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给排水管道是一种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日常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探究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问题;应对措施 1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常见问题 1.1管道安装问题
管道安装是整个施工的重点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环节,常见的问题包括下管时发生翻管,管道对线不正,对接不严密等,如果管道安装不到位或存在质量隐患,会对后续施工及管道的使用造成很大影响。 1.2渗漏问题
渗漏是给排水管道施工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造成管道渗漏的原因有沉降、管材质量及施工质量不合格、闭水段端头密封性能较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管道使用寿命大大缩减,降低了给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效率,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损失。 1.3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选择问题
(1)诸如钢管、铸铁管道等材质的管道具有非常多的接口,接口过多,会使得管道渗漏的几率增大。(2)某些工程施工中,没有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进行勘察,导致管道材质的强度等性能指标无法满足工程需求,最终导致施工中管道出现凹坑以及穿孔等质量问题,使得管道工程整体质量未能达到设计预期。(3)管材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堆放过程不科学,导致管材出现锈蚀、老化等问题,使其使用寿命降低,影响了管道的排水性能。 2应对措施
2.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在施工之前需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在采购工程施工材料之前应对建材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然后选择供货能力强、市场信誉度好、具备相关资质的材料供应商,并且还要要求该单位出具材料出厂合格证明等材料。材料进场之前进行随机抽样质检,对于质检不合格的材料不予以使用。对于材料保存与管理,应委派专业人员进行材料的管理,可以在工作制度中明确目标责任制度,将材料保管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由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确保材料在使用之前不会出现质量降低的情况发生。 2.2沟槽开挖及支护
沟槽开挖工作要通过各有关管线部门地下管线分布资料提前掌握地下管线,并结合工人的勘察开挖情况,确保所选地域没有额外地下管线后才能进行开挖施工,在挖掘过程中发现的其他管线要做好及时准确的记录,防止破坏地下管线。开挖沟槽的过程中挖到土质强度较差的地段可以采用分层开挖,避免因土质强度差挖槽深度过大而导致的塌陷事故。施工时结合顶管施工的注意事项,槽底宽、槽深等设定要符合管道需求和环境要求,要在人行道边设置警示牌和临时排水沟,来保证行人安全和排水畅通,防止因开挖的基坑导致的行人摔落受伤和因雨水积蓄而出现质量问题,保障基坑的干燥性。基坑开挖前要在沟槽外两侧堆土堤来截水,防止地表水倒灌进入施工的沟槽内产生基坑内污水承积。同时在沟槽内两侧要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沟并填充碎石,保证由于外界情况导致的坑内蓄水可以被抽水机进行快速的抽水排水,进一步保证基坑的质量。采用挖掘机设备进行沟槽的
施工必须保证槽底高度至少要预留300mm,以便于人工清理防止出现超挖。沟槽开挖完成之后,要进行检查验收流程。验收合格并且监理人员进场复核验收合格,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继续进行下一工序。 2.3管道下管技术要点分析
施工管理人员在市政管道下管工作开展之前应做好对沟槽积水、杂物的清理工作。清理管道完毕之后需要采用从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排管,确保每一个管道的连接更加的自然顺畅,确保水流在管道内部的流通。管理人员还要对管道之间的衔接处理质量进行把控,防止管道连接处出现漏水问题。在敷设管道的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作业,把握施工要点,例如使用砂将连接管道之间的间隙垫实、缓慢平缓的放平管道等。在完成市政给排水管道下管工作之后立即进行覆土填充,回填土不得含有生活垃圾、腐蚀性物质等。在对管道覆土进行压实时应注意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如果覆土深度小于50cm,则使用人工压实的方式,超过50cm应依据覆土深度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 2.4管道安装
(1)对管槽护坡进行检查,防止存在护坡不牢固发生意外。(2)再次对其沟底的高程进行测量。(3)及时做好沟底的平整工作。管道安装分为机械安装和人工安装,机械安装较快,但是准度不够精确。人工安装较慢,但是对管道的保护做的较好。采取了人工配合机械安装的方法既能保证施工质量,也能保证施工进度。在安装完成后,施工方应及时检查安装的管道是否有磕碰现象,管道接口是否平直。
2.5管道基础施工与管道防腐要点分析
管道基础施工质量与管道防腐质量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带来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两者是决定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建设活动是否安全的决定因素。在进行管道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将混凝土摊铺到基础部位可以提升管道基础施工的安全性,防止地下水侵蚀施工环境。在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时首先应选择具备一定抗腐蚀性能的管材,如球墨铸铁管或焊接钢管等。在进行防腐处理时可以在焊接钢管的内壁焊接结束并冷却之后涂抹水泥砂浆;在管道的外币涂抹玻璃纤维等防腐蚀材料。
2.6回填土选择及严密性测试
当完成管道安放后对沟槽进行土方回填前要排空沟槽中的积水,确保沟槽的干燥,对于回填土则是在填充前要清除其中的碎砖、碎石、混凝土块,施工材料残渣、较大的固体垃圾等杂质,并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选用含水量过大的泥土或有机物、腐烂物等含量过高的土壤作为回填土,因为含水量、有机物和腐烂物含量过高会快速管材的腐蚀,大大缩短管材的使用寿命。填土第一次未压实前的填铺厚度要小于400mm,填土完成后的夯实操作要分阶段进行,即在确认当前的厚度完全被夯密实之后再增加回填土继续夯击密实操作,分步夯实使得管顶的上方土壤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即回填土的夯实度达到90%以上。最后,在给排水管道施工完成后一定要对管道进行严密性测试,确认管道是否存在裂缝、破洞等,防止在日后的工作中产生渗漏问题。一般采用闭水试验法检测管道状况,检测流程为按不同阶段变换管内压力范围,观察相应检测阶段的渗水、漏水情况(4~5次),压力同一数值保持20min。 2.7竣工验收阶段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进行闭水检查工作。闭水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给排水管道焊接处是否漏水、管道内部是否存在
堵塞情况、管道中间是否需要加强或加固等。给排水管闭水检查工作应使用由上而下的方式,在对管道上游部分检查完毕之后再将水倒入管道下游进行闭水检查。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降低检查工作强度。闭水检查应采取分区段检查的方式,将管道分为几个检查区域,对每一个检查区域内的井段同时注水,注水时间控制在30min以上,检测人员查看所管区域是否存在漏水或堵塞问题。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进行解决,尽快消除安全隐患。 结语
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施工规范较多。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做好施工技术的落实,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的管控一定要严格。同时,除了要保证相关技术的落实外,对于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也要落实到位,确保工程的安全有序、高质高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杰.现代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研究[J].智能城市,2018(15):155-156+255.
[2]任曼莉.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10):201-20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