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本课不仅故事极富想象力,而且语言文字也很有特点,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子,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句子的特点,前后的字数相同,意思则是相反或者相对。学生发现了句子中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到了作者运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第七自然段写盘古化生出世间万物,是盘古伟大精神的升华,课后要求背诵。这段话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学生容易懂。教学时,我把这段文字变换成整齐的句式,在大屏幕上打出来:
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 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
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 流淌的血液变成了---- 奔腾的江河,
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 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
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反复朗读这一段文字,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比较,他们终于发现“想象是根据所想象事物与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不是瞎想的”,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课文内容,而且引申开来,让学生继续发挥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果然,学生对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想象非常精彩,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拓展思维,更让他们在想象的同时体会盘古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以此揭示盘古奉献的品质。
(11月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