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区植物水分利用研究
作者:邓晓琪 容丽 邓晓霞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5年第01期
摘 要:本研究选择了贵州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对象,通过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对其叶片δ13C值进行研究探讨:1)喀斯特地区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2)不同胸(基)径植物的水分利用状况。从这两个方向上探讨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喀斯特;小生境;碳稳定同位素;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自然界中有两种稳定的碳同位素即12C和13C,其中12C占其总量的98.89%,其余的1.11%是13C[1]。然而,在各种含碳物质中,特别是在植物组织的有机化合物中,稳定性碳同位素13C和12C之间的比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正是这种比值的变化包含了在碳转移固定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代谢等方面大量的信息[2]。研究表明,在植物组织中的13C和12C比值都普遍小于大气CO2中的13C和12C比值[3],表明CO2在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植物组织的过程中,会产生碳同位素分馏,而这种分馏的大小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类型、遗传特性、生理特点、生长环境及其他因素密切相关[2]。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区为贵州省荔波茂兰,为一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该区域主要分布着碳酸盐岩石,最高海拔1078m,最低海拔430m,平均海拔880m以上,年平均气温约15.3℃,全年降水量1752.5mm。该区具有春秋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的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特点。在此条件上发育的土壤主要是黑色石灰土和黄色石灰土。 2 样品的采集
本研究选择两种喀斯特区专属植物荔波瘤果茶(Camellia tuberculata Chien)和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evl.) Rehd.)及两种非专属植物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和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植物种按不同胸(基)径等级、不同小生境、不同季节有选择性的进行采集,荔波瘤果茶共取样五株,取样(胸)基径从1.5cm至11cm。掌叶木共取样4株,取样(胸)基径从1cm至16cm。圆果化香共取样四株,取样(胸)基径从1.5cm至11cm。香叶树共取样五株,取样(胸)基径从0.5cm至6cm。采集各植物种叶片时,于树枝中上层四个方位采集成熟叶片,混合成一个样品后装入透气性好的样品袋中备用。采样时间分别为2008年7月,2009年4月,2009年8月和2010年1月。各样品的基本情况表见表1。 3 实验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 植物叶片的前期处理
采集的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置于烘箱中在70℃下烘干,用微型粉碎机粉碎并过20目筛,样品封存于密封袋内以备分析用。 3.2 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的测定
叶片的δ13C值是在850℃的高温下以Pt丝作为催化剂,用氧化铜将有机碳全部氧化为CO2,纯化后上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气体同位素质谱室的MAT-252质谱仪(Finnigan MAT,USA)测定。采用PDB(Pee Dee Belemnite)标准,测量误差小于0.05‰,δ13C值由国际通用标准形式给出:
δ13C=[(13C/12C)sample-(13C/12C)standard]/(13C/12C)standard)×1000% 4 结果与分析
4.1 植物叶片δ13C值的种间差异
从表2中可看出,在整个生长季香叶树叶片δ13C值最负,掌叶木叶片δ13C值最趋正。圆果化香及荔波瘤果茶居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内,掌叶木叶片δ13C值与荔波瘤果茶、圆果化香和香叶树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与香叶树存在显著差异(p 4.2 植物叶片δ13C值随植物胸基径的变化
研究区四种植物叶片δ13C值见表3。从表中看出,香叶树叶片δ13C值最负,掌叶木叶片δ13C值最正。圆果化香及荔波瘤果茶居中。
本研究对四种植株均按植物胸基径大小选择植株,选择时可将植株分五级(10cm)或者分四级(10cm),视具体情况而定。图3是各植株叶片δ13C值随植株胸基径大小的变化。 从图3中可看出,除了掌叶木外,荔波瘤果茶,香叶树和圆果化香的叶片δ13C值随着植物胸(基)径值的变大而稍为趋正,尤其是胸径大于10cm的植株叶片δ13C值要正与其他各级梯度。也就是说随着胸(基)径值的变大,荔波瘤果茶,香叶树和圆果化香各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所提高,这是因为成年植株根系较为发达,能更好的利用各种水分来源。且从季节变化来,除掌叶木之外,其他三种植物胸(基)径小于2cm的植株的叶片δ13C值随着季节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植株幼苗根系不够发达,随着各季节土壤含水量的多寡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也不稳定,而成年植株的季节变化较小,植株水分利用较为稳定。单从掌叶木来看,由图可知,掌叶木的叶片δ13C值随着植物胸基径值而变化的趋势和其他三种不同,胸基径梯度为5-10cm这一级的掌叶木水分利用效率最高,3-5cm级和10cm以上级差别不大,小于3cm级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但从季节变化来看,四种植物胸径为5-10cm这一级的植株季节变化最小,也就是这一级的植株四季都有着较为稳定的水分利用效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小结
从碳同位素来看,掌叶木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香叶树WUE最低,荔波瘤果茶和香叶树居中。这是由于香叶树比较稳定的利用了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土壤水,有稳定的水分来源,使得其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表现为更负的δ13C值,而掌叶木有其不同与其他树种的特点,喜好长在石面生境上,在对水源的选择利用上,掌叶木表现出更为灵活的机制,而且掌叶木属落叶树种,落叶树种在水分缺失时具有更强的气孔控制能力和更低的胞内CO2浓度(Ci),从而使该类群具有更高的WUE。 [参考文献]
[1]O’Leary M H.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plants. Phytochemistry.1981,20:553-567. [2]Farquhar G D,O’Leary M H,Berry J 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and the intercellula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in leaves.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1982,9:121-137.
[3]Brooks J R,Flanagan L B,Buchmann N,et al.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boreal plants:functional grouping of life forms. Oecologia.1997,110:301-311.
[4]Ehleringer J R and Osmond C B.In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Field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Pearcy RW, Ehleringer J,Mooney HA,Rundel PW (eds).Kluwer:London, 1989:279-281.
[5]蒋高明.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及其应用.生态学杂志.1996,15(2):49-5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