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目标:
1.认识芳香烃的组成、结构。
2.了解苯的卤代、硝化及加氢的反应,了解苯与苯的同系物性质的相似及差异。
3.举例芳香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作用及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复习重点:芳香烃的组成、结构。 复习难点:苯同系物与苯性质的差异。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的 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2、用途: 。 二、苯的结构
苯的分子式为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 或 。
空间构型为 ,键角为 。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 和 之间的独特的键。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稳定性(与烷烃相似):表现在 。
2、苯在空气中燃烧:
(1)燃烧现象: 产生现象的原因 。
(
2
)
完
全
燃
烧
的
方
程
式 。
3、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相似)
反应名称 溴代反应 硝化反应 磺化反应 反应条件 方程式 产物性质与用途 (1)对苯与溴的反应实验,注意下列几点: ①溴应是纯溴,而不是溴水。
②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③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导出气体和充分冷凝逸出的苯和溴的蒸气。
④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HBr气体易溶于水,以免倒吸。
⑤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溴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
⑥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色液体,这是因为溴苯溶有溴的缘故。除
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NaOH溶液,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2)实验室制取硝基苯,注意以下几点:
①混合混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振荡使之混合均匀。
切不可将浓硝酸注入浓硫酸中,因混和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以免浓硫酸溅出,发生事故。
②水浴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60℃以下,温度过高,苯易挥发,且硝酸也会分解,同时苯
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等副反应。
③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④反应装置中的温度计,应插入水浴液面以下,以测量水浴温度。
⑤把反应的混合物倒入一个盛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聚集淡黄色的油状液体,这是因为
在硝基苯中溶有HNO3分解产生的NO2的缘故。除去杂质提纯硝基苯,可将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NaOH溶液洗涤,再用分液漏斗分液。
⑥纯净的硝基苯是无色而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硝基苯蒸气有毒性。
讨论:该实验中为什么不直接采用酒精灯加热而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因为酒精灯加热火焰不够均匀,且不易控制反应温度。因此被
加热的物体在100°或100℃以下,一般可用水蒸气或热水来间接加热的方法,这样可便于控制加热的温度和使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
4、苯的加成反应(与烯烃相似,写出苯分别与氢气、氯气反应的方程式)
讨论:生成物是否还是平面结构? 四、苯的同系物
1、已知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试推断苯的同系物的组成通式。 2、写出分子式为C7H8的苯的同系物所有的结构简式。 3、苯的同系物的性质 4.苯的同系物
(1)通式: ,特点: 。
(2)由于侧链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氢原子活泼而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苯环对侧链的影响使得侧链易被氧化,所以,苯的同系物一般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写出甲苯的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注意:苯的同系物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时,若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在侧链;若有催化剂时,发生在苯环上。
五、稠环芳烃
萘:分子式为C10H8结构简式为:,在萘分子中:1、4、
5、8位相同,称为α位;2、3、7、6位相同,称为β位;故萘环上的氢原子只有2种,即α、β,故其一元取代物只有2种。
蒽:分子式为C14H10,结构简式为:4、5、8位相同,称为α位
典例剖析 例1.在苯的分子中不存在C—C和C=C的交替结构,可作为证据的是 ( )
A.经测定,苯环上的碳碳键键长都为0.14nm B.经测定只有一种对二甲苯
C.苯可与氯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氯苯只有一种
D.经测定,只有一种邻甲基苯磺酸
解析:A说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都是等同的,不存在单双键交替。B说明苯分子中碳原子的相对位置,不能说明键的情况。C说明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的位置是完全等同的,不能说明成键情况。D说明键的情况是相同的,若为单双键交替,邻甲基苯磺酸有两种。答案]:A D。
例2.在沥青蒸汽中有多种稠环芳香烃,其中有些可以看成是同系列,如:
,在蒽分子中:1、
,,
(1)这一系列化合物的通式为 ,系差是 。
(2)这一系列化合物中,碳元素的最大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1)对比该系列化合物中相邻两物质的结构差异,可以分析出该系列物质的系差是C6H2,首项是C10H8,则该系列物质的组成通式可写为:an= C10H8+(n-1)(C6H2)=C6n+4H2n+6(n=1,2,3,┅┅)。(2)最大含碳量可用极限法求得:97.3%。
答案:(1)C6n+4H2n+6(n=1,2,3,┅┅),(2)97.3%。 例 3、怎样通过实验来区别苯、己烷和己烯?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法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苯、己烷、己烯均为 3种无色油状液体,其中苯和己烷不能使溴水褪色而己烯能使溴水褪色。这样通过溴水可鉴别出己烯,而苯和己烷可分别和浓H2SO4共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分层的是己烷,因己烷和浓H2SO4不反应,故溶液分层;而溶液融为一体的是苯和浓H2SO4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磺酸。
答案:将3种无色液体各取少量分装试管并编号,分别滴加溴水振荡,溴水褪色的是己烯,不褪色的两种液体是苯和己烷。将加入溴水不褪色的两种液体分别和浓H2SO4混和共热至70℃—80℃,溶液
融为一体的是苯;反应化学方程式:溶液分层的是己烷。
例 4、烷基取代苯
可以被KMnO4的酸性溶液氧化生成
;
,但若烷基R中直接与苯环连接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
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苯,已知 它可以被氧化成为种是:
请写出其他4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关键是写出符合条件的烷基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一般规律是首先是从侧链上拿下一个甲基为取代基,分别改变位置;然后再拿下两个—CH3作取代基分别改变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
答案:四种结构简式为:
例5、(江苏化学)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例如:
化合物 A—E的转化关系如下图1所示,已知:A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B有酸性,C是常用增塑剂,D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2。
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现有分子式是C11H16的一烷基取代
的异构体共有7种,其中的3
解析 :由 A(C8H10)为芳香族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说明苯环有两个侧链且处于相邻位置,A的结构简式为根据题给信息和B有酸性知B的结构简式为
,
;由于B的结
构中含有2个—COOH,因此1 mol B与正丁醇作用时应消耗2 mol
CH3CH2CH2CH2—OH,所以C的结构简式为;由
及E的结构可推知,D为B分子内脱水的产物
其结构为 答案 :
。
本题为 2003年江苏省化学高考题,它以课本上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苯甲酸为主线,综合了有机化学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以及消去反应等知识点,是一道紧扣考纲体现新教材、删繁就简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有机综合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