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7期・总第159期 2 0 1 3年4月・上半月刊 听诊练习和考核部分,由系统随机选题,播放各种听诊 音,留学生选择答案,系统自动评分。在实训课中使用 电子标准化病人后,实训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 体检技能。 检体训练,学生能较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为今后 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2.5教学内容安排检体诊断实验课教学目的是让留学 综上所述,检体诊断的教学内容虽然抽象繁杂,难 以记忆,但只要教师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 生对于理论课的内容有个直观的认识,增强理论知识的 记忆和理解,熟悉常用检体诊断操作方法,并锻炼学生 的动手能力。因此,实训课内容时间安排尽量和理论课 内容同步进行(实验课在理论课稍后)。在检体诊断的实 训课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在学生身上示范正规 查体方法,边示范边讲解,讲解查体的操作要领、复习 理论课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进行查体, 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和互动教学模式、病案举例、实 践操作等,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果, 提高留学生检体诊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万亨.诊断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郑维扬,刘爱华,陈烨,等.留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实践初探[J].医学教育探 索,2009,8(1):46-47. [3]张明亚,罗良平,赵辉.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及教学软件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 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85-86. (本文校对:韩世辉收稿日期:201}03-13) 教师对学生实训课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课后 写出检体报告。经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及系统的 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康复学教学的探索 黄思琴周 园褚楚谭玖清张丹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0016) 摘要: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而临床康复学是一门联系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极为重要的桥梁学科,因此在康复医学迅 猛发展的今天,临床康复学的教学备受考验。结合临床康复学实践性强的自身特点,将以传统讲授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1'mblem-b ̄,sealem-ning,PBL)、交互式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方法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应用于临床康复学教学的各个不同阶段是刻 不容缓的。 关键词:临床康复学;多元化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3.07.041 文章编号:1672-2779(2013)一07-0066-03 临床康复学是以临床各科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功能障 碍为中心,从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特征、 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等几方面对疾病进行描述,是康复 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 理解的部分。第二阶段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用多媒体等进 行讲解,此阶段主要在每周前三个课时完成。第三阶段安排 在第四个课时的前半段,大约需20rain,学生为此阶段的 主导者,他们针对自己在第一阶段留下的问题展开小组 讨论,争取达到互相启发的效果。第四阶段为一周课时 的最后20rain,由老师归纳总结并解答疑问,并布置学 生预习下次课时内容。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采用 不同教学方法[2]。见表1。 表1 临床康复学教学模式及时间分配 性 。临床康复学广泛涉及各临床学科和边缘学科,这 就决定它与一般基础课的教学是不同的,单一的传统讲 授教学会使学生缺乏深刻认识,跳不出理论课死记硬背 的圈子,领悟不到课程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精髓。以问题 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能有效调 动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交互式教 学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教学能将学生聚集 起来,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此,授课老师将多种 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巧妙融合,恰当 地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形成具有多元化教学特色的 教学阶段 教学项目 时间分配(rain) 一 教学方法 第一阶段预习 自主见习 记录疑问 第二阶段基础知识讲授 自主安排 120min 交互、PBL、合作交叉运用 PBL、交互、传统 PBL、交互、合作 临床康复学教学。 1临床康复学教学的阶段安排及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概况 第三阶段小组讨论 第四阶段解答疑问及总结30min 10min PBL、交互、传统 我校临床康复学一般为一周四学时,但是仅有课堂教 学显然是不够的,应在课时之外增加学生周末的自主见习, 加深对康复科疾病的感性认识。因此,第一阶段应安排学生 2多种教学模式在临床康复学中的应用 2.1 PBL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BL教学 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 识,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和研究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不 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l_3]。在临床康复 学教学的四个阶段中,PBL均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 课余时间在临近医院康复科进行自主见习,增强对疾病的感 性认识,初步了解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并记录自己难以 第11卷第7期・总第159期 20 1 3年4月・上半月刊 ◎ 第一阶段中,学生可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在自 主临床见习中寻找答案,有所收获,并在后面几个阶段 中带着问题与老师及小组成员互动,进一步得到问题的 答案。 在前一周理论课末,教师即可布置下次课时内容, 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准备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要 求学生主动预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到临近医院康复科 见习,增加感性认识,并记录自身无法理解的问题。如 在“脑卒中”教学中,可以预留此类问题:a脑卒中的 主要临床表现;b脑卒中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c运动疗 法的种类;d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有哪些?预防方法有 哪些?这些问题均是“脑卒中”教学的重难点,虽然有 部分内容在《神经病学》也学过,但基于学生理论知识 遗忘现象较为普遍,提前预习、见习是十分必要的。而 对临床特征和运动疗法这些临床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自 主见习能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从而帮 助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发现大量有价值的细节 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基础的课前预习、见习能使学生对 理论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总之,通过PBL教 学,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 效的临床思维方法H]。 当然,为确保理论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对学 生预习见习的成果适当地进行检查。例如在上课前 10rain,教师随机选几名同学回答预留问题或分享见习体 会,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出新问题,使教师在传统讲授中 有所侧重,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课程 时间的,教师不可浪费过多时间[5],使得理论课授 课过于压缩,打破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对 过难问题可在之后阶段解答。 2.2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学中注重师 生交流、生生交流[6],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同时这样的教学还能促进交流,将快乐蕴藏在学习中, 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更能产生知识的火花。而老师在整个 过程应起到导航的作用,使交流向更深、更广发展,并 在适当的时候解答学生的疑惑,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互式教学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在第一和第三阶段,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见 习时学生之间相互解答问题,并共同发现问题,能提高 学习效率。而第三阶段是小组讨论阶段,因为有第一、 二阶段的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深刻,同时起到 巩固基础知识学习的作用 。 在第二和第四阶段,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第 二阶段,教师以传统讲授为主,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 掌握理论知识。但是,传统教学也不能单独依靠教师个 人的教授,应该将学生的问题、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蕴含 在其中。比如,在脑瘫的运动治疗课程中,老师教授 Bobath技术时,随机请一名学生当病人,另一名学生当 医生做操作,完成后老师再指正错误、讲授要点及示范 正确操作,使学生真正理解该技术的“what?h0w? why?”而在第四阶段,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的同时解答同 学遗留的问题,突出此次学习的重点。这是整个教学阶 段的关键,可由此估计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掌握程 度。在此阶段,教师还应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表扬优 点,指正缺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并理清思 路。 2.3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临床 康复学不是医生一个人给病人治病,需要多方力量的支 持,尤其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需要运动治疗师、作业治 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各方协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加强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更重 要的是,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环 境 ],还能节约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使教学过程更顺利 地进行。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更适合小组合作教 学的开展。如在联系自主见习地点时,大家可以分工合 作,与不同的医生交流,与不同的治疗室协调,再相互 交流,得到更多的收获。而在第三阶段,则是小组学习 的验收期,学生之间可以适当开展运动疗法手法的练习, 增强对治疗手法的理解。如在颈椎病康复治疗的学习中, 学生之间可以积极开展推拿治疗,互当病人,互为医生, 练习按、摩、推、弹拨、牵拉、点穴、震颤等手法,不 仅能提高自己的手法水平,还能帮助同伴改善颈肩症状, 一举两得。总而言之,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学习, 得出结论,学习能力可得到进一步提高口 。同时学生与 教师共同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互教互学的环境,使教学达 到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目标上的均衡,使教师的教学 真正渗透在学生的心中。 3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临床康复学的自身特点,教师可以 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理论教学的各个阶段。这样的 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通过传统教学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又吸取了PBL教学方法及交互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 主动性的优点[1 ,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增加学生的收获和体验,使 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 识,用知识来改变思维和行为的转变。并且通过小组合 作教学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综合素质全面 提高[1 。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多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巧 妙结合,形成了一种适合于临床康复学的独特模式,有 助于提高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强,张安仁,姚新迪,等.I临床康复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 E23曾菊绒,胥晓丽,徐天娇,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机能实验教学的探索[J]. 陕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10(9):1010-1012. [3]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10):69-70. [4]陆建霞,陈正平.浅谈PBL教学法在临床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J].2008,9 (17):67. [5]董新春,杨纯生,贾杰,李晓.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疗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厂J1. 第11卷第7期・总第159期 20 1 3年4月・上半月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OO9,24(12):1126. E63刘珍芳.交互式教学研究评述[M].远程教育杂志,2009,17(6):5(}51. [7]李亚梅,贾郎,贾功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及评价[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5):387-388. [1o3t占民.小组合作在解剖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FJ3.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 (1):331. [11]黄素霞,俞芳.谈PBL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EJ].中国高教研究,2002 (9):69-70. [8]郑伟卿.交互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 育),2009,(12):32%340. [12].张凤仁,崔泓.康复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11(7):593. [93杨宏伟.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研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研究EJ].中等 职业教育,2011,(30):38 41. (本文校对:韩世辉收稿日期:2013—03-22) 承淡安针灸教育思想简析※ 林永青王祥麒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郑州450008) 摘要:本文总结了承淡安针灸教育思想,主要思想有:根据'3时条件,开拓灵活的函授教育;创办学术交流刊物;重视学员针灸实 -践教育;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形象化示教;严格考试制度。承氏针灸教育理念对今天的针灸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承淡安;针灸;教育思想 doi:10.3969/j.issrL 1672-2779.2013.07.04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3)一07-0068—02 承淡安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针灸学家、针灸教育家, 在针灸学术几近没落淘汰的困境中,是他冲破重重阻力, 积极奔走,创办针灸教育,使针灸事业的薪火广传。新 中国成立后,加之国家的重视、的扶持,才有了我 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寄来,请求承先生指教。面对众多学 员虚心向学的热情,承淡安在《承门针灸实验录》的基 础上,于1933年创办了《针灸杂志》,这也是近代中国 最早的针灸学专业刊物L3]。《针灸杂志》共设有“论文” “专载”“杂著”“问答”“验案”“医讯”“社员成绩”等 们现代欣欣向荣的针灸事业。研究承淡安针灸教育的思 想和教育理念,对我们现代针灸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承淡安针灸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开拓灵活函授教育 专栏。为鼓励钻研针灸学术,还要求函授社员“凡对于 针灸书上及治疗手术上有不明嘹者,均可提出。向本社 研究股质问,无不详为解答。”并对“研究心得发为论 文,或有实验报告成绩优良,经本社研究股审查合格者, 均给予成绩证书奖励之。”为了学员之间更好地交流, 1936年,承淡安还组织学员成立了同学研究会。 承淡安在针灸教育中不但注重学员内部交流,同时 还重视针灸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虚心借鉴其它国家针 灸教育经验。1934年秋,承淡安为振兴针灸绝学,在安 排好社务之后,毅然只身东渡,实地考察和了解当时日 本国的针灸教育现状,考察日本具体的办学建制和课程 设置诸情形L4]。这次考察交流对承淡安后期的针灸教育 办学和针灸事业活动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 3重视临床实践教育 承淡安在早期针灸教育中主要教学方式已经函授教 学。1929年,承淡安创办了第一个针灸教育机构“中国 针灸学研究社”,公开招收合国各地的学员,因为当时条 件所限,主要函授方法教学。通过印发教材、通函指导 的方式,竭力从事针灸学的函授教育。承淡安所创办的 “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是近代中医教育史上最早的针灸函 授机构,这种函授教育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也正是因 为采用了函授教育方式才使得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学员有 机会学习针灸学。为了扩大函授对象,减轻外教埠学员 往来奔波的辛苦,自1935年至1937年初,承淡安还在 浙江、陕西、福建、湖北、广东、安徽等地设立分社[1]。 对于函授学员相对集中却无法成立分社的地方,研究社 为了使学员能学以致用,把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密 切结合起来,加强针灸临床技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1934年起,“中国针灸学研究社”设置了实习科,来社学 习的学员必须临床实习5个月。1936年7月,在实习科 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小型针灸疗养院,院内设有病房和治 也声明可根据学员需要派教师前往指导并诊疗疾病。这 种灵活的函授教育方式为道途遥远而心余力绌的学员提 供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 。 2支持学术交流 承淡安在教育方面非常重视习经验交流活动,建社 之初即创办供社内交流的《承门针灸实验录》。在函授教 育过程中,许多学员把自己的临证经验和学习心得源源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基金[No:BSJJ2010—0373;河南中医学 院教学研究课题。 *通讯作者 疗室,为学员的实践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4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承淡安针灸教育办学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教育的各 项制度和管理也在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也在不停 地充实。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之初,学员主要学 习针灸理论和临床技能,先生自编讲义。先生从日本归 来之后,借鉴日本针灸办学经验,创建了近代针灸专业