产业是其支柱产业,这个因素在模型中应该特别强调:而如果用于攀枝花市,则应该强调钢铁工业了,因为对于攀枝花12朱剑红,《人民日报》,2004年04月16日,第六版。市来说,可能其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都来自于攀枝花钢铁公司;然而对于九寨沟来说,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因而他受旅游业的影响非常大;这些都说明本软件系统在通用性方面有待提高。然而,如果提高汀通用性,其准确性可能又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难以两全其美的选择,我们只有根据他们的具体需要进行不断的升级,在其准确性方面下功夫了。 另外,目前的分析也仅仅是一个方面,用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其它一些要求,如将本系统的部分模块功能用于行业分析,或用于项目分析时等,这些新的要求是本软件系统目前所不能达到的,这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是动力,它将不断的鞭策着我们应不断的前进,以提高本软件系统的功能。后记 我国对宏观经济短期预测和分析的研究,总的说来,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实现模型的政策分析方面,可说是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领域宏观分析的多,将宏观与微观进行结合的少;作中长期预测的多,做即期监测预警的少:作一般结论分析的多,可作为操作性分析监测手段的少。而本系统旨在将中长期预测与即期预警相结合,并且提供了某些操作管理手段,因而对于短期经济形势分析的准确性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另外关于本系统的拓展性问题,因本系统旨在将中长期预测与即 期预警相结合,将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并且提供了某些操作管理手段,这样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宏观领域与中观经济领域因其研究的对象不同而不得不修改 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及指标体系内的警界线等。 二、对于中观经济领域内的监测预警系统,将涉及到更为具体的指标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应非常熟悉行业内部的情况,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数据采集问题。一般来说,行业数 据没有宏观经济数据齐全和完整,这样对于收集历史数据的难度更大。四、模型(主要是指标体系的界限的确定问题)调整可能更加频 繁,因为行业受到外部影响的因素非常多,而且不可控的因素也较多,这样对于本系统的准确性则要求更高,从而不得不经常调整模型,这样可能对模型系统的评价的前后一贯性造成影响。参考文献1,冯文权编著,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 ’社,武汉,199402、韩东、胡锡健编著,经济和金融数学模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03、王芸、陈汉章等编著,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西南财经大学出 版社,成都,199604、杨小平编著,Vi sual C++项目案例导航,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0 5、杨志宗编著,C++ Builde:数据库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06、同志工作室编著,Bui lder 5.0数据库开发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10 7、网冠科技编著,C++ Builder 6.0时尚编程百例,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8、同志工作室编著,C十+Bui lder 5.0 API函数开发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10 9、袁连海等编著,SQL Server 2000应用开发实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010、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编著,SQL Server 2000数据处理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011、林华聪,余剑锋编著,Delphi 6数据库设计思想与实践,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0Delphi 6数据库开发典型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1 2,尹立民编著,北京,20020致谢 在读期间,笔者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从事与金融电子化有关的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工作。在模拟银行实验中心的各位老师和同事的帮助下和指点下,我熟练掌握了多种软件开发工具、积累了大量的软件开发经验。本论文是笔者在学习期间曾参与过的项目《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信 息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在此过程中,笔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了解丰富的统计学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知识,本论文就是对学习和开发该系统时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开发经验的一个总结。 论文几经修改,终于完成。搁笔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一一晏永胜教授。三年来,晏老师对我严格要求并悉心指导,不仅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而且循序渐进地给予我学术上的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定稿,晏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晏老师的鼓励和教导始终是我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另外,我还要感谢模拟银行实验中心的其他老师,他们在我参与 的项目中给我了很大的帮助。最后,我还要感谢在我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活期间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为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本论文完成,我特地要感谢西南财经大学的杨成钢教 授,杨教授在我完成项目和撰写本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极大帮助,尤其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从项目的前期设计,到后面的各个环节都倾尽心力,在此特地感谢。另外数理经济学的王波同学,王晓黎同学以及云南大学数理统计专业的李琐同学都对我在此项目和完成论文的过程提供很好的建议,在此也一一谢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由于笔者能力所限,文中难 免会出现纸漏,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指正,不胜感激!谢谢!谭德彬 2004.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